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范文

时间:2022-08-05 10:32:58

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教学内容简要———突出重点,传递“真知”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陈成龙老师指出“语文学科的真知,就是从语文教材里提炼出来的适合教学对象的有机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学习内容”③,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学会取舍,把最需要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把一些机械的曲解的片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王维《山居秋暝》时,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先指导学生把诗归纳成“空山新雨图”“明月松溪图”“归浣图”等几个画面,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绘制这样的几幅画面,并将绘制的成果进行展示。姑且不论苏轼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论在后世是颇有争议的,指导学生作画已经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反映了教者不解王维的“诗中有画”在于“画意”,而不在“画面”“画技”的肤浅。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知识绝不属于“真知”的范畴,学了之后顶多也就是知道了一个“诗中有画”的说法而已。笔者特别欣赏的一个例子是王伟华老师为了解决学生记叙文写作不生动而提出的“愿望+障碍=冲突”④的关键知识。这一知识的传授,成功地让学生学会了在情节中设置冲突、写好冲突,使文章变得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这种知识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有别于机械的记叙文“六要素”等,是学生急需的“真知”。

二、问题设计简练———紧扣枢要,不蔓不枝

课堂繁琐最直观的表现是“满堂问”,这实际是“满堂灌”的翻版。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因为教师“目中无人”,时刻以自己为中心,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问题;二是教师“心中无数”,对文本的价值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只能面面俱到,唯恐有失。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首先要紧扣“枢要”,即依据文本的价值所在提出“主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若只是针对枝节问题发问,必然导致效率低下。例如鲁迅的《社戏》中塑造了诸多质朴可爱的老人、孩子,如八一公公、双喜、大发等等,若是一个一个去问这个人物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特点,势必繁琐不堪,而且问题雷同,惹人生厌。但是,如果这样发问“若你是迅哥儿,平桥村的老老少少,你最愿意和谁做朋友呢?”,很快就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诸多人物的所作所为、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再辅之以恰当的追问,学生自己就能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还在于对文本特点的精准把握。袁爱国老师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抓住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对称句式的特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过程中,‘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父亲,正是承上启下的中坚角色,所以我必须平衡两边。写这个过程的时候,作者使用的句式也很有意思,也体现了‘平衡’二字。请同学看看哪些句子是‘平衡’的。”这个问题,基于作品的语言特点,能够很快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作者的语言运用艺术中去,从而提高对作品语言的认识,为下面进行语句的仿说、仿写做好铺垫。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于教者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在于教者心中始终把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三、教学流程简洁———任务引领,板块清晰

陶行知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⑤教学流程务求简洁,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繁琐、花哨,教师教得明明白白,学生学得清清楚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的流程,突出教学重难点,做到任务引领、板块清晰。有一位老师教学《囚绿记》,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绘一幅绿的多情图。让学生默读课文描写“绿友”的片段,模仿“女儿绿”的叫法,给窗外的“绿友”起个名字,并在文章中勾画出自己如此起名的原因。2.谱一首绿的赞颂曲。让学生朗读课文中赞美“绿友”的片段,讨论作者如此喜爱、赞美的原因。3.赏一场绿的反击战。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字里行间读出“绿”绝不屈服的精神。4.忆一个民族的抗争史。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懂得作者笔下向往光明、绝不屈服的“绿友”,是象征着当时黑暗社会中向往光明、绝不屈服的中国人。5.读一位绝代的散文家。结合陆蠡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知人论文,欣赏文章的构思和语言,进一步欣赏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这五个环节处处围绕“读”这条主线,抓住“绿友”形象的理解与把握去挖掘文本的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字、词、句、篇的学习、品味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通过这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文本到文心,不仅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且学到了语言,懂得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可以说做到了简洁明了,步步深入,举重若轻。

