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交际意图识解的过程研究范文

交际意图识解的过程研究范文

时间:2022-08-12 11:25:59

交际意图识解的过程研究

《外国语文杂志》2014年第三期

1.问题的性质:交际意图的多模态信息处理

1.1交际信息表征交际意图徐盛桓(2010)指出,意图是人类心智意向性的确定结果,人类运用语言的思维活动是从表达某个意向性的意义开始的,而任何意义的表达都以人的身体活动图式、心理意象或言语等模态来呈现,而思维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心智运算过程,包括排列、组合、提取、储存、对比、提升、转形、删除等。Grice(1999)认为话语utterance表达非自然意义,既可以指语言行为或成分(语言模态),又可以指非语言行为或成分(非语言模态),而且要使话语非自然地传递任何意义,发话行为本身必须带有产生某种信念的意图即信息意图,发话人同时必须确定某听话人能理解话语背后的意图即交际意图,此外,交际不但是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解码的过程,也是对说话人的发话意图进行衡量而编码的过程。Atkinson(1968)指出,人的认知心理活动的核心在于信息处理,交际对象通过各种感官渠道接收世界外部物理反映的刺激,通过初始信息处理、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编码等信息处理过程,推理出交际意图并作出判断和反应。据上述可知,交际过程中,多模态交际语篇可以理解为发话行为本身,是语言模态和其他非语言模态的混合体,承载信息意图即交际信息,是经交际者对其其交际意图进行编码信息处理的结果,是交际对象识解交际意图必须进行解码处理的前提对象。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把交际意图有效地传递给交际对象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到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语境信息,然后选择适当的交际模态,以有效表征交际意图。如教师教授四岁儿童“水”这个语词,考虑到“交际对象为四岁儿童”,“所以交际对象的语言习得的能力较低”,“因而不能照本宣科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语言模态),而选择“用实体的杯子里的水”(实物模态),或选择“把交际对象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动作模态),“让交际对象体验从水龙头喷涌而出的凉凉的液体”(触觉模态),同时,在旁边念念有词“水”(声音模态),交际结果是:交际对象通过上述种种模态感受和体验,习得了这种流动的无色的凉凉的液体为“水”,从而实现语言习得的交际目的。本例中交际意图的编码过程和交际模态的选择过程,都是由表达完整意义的概念化命题实现,分别表征各种教学方式,整体表征交际意图“如何教四岁儿童‘水’这个语词”。由此得出,在意图传播的过程中,交际者的心智活动需要经过三个依次排列的层面,第一层是认知层面,如“保护环境”意图的产生;第二层是信息层面,如“垃圾需要分类”、“多乘坐公交车”信息的组合排列;第三层为多模态交际语篇,如糅合了各种信息的“保护环境”广告语篇。

1.2多模态语篇表征交际信息虽然交际信息表征交际意图,但是由于信息是概念化思维活动的结果,所以交际者的信息处理过程不能被交际对象直接感知,从而不能实现交际的目的。交际者只有通过把信息处理的结果呈现于外部世界,而该结果能被交际对象通过各种感官渠道接收,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该信息处理结果就是上述中的多模态交际语篇。多模态交际语篇,如广告语篇、电影语篇、油画语篇、教学语篇、教材语篇等,承载生动形象的交际信息,整体表征比较明确的交际意图(Gibbons,2012;Jewitt,2009;Kress,2009;胡壮麟,2007;曾方本,2009);Ellestrom(2010)从多模态现象中剥离出比较清晰、系统的媒体(media)、媒介(medium)、模态(modality)概念、特征和关系,并认为人际交际随着传统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每个媒介由于物质(声音、肢体动作、静止图像、实物等)、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动觉等)、时空(真实、虚拟、二维、三维等)、符号(语言、图像等)、艺术(舞蹈、音乐、绘画等)等属性要求而具有一种或几种模态类别如语言、动作、图像、声音、实物等,使得交际过程中出现各种模态组合、融合、间化和转化的多模态现象,承载着错综复杂的多模态信息。然而,虽然多模态信息的处理路径直接影响交际意图的生成、编码、解码、识解等信息处理过程,从而间接影响交际效果和交际成本,但是目前本领域研究较少,其中,杜金榜(2013)从多模态语篇信息视角提出了法律英语课堂中处理多模态信息的策略,如分出模态主辅关系等,但未涉及交际意图从生成到识解的信息处理过程与策略。然而,具体语境的多模态语篇中,每种单模态都会有自己的模态语篇,与其他模态语篇有着比较明确的语篇界限,各种模态之间的组合、融合、间化或转化等的最终结果为多模态语篇。例如,在庭审语境下,庭审语篇即多模态语篇,具体模态语篇如语言语篇(以口头警告辩方律师藐视法庭)、图表语篇(以财产收入情况表格质疑被告1亿存款的合法来源性质)、图像语篇(以被告殴打受害人的照片指证故意伤害成立)、实物语篇(以凶器实物控告被告人谋杀成立)、音乐语篇(以音乐音频主张著作权侵权)、动作语篇(以案件还原示范指证控方的不合理推断)、视频模态(以诽谤过程的录像主张被告严重侵害他人声誉)等。总之,交际者通过选择经济有效的模态结合表征和传递交际信息,加快交际对象对于多模态信息的解码和识解等信息处理过程,从而促使交际目的的有效实现。

