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分析范文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分析范文

时间:2022-11-29 09:30:24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分析

《历史教学问题杂志》2015年第五期

一、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历史背景

夷陵之战后,由于蜀汉主动与孙吴寻求联盟,减轻了东吴西面的压力,加之曹丕去世,曹叡即位不久,孙权决定发动对魏将曹休的战争。黄武七年(魏太和二年,228)五月,孙权命令鄱阳太守周魴给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写信,让他用假情报引诱曹休出兵。曹休果然上当,亲“率步骑十万向宛以应魴”。魏明帝曹叡“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东关,在今安徽含山境。《三国志》卷十五《魏书•贾逵传》也证明确是三道俱进:“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宛,司马宣王从江陵。”①西阳,在今安徽桐城东北。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迎战曹休。陆逊自统中部,令吴国名将朱桓、全琮为左右翼,各率三万人击休,三道俱进。曹休既已觉知,然“耻见欺诱,自恃并马精多”,遂与吴战。秋八月,孙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陆逊、朱桓、全琮三路并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②夹石,在今安徽桐城境。东吴孙权取得了斩获魏兵万余人的战绩。孙权大战曹休的胜利,“对三国形势产生了很大影响,给了蜀汉以重大鼓舞”。③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向后主刘禅进言道:“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讬臣以讨贼也。……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发乘劳,此进趋之时也。”于是在建兴六年(228)十二月,他趁此时机又领兵数万北征,杀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陈仓(今宝鸡东北)。这是诸葛亮第二次对曹魏的北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北伐,是考虑到与东吴方面的呼应与配合的。

二、诸葛亮对曹魏的第二次北伐

陈仓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①诸葛亮到达这里时,魏军主帅曹真事先已派大军防守。而镇守陈仓城的大将,是太原人郝昭。由于陈仓城早有防备,一时难于攻克,诸葛亮便派郝昭的同乡靳详于陈仓城外遥说郝昭,郝昭在城楼上应道:“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②靳详把郝昭的原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让靳详再去游说郝昭“:人兵不敌,空自破灭。”郝昭对靳详说:“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靳详对郝昭的劝降,无功而返。诸葛亮自认为有众数万,而郝昭兵士才千余人,又考虑到曹魏东救的军队未能短时间赶到,便下令进攻陈仓城。诸葛亮让蜀兵起云梯冲车以临城,郝昭让魏兵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郝昭又让魏兵以绳连石磨压蜀兵的冲车,冲车折。诸葛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用土丸填城,想让蜀兵直接攀城,郝昭则在城内筑重墙防守。诸葛亮又让蜀兵挖地突(地道),欲踊出于城里,郝昭又让魏兵在城内穿地横(挖横沟)加以拦截。③魏蜀双方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了二十多个昼夜,陈仓城也没有被蜀军攻克。此时,魏军主帅曹真派费曜领兵往救郝昭,魏明帝又调大将张郃往击诸葛亮。这时蜀军的粮食已经快用完了,加之曹魏的大批援军即将到达,诸葛亮只好领兵撤退。在退师途中,魏将王双率骑兵追击,被诸葛亮设伏杀死。当曹魏援军赶到时,诸葛亮已回师汉中。

三、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的原因探析

分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来分析:从外部原因来说,主要有三点:

第一,魏军主帅曹真在粉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料定诸葛亮随后的出击必走陈仓,因而派得力干将郝昭加强了陈仓城的防守。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228)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取郿(今眉县北),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率大军攻祁山,戎阵整齐,号令严明,南安(治豲道,今甘肃陇西东南)、天水(治冀县,今甘谷东)、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国朝野震惊。魏明帝以曹真为主帅,遣真督诸军军郿,并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由于马谡失了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蜀军进退无据,只好退回汉中。这样,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反叛也被曹真平定。曹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④果不出曹真所料,当年(228年)十二月,诸葛亮果然围攻陈仓,因陈仓城早做了守城的准备而不能被攻克。

