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范文

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范文

时间:2022-10-13 10:45:30

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现状中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使得企业不愿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我国201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8亿人左右,202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1.4亿人。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3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将超过12亿。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观,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自然会发现无须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理由。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从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已经具备劳动技能的“成品”技工,而不喜欢花时间、做投资的通过参与职业教育来得到初步具备实践能力的“半成品”学生。从现实的招聘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国大部分公司的招聘要求中,动辄就要求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我国的公司企业对待劳动力的态度,是一种短视的“拿来主义”,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造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宁愿通过不断招聘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

(二)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积极的原因

工学结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供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实习来获得实践经验,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相结合,从而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但是,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商谈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时,却遇到了重重阻力,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很多企业对于接受学生实习是很不积极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1.建设实训基地的成本问题建设一个优质的实训基地需要不小的投资,需要场地、设备、师资等多方面的投入。这样的投资使得很多企业对于建设实训基地望而却步,尤其是在机械、电子、印刷等这样的专业上需要投入金额巨大的设备,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笔资金与其投资在职业教育上,还不如投资在生产建设上更有益处。即便对于像会计、管理、金融这样不需要投入多么大金额的专业来说,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师资。这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主要是希望通过企业中丰富经验的师傅来指导学生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类企业中能力强的职员往往是业务骨干,企业基本不愿意让他们荒废业务来指导学生实习,企业可以派过来的指导人员的能力经常令职业院校的老师感到差强人意。并且,这些来自企业的指导人员受雇于企业,指导学生时会以一种“兼职”的态度去面对,使他们的责任感较差。2.接受学生实习的动机不纯根据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承担的2009年课题《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与体系架构》中,对浙江省6所职业技术学院、23个专业的调查发现。根据该项调查发现,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时,对于实习生在未来转化为企业职员或储备干部的关注只有33%,对于引入新的技术、知识的关注更是低至5%,说明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学生实习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来看待。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项调查中发现,有15%的原因是实习生可作为物美价廉的短期雇工。有的学生到了单位之后,整天被指使着打杂,不断重复机械性的劳动,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之间彼此互不相联,其实践技能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有的企业让学生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没有用武之地,通过生产的实践,不但没有让他的技能更上一层楼,反而使其对本专业产生厌恶心理。天津市某糕点企业,每年在中秋节前的夏季都接受学生来实习,但来实习的经贸专业学生很多都在热气腾腾的车间里的流水线上做糕点,这样的实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经贸、管理方面的实践体验,反而使得学生怨声载道。

(三)政策上没有给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足够的激励

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也没有给予企业适当的经济激励。比如《高等教育法》第60条第3款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法》第20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第28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这些条款只是鼓励企业向职业教育投入,但如何投入,投入的费用如何分摊,政府是否有资金参与职业教育投资,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费用后能否获得的相应的经济上的鼓励,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形式上的指导在政策实践的效果上是比较弱的。而且目前的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反向激励。《职业教育法》第29条规定,“企业未按本法第20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这里对不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企业的处罚,也只是“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说的很不具体,对企业难有鞭策的效果,显然缺乏反激励,企业自然也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

(四)职业院校自身的不足使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我国的职业院校建设时间短、基础差,无论是从教育设施、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等硬件上,还是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都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建设成为优秀的职业院校。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专业设置没有与企业需求挂钩,教学方法单一,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虽然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在提工学结合、双师素质、课程改革等口号,但还是有不少的职业院校只是停留在喊口号或刚刚起步改革的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理论上比不上本科生,实践能力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基本以自筹为主,财政投入较少。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的资金投入还是很高的,需要对课程重新建设、开辟实训基地、购置模拟工厂生产的设备等。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老化,教学手段落后,其结果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职业特色不突出,办学特色不明显,毕业生难以体现其不可替代性,不少教师也缺乏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花力气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希望获得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也希望学校教师能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但职业院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要求,所以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或培训缺乏热情,也就不会主动、积极地接纳学生实习或教师实践。

二、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加强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时,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如果政府能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无疑将会对企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看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好的国家,可以看到这些国家的政府都花了大力气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英国每年都会拨出较大的款项来用于企业的职业教育。并且英国推行训练信用卡制度,训练信用卡的特别之处在于政府拨款不是通过教育提供者,而是通过受教育者,将选择权交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可以在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培训计划和课程。这种做法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因为吸引更多的青年参加企业培训,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德国在经费投入上,实施经费分担制,企业承担三分之二,政府承担三分之一。并且,德国的企业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教育基金,然后国家把这些资金返还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则不能获得资金,这样也起到了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作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负责,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由国家承担。并且澳大利亚政府还供专项企业培训的资助。以学徒和实习生制为例,为吸引企业参与学徒制,联邦政府按学徒接受培训的等级发给企业补助金。例如,若企业为学徒提供二级证书的培训,可获得1250美元的补助,提供三级、四级或更高级证书的培训,可获得1500美元。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企业培训的成本,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政府也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这里可以采取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资金分配的正激励措施,也可以配合对于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惩罚性的反激励措施。

(二)从税收方面加强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

税收是政府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如果缺乏利益方面的激励,很难改变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冷淡的态度。通过税收来调控企业行为,是非常好的措施。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投资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对于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购置的仪器、设备可通过税法规定,准许其加速折旧,从而提前收回投资,减轻企业税负。此外,还可以对国家扶持发展的项目,给予投资抵免的优惠。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投资抵免表,对符合规定的职业教育投资额,视情况给予5%-15%范围内的税收抵免。

2.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在所得税上予以优惠可以考虑对税法进行修改,规定符合一定要求的企业,在其参与职业教育后可以将用于职业教育的费用部分或全部的计入成本。对于资金压力大的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更优惠的措施,例如允许中小企业向政府申请职业教育补贴。3.对创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企业在营业税上予以优惠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应鼓励企业去创办职业培训机构。对于由企业创办的培训机构,要与由国家、事业单位创办的职业培训机构一视同仁。在税收上,采用统一的优惠标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免征营业税,以更大的激励企业。

(三)职业院校提升自身实力,吸引行业企业的参与

要想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自身也要有所提高,使得企业能够从职业院校获得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实力的提升。

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改变过去单纯以就业率的高低来设置专业上,一窝蜂的都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开设专业,在自身的优势上进行更深的挖掘,这样才能突出各所院校的特点。还要结合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的变化来开设专业,例如,传统的认识是我国很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劳动力的人才需求大,但是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技师型人才需求将很大。

其次,要改变过去教条、理论化的课程内容。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材基本属于本科教材的简易版,甚至有些教材说是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其实和本科生的教材一样。教条、理论化的课程内容,无法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应该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更具有实践性。

最后,要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一是学校培养,学校可以创造机会,让学校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二是聘请企业当中的能工巧匠,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前者,学校的教师下企业锻炼,虽然有助于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促进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但是,如果要让教师成为技术工人,把握职业技能的精髓,则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反之,有的技术工人虽然技能高超,但是却不懂教学和管理,表达能力欠佳,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才是解决之道。

作者:吴松涛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