1.3交际真值假设人际交际过程包括交际者交际意图的生成和交际对象对交际意图的识解两部分信息处理过程,理想状态下,交际双方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应呈镜面关系,以呈现于外部世界的多模态信息承载体为镜面,生成过程和识解过程应呈镜面效应,即信息处理逆向而行,如机构话语交际的一般程序为(如庭审交际中):(1)交际肇始于交际者(如公诉人)产生了某种交际“意图”(控告犯罪嫌疑人破坏公共财物);(2)之后分解该交际意图为具体的有层次有序列的“信息语篇”(如要控告谁,什么罪行,为什么控告其犯有该罪行,他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违反法律的,证据是什么等);(3)并选择适切的交际“媒体、媒介、模式、模态”予以辅助说明或凸显该信息单位(如作案照片、录音、录像,被破坏的财物、口头证供等);(4)信息单位及其多模态形式共同打包形成“多模态交际语篇”呈现于外部世界,(5)然后经由交际对象(法官、被告人、被告人律师、旁听人员)各种感觉渠道(听觉、视觉、动觉)接收“多模态交际语篇”;(6)并通过各个“媒体、媒介、模式、模态”的分解多模态信息;(7)形成具有逻辑结构的“信息语篇”(通过各种媒体、模式和感觉渠道传递来的多模态语篇承载何种信息,具有何种逻辑、层次、序列关系);(8)识解Construe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公诉人控告犯罪嫌疑人破坏了公共财物),此为交际意图从生成到识解的过程。图1交际意图从生成到识解的过程图Sperber和Wilson(1995)认为意义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但是人类交际是一个从显性信息意图推理出隐性交际意图的过程,即说话人用明确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听话人则从说话人显性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隐性的意图。因此,假设交际过程以交际意图传播为目的,如图1所示,那么交际意图传播过程可以解读为:交际者产生交际意图后,对其信息意图进行语篇化操作从而形成信息语篇,然后对信息语篇中的命题和结构进行信息编码,然后对各种编码的信息匹配适切的交际媒体、媒介、模式、模态进行多模态操作,形成多模态语篇;而该多模态语篇,是交际对象通过人体各种感觉渠道能够感知和接收的,然后交际对象对多模态语篇进行解码形成多模态信息,再由多模态信息组成信息语篇,然后通过语篇中信息的排列、组合、提取、储存、对比、提升、转形、删除等信息加工处理,最后识解出交际意图。交际意图被交际对象识解之后,交际对象紧接着产生的反应态度,或同意(被说服),或部分同意(被部分说服),或不同意交际意图(不接受),相当于下一轮交际过程的交际者新的交际意图产生,或产生下一轮交际意图的影响因子。如此循环往复,即是交际的不断推进。