第二,被魏军主帅曹真任命的陈仓城守将郝昭,为人雄壮,河西“民夷畏服”。据《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引《魏略》记载,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⑤由此可见,以“雄壮”著称的杂号将军郝昭,因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曹真任命郝昭为陈仓城守将,可谓知人善任。郝昭有“镇守河西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又取得了“民夷畏服”的效果,这说明郝昭不仅知兵,又善于处理当地老百姓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在当地素有威望。这样,由既知兵又在当地素有威望的郝昭来守陈仓城,诸葛亮可谓是遇到了强劲而难缠的对手。诸葛亮让蜀军用云梯战车攻打城池,云梯被魏军用火箭(带有易燃物的箭)烧毁,战车则被魏军用石磨砸坏;诸葛亮让蜀军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用土丸填堑,想直接攀城而上,郝昭又让魏军于城内筑重墙防守;诸葛亮让蜀军用挖掘地道的方法攻城,郝昭则让魏军挖横沟加以截断。在二十多昼夜的激烈进攻中,蜀军主帅诸葛亮虽不断变换进攻方式,都被魏守城主将郝昭一一化解,最后,诸葛亮无计可施,加之魏的援兵即将到达,只好撤退。在陈仓城保卫战中,郝昭以一千余魏兵顶住了数万蜀兵20余昼夜的激烈进攻,在中国古代守城史上创造了奇迹。

第三,曹魏的“质任”制度,使郝昭不敢投降。蜀建兴六年(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十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由于镇守陈仓的郝昭早有准备,诸葛亮不能攻拔陈仓城。于是,诸葛亮便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去城外劝降,郝昭在城楼上说:“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①这里说的“魏家科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曹魏实行的“质任”制度。“质任”制度始于魏武帝曹操,经魏文帝曹丕,至魏明帝曹叡时更加完善。“质任”制度规定:常年带兵的将领或谋士,其家眷或直系亲属要留在京城,也就是充当国家的人质,一旦带兵的将领或谋士叛国投敌,那么其在京城的家眷或直系亲属,就要被处死。明帝即位后,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其中的剧是临近外虏的郡县,临近外虏的郡县也被称为外剧,而外剧郡的郡守,其儿子须在邺城做人质。②陈仓城地处边关,而作为其守将的郝昭又是十余年带兵的将领,他的家眷或直系亲属留在京城做人质那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边镇守将,如果郝昭叛国投敌的话,那么他在京城作为人质的家眷就要被处死,这就是郝昭不肯投降诸葛亮的原因,况且郝昭“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如果真的投降,他的一大家族人都要被处死,所以郝昭坚决不投降。尽管郝昭防守陈仓城的士卒只有一千余人,而诸葛亮进攻陈仓城的士卒达数万人,但郝昭还是顶住了诸葛亮二十余日不分昼夜的各种进攻,这无疑是“魏家科法”即魏国实行的“质任”制度在起作用。

从内部原因来说,主要有二点:其一,粮草不继。秦岭是魏蜀两国间的天然障碍。秦岭山脉山高林深,峰峦重叠,谷道险阻,西汉时已被人们称为“天下之大阻”。秦岭南坡缓而北坡陡,从地势上来说,利于魏军的防守而不利于蜀军的进攻。秦岭对于魏蜀两国的意义,决非一般山峦可比,正如侯甬坚先生所说:“魏军一旦进兵,秦岭山道高低不平,峰回路转,颇费时日、军饷,数千万囊的粮食,转输尤其艰难,对方或据险扼守,或出奇兵抄截,足令押粮官防不胜防。……即便在蜀汉一方,由于进军路线绵长,军粮难以为继,也多次导致北伐之师匮食而返。”③既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④说明蜀道崎岖难行,为数万将士运送粮草成为诸葛亮北伐的瓶颈,也是他每次北伐难于成功的原因之一。其二,诸葛亮才能“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被魏军主帅曹真粉碎后,曹真料定诸葛亮随后的出击必走陈仓,因而派得力干将郝昭加强了陈仓城的防守。而诸葛亮以数万人进攻郝昭靠千余人防守的陈仓城,虽二十余日不分昼夜地变换各种方式激烈攻击,都被守将郝昭一一化解,以致最后无计可施,眼看着粮草不继而曹魏的援兵也到了,因而不得不退兵,这大概是诸葛亮才能“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导致的吧!

综上所述,在东线魏军失利的情况下,诸葛亮于建兴六年(228)十二月领兵数万北征,杀出散关,包围陈仓,发动了第二次对曹魏的北伐。而陈仓城之所以没被攻克,可从内因、外因来分析。外因有三:一是魏军主帅曹真在粉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料定诸葛亮随后的出击必走陈仓,因而派得力干将郝昭加强了陈仓城的防守;二是陈仓城守将郝昭为人雄壮,知兵善战,河西“民夷畏服”;三是曹魏的“质任”制度,使郝昭不敢投降。内因有二:一是粮草不继;二是诸葛亮善于治国,至于军事才能则是“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作者:魏立安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被举报文档标题: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lsjxwtzz/6828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