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师声乐教学的再思考范文

高师声乐教学的再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20 04:24:38

高师声乐教学的再思考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2014年第五期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传统声乐训练历来重视练声,并有专门的练声课。不容否认,通过练声训练,可使学生知道发声原理,加强声音机能,从而增强歌唱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练声很好,但好声音却用不到歌曲表现中去,造成练声与歌唱的脱节。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缘由:1.练声时的元音及其辅音相对简单,容易发声。如单一的元音“a、e、i、o、u”,能使学生比较便捷地找到正确的声音,即共鸣、音色、音质、音量等声音质感的直观体验;2.在歌曲演唱中,会遇到庞杂的辅音与元音,干扰了学生记忆中的正确发声。以中国汉字为例,它有十三辙韵,这就决定了有十三种不同的发声状态,那么在演唱中,学生也就难以找到单一元音训练时好的声音状态与轻松感,因而形成发声制约歌唱的“瓶颈”现象。意大利语仅有五个元音,单一并相统一的元音发声,造就了意大利自然的美声唱法。因此,科学的发声训练,须从简单的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中,寻求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发声规律,以及其他语言发声中所不可替代的简洁、便捷、自然的发声方法。除此之外,在教学中,笔者主张运用发声训练与歌曲片段演唱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即发声训练与歌曲难点、重点相结合。这包括高音在内的歌曲片段;乐句中发声困难的元音与相对应的意大利语元音的训练相结合;甚至还可以把中国语言中的元音跟意大利语中相近的元音进行训练,做适当的元音发声“变形”处理,即发“混合音响”,既不影响“字正”,同时又可“腔圆”,其目的是使声区、声音相对统一、连贯,歌唱状态稳定、自如,同时高音及难点可以较为顺利地解决。这种练声与歌曲片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大大加强了声音与演唱的相关性,相互自然过渡,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须从良好的音乐表现开始,在发声练习的同时,应强调乐感训练。让学生知道,即使在最短的声音练习里,也有着富于内心的情感表现,要做到对声音强弱明暗的控制,充分体验不同色彩的声音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所以,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具有丰富情感表达的声音,才是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此次比赛中,不少选手一味唱声音,无音乐表现,情感与声音脱节,味同嚼蜡,这都是重技轻艺造成的!中国的《唱论》中,历来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音是为表现音乐而服务的。因此,声音是载体,情感为灵魂。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建立在情感抒发下的一切声音表达!

二、风格把握

作品风格是指作品文化思想层面的一种精神形象的抽象表达,通常通过具象作品中的音乐装饰音或特殊的音乐动机,来表达鲜明的音乐个性。所以说,风格是作品的灵魂,是文化表达鲜活的精神载体。譬如,蒙古族民歌高亢悠远的长调,西部民歌中苍凉呐喊、悲情的音调,西南地区“线描式”平缓起伏的曲调等等,无不代表着各地民歌浓郁的风格特点。风格中折射出各地域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唱法的多样化均由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所决定,如威尔第歌剧的戏剧性,声音对比强度大,需要强有力的声音张力来得以体现,若用威尔第歌剧作品的演唱方法去阐释莫扎特,那么就会破坏莫扎特歌剧亲切、优雅、宁静的艺术风格。所以,演绎作品的风格,要做好演唱的案头工作,详细做好文本研究工作,找准风格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决定着唱法风格的多样化。甚至可以这样说,风格本身就是一种唱法。比如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唱法各异,个性鲜明突出,呈现着多彩的鲜明个性。风格还体现在歌者的嗓音类型中,抒情性嗓音应选择抒情性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彰显其抒情性的演唱风格。切不可人云亦云,你唱威尔第,我也不甘心,其结果背离了自身嗓音的特点,从而过量地用嗓,高音困难,显得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音色、音量及强弱对比控制等基本功训练,建立丰富的声音“音色库”,以应对多种风格作品所需要的声音及个性化色彩。要坚决杜绝用一种音色表现多种风格的做法。笔者发现,目前演唱民族作品的女生太过于追求声音的甜、脆、亮,从而造成了声音表现的单调、贫乏,音乐表现空洞、缺少生动性。试想,用一种音色能够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吗?所以,民歌唱法的学生应避免单一声音“同质化”抑或“多孔一面”的问题。无论中外作品,只有把握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决定用什么色彩的声音去完整地、正确地表达作品。也就是说,你掌握了风格,就把握了作品的灵魂!所以,笔者历来主张,在学习时,可以广涉各类风格作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表演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性!

三、关于男高音训练

男高音难在高音,这已是世界性的一个话题了。所以,解决了高音问题,也就解决了男高音歌唱的主要问题。男高音训练必须明确两个问题:其一是男高音的高音一定是真假声混合而成的(有人称轻机能与重机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二,男高音的高音训练是一种机能训练,它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量化和力量训练而获得的一种发声能力。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就可以进入科学的实践和训练阶段了。笔者认为,在训练时,应该让学生选用“e”或“i”元音从高向低地进行练声。高音可以先用假声引入(结实的假声,从小字二组g2开始逐步向上递进),用下行音阶演唱,比如“”。先轻声唱、后逐步放大声唱;轻声是用假声唱,并把假唱结实,有明亮度;然后逐步引入真声进来,直到混合声无痕迹,声音通松明亮,嗓子无负担,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这样既可以解决高声区真假混合声问题,又容易找到高声区的声音感受。这种状态唱出的高音,具有圆润、有光泽和金属感,并具有穿透力的特质。练习时,自然打开喉咙,脖子周围肌肉放松,气息下沉并保持,高音起点高,意识上方向要稍往头的后上方倾斜牵引。千万注意,要先轻声唱,待通畅自然之后再逐渐放声唱。如果开始就使用上行音阶演唱,那么容易出现真假声打架或破音现象。同时,随着音高的递进,学生容易产生高音恐惧心理,害怕唱高音,挫伤高音演唱的积极性和信心。所以,从高往低唱可大大缓解学生紧张恐“高”的心理,在自然轻松的情绪中,会不知不觉地找到唱高音的办法。待“e”元音的高音唱稳之后,下一步可进行元音迁移转换练习:即在一个音高上,实行元音平滑转换,如“e→a”,“e→o”,“e→u”,“e→i”等等,这样可以使各元音保持音色的相对统一,同时也能使高声区元音转换方便,高音歌唱状态稳定。无论哪种类型的男高音,其高音训练的原理都一样,只是有时要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调整真假声的成分与比例。有了高音混合声体验,再加之长时间的长效机能训练,并结合歌曲片段、难点进行衔接练习,那么,男高音的高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艺术实践

舞台艺术实践一直是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一块“短板”,因此,结合艺术实践与社会实际情况,把声乐演唱的毕业实践、期中期末考试,向社会和民间拓展,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舞台表演意识及专业提高意识。学生在期中、期末或毕业艺术实践的时候,可由3至4个学生策划组织一场演唱会,走进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农民工聚集的厂矿等地方,真正实现让艺术、音乐、文化走向社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让艺术惠及百姓。以上是笔者根据高师声乐比赛中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发表的个人心得与思考。对于声乐艺术而言,这几点不足以说明所有问题,但以上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在我们教学中对于声乐基础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不足或肤浅的现象,正是由于对基本问题的忽略和不够重视,类似问题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由此,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必须回归到“怎样唱好一首歌”的本体上来,从歌曲文本入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规范声乐演唱,使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声音与思想情感表达相吻合,从而使声乐演唱达到一种审美的艺术高度,成为一种厚积薄发的文化表达!

作者:张美林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师声乐教学的再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zgyyjyzz/6471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