2.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模态语篇信息分析方法

2.1多模态语篇信息分析方法在多模态交际语篇中,有多种具体模态的显性界限(如模态和融合组合)和隐性界限(间化和转化),而各种模态语篇承载并传递各自的一系列信息,最后共同作用于多模态交际语篇。首先,由于模态之间的可转化性,多模态语篇可通过交际者的意图信息化(语言模态)、信息语篇化(语篇媒介)、语篇信息化(图表+语言模态)、信息多模态化(各种单模态)实现,而交际对象通过各种感觉渠道接受多模态语篇(语篇媒介),并通过多模态信息化(语言模态)和信息语篇化(语篇媒介)两个步骤转化为语言模态信息语篇,再通过语篇信息化(图表+语言模态)的树状层级关系呈现,识解出意图,从而完成整个意图的编码和解码过程。笔者称上述转化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化、信息多模态化、信息语篇化和语篇信息化分析为多模态语篇信息分析,而处于中间媒介的多模态语篇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物理性中转站。上述中的信息概念源自杜金榜(2007)的语篇信息分析方法,其中“信息”意指交际过程中最小的表达完整意义的命题单位,即信息单位,而“语篇信息”是使得语言模态语篇形成树状结构图表语篇,从而使得线性的信息语篇变成层级性的树状语篇网络结构体系的一种语篇分析方法,用以进一步明确各信息单位之间的关系,由15个信息点来表示,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实、何事、何方式、何因、何据、何条件、何结果、何态度、何变化、何推断、何结论、何处置,犹如语篇的15种血脉,把核心命题(即交际意图)与其他信息单位(即交际信息)衔接为树状层级结构,彰显各个信息命题的连贯关系,有助于信息背后核心命题的推理和识解。

2.2MDIA的哲学层级树状结构由多模态语篇信息分析方法可知,多模态交际语篇结构中最小单位是信息单位,最大单位是由信息单位构成的多模态语篇信息网络整体,最主要的信息单位是核心命题———整个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的核心和灵魂,最终指向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然而,正如《文子•道德经》篇中讲道,“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深,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本哲学观可以应用于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中,耳相当于听觉一种模态,我们可以用多模态来代替。然而,通过听觉或者多模态途径获得的信息单位只是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的皮肤,而核心命题才是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的精髓。因此,精髓被皮肤包裹,被肌肉和血脉连接,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的中坚层次即为肌肉,即信息单位的层级次序逻辑关系,层级关系为父子信息关系,子信息用于发展父信息,以15个信息点呈现;次序关系为姊妹信息关系,按照平行、递进等先后顺序排列,称为信息序。总之,在多模态语篇信息分析中(如图2所示),释骨髓为神释,关联核心命题;释肌肉为心释,关联信息点与信息序;释多模态为肤释,关联以多种模态承载的信息单位和信息成分,故多模态语篇信息的解读均呈三层树状结构,上释为核心命题,中释为信息点与信息序,下释为多模态信息单位和信息成分。信息成分以信息单位的成立为前提,本文暂且不谈。

3.问题的解决策略:多模态信息处理路径

3.1多模态信息处理策略Wittgenstein的图像论认为,命题是事态的图像,认为一边发生的事情,另一边是图画之类对事情的表现、摹画(钱冠连,2003),一实一虚,两者均是看得见的由不同模态所承载的相同命题呈现,即模态不同,但都具有承载相同信息的功能,所以,在获得意义之前,应当是先收获信息,信息是识解意义的前一站,也是必经之站。葛云锋(2013)认为,意义的认知处理分语篇、信息和认知三个层面,信息层面处于中间,是衔接语篇和认知的桥梁,语篇的概念化结果是信息即具有完整意义的命题表述,信息的语篇信息化树状关系推理结果是认知结果。同样,切换到多模态语篇的识解也要分为多模态语篇、信息和认知三个层面,唯一差别是多模态信息化中会涉及各个模态如声音、图像、音乐等转化成语言模态的过程,如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淮艳梅,2013),对首次观看“美国刑事法庭”图像的法律专业教师进行图像信息描述,并进行信息处理如图3所示,可以得出结论,交际对象对于多模态语篇的处理包括多模态信息化、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三个过程。从交际对象的角度来讲,多模态信息化的基础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的核心命题,即“庭审现场”,信息以语言模态呈现。语言模态作为意识媒介,是伴随整个意识形态创作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无论哪一种意识形态现象(绘画、音乐、仪式)的理解过程都不会实现(巴赫金,1998)。所以,语言模态至关重要,海德格尔也曾说过,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后家园(钱冠连,2005)。而非语言模态由于极其繁琐复杂,成体系的研究还是个漫长的过程。但由于模态之间的信息层面的同构性,为非语言模态向语言模态的转化提供了操作平台。又由于信息的语言模态性质,所有的信息单位可组成信息语篇,为之后的语篇信息分析提供了操作平台。最后由语篇信息树状结构,以坐落在某个位置(何地)的什么身份的人(何人)的坐落方式如何(何方式)的思维模式关系,推理出核心命题即意图“庭审现场”。据2.3分析可知,交际双方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应呈镜面关系,以呈现于外部世界的多模态信息承载体即多模态语篇为镜面,生成过程和识解过程应呈镜面效应,即信息处理逆向而行,故交际者的信息处理过程应是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和信息多模态化。其中,由于信息语篇化是语篇信息化的前提性条件,所以两者可作为一组信息处理过程,如此整个处理过程并不违背镜面效应原理。此外,信息多模态处理是交际者特有的过程,例如,一受害女性指控被告强奸的庭审交际(Matoesian,2010),如果“受害女性出庭指证罪犯”(信息),就要“坐在法庭的证人席上(动作)”;如果“受害女性要指证罪”,就要“说他侵犯了我”(语言),并且“说他的时候提高音高”,或“用手指指向罪犯”(动作),或“用眼睛盯向罪犯”(动作),于是会形成一系列的图像、声音、动作连贯(图4),从而完成信息向多模态的转化,最后以一段视频语篇作为多模态交际语篇呈现于外部世界。总之,交际者通过交际意图信息化、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信息多模态化,完成信息编码和信息外化的信息处理过程,而交际对象通过各种感官接收多模态语篇,并将多模态信息化、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信息交际意图化,完成信息内化和交际意图解码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解析或验证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中的核心命题即交际意图,完成交际意图从产生到识解的心智活动过程。

