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城市发展计划范文

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城市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2-02-09 09:58:57

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城市发展计划

《环境经济杂志》2016年第ZB期

引言

城市,已经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人口总数中,城市人口的数量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然而,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也带来种种气候以及环境问题。近日,“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示范合作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议第一单元着重讨论研究了如何将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到城市发展计划中,以此应对频发的气候环境灾害。

一、城市化引发种种环境问题

在过去30多年中,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尤为迅猛,每年以1%的速度在增长,截至去年年底,城市人口比例达到56.1%。可以预见,在亚太人口比较多的地区,未来的城市化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联合国人居环境署驻华代表张振山介绍,目前城市占地球的面积不足2%,却消耗了60%的资源和能源;在城市创造了70%GDP的同时,也排放了70%~80%的温室气体和各种废弃物。“由此引发了种种环境问题,如洪涝、干旱以及雾霾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将整个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到城市发展计划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生态环境那么重要?因为生态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包括居住地、食物、水和医药的原材料等等。”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杰罗梅先生,将这种支持称为生态系统服务。“总而言之,人们能从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得到他们所需的庇护。”杰罗梅一再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当然,生态系统远不止为人们提供物质支持,它还有许多重要功能。首先是控制气候的功能,树木、绿色空地等在洪涝灾害来临时,能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同时它们还能吸收碳化物,清新空气。其次,人们在绿地中的休闲,在美景中的游览,都能使生态环境衍生出多种文化。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较少受到气侯变化带来的伤害。遗憾的是,在过去的50年中,这个支持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系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快速和剧烈地变化着。杰罗梅介绍,有超过200位科学家对城市化和环境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生态系统能够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在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生态多样性不断减少,无论是在城市还是正在城市化的区域。

二、城市管理需要生态思维

在城市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如何将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到城市发展计划中,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城市与自然并非是矛盾与孤立的个体,张振山在会中介绍道,城市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可将其分成三种形态,一是自然形态,即在城市发展之前,就已存在的山川、河流、树木等构成的形态;二是建筑形态,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物理形态,即建筑形态;三是较为高级的人文形态,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对生态、自然产生影响,由此衍生出人文形态。根据这三个形态,张振山提出了可持续城市化需要采取的战略。首先,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森林及山体。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行的同时,山体、河流、树木等遭到破坏。现在,“双修”概念(即生态的修复和城市的修补)被提出,张振山认为这个提法有很大的进步,“过去常常说要建设生态,实际上生态不是建设的,生态应该是保护的,如果生态遭到了破坏,就应该对其进行恢复”。其次,建设紧凑型城市,有序、有规划进行城市扩张,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建立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张振山详细阐释了他认为的紧凑型城市的概念。他说,我国一直在提倡公交优先,同时创造步行社区,各种交通的有效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城市的交通大概占到了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应该通过有效规划,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的地理情况,制定出城市的交通体系方案。”再次,建设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曾提出,公共空间要占到城市土地面积的50%,其中街道的面积应该占到30%,剩余面积留给其它公共空间。由此可见城市街道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人们对街道的理解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大家认为漂亮而宽敞的街道是城市的标志,因此我国新城区有许多为汽车通行而建造的大道。张振山认为这并不是城市所需的公共空间,城市所需的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密路网。“国外朋友经常说中国的城市是在建路,而不是造街”。而到中国的老城区看看,就会发现街道并没有那么宽敞,两边的服务设施却一应俱全,张振山认为这种生活是最方便的,也是人气最高的。除了街道,城市公共空间还应有绿地、活动空间,应该避免建设大型的广场和公园,给人们多提供一些适宜、多样的公共空间,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绿色发展,以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相关资料显示,城市中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于城市建设。为节省更多能源,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尤为重要。张振山建议,建造绿色建筑,在应用最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重视设计,因为设计是一种简单的、最适用的方法,用它来解决绿色建筑问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同时,还要推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分类回收,以及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使垃圾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城市生态是否是绿色的。绿色生活方式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出行方式、生产方式等。杰罗梅先生也对城市化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建议,其中一个就是要把生态系统服务看作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即必须要把这些生态服务量化,把清洁的饮用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商业价值进行量化,然后对这些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支付。

三、城市生态系统恢复需要多方努力

联合国规划署亚太区域办公室项目官员妮娜•拉萨卡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她介绍了该办公室的一些项目,并从取得的成果中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要建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措施,在现在的城市环境下,做完整的适应体系,它会帮助我们降低气侯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河流、森林、湿地、红树林,这些生态环境在过去被破坏了,现在我们要保护它们。”她举例说,在斐济的拉米城,人们常年饱受洪水的侵袭,在联合国环境署支持下,一个希望能够采取百分之百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解决方案被提出,以此降低该地区的洪水风险。同时,在设计规划拉米城的城市发展计划中,全盘考虑气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做了一些成本效益的考量,选择最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良好、全面的城市生态系统。不管是在区域层面还是在更底层,都可以得到践行和借鉴。”要实现上述战略,不仅要有国家的城市政策,还要有城市方面的立法。去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今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都为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城市立法方面,先后出台了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的若干法律和其他方面的法律。但仅有这些仍然不够,还需要加强城市治理,加大城市居民的参与程度,以期更好、更民主地搞好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综合,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正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教授所说,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园林城市或者绿地城市,它包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或者是实体层面和软件层面的建设。“实体层面上要建立可持续的水系统,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体系,加大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开展和建设力度,建立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大力倡导生态工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中,只有打造一个强大而有利的生态系统来保护城市,才能满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晶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系统管理融入城市发展计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hjjjzz/7022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