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县文化整改发展规划范文

全县文化整改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6-13 09:26:44

全县文化整改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是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我县文化建设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务求实效,进一步推进了文化发展繁荣的进程,为加快“海西建设,争先”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建立2个市级和58个县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举办土楼文化讲坛,广泛开展社科“双百”活动,举办上千场次社科学术年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宣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一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成立志愿者协会,开展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精心组织“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以及全国“双百”人物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持续推进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和谐村”和110社会联动等创建活动,成效十分显著。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溪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山城镇、一中等18个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村镇、学校),县委办、县委组织部、龙山镇、龙山中心小学等39个单位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村镇、学校),土楼景区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区。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县文化中心,全县拥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座;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工程93个、市级文体中心户11家,以及率先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支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阵地。

(四)群众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导,有关部门共建,社区、集体、个人共同兴办,多体制、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兴办群众文化事业的新格局已形成并日趋完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方式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开展的良好态势;土楼旅游文化、文化等品牌文化活动全面启动,品位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村村通、艺术扶贫、激情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三下乡”、“四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五)文艺精品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举办县百花文艺奖评选活动,培育推出一批文艺精品。一批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在全国、全省、全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摄影作品《深山明珠》荣获土楼全国摄影艺术大展金奖,《丰碑》荣获中国集美全国摄影艺术大展金奖。创作小品《种学费》、《花开时节》参加“爱我”相声小品比赛分别获优秀组织奖、演出奖。编辑出版土楼文化系列丛书—《神韵天成》、《故里情缘》、《翰苑飘香》、《谷啸雄风》、《秋逢杜甫》和海峡二十七城市历史文化丛书—《土楼》,编辑出版文学、摄影作品集《山梅记忆》,画册《土楼》、《美哉.土楼》、《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集》,《紫金山文学》丛书,《曾连端个人书法集》等一批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作家群、书画家群创作出版小说、诗集、散文、画册、报告文学集数十部,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千多篇(首),获省级以上文艺奖10多人次。五年来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展览30多人次,获一等奖3人次;有省级影协会员20多人,部级会员6人,已进入全市乃至全省摄影强县之列。

(六)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重大进展。土楼“申遗”成功,成为我县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并成功登记注册文字作品“土楼·故里”、“土楼长城·塔下”,美术作品“土楼之都·中国”、“土楼王国·中国”等4个有关土楼知识版权。新增“省保”8个和“县保”31个。我县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土楼()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授予“遗产保护杰出奖”。新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景观村落”6处;首批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展示点1个,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1个、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3个、县级“非遗”代表作名录24个,其中,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

(七)新闻出版业初步发展。形成以图书、印刷复制和发行销售为主体的产业。形成以新华书店,民营企业共同主导的发行网络。印刷业以高新区海峡印刷工业园为龙头的印刷产业链为主导,全县现有印刷企业42家,年产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版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政府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扎实推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出版等行业也逐渐兴起。

(八)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初步形成娱乐、网络、演出、音像、图书报刊、印刷、文物、体育等门类齐全、运行规范、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县、镇两级管理网络日趋完善。在全市率先建立网吧视频监控中心,开展整治“黑网吧”、“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全国率先实行每日0时至8时暂停网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工作制度,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

(九)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文化市场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2010年,现有民营文化经营单位193家,其中各类印刷企业42家、书刊19家、音像批发零售出租23家、网吧26家、专业剧团1家、民间职业剧团20团(队)、歌舞娱乐游戏场所13家、电影放映队49家(队)。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

(十)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实行全民总动员开展以弘扬“土楼故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向海内外分发各类宣传材料、发送手机短信1200万份(条)。县芗剧团首次赴台湾金门演出18场次,为构筑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举办两届土楼()文化节暨市旅游节、中华慈善春节晚会、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土楼杯”世界职业泰拳拳王争霸赛,举办欢乐中国行·魅力、总政歌舞团谭晶专场音乐会等系列大型活动,中央电视台和143个国家电视台报道或播放我县举办系列大型活动实况。开展“全国百城宣传推介、全球巡回宣传推介联谊、土楼进高校”系列活动,组织国内外百家新闻媒体、百名著名艺术家、百家旅行社团到我县开展系列采风活动,“土楼·故里”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国际知名人士、国内外游客纷纷走进,走进土楼。

