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宏观经济调控的差异性分析范文

宏观经济调控的差异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2-09-28 03:10:15

宏观经济调控的差异性分析

1干扰性方面

中央在对事权和财权下放的时间进程中,初始阶段存在着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并不匹配的现象,即事权过大、财权过小。但前者也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建立起了制度诱导机制。另外,随着税制双轨制的实行,使得地方政府具有通过出卖土地使用权而获得地税的强烈偏好。这样一来,官商合谋下的区域房地产开发局面就孕育而生。从中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于中央做出的诸多调控举措,存在着选择性偏好。也就是说,有利于地方的大力执行,不利于当地的就延缓执行时间。从近年来执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来看,其不仅挫伤了开发商的拿地热情,且更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部分地区以修保障性住房的名义改修商品房,可谓是机关算尽。有专家指出,应将二元税制合为一统。虽然不明确这一想法能否落实,但针对现在的行业乱象仍需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可见,这种干扰方面所导致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区域差异性,是需要着力规避的。

2理解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那么,如何针对宏观经济调控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呢?这直接关系到中央与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民众基础,进而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能否匹配。从现阶段媒体所的信息现实,中央在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后,会根据调控效果进行过程优化或者终止。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目标函数的异同,并主动使中央政策的植根性得到完善。从以上思路出发,以下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建立起价值判断来:

2.1整体方面

通过上文的理解可以发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各自的利益偏好,这就形成了二者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在我国现有行政管理机制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执行而变为现实,当然中央政府可以采取督察的方式来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效力。然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中的民生改善目标仍是一致的,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在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市场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时,地方政府具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因科层结构下的信息强势地位使然。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客观成为代表区域经济利益的主体了。从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引导角色,这就使得一切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指导的调控需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由此,中央政府应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2.2局部方面

正因为地方政府的政策供给直接关系到各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也难免出现地方强势经济主体对地方政府实施影响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在房地产市场中已有所显现。且这种影响力,也通过地方政府开展土地财政的主观意愿而被加强。作为地方政府难以把控的国有金融机构,则成为后危机时代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阻碍。首先需要申明,笔者完全赞同借助金融紧缩政策来降温房地产经济,但认为忽视区域差异性和缺乏历史观的急刹车措施,则是值得商榷的。近年来,所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区域范围内的开发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该压力通过减少对土地需求的方式来显现出来。最后,地方政府因土地出卖受影响而导致地方财政缩水,当然就促使其存在着变相背离中央意图的动机。因此,为了规避市场噪音的出现,中央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某种政策性补偿。以上两个方面所建立的价值判断,而构建差异化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证据。尽管上面是以调控房地产市场而言的,但针对其它宏观调控领域仍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3价值判断下的优化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价值判断下,优化措施的构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尽管本文没有论述有关行政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但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诸如房产管理中心这一部门,却成为了实施上的执行区域差异化调控的主体。为此,以下将在“其它优化措施”中给予阐述。

3.1进行区域差异性需求的调研

考察二手房交易现象不难发现,其是许多进入城市生活民众的首先策略。相对于一手房源,二手房具备了现房、证件齐备、现有居住配套设施完备等优势。因此,这不仅是农村转移人口的购房选择,也是学区房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因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不平衡、民众购买力水平不均衡等因素影响,需要充分调研各地现行二手房市场的状况。一般而言,内陆地区的二手房交易中的投机性质并不强,因而在政策执行中应给予一定的柔性。

3.2根据调研建立整体调控措施

宏观经济调控仍面临着目标管理的需要,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来实现调控的内在要求。因此,中央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时,应在原则性、方向性等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建立起整体调控措施来。从目前针对二手房征收20%差额税的政策来看,缺少必然的柔性特质。显然,强行执行这一政策将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二手房交易价格猛涨,进而将这20%的税转嫁给刚性需求的消费者。所以,各地在执行中存在政策差异,是具有合理性的。

3.3管控违规的区域差异性调控

针对地方政府与当地开发商之间的合谋举动,需要中央政府实施持续的管控工作。关于这一点,需要采取合理的政策补偿与严格的制度惩戒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的机会成本变大,而降低该政府的合谋意愿。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关于宏观调控的区域差异性是一个有趣的议题,相信笔者将不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4其它方面的优化措施

3.4.1强化中心职能管理效能。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具备出让条件土地、环境保护局提供的审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地震局提供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文件、城乡规划局提供的刚性规划条件四个办理事项全部移至土地招拍挂之前,提前统一完成。

3.4.2充分引入舆论监管机制。舆论监管机制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的,在上文的前置审核过程中若发生寻租行为,应通过互联网平台相关开发商的信息,从而在声誉约束机制的作用下提高他们实施寻租行为的成本。在针对含有民生福利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建设项目时,中心在审批上给予优先考虑。这一措施,将在规避寻租的同时,提高中心工作的社会效益性。房地产经济当前仍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它调控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关联产业的发展程度。对此,需要业界给予足够的重视。

4实证分析

4.1地方政府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财政分灶吃饭以来,地方政府逐渐将土地使用权买卖所得收入用来充实地方财政,进而成为了所谓的土地财政。这也就意味着,开发商若要修建商品房首要任务就是从政府手中拿地。在土地公开拍卖市场上,受到房地产开发所蕴涵的巨大利益驱使,开发商之间的竞价十分激烈,并伴随着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互动。这从不难发现,土地价格就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被抬高了。若其中还存在着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合谋的话,那么被抬高的土地价格里面并不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由此,这一后果必然使得商品房价格具有上涨动力。

4.2房地产开发商

开发商修建商品房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高额经济利润,而这并不因增加保障房建设项目而改变。在成本叠加效应下,开发商必定将高昂的投资成本分解到商品房的单位面积的售价之中。从而,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商品房价格上涨态势。另外,还需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商品房的区位环境。根据级差地租I的原理可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善的区域环境下,商品房从开盘到最后竣工都存在着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原因。这种原因就导致了消费者因投资买房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存在着价格之间上涨的情况。应该讲,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4.3消费者群体

消费者群体在面对商品房的购买时,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态。大部分人群都属于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这一需求所导致的房价上涨原因已在上文做了分析,而投机性需求(如温州抄房团)则是恶意抬高房价的重要因素。因此,此处的原因一方面存在着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必须限制的方面。从当前国家所设计的调控政策来看,也是主要针对后者的。

结论

本文借助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对主题进行讨论。宏观经济调控在于通过政府的那只“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的功能发挥。以最近出台的针对二手房销售的新政来看,各省、市对此具有不同的解读。从而,在执行宏观调控方面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对此,应从必然性和干扰性两个方面来解读。需要关注中央与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民众基础,进而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能否匹配。其优化措施包括:进行区域差异性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建立整体调控措施,以及管控违规的区域差异性调控。

作者:张洪云单位:中共灵璧县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宏观经济调控的差异性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