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政办教育发展重点规划范文

市政办教育发展重点规划范文

时间:2022-07-09 11:30:51

市政办教育发展重点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我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1.“十二•五”期间的总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批高素质、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班额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师教育力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我市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置。

2.“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基本建成依托社区、村办学为主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15年,全市建设省级优秀示范园3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一级幼儿园30所;每个县区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省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乡(镇)政府举办的中心幼儿园,每个社区和村原则上有一所幼儿园,基本满足当地3至5岁幼儿的学前教育就近入园要求,解决“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8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0%,积极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城区择校问题,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

——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到二0一五年,实现地市和每个县区都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能够满足全市残障学生的入学要求,着力提高残障学生生活和发展能力。将特殊教育学校办成一所启智+聋哑的综合性特殊学校。

——做精普通高中教育。从2011年开始,适度控制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人数,到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40%。普通高中年招生规模为1万人左右,在校生3万人左右。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为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拔尖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年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在校生达到3万人以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到2015年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申办综合性本科院校——萍乡学院项目,按部颁标准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将萍乡高专建设成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升本后年均招生规模3000~4000人,至2015年,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达10000人左右。以萍乡卫校、萍乡工校、大富汽车工程职业学校为基础分别申报二所公办高职和一所民办高职,形成我市一所本科、五所高职的高教局面。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积极发展高教自考事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均递增一个百分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对萍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继续推进教师教育。到2015年,80%以上的小学教师达大专水平,70%的初中教师达本科水平,30%的高中教师达研究生水平。对全市所有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240个课时的轮训。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训。

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着力抓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1.积极推进大中专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实力、提高规模效益的原则,继续加大我市现有大中专提升办学层次力度。在萍乡工业学校、萍乡大富汽车工程学校基础上申办高职;积极创造条件,继续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努力,争取申报成功安源学院。到2015年形成我市本科一所、成人高校一所、高职专科五所(民办高职一所的格局)。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本科工作;推动萍乡卫生学校与赣南医学院合作,设立“赣南医学院萍乡校区”。各县区中专中职专业建设要围绕县区产业特点、工业园区特色对接,办出自己的特色。湘东区要与工业陶瓷产业对接,芦溪县要与电瓷产业对接,上栗县要与花炮产业对接,莲花县要与农业产业对接,形成有特色的专业学校。把上栗县的花炮学校办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中等专业学校。提升民办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对现有规模小,办学效益不好的学校,实行“关、停、并”的措施,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2.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

按照就近入学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的原则,做好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每年建设20所标准化学校。山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寄宿制学校,同时要按照方便学生上学的原则,增设教学点。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时,规划幼儿园、中小学建设用地。安源区、湘东区、开发区、新城区要根据市城区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的现状,布局和新建小学和初中,以适应新增人口教育需要和现在小学初中成班率过高的问题。开发区应新建1所公办初中,36个班,1800人规模,新建1所省级优秀示范公办幼儿园,1000人规模;新城区应新建公办普通高中1所,达到36个班,1800人规模;公办职业高中1所,36个班,1800人规模;公办初中、小学各1所,设48个班,2400人规模;在中心区域布局1所省级优秀示范公办幼儿园,1000人规模。凡城市新建大型住宅小区都应设立幼儿园、小学,以利学生就近入学。

3.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抓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和扶弱助学四个关键,将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力促教育均衡发展,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继续实施对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扶贫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原则,坚持重点高中实行均衡招生,将招生计划平均分配到各初级中学,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

4.普通高中教育走精品发展之路

要充分发挥省市重点中学的优势,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市、县重点高中要与初中完全剥离,不得以各种理由举办初中实验学校、实验班。增加教育投入,整合一批普通高中。各县(区)要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所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市直全力打造好一所部级示范高中、一所特色高中、一所重点高中。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各县(区)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规定,到2015年,每个县(区)都要有一所上规模、在校生人数达3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按市场机制的要求,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办职业教育的格局。建立科学完善的职教体系,帮助萍乡工校、大富汽车工程学校申报高职,提高办学层次,支持上栗花炮学校创办全国特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为萍乡经济转型和低碳经济提供人才保障。紧靠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萍乡卫校、大富汽车工程学校,在新城区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园区和综合实习实训基地,着力解决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难题。成人教育要大力实施“四进工程”,着力提升后续创业就业能力。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凡是学历教育的中职毕业生通过一定的考试考核程序,均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中职毕业证书。

6.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级党政机关、工青妇、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要重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有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7.切实把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要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素质教育的重点,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心理、经济负担,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要改革教材内容,逐步建立现代课程教材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8.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加快学校的医务保障建设。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校医(保健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条例和待遇,全面提高体育卫生的工作质量。

9.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工作,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条件。

10.加强劳动教育

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积极组织中小学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建立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制度,将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之中。要建立一批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搞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在农村中学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制度,促进农科教相结合。

11.切实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

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的研究活动,认真抓好现有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选调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要用当今世界最科学、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实现和完成“十二•五”我市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是: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依法增加教育投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依法落实“三个增长”,确保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逐年提高。逐步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GDP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4%。

——落实新增教育投入政策。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中职)技校、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

——加大教育投入。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落实个人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

——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编制制度,将义务教育学校经费全额纳入市、县(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稳定来源。尽快化解基础教育学校债务。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职业高中城市教育附加30%、人均1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各阶段、多层面的济困助学体系,扩大资助面,提高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1.“十一•五”期间,中央、省对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投入很大,实施了“危改项目工程”、“校安工程”,“十二•五”期间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任务主要落在地方,以县级政府为主。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校安工程。全市每年筹措校建经费的保证数都应在5000万元以上,新建维修校舍面积要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在每年建设好20所标准化学校的基础上,每个县区都要做大、做强一所省重点普通高中。加大市直学校校建工作力度,通过新增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至少投入800—1000万元,到2015年累计投资5000万元,改善市直学校的办学条件。

2.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逐步实现“班班通”。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素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按国家规定生师比足额配置教师。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等职能。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大力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氛围。

5.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进一步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继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中5%用于教师培训;同时,力争落实以县区为单位,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设立教师培训经费专户,重点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一方面切实搞好提高学历层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在职教师学历水平,使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于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平均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切实搞好非学历培训,如教师全员性岗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信息现代化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等。

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三个层次的优秀教师培养制度,尽快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并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和教学梯队。

(三)依法办学,依法行政,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教师要自觉加强法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加强领导,通力合作,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

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政府要确定由政府常务副市长(常务副县、区长)分管教育的制度,以利协调多方力量支持教育发展。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要建立加快教育发展的工作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把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绩,列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

2.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

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要切实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软环境。在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小区开发建设时,做到教育用地和学校布局先行规划,同步建设。

3.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办实事、解难题,推进学校的改革、管理和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政办教育发展重点规划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