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代伦敦西区音乐剧服装特征探讨范文

当代伦敦西区音乐剧服装特征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11 11:15:43

当代伦敦西区音乐剧服装特征探讨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摘要:西区音乐剧服装在塑造角色方面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舞台上演员丰富的服装、精美的妆容,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以当代在西区音乐剧上演过的音乐剧为素材,从夸张性、可舞性、象征性、假定性高于实用性、依赖性与非自由性五个方面对其服装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西区音乐剧演出服装。

关键词:西区音乐剧;服装;发展;特征

前言

当代西区作为与百老汇比肩的音乐剧汇集地,诞生了众多优秀剧目。舞台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离不开众多因素的影响,服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西区服装与人物造型有着密切的关联,既要满足剧中角色需要,又要满足观众视觉效果,还要与舞台各个因素和谐统一。对其特征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服装与舞台、演员、剧本、观众等各种因素是如何相辅相成,从而展现一场视听盛宴。

一、当代伦敦西区音乐剧服装发展历程

早期英国演出服装更偏向于轻歌剧服装,服装配饰和舞台布景具有浓重的华尔兹风格,通常以艳丽粉嫩为主。并且由于受到杂耍、魔术、康康舞女郎等影响,逐渐变得世俗化,出现了歌舞秀,服装也变得趋向于舞女的着装。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迎来了戏剧创新,并成为这场革命的引领者,“音乐喜剧”诞生。这一时期,英国音乐剧在很大程度上占领了美国音乐剧市场,建立起“男生女生配”的音乐剧形式,此类型音乐剧讲述的通常是灰姑娘碰上白马王子的剧情,演员着装一改奢侈风格,逐渐向日常化转变。20世纪上半叶,百老汇音乐剧奠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国在该时期音乐剧没有较大发展空间,直到下半叶才强势崛起。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音乐剧的生长期,西区在学习、模仿、搬演百老汇音乐剧的同时,开始进行本土音乐剧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时期的演出服装在满足剧情需要的前提下,还关注了舞蹈动作的需要。60至70年代英国音乐剧迎来了发展期,本土音乐剧在艺术性和商业运作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70年代,由于摇滚乐的冲击,美国音乐剧陷入了萧条时期,英国人抓住了时机,在摇滚音乐剧的探索中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服装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摇滚音乐风格的影响。80年代是欧洲巨型音乐剧时代,也是英国音乐剧迎来辉煌的时代。“四大名剧”相继诞生,神话音乐剧时代到来。由于编排一部巨型音乐剧较之前的音乐剧更加耗资,所以制作者通常是以跨国演出为盈利目的,这就需要创作出符合国际、符合大众的音乐剧。此类音乐剧无论是舞台布景、道具,还是服装配饰都力图达到完美。

这一时期的服装不再完全依托于现实,而是以创新为主,以奇思妙想为主,剧中主角也不再一如既往的是人类,而是变换了视角。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材料运用到了服装上,使得这一时期的服装更加舒适,更加富有特色。90年代至今,西区音乐剧变得更加多元化。大致可分为六种:对美国经典音乐剧的重新编排;对美国经典音乐剧的引进;英国本土经典音乐剧的重新编排;英国在巨型音乐剧以来重复演出的作品;英国在当代对音乐剧的创作;除英美以外其他国家合作的音乐剧。这六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剧在演员服装上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对美国音乐剧的复排还是引进来讲,其服装都保有了一定的美国特色,例如西部牛仔、休闲类服装出现在了西区的舞台上。对于英国经典音乐剧复排来讲,在符合剧中时代背景的服装上,又添加了英国本土特色,例如英伦风格、绅士风格等。对于巨型音乐剧来讲,跨越国际的服装则更能受大家追捧,对演员服装和妆容的创新也日趋完善。英国在当代创作的音乐剧以及他国合作的音乐剧则是更符合多元化时代的要求,对百老汇以及各个国家的音乐剧取长补短,无论是在剧情、音乐、舞蹈,还是服装、配饰上,都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音乐剧走向了国际化道路。

