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范文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范文

时间:2022-10-31 08:01:24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是一种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1]。当前,新媒体环境已成为仅次于教室、课外活动场所的“第三空间”,大学生是当下最活跃的新媒体用户群体,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已经接近高校大学生的半壁江山[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形式以智能手机为主,占96.15%,31.47%的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在5~8h之内,47.55%的学生每月药费要新媒体相关费用在50~100元,其中关注娱乐新闻的占到了86.36%,将近69.06%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非常容易受新媒体的影响[3]。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的习惯,平时手机不离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微控族”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长达8h以上[4]。微信、QQ聊天、网页浏览和视频欣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媒体环境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会受到现实时空环境的影响。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长期处于新媒体环境中,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1.1新媒体环境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1.1拓宽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交往空间: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和边界,信息、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变得更加便捷,QQ,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给广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便利,加强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灵空间与精神自由,使自由、平等、互动、开放的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成为可能。以微信为代表的聊天交互应用的产生与普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拓展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1.1.2拓宽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视野:利用新媒体各种技术和工具,互联网的全球性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受空间的控制,信息的及时性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能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资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收集和阅读过程中,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开阔视野,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资源。

1.1.3有利于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调适机制:新媒体畅所欲言的环境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及观念的平台。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记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新媒体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将心中的不满进行宣泄,有助于学生健全心理调适机制。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量和传播范围能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以更加快速的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使他们能更好地感知和体验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在不断的认知和调适中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1.1有利于激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开发其心智潜能:由于网络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功能齐全、传递快捷方便,意识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等特点,吸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一网情深”。新媒体环境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愿望,促进其心智潜能的开发。

1.2新媒体环境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从近3年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个案情况看,近三年咨询个案总数445例,学生心理问题最突出的前3位是情绪压力问题112例,占25.2%,其次是个人成长问题109例,占24.5%,再次是人际交往问题97例,占21.8%。学生处于新媒体环境下,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与新媒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2.1网络交互的非直接性使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人际关系疏离: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运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在网络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理解,获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的情感交流,满足其深藏于内心的对于爱和归属的需要,试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归属和依靠。虚拟的人际交往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带来真正的关怀和实质上的帮助,难以完全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与人交流和交往的现实需求,无法帮助学生真正找到心灵上的归属和依靠。而学生把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都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一味沉迷在网络社交的虚拟世界中,缺乏现实社交的动机和对现实学习生活的兴趣,必然会导致其无暇顾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大大减少“现实社交”的时间和空间,疏离、冷落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现象较为严重,长期下去将产生现实人际交往中的紧张、胆怯等不良情绪,出现性格孤僻、冷漠、自卑、嫉妒、抑郁等心理问题,出现沟通障碍、交往危机,无法正确处理好“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关系,导致现实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弱化,严重削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2.2多元化的价值观并存引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混乱,产生网络价值观偏差:网络上各种信息、各种多元价值观并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因为分辨能力较差,当前传播“负能量”的信息充斥着社交网络,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很难对其真伪进行识别,进而导致价值观和道德观认知偏离正确方向。

1.2.3对网络强烈的依赖性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下降,思维弱化,厌学心理进一步提升: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信息,无暇去阅读书籍,思考问题。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使一些学生的思维变得零碎,不成系统,并滋长了部分学生的懒惰行为,对老师布置的论文、报告、作业等不会亲自去思考、动手实验、撰写,而是直接求助于网络,在网上随便找一份,复制、粘贴、打印交差。不爱动脑筋,不愿意思考问题,不愿意做理论探索。由于新媒体网络应用的趣味性、娱乐性大大超过了学习的趣味性,刷微信、玩游戏成为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前、课后乃至课中的“必修课”,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碎片化时间管理能力差,导致课堂注意力分散,削弱了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率。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宁愿做手机的“屏幕奴隶”,也不愿意做学习的主体、书本的主人,出现不喜欢学习、排斥学习的心理状态,出现厌学心理问题。

1.2.4网络上的“身份丧失”容易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诚信缺失,人格异常:在网上可以匿名,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等,这些“身份丧失”对网上行为和心理有以下影响。平等感: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你的话语是否吸引人;自由感: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身份虚幻感:你可以在游戏中或聊天中编造一个假身份,尝试不同的生活。这些影响容易使人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产生诚信缺失[5]。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各种情绪、情感,在虚拟世界中不断发生的多种角色和虚假身份的不断变换和并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角色混乱,出现双重人格或人格分裂[6]。