二、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是推进“生态名县、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和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五年,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大的发展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了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中的功能。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文化旅游中心、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力争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示范。这些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从我县的发展环境看,近年来,我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更加广阔空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提出“建设全省文化先进县”目标,要求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县,力争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总的来说,“十二五”时期,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十二五”期间,我县文化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困难和挑战,任务艰巨。一是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区别认识不清,忽视了文化的产业性和经营性。二是文化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少,产业规模化不高,缺少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整体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较为薄弱。从我县文化建设自身情况看,文化建设投入不平衡,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基础比较薄弱。四是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才、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一些文艺优秀人才向周边城市外流。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判断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在继承保护弘扬、导向提升带动、优化产业格局、创新创作创造、提升整体效益、建立保障措施上下功夫,突出主动服务、积极作为、项目带动、品牌推动、力求实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全省文化先进县,建设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先行区,为“跨越发展、争先”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协调。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切实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事业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确保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强规划指导,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增强文化的创造力、渗透力和辐射力。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

(四)内容创新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成果,继承和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备。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进入全市、全省前列,力争我县被列入“全省文化先进县”。

(一)思想理论武装成效更加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二)公共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土楼文化等得到大力发展。进一步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培育一批艺术精品。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网点全面覆盖至行政村。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完善农村电影放映体系。

(三)文化交流合作更加频繁。继续开展以弘扬“土楼故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加大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力度,借助高端媒体、举办主题活动和电影电视剧拍摄发行等平台,不断提升“土楼·故里”的品牌冲击力。主动加强与厦门及周边城市(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地合作,互相宣传、共同营销,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土楼·故里”的品牌影响力。以“土楼·兰花·茶”为媒,策划运作台乡镇对乡镇、行业对行业、团体对团体、村对村、庙对庙、姓氏对姓氏等交流,拓展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把建设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示范区。

(四)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保护各级文保单位,突出重点涉台文物的管理建设,力争培育2个以上有重要影响的重点涉台文物示范点。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建设有较大影响的传习所(示范点),充分发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

(五)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生产和经营能力显著提高,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全力打造海西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不断培育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市场,“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力争文化产业部级示范基地1家、省级示范基地2-3家、市级示范基地4-5家。

(六)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市场持续繁荣发展,基本建立结构比较合理、政策比较健全、效益逐步显现的文化市场运行框架。逐步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扶持发展数字电影,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七)文化体制逐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单位的结构布局趋向合理,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

(八)人才队伍实力明显提升。加快文化队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五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现代复合型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创新择优选拔机制,突破传统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县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责任体系。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体系。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进一步凝聚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围绕发展抓学习、抓好学习促发展”原则,扎实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不断完善学习评价激励和考核机制,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论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积极运作“土楼”文化讲坛,充分发挥讲坛这一平台加强理论知识普及教育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党校、讲师团、宣讲团和全县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理论进基层联系点、基层文化中心户等在推动理论进基层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农家说唱队”等业余理论宣传队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宣传,不断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广电、乡讯、政务网等媒体的理论宣传功能。强化县委讲师团服务功能,完善县、镇(街)、村(居)三级理论骨干队伍,构建理论研究和宣讲的网络体系。紧密联系县委、县政府提出全面建设“生态名县、工业强县、旅游大县”的目标要求,不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创造力、执行力,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县社科联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和纽带作用,提升我县社科工作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和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平台建设。重点是筹办运作好“土楼”文化讲坛,通过“土楼”文化讲坛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具有特色的土楼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红色、生态、土楼旅游品牌,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同时,将“土楼”文化讲坛开办成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舞台,提高我县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及文明素养的大讲台,提升对外形象。加大社科普及宣传平台建设,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加强研究推进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加大国家、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申报力度,加强对重要学术著作和重大理论课题的扶持资助,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学术精品。加强公共智库建设,健全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的合作开放研究机制,促进社科研究社会化,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

(三)培育文明和谐社会风尚。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和树立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推进志愿服务经常化、规范化,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至2015年,全县建立108支志愿服务队,登记注册志愿服务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帮扶力度。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大力整治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非法出版物等,坚持依法打击淫秽色情、恐怖暴力等有害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建设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教育、课外活动场所”等各种基地场所25个。积极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构建保护有力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长效管理机制。到2015年,县城建成未成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各镇建有综合文化站。

(五)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从细节入手,从薄弱环节着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以建设和谐社区、改善公共管理为重点,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以建设农村宣传文化基地、优化人居环境以及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形成一批新型文明村镇。以规范行业行为、改善社会服务为重点,推进文明行业创建。进一步加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窗口等基层创建活动,重视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至2015年,力争使我县步入省级文明县城行列,全县创建1-2个全国文明单位。

