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范文

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8-31 09:31:57

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

《体育科学杂志》2015年第七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把体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体育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休闲融合发展。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标志着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一、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体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健康、幸福。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这些任务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就是要转变长期以来封闭的群众体育模式,实现群众体育从单一管理,向多方治理转变,形成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的整体效应,更好地发挥群众体育的综合价值和社会功能。全国群众体育战线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把握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群众体育事业迸发新的活力。

(一)“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体方略是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总遵循“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谋划、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四个全面”,是全面深化各项事业的一个总的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特殊的领域。深化改革的要求,不光是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也包括体育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一共60项改革任务,其中,直接涉及到体育改革的有两项。第40项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第42项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据统计,这60项中直接或间接涉及体育改革的内容达三分之二。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又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3月16日,由国务院正式。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推进。深化群众体育改革,要从“四个全面”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要在全面上做文章,在深化上下功夫,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改和怎么改的问题。

(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带来新机遇、新变化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和广泛关注。《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一个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文件当中提到很多涉及到群众体育发展的指标。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要构建15分钟健身圈等等。从逻辑上讲,没有群众体育,没有体育氛围,没有体育消费,就不可能有体育产业的产值。中央把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定要从群众体育抓起。反过来讲,群众体育现在已经成为了制约体育产业发展,影响体育功能发挥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因此,必须要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法来积极应对。不能简单的把“三边工程”(即指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理解为群众体育的全部。我们视野要更加宽一点,要站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高度,从体育健身、生活方式、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群众体育工作。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机遇。全民健身价值定位从单纯强调强身健体,向全面强调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民生价值转变;全民健身资源配置方式从单纯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加社会和市场转变,从单纯的公益金投入向公益金加财政投入转变;全民健身发展方式从体育系统独立开展向跨界整合、融合发展转变;全民健身领导机制从部门推动上升为政府推动。我们要深入研究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内涵、要求是什么?如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三)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日益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夯实,不仅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再平衡,这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建设体育强国需要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预示着传统的体育管理要向全新的体育治理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管办分离,厘清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的边界。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网络健全、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均等化的目标。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场馆运营机制、服务供给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总的目标,体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建设的工程,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等若干个方面。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当中,目前来看,我国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比还是一个短板,和发达国家很多指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老百姓的体育意识、政府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国民体育健康素养等差距很大。全社会重视体育、参与体育、发展体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要通过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二、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从三个方面着力、入手。第一,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难点、重点。第二,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核心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如果还是不转职能,不转方式,不转作风,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第三,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聚焦点放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改革的任务要聚焦,不能因为改革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目的,一定要知道改革是为了谁,朝哪个方向去改,因此,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主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为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也是要回答怎么样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反过来讲,要构建丰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让社会认可,让老百姓满意,必须要转职能、转方式,必须要改变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创新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向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治理模式转变,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群众体育治理体制,也就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大程度的释放社会和市场活力,使有效的行政体制和活跃的市场体制能够有机结合。现在的管理体制还带有很强的计划性,是封闭的,自上而下的,效率低下的,不能完全适应需求和市场的管理体制。这种封闭的管理体系离老百姓的需求、社会的呼声差距很大。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要按照问题导向来改,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要尽快出台问题导向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改革要坚持问需于民,按照老百姓的需求改。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聚焦了矛盾,就找到了改革的方向。尤其是现在正在做的“十三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研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不能沿用过去的传统模式,不能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把目标再提高一下,就成为“十三五”的目标。制定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必须更加注意改革与民意响应模式的提速换挡,让规划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推手,通过提升改革的质量,增强群众健身服务方面的“获得感”,让人民呼声与改革脉搏共振。规划中关键是把“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当作一种追求、一种常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要从政府部门“端菜”到人民群众“点菜”,更为精准、更加精细地清除阻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让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推动群众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转变,比如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等。转变群众体育政府职能,就是要从领导、管理向服务保障转变,政府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提供服务保障上来,核心的问题要正确的处理好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中央特别强调,政府有权不能太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体育行政部门要逐步从前台退到后台,从演员到导演,从演出公司变成经纪公司。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怎么样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所以,多搞几个活动不如多出几个政策;自己关门干,不如协调部门一起干;有时候投资几千万建设一个场馆,还不如策划好一个公益广告的效果好。转变群众体育政府职能,要朝着推动群众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去抓工作,彻底的放弃传统的工作模式。从总体来看,当前群众体育管理水平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政府职能缺位、错位问题仍然突出,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应当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式,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办群体。