1.2.5产生网络心理依赖问题,出现网络成瘾行为: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每天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不能自控,长时间使用社交网络和朋友保持联系和互动,频繁访问社交网站,以关注好友动态,并发表自我评论,以发自我状态为乐,希望由此得到朋友的关注。有些学生把大量时间放在网上浏览各类信息,无节制地玩游戏、看电影,对学业及现实中的其他事情不感兴趣,为了上网,可以不惜旷课、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荒废学业。对网络的沉迷和依赖,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新媒体的使用,必然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生物钟紊乱等症状,有些学生对网络依赖已经达到痴迷的阶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让他接触电脑和手机等媒介去了解信息或进行交流,他们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安全感和存在感极度缺失,甚至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和痛苦。一旦离开网络,他们就变得烦躁不安;一接触网络,又感到精神恢复到了极佳状态。据某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某年级273名留级、降级、退学的学生中,约有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6]。

2新媒体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2.1积极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新媒体有效结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又需要我们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建构立体式、全方位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7]。

2.1.1构建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如推送这些栏目的内容:心理保健、成功心理、交往心理、学习心理、就业心理、心海拾贝、青春心理、心理科普知识、心理现象解读、心理危机预防主题、正能量故事、人生感悟分享、人生导航等,确保内容丰富多样,兼顾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开设新闻、通知、公告、留言板块等,校园新闻、活动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快速网络信息服务。建立网上心理社团,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开展心理特色活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子刊物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高校全体学生推行各类内容,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学会有效预防和缓解各类心理问题,使学生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作用。

2.1.2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设立“知音信箱”进行师生对话;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充分发挥微博图文并茂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互动;创立微信公众平台,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一对一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交流;创建心理委员QQ群,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微信群或要求学生微博关注,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请教师将微博和微信上的流行观点提炼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对学生不合理的观点及时纠正,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教师留意学生日常生活中流行的一些观念,及时通过QQ群或微博或微信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2.1.3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效管理、宣传的功能,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在线科普教育、心理测试、心理课堂、心理困惑解答和缓解技巧等心理健康服务,还可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预约等多种服务。同时加强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构建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体系。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朋辈互助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助互助活动中获得切身体验,提高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1.4加强监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思想,使学生无论面对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而这一切仅仅依靠教育手段是难以完成的,还要依赖完善的规章制度去支撑和监督,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途径的监督和管理,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意识教育,对其网络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引导学生科学安排上网时间,正确分析网上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腐蚀,以乐观向上、健康进取的精神状态,应对网络各种信息的冲击。

2.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要实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和新媒体有效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是基础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适时嵌入新媒体技术,课堂教学鲜活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融系列讲座、专家咨询、社会实践、小组研讨、个别辅导为一体,校内校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努力丰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辅导员是战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人员,他们熟悉网络,又贴近学生,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技术,学会网络倾听,学会用爱关注,使线上教育与线下辅导齐头并进,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心理问题疏导,充分发挥他们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3优化环境,创建新媒体时代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开放性极高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诸种形态所形成的舆论场及渗透其中的价值观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影响很大。因此,优化环境,创建新媒体时代有利于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并且十分重要。健康的宿舍文化、校园文化是潜移默化滋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养和心灵的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通过具体设计的活动和环节,倡导建设和谐文明宿舍文化,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宿舍的集体荣誉;高职院校加强以网络新媒体引导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努力发挥本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建设校园自身的网络新媒体,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提升;结合不同时期的网络信息热点,开展网络热点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邀请社会上的心理学专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同时,网络新媒体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化中体现主流价值观,为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传播网络正能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要利用新媒体正确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让新媒体为大学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提供健康的服务平台。全社会要规范媒体秩序,加强管理和引导,净化环境,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4大力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增强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和调适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每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接受教育的真正主体,因此,要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大力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增强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和调适能力。在扑面而来的网络信息大潮面前,教育者要努力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善用网络新媒体,辨识多元化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一方面,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借助新媒体,形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有效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新媒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向学生讲清网络的虚拟性,复杂性及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危害性和毒害性,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免疫力,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面对低俗、消极网络信息的自身防御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他们强化自我教育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审美情趣,进而帮助其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防范网络信息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

作者:许峥嵘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ptxyxb/72283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