二、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平台,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投资和自愿捐资,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三馆”配套设施,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进一步推进县广播电视台(站)建设。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宣传文化中心户“百千万”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完善工程,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100%的镇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均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村都有农家书屋或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推进数字影院建设,努力实现我县拥有一个以上数字影院。

(二)加强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继续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每个行政村建立一套应急广播系统,全面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县覆盖,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大力推进光纤入户,80%以上实现光纤到楼,县城有线网络80%实现双向用户覆盖。实施媒体传播力提升工程,发挥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服务地方舆论宣传的指导作用,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亲和力。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和社会舆情管理,重点加强对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的监管,加大对车载电视、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公共场所广播影视节目播放活动的管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健康协调发展。

专栏二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惠民活动

1、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县183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农家书屋。

2、实施艺术扶贫、文化信息共享、社区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农村电影放映、村级文化协管员建设、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百千万”工程。

3、文化惠民活动主要是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等基本文化服务。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激情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活动。

(三)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设施作用,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免费向社会开放。县图书馆要向文化站、村图书室辐射,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一批优秀剧目、文明小戏小品在农村演出,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县级微波传输网络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扩大中央和省、市节目对农村无线传输和覆盖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深化对外对台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土楼·故里”品牌和对台“五缘”优势,大力加强对外、对台文化交流,着力在交流中扩大影响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示范区。

(一)建立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充分利用对外交流的各种载体,扩大与重点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努力把建设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示范区、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土楼文化节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内涵、提升规格、扩大交流,打造出一批功能性强、辐射面广的有特色、上水平文化交流平台。

(二)推进对台文化交流。继续实施入台宣传文化战略,充分利用台湾妈祖观光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金门国际文化艺术节和民俗民间信仰等交流平台,争取每年派文化交流团组入岛宣传与交流。打造祖地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台湾政要祖籍地、台湾文化主要发祥地等优势,持续推进对台宣传多元化、精品化、常态化,组织乡镇对乡镇、行业对行业、团体对团体、村对村、庙对庙、姓氏对姓氏等赴台开展交流活动。

(三)持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统筹规划,健全、完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方式运作、交流贸易并重”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民间戏曲、民间信仰、民俗文化、文物谱牒、工艺美术、艺术教育等文化资源作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对外文化交流。

四、壮大特色文化产业

大力培育经营性文化支柱产业和文化骨干企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地方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尽快研究出台政策,建立培训骨干企业、简化审批手续、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拉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同时出台对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供应方面予以优先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力促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努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印刷包装、演艺娱乐、影视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形成具有特色、富有发展活力、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

(三)着力抓好重点发展项目。立足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传承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进一步开发利用历史古街建设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海峡印刷工业园,加快形成一批印刷企业集聚产业链。

(四)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依托文化、土楼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和产业基地。建设海峡()印刷工业园。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文化产业投资多元化,培育形成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特色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新兴文化企业和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扶持连锁娱乐骨干企业。

专栏四“三园一区一基地”工程

1、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园”,即建设海峡印刷产业园、城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传承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

2、发展“一大文化精品旅游区”,即土楼文化旅游区。

3、培育“一大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即台影视基地。

五、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进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科学化宏观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强化政策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关系,实现文化行政单位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巩固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建立协调有序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和文化安全。

(二)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分类推进体制改革。生产经营类和可企业化运作的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改制转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运作方式,并参照有关政策,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文艺院团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做好县芗剧团划转工作。

(三)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坚持以改善服务、增强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创新运行和管理机制,形成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落实文化机关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内在活力,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把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势。

(一)加强各类文物保护利用。积极争取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推进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申报工作,力争2个以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工作,做好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工作。有效推进涉台文物保护工程,落实涉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祖祠、祖墓、祖庙的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成立文物管理机构,解决基层文物管理部门断档或无编制、无人员现状等问题。

(二)推进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以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德远堂、龙潭楼、萧氏宗祠四美堂等重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和工程实施。加强对“世遗地”土楼群主体进行维修,完善土楼保护规划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做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技防工程。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完善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利用“三普”成果,建立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按照文化多元结构和地域分布,重点保护文化、民俗信仰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做好芗剧、语歌曲、土楼山歌等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演示工作。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点、展示馆和传习中心(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推进申报部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力争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部级保护名录、3-5个项目列入省级保护名录、5-7个项目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公布第二批县级保护名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特色的优秀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危和稀有民间文化艺术品种,争取1个以上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搜集、整理芗剧(歌仔戏)、木偶剧舞台演出录像片,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传播媒介、经营方式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七、引导促进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创作

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是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创新,鼓励创造更多文化产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适应群众文化新变化新要求。