四、教学手段简单———语言为本,返璞归真

当前语文课,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上,多媒体充斥着整个课堂。课堂似乎热闹了起来:画面绚烂多彩,音乐不时响起,学生组团而坐,议论海阔天空,展示热闹非凡。但是课堂上的语文味淡了,学生沉静思考的时间没了,听说读写的扎实练习少了。孙绍振教授指出“语文教学一味依赖手段的潮流,实是出于对音像规律性(优越性和局限性)的无知”⑥。图像不能等同于语言,因为图像是显性的,是确定的,而语言是以思维为内核的,每个人由语言而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红楼梦》中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每个人心中想象出来的古代病美人林黛玉,都是不同的,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若真想用一幅图画来表现这种美,只怕不仅不能传神,反让人大失所望。音乐和语言的距离更大。首先音乐的主题是最为朦胧的,是不是能和文本的主旨一致是一个大问题;其次,朗读时配的音乐节奏是不是和文本的基调相符,起承转合是否能够匹配更是一个大问题。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文本思想感情转向低沉而音乐却变得高亢欢快的搞笑场面。至于所选用的音乐是否能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就很难说清楚了。语文活动,说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让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也就是强调学习语文要“熟读精思”,舍此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当然,我们提倡简单教语文,不是提倡“死读书”,而是要在指导思想上廓清、去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所谓动,还要体现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体现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完善的过程。”⑦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就有了指导思想,任何手段的使用都应该为语言的学习服务,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活动服务。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遵循灵活、易用、简约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语文本位,时刻把语言放在课堂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多媒体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其所役。

五、教学语言简雅———要言不烦,精练雅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⑧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言说,能不讲的就不讲,能让学生讲的让学生讲。教师要努力做到讲在关键处,点在提升点,要言不烦。否则,就会挤压学生说话的空间,抑制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语文教师务必要让自己的语言简洁、精练、雅致,达到“典雅白话”的标准。所谓典雅白话就是“纯正庄重,优美不浅俗的白话,它具有简洁、自然、纯正、庄重、雅致的特点”⑨。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若能够做到语言简洁、精练,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就会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我们看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对学生发言的点评:生:我读了这首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觉得作者在面对面地和我们在谈心交流。他告诉那些处于忧伤中的人们怎样去寻找生活的快乐,我想到这么一句话,人出生时发出的第一种声音是哭声。这说明人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挫折,而我们要乐观去面对这些挫折。所以从这首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师:好。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活,要坦诚地面对生活。生:我觉得这首诗有一种劝说的口吻。普希金在劝说大家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碰到困难不要感到忧郁,要乐观地去面对它。师:好,出口成章!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风雨躲得过,只有面对才是上策。还有哪位同学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生:我觉得普希金是乐观地看待这种生活的。因为人嘛,不经历风雨,是不会见到彩虹的。虽然现在看不到未来,但他有一种信念,他相信,生活总有一天是定可以变好的,所以他才有那样的成就。师:生活就是一条长河,长河虽然有时是弯曲的,但总是向前的。生活的长河总是向前奔流的。⑩余老师的三次点评非常精彩。第一次是对学生发言的概括,精当扼要,把学生发言的要旨提炼了出来。第二次首先对学生的发言用“出口成章”做了高度的评价,接着用“没有风雨躲得过”形象地阐释诗意,和学生的发言形成映衬补充的关系,最后满怀期待地鼓励其他学生发言。第三次则用“长河”比喻生活,用“弯曲”比喻挫折,用“总是向前”告诉学生应该向前看,对生活充满希望。可以说,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是平等而充满关爱的,是赞赏而充满期待的,是典雅而充满艺术气息的。在这三次点评中,余老师没有一次重复学生的发言,没有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没有一个口头禅,用自己简练典雅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范例。综上所述,追求简约的境界是基于语文本质特点的价值追求。语文教学就是要紧扣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入手,遵循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规律,删繁就简,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达到语文课堂的雅致与丰盈。

作者:曹国锋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