3.2多模态交际策略Chomsky(1972)认为,研究语言的人应当把语言心理化,以解释语言的心理机制。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交际对象相当于研究语言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多模态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做心理层面的阐释和推理,包括普遍的归纳和演绎推理,从而推导和判断交际者的心理机制以及意图。交际对象对于交际者意图的阐释和推导策略,取决于交际者传递核心命题的先后。如果交际者开门见山给出核心命题(如图5中①所示),交际对象第一时间获得核心命题,其余的任务就是要对交际者所传递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过程即语篇信息化过程,通过语篇树状信息结构中的信息点和信息序关系,交际对象可以检验交际者的多模态信息是否与所被告知的核心命题一致,并且检验多模态信息中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因素。此交际策略简明扼要、经济高效,一般情况下,西方学术文章、总统演讲等交际场景,尤其是交际目的比较明确的辩论语篇、庭审语篇等,均采用此项交际策略。然而,如果交际者一开始没有给出核心命题,而是直接给出多模态信息,交际对象就只能要把各个信息单位做层级化树状处理,判断信息单位的意义是什么,层级关系是什么,排列逻辑是什么,最终推导出交际意图应该是什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归纳推理路径(如图5中②所示)。其中的信息单位排列、组合、删除、提升等信息加工,是语篇信息化的处理,旨在为归纳推理的过程和结论提供合理并充分的论据性保障。有些机构语篇主要以归纳推理展开,比如说医患语篇,医生从不断的问答信息分析中,归纳出病人的病情情况。此外,课堂语篇中,如果交际者的意图是测试学生的归纳能力,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另外,舞台剧、小品、舞蹈、无声电影等艺术语篇,大多可以采用归纳方式,由听众或观众根据感官感知的多模态信息,归纳总结导演、制作人意欲传递的核心命题。

4.结语:多模态信息处理的四化及其局限性

交际意图的传播肇始于交际者交际意图的生成,在多模态语篇信息处理视角下,交际双方完成多模态交际语篇的编码和解码等信息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交际者的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和语篇信息多模态化的信息处理,以及交际对象的多模态信息化、信息语篇化和语篇信息化的信息处理,最后交际意图止于交际对象对交际者交际意图的识解,即推理出处于多模态语篇信息结构中灵魂地位的核心命题。此外,虽然多模态与现实世界同源、同构、同质,是一种研究趋势,但由于多模态本身的概念、范畴、体系、间化方式、转化方式、融合方式、组合方式、主辅功能等多方复杂性,以及信息处理过程尤其是意向性生成、思维逻辑运算等心智活动的隐蔽性,使得多模态语篇信息处理过程,尤其是信息多模态化和多模态信息化过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分析,这是本文的局限性所在,在今后研究中应当努力避免。

作者:淮艳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交际意图识解的过程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wgywzz/6517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