(一)实施精品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产品生产和基本价值取向的首要任务,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以丰富区域文化内涵为核心,在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借鉴优秀文明成果中,努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以省市县百花文艺奖为平台,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焕发创作激情,激发原创能力,推动不同内容、风格、形式的文化创新,推出更多以“土楼派”为主的原创文化精品力作。有效整合特色资源,提升档次,进一步包装、整合、统筹大型节庆活动。

(二)打造展示平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实施文化艺术品牌工程,努力打造一批代表性强、科技含量高、活动规模大的文化节庆活动,做大做强海峡两岸文化活动品牌,为文艺精品提供创新和演出平台,力争把土楼()文化节列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

专栏五文化艺术品牌工程

1、继续推进“土楼”全国摄影、书画艺术展,()土楼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咖啡文化节,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打造土楼文化、文化、红色文化(苏区、老区)、生态文化、古典文化、妈祖文化、祖地文化等一批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2、整合全县戏剧、歌舞、曲艺等资源,创作、排练一台体现土楼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剧目。

3、以省市县百花文艺奖评选为契机,积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摄影、书画等形式的优秀作品,力争于2014年编辑出版土楼文化系列丛书第六部和第七部。

4、筹建土楼()文学院,公开招聘土楼文学创作员,进一步挖掘土楼文化内涵,开展不定期邀请知名作家深入土楼体验生活,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创作出版一批以土楼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艺术精品。

(三)力促百花齐放。积极促进县广电媒体内容制作能力的提升,培育更多广播电视品牌栏目、频道(率)。支持广播电视媒体打造广播电视品牌活动;加大土楼特色文化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创作影视剧。建立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出台《县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奖励办法》,对各类别的优秀文艺、理论、出版作品和个人给予重奖。加快文学、书画、戏剧、影视、音乐、动漫、新闻、工艺美术、舞台艺术等门类的创新发展,创作、排练更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产品,力争各艺术门类每年打造1—2部(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引起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巩固摄影、文学在全市全省的地位,发挥文联等团体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优秀作品、文艺品牌和德艺双馨文艺家的宣传展示。

八、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对文化事业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培育健康的、文明的文化市场,优化文化市场经营环境,建立科学的、统一的文化市场执法体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群众方便、管理有效的文化市场经管管理体系。

(一)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重点加强文化市场“总体规划、宏观管理、服务协调、执法监督”四大职能建设,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组建综合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权限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综合执法工作队伍。扎实推进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到2015年覆盖全县所有镇、行政村,基本形成县、镇、村都有人抓“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三级管理网络。持续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清理、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二)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版权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公民版权保护意识。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强化版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大规模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面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努力实现全县90%的大中型企业软件正版化。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简化审批手续,推进行政许可工作,树立公开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的理念。加大普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群众对文化法律法规的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管理。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文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人才集聚,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加快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市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库,出台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专业贡献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文化名家。建立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格晋升、成果奖励制度,加强中青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与教育机构联合搭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提高文化工作者专业水平。大力引进土楼文化开发、生态建设、旅游等方面的紧缺文化人才,编制和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对引进人才给予优惠待遇。大力宣传推介我县文化领域名家名人,提升土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引导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坚持加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文化人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配齐配好镇街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配全村(居)宣传委员,完善农村文化协管员队伍管理。积极推进基层宣传文化中心户、农村文化协管员、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建设,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加强社区文化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工艺大师、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评选优秀文化传承人、工艺美术名家等活动,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三)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实施“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办法,完善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作用、职称评聘、激励保障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有利环境。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积极组织参加市社科奖、新闻奖、百花文艺奖、水仙花文艺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和我县自己的百花文艺奖活动,对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大对土楼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励力度。重视对新媒体业态人才、民营文化企业人才的培养,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同等对待,努力形成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第四章保障措施

完成“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关键在落实、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人才、关键在措施。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镇(区)、各职能部门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建设“全省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制定落实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目前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宣传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行业协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动广大群众关心、关爱、关注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事业产业两轮驱动。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思路。文化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执政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法律素质,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树立依法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的理念。建立健全权限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执法体制,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保护文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不断改善文化事业的建设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抓住海西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文化规划项目列入国家、省盘子,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重大基础产业项目的建设,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落实财政、工商、规划、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吸纳和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五、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进文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文化领域预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机制。健全有利于理论创新的课题规划、成果评价和应用机制。全面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发挥文化统计工作在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

结束语

《“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推进我县文化改革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依据。各镇(区)、各职能部门要参照本规划,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

被举报文档标题:全县文化整改发展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60301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