(三)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公共部门提供、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公民及各种各类体育机构提供的旨在满足社会公众基本体育需要的各种服务。从服务对象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既包括以体育组织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体育服务,如政府体育部门行政审批、体育发展方针政策制定等,也包括以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体育服务,如健身场地设施、健身指导、健身培训等服务活动。从服务形态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既包括健身场地设施等物质性公共体育服务,也包括体育信息服务等非物质性公共体育服务。从服务内容看,既包括满足人们参与体育活动需要的健身指导、健身培训等服务,也包括满足人们观赏体育比赛需要的体育服务,如组织高水平竞赛表演活动等。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中要唱主角,不能缺位;另一方面也不能包办代替。各级政府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更加重视群众体育,投入更多人、财、物保障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制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需求,使体育为民谋福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力。要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个核心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三、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路径和举措

(一)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健身协同发展机制近年有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写内参、提建议等的方式提出,应该按照大健康理念,把全民健身作为非医疗干预健康的重要手段前移,纳入国家大健康的管理系统当中来统筹谋划,统筹的推进。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大健康管理的时代。这个大健康管理,不是简单的预防,也不是简单的治疗,是形成体系,核心理论就是把体育作为非医疗的重要手段。大量的研究表明,从运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和节约医疗费用的关系是1∶8或者1∶10的关系。也就是说,运动方面投入1,会节约的医疗支出是8到10,这是很多国家的研究成果。现在很多西方国家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观点是用100元钱健身,10元钱看病,1元钱防老。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保障体系基本上是以大病救助为主,生病以后花费多、补助多。大病救助更多体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但是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到治未病的非医疗干预中。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健身协同发展机制,核心是要围绕“大健康”理念建立跨界整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近年来,中央发了加强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文件,都把体育作为重要的发力点和着力点提出来。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健身协同发展机制,会整合涉及到全民健身的投入、保障、服务、协调发展等各类的问题,并通过一个高层次的领导协调机制来解决。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全民健身领导小组、领导协调机构。比如,安徽省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做得比较实,不光是建立协调机构、发一个文件。安徽省每年由副省长召开全民健身协调工作会议,所有涉及到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重大的法规、政策、文件必须要通过这一机制审核;比如,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从体育入手打造成健康生态区,开发区书记亲自抓群众体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体育与健康、旅游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云南省丽江玉龙县,率先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是县委书记,副主任是县长,文体局长是办公室主任,他们认为在玉龙这样一个贫困县,最有希望能够凝聚老百姓的就是体育,花钱最少的就是体育。这种模式在各级政府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形式不一样,但这种高层的协调、领导协同发展的机制是共同的。

(二)丰富和完善大群体工作格局近年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共识,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但就实际效果来看,目前政府主导还不到位,部门协同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全社会共同参与还远远不够。因此,下一步改革过程当中,在改革方向上,改革重点上,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政府主导一定要抓住要害。政府主导要体现政策导向上,体现在督导检查上,体现在顶层设计和规划上;第二,部门协同要深化、细化、具体化。部门协同不是简单的分分工,开一个会,发一个文件。以中央部委为例,要研究哪些部委属于保障类的,哪些部委属于合作类的,哪些部委属于指导类的。要分门别类,针对群众体育工作特点、性质提出有针对性的融合发展思路。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分层、分类推进。只有这样,部门协同的机制才能做实,做细,才能做到融合发展;第三,全民健身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政府、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和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全民健身才能在潺潺细水汇聚成的巨大洪流中勇立潮头,不断前行。

(三)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和支出责任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推动群众体育方面,对于地方的责任,中央不能包办、代替地方来做,中央该做的事也不能推给地方政府。当前,国家体育总局使用中央集中公益金转移支付地方,支持各地开展全民健身采取的办法是国家体育总局规定好资助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项目来申请,国家体育总局对规定项目之外的需求申请不予支持。这种资金分配方式曾经有效地带动了地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多元化需求,使各地不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问题,不仅有代编预算的嫌疑,也不利于公益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公益金分配使用办法,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要增强公益金社会公益性,增加项目安排使用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公益金使用绩效,就需要对这种传统的分配使用方式在制度上重新设计。在“十三五”时期理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均等发展、因地制宜、按需分配、效益最佳、突出绩效的原则,强化各级政府为本地区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分配方式上,按照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结合体育实际改革转移支付办法,可以考虑要素分配法。第一,政策要素,按照国家财政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有关政策要求,中央财政主要用于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以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二,人口要素,人口是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多,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就要增加,全民健身各项工作标准的设立多以人口数量为指标条件;第三,工作要素,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情况作为计算转移支付资金的要素。主要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体质状况、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情况、近年全民健身工作情况等。还可探索通过全民健身基金的方式,研究出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体育发展实际的顶层设计。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公益金使用管理的要求,可不可以每年从公益金中拿出一定份额,委托专业基金公司或团队,向社会公布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公开透明地培育和扶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全民健身事业,逐渐扭转公益金管理使用低效、固化等问题,充分体现公益金社会公益性、透明度和使用绩效,这些想法还需要在政策上去研究和突破。

