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探微范文

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探微范文

时间:2022-12-24 09:03:50

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探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涵

(一)目标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此内涵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其包括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这也分别体现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也同样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易于将社会目标确定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个体价值对于社会价值的所在,虽然并不能否认个体真正价值的实现是最终为社会做贡献,但往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意识的灌输,强调要为未来社会做出贡献,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受教育对象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需要。马克思也明确提出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势。”这也说明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首先体现一定的现实性。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主要是指目标的确立必须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确定近期亦或是远期目标。如近期目标可以确定为注重塑造培养人格的思想品德教育。“近期目标是解决受教育者面临的种种思想困惑,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内容的实效性与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具备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往往内容会缺乏实效性与发展性。例如,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予于社会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空泛远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易流于形式。”例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就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内容过于侧重树立远大理想而忽视受教育者个体的真实生活存在,必然会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信、迷茫或者逆反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目标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社会实际,从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授予学生诸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国敬业、身心健康”等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具备一定的继承性和前瞻性,要与新时期的新形势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界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获取受教育者的高度认同,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育理念,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方法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不同特点的教育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体现一定的创新性。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结果并未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往往出现受教育者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之知,而缺少对思政政治教育之信,身体力行的环节便更是简而无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寓理论与实践,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如开展志愿者行动、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等,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自行获得认知,提升自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影响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随时关注社会发展状况变化及时与家庭沟通,做到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完整的统一。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大大加强,理论研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发展。理论创新带动和指导了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载体更加丰富多彩。”但随着社会的复杂多变,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也日益凸显,并且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以身立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教育者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及政治素养,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寓情与教。而事实表明,高校在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学历低下等特征。此外,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也未能进行深入的剖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对某些社会事件也未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客观见解与评价,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照本宣科的任务来完成。这种教育教学的态度与方法势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缺乏影响力与说服力,更谈不上感染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从而达到与受教育者感情共鸣的目的,使受教育者理性认知得到提升。正如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不是他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它们生存于充满朝气的情感波澜之中,生存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

(二)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复杂化受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及教育主体。思想的变化是微妙的、复杂的,其往往通过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受教育者群体趋于多样化、复杂化,水平层次不齐。加之外在的社会因素影响,一些受教育者便呈现出复杂的社会心理,如自卑心理、逃避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都是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在受教育者心理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如不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注重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的相结合,不注重情感表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必会导致受教育者出现思想异常,道德冷漠,甚至心理变态等严重问题,最后出现人格上的扭曲、道德品质方面的低下等。因此,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复杂化也是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家庭情感教育的缺位家庭是人的认知结构初始的摇篮,家庭对人的各方面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过程。它无时无刻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道德情操和个性心理等。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家庭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他认为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家庭以外其它教育作用所不能代替的。他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可塑性大,而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时机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家庭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易•蒙》云“:蒙以养正,圣功业。”意思是一个人在蒙稚之时就应该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德。陶行知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前培养成的。“家庭自觉和不自觉的德育都将成为学校德育先入为主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家庭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影响,不要过分溺爱更不要忽视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

(四)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代表班杜拉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他们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提高或加以改变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其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无暇顾及和追求生活的本真意义及价值,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蠢蠢欲动,人们的思想机制观念发生着一系列的改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能否攻克这些挑战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难题。如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是一种虚拟环境,它对人们主观世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尤其对在校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更具丰富性和吸引力的世界,这里有平等、有交流、有传播、甚至有即将向全世界公布的信息资源,但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无约束性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一些不良思想开始在网络传播,以致社会主流价值体系遭破坏,甚至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淡化,道德人格的缺失等。

三、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途径

同志曾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势、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寓情于教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体现在要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由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放在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上,以重视学生人格培养为主要任务,寓理论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认真研究当前学生生存、发展及情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次,体现在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关怀与教育,深入研究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中明辨出利于学生,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再次,是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受教育者科学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的均衡提升与发展,从而达到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求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即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统一。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延续,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统一。高校不能为了迎合社会利益需求,为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及时灌输,无视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也不能只强调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例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基地,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作为社会现实的代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将其行为方式、追求的目标带入到社会生活中,于是,在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受教育者自觉地接受、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寓情于教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马克思说:“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教师以特有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学校中,并担当着言传身教的重要职务,教师把整合的德育内容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当然这只是一种“言传”教育方式,但更重要的还是“身教”。奥迪认为:“德性无法通过各种道德领域的价值观念而获得,它通常是通过模仿与社会化而形成,如果没有榜样,它也许便无法教予人。”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他是道德的个体化、形象化、人格化,在这一方面,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必然是“亲其师,信其道”并“择其善者而从之”。所以,教师如能够平易近人,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并且奋发向上,教师如果采取专制的方式对待学生,就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态度冷漠,攻击性强,自制能力差。更甚至,假如教师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将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此,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不能仅靠学校自身,家庭与社会在此过程当中也起重要的补充与影响作用。要构筑相互融合贯通的大德育环境,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科学优化的首要前提。而大德育环境即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三者之间关系想相互融合、协调与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又彼此进行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社会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一定要与本社会的社会制度相统一,并且要为本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服务,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一定要接受正面的导向影响,避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诱导,尤其是当今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等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培养具有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家庭对学校具有互补性,家长作风、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庭这种权威性和及时性是不可低估的。总之,要想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达到三者的相互统一。

作者:梁炜昊史小禹单位:新疆警察学院政教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探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jyyjxyjzz/6348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