二、西区音乐剧服装特征分析

(一)夸张性

西区服装的夸张性受距离效应的影响,为了保证观众远距离的最佳观赏效果,设计师往往需要对演员服装进行夸张性的设计。根据其剧情的需要,可以分为强调性夸张与非写实性夸张。前者针对的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服装以及特定的妆容,后者则把遵循剧目主题作为目标,力图在视觉效果中营造一种夸张的造型思维模式。例如,在伸出式舞台与小剧场中,演员与观众较为贴近,服装要求亲切而富有常态;镜框式舞台要求服装有一定张力,依靠裙撑、衬垫来修饰形体。此外,服装由于受到距离的限制,在服装造型上更偏向于轮廓与材质,强调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更加明确、强烈。例如,音乐剧《悲惨世界》(如图1)里的老板德那第及其老婆极具夸张性的着装就把他们自私自利、行径卑劣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上演员宽大的着装、肥大的臀围、夸张的垫肩、滑稽的帽子、凌乱的卷发,成功的塑造了“坏人”的形象。在音乐剧《奥利弗》(如图2)中,小奥利弗自幼在孤儿院长大,衣食无着,着装朴素、破旧,与舞台上那些妆容精致、衣着华丽、神情高傲的富人形象存在较大反差。这种在服装造型上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在展现主人公社会地位卑微、生活艰辛的同时,更能引发观众对该角色的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西区音乐剧服装在这些夸张造型的手法下不仅高度概括了剧中角色的外部形态,增强角色性格引发观众联想,还加强了其舞台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二)可舞性

西区音乐剧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载歌载舞,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音乐剧表演中,除了剧情、台词,演员往往还要用肢体动作去传达剧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甚至渲染舞台氛围。所以音乐剧服装不仅需要从静态外观上加强艺术感染力,还需要适应演员动态表演时肢体动作的伸缩自如,并能够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动态效果,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西区音乐剧服装的可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装款式,二是演员的妆容与头饰。在西区音乐剧中,演员所穿着的服装样式不但要符合剧中角色的个性、身份、气质,还要在服装色彩与剪裁上与舞蹈动作保持动态的协调统一。例如,西区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如图3)就把演员服装的可舞性发挥到了极致。剧中唐娜的喇叭裤上镶有闪耀的水晶并且造型夸张,上身穿着喇叭袖上衣,这既符合她俱乐部歌手的身份,又方便做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该服装的可舞性不但提升了舞蹈的美观性,又增强了与舞美元素配合带来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演员在进行形体动作的时候运动幅度较大,这就要求其头饰要轻巧牢固,妆容的持久性和防水性要好。因为演员在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容易出汗,所以在西区舞蹈较多的音乐剧中,演员的妆容会略显厚重。例如,在音乐剧《歌舞上线》(如图4)中,一群身着彩排服装的舞蹈演员在台下进行群舞面试,由于该剧舞蹈动作较多,其服装设计较为简洁轻便,发型设计上也没有佩戴假发等厚重头饰,以加强演员做身体动作时的舒展性及连贯性。

(三)象征性

音乐剧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抽象观念同具象事物的联系,这一点在西区音乐剧服装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具体来讲,其服装的象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服装色彩的象征性,二是配饰造型等符号的象征性。前者主要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服装配色上,从而展现出剧中人物的个性、风格、气质等,例如,在表演中蓝色的服装通常代表沉着、冷静、理智,而红色的服装往往代表奔放、热烈、激情。在音乐剧《猫》中,化妆师就依据服装色彩的象征性设计除了不同的服装。纯白猫维克多利亚(Victoria)(如图5)是一只年幼的小猫,其造型为从头到脚的白色,服装相对简单并紧紧包裹身体,点缀在头上和四肢上的白色绒毛,使它看上去像真猫一样柔软,其服装与化妆的完美结合揭露处其内心的天真与纯净。后者则主要指代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这类符号往往是剧中角色的抽象与提炼,它不仅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更升华了整部音乐剧的内涵。例如,曾在西区上演过的音乐剧《狮子王》(如图6)就有着极为明显的象征性,剧中对狮子的造型就选取了极为浓郁的非洲风格的服装、配饰,以及妆容。非洲土著面具、图腾也纷纷融入到演员的服装当中,并把代表等级制度的抽象几何图案运用到沙拉碧身上,在体现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同时,又向观众展现出浓郁的非洲风情,可谓一举两得。