(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效益简政放权就是要做减法,中央转变政府职能,我认为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下放;第二,是取消;第三,是转移;第四,是加强。把这四个问题回答清楚,列出清单就是转变职能的具体体现。另外,是角色定位问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中央要求,现在已经取消了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政府要从积极的办赛主体,转移到制度保障和赛事环境的营造上,做公正的仲裁者。严格意义来讲,我们离这个要求还有很远,很多体育部门包括行业协会现在不知道怎么干。当然也有一些行业协会,已经初步探索了一些比较好的模式,比如说中国田径协会,在马拉松赛事方面,从原来的审批转到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服务。下放管理权限,核心的问题就是明确职能的边界,释放社会和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

(五)培育和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培育和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是当前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简政放权的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和问题就是很多事权放不下去,没有人来承接。长期以来,体育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很浓,活跃度不够,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所以,当前重点工作要放在立足培育和扶持。一是重点强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全民健身功能,结合中央专项巡视,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下发了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功能如何发挥,要通过发展项目人口,建立业余体育锻炼的达标体系、竞赛体系、裁判员体系、指导员体系等。比如,中国游泳协会的金海豚、银海豚、蓝海豚和粉海豚的业余体育锻炼的达标体系,只要能游50米,就有对应的一个级别和认证,这样会要让更多的老百姓选择一个项目能够长期的参与下去,最终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另外,我们正积极倡导4+X模式。就是把4类综合性、枢纽性的体育社会组织先扶持起来。这4类分别是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X就是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把各个单项体育活动组织起来,比如喜欢跳广场舞的,可以鼓励成立广场舞协会,喜欢打篮球就是篮球协会等。另外,要鼓励地方探索多种模式,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民间组织、网络组织、草根组织在发展全民健身方面起更大更好的作用。

(六)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当中的作用,要不断地拓宽市场配置的领域,培育核心市场要素,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比如,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要注意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科学健身指导中来,培育规范开放、公开透明的健身指导市场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需求。客观来看,目前在发挥市场的力量推动群众体育方面还缺政策、缺抓手。在“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多元主体,遵循发展规律,有效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体工作良好格局和氛围。

(七)发挥好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这几年,在发挥示范引领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共建公共体育示范区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选择了宁夏的中宁县、彭阳县、江西的崇义县、北京市东城区,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两者密切相关、协同推进。同时,又与文化部牵头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联,可以纳入其中统筹推动。示范区建设要探索整合群众体育场地、组织、活动、健身指导、信息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省、县和社区等不同层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办法和标准。结合2015年开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内容和标准化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为实际工作指引方向,通过实践丰富理论的内容,指导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提升工作水平和层次。

(八)改革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于1993年12月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实施,目的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鼓励社会体面指导员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把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当时规定,凡是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者,均可申请并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201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批准授予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其中,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全国性协会批准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总体来看,20多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无到有,成绩很大,目前培训人数已经到180多万,这只队伍确实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等志愿服务工作。但是,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上岗率还不够,指导员的积极性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指导员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指导员的考核退出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胆改革,逐步完善。

(九)搭建新平台,创造新模式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公布了20个城市(区)作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的试点单位,对开展试点工作做出安排,提出要求。各试点城市(区)纷纷制定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目标明确、措施明确的具体实施方案,政府履行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得到强化,形成了不少特色做法和初步经验。为巩固试点成果,我们正在开展可行性调研和论证,拟以20个示范城市为母体,成立一个全民健身城市联盟,创新建立一种多元自治的模式。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全运惠民工程,探索利用全运会的平台,推动当地的群众体育发展,把综合性运动会的效益放大。另外,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正积极探索研究全民健身公益TOP计划,即参照国际奥委会搞市场开发的模式,通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制定一个公益的激励计划,把社会上有志于做全民健身的力量、集体、个人都团结起来。我们也在探索全民健身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全面健身公共积分的方式,把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十)建设新型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智库这几年,全民健身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民健身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全民健身基本理论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计划通过建设新型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智库的方式,继续整合群体理论研究资源,在以前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基础上,把与群众体育相关各学科专家学者聚集起来,组建群众体育智库。通过发挥智库的智慧和才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政策咨询、调查研究,制度设计、诊断纠偏、突破瓶颈、顶层设计等智力成果,做出及时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为群体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每年出一批成果,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研究一些重大的群体理论问题,逐步形成内容全面、逻辑清晰、体系规范的群众体育理论研究系统。此外,我们把群众体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包括国际经验汇总整理出来,每年出一本群众体育发展的年度报告(蓝皮书),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最新理论成果、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等进行高度概括与深入分析,对我国群众体育年度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与分析,推动群众体育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功能。

展望“十三五”,群众体育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经济新常态过程中可能伴生新矛盾和新风险,比如助力群众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公益金和财政投入增幅将可能逐步收窄。所以,在看到群众体育发展的亮点和走势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破除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顺势而为,增强合力。加快适应群众体育体制、机制新变化以及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让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有活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有动力,让全面深化改革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作者:刘国永 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tykxzz/6783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