(四)假定性

高于实用性西区音乐剧服装受舞台上各个要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人物造型不同于日常服装,不以实用性作为首要目标,反而更加强调剧中角色的妆容以及服装的假定性。这里所说的假定性是指一切艺术“幻想”共有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属性,也就是被人类审美心理所认可的艺术真实性,这种假定性表现在音乐剧舞台上则是指“假定情景”与“舞台形象”。在这种前提下,演员服装、妆容、布景、道具等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符号意义,设计师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也不再是日常服装的舒适性、耐穿性,而是在假定情境下特定的人物造型,以便在音乐剧演出中观众能够根据演员的服装及妆容快速定位到某一假定性场景当中去。例如西区著名音乐剧《猫》,剧中每只猫都有不同的造型,无论是性别还是年龄,无论是肤色还是花纹,都可以从演员的妆容及着装上体现出来。剧中摇滚猫若腾塔格(Rumtumtugger)(如图7)是一只象征着男性魅力的公猫,一身黑色紧身服装,搭配长长的棕色颈毛,夸张的衣领在造型与色彩上和头部、颈部浓郁的毛发相呼应,此外尖尖的猫耳朵、坚挺的鼻翼、棕铜肤色等元素对其所塑造的假定角色形象进行表现和强化,体现该角色个性张扬、心高气傲的个性特点。魅力猫格里泽贝拉(Grizabella)(如图8)造型颓废,面部妆容下垂,发型糟蹋蓬乱,服装看似隆重,却显得异常破旧,颜色也极为灰暗,一双高跟鞋搭配着步履蹒跚的步伐,展现出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现在风光不在,心有不甘、异常落寞的老妇人形象。

(五)依赖性与非自由性

音乐剧服装不同于时装,它受到众多外界因素的制约,舞美方面涉及舞台上对灯光的处理、空间的构造等,演员方面涉及演员自身形体条件与演出服装的匹配等,剧本方面涉及剧中角色与角色间的关系等,这些均对音乐剧服装有着不可回避的影响。西区音乐剧服装同样如此,即依赖于舞台、剧本、演员,又受到他们的牵制。例如,经英国原创小说改编的西区经典音乐剧《佐罗传奇》,为观众们呈现出一个伸张正义、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剧中,佐罗的经典装扮包括黑帽子、黑面具、黑斗篷、黑坐骑、佩剑以及长鞭。正因为对舞台、剧本的依赖性,才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倘若这一造型出现在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恰恰强调了音乐剧服装对于剧本的依赖性。此外,在迪斯科舞厅进行演出的音乐剧《周末狂热》中,舞台上闪光摇曳的灯光,丰富饱和、不断摇曳的色彩,地板上霓虹灯的脉冲,不断旋转的镜球,与主人公一身白色服装形成了完美搭配,以白色为底视觉上不断变换色彩的服装在烘托氛围的同时,更增加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曾说过,“色彩的感官作用在它消失后你就会把它忘掉,它不会长久停留在你的记忆中,但是如果这种感官效果渗透到内心深处,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此可见,西区音乐剧服装与舞台美术的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二者密不可分(如图9、10)。结论西区作为英国音乐剧艺术产业的代名词,把文化自信融入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形象当中,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对其服装发展历程及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音乐剧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国音乐剧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服装与舞台、剧本等要素完美融合,这是我们需要向西区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3]金然.杨舟.李若辰.黄盈[J].设计.2010(3):31

[4]刘洁.西方音乐剧研究综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3):44

[5]刘洋君.探究音乐剧的艺术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

[6]陆乐.表演服装的设计艺术[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7]慕羽.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潘建华.戏剧服装设计与手绘效果图表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9]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0]齐静.演艺服装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张澜1;罗冰2 单位:1.北京服装学院,2.语言文化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当代伦敦西区音乐剧服装特征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jdzxyxb/7068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