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之路范文

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之路范文

时间:2022-08-25 09:58:51

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之路

一、影视改编中的人物塑造

在文学文本与影像文本的比照过程中,人物的塑造显示出编创者的艺术表现能力,原著作者的人物创作具有自身的整体性和完整闭合的脉络,而不同改编者将人物再次呈现到荧屏银幕时,可能会创造出近似、不同或是迥异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影视改编的二次创作也将具有自身的逻辑和魅力。新世纪以来,在华文文学的文本人物里可以编织出一组荧屏银幕的人物系列,视之为一种特殊的谱系。如果将所有改编的作品中人物的主要活动时空做以大体的限定,便可勾勒出跨文本中的人物线索。由文学文本到影视文本转换之后,沉淀而强化的人物形成了四个时空的人物系列,即中国当代人物(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人物(民初至1949年)、中国古代人物(民国以前)和海外人物(主要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如桐华作品改编侧重汉代、清代的历史人物;温瑞安打造的是宋代的武侠人物;白先勇、严歌苓、虹影打造的是各种人际圈子里的巾帼英雄;石小克塑造的是一大批身处民族危机、党派纷争,与权利和生死相角逐的男人系列。

到了当代时空,人物的类型更为多元,也更为新锐典型。被时代裹挟来到新中国的二战遗孤小姨多鹤、跟着解放军进城的田苏菲、侦破间谍身份的公安沈鸥等这些女性形象令人动容;中的知青叶星雨、刘思蒙、静秋、老三留给当下许多思考;《娘要嫁人》《唐山大地震》《归来》等影视剧中被人铭记的是母亲父亲的形象;《谁家有女》中的潘巧巧,《北京青年》的四个堂兄弟,《最美的时光》中的大龄剩女、外企“白骨精”苏蔓,《步步惊情》里的张晓,这些男女主人公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之下,有坚守、迷惘、疲惫或绝望,展现了当代人曲折的生命际遇,为人们留下了触动心弦的影像;而《双面胶》《心术》《蜗居》《宝贝》直面婆媳关系、医患关系、房子、小三、孩子等问题,令人不能遗忘六六小说中的那些人物形象。另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海外的世界里,一些“偷渡客”、华裔科学家、“海归”也成为着力塑造的形象。这些海外空间的人物使得整个影视改编的格局开放起来,也就是说人物不拘囿于中国本土的古今世界,形成了大陆人物形象的很好参照。

二、共鸣主题的撷取

新世纪以来,在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的问题上有众多相似主题,如爱情、抗日、谍战、新中国、知青、移民(孤)、家庭伦理、海归或民生主题等,还有历史剧的宫廷、武侠江湖主题,当然这样划分只是便于分类把握,在具体的影视剧的改编问题上,共鸣主题往往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说,众多的影视剧虽都有爱情主题,但同时还兼有其他。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兼有抗日主题、《山楂树之恋》具有知青主题;电视剧《狐步谍影》带有谍战主题、《玉卿嫂》《娘要嫁人》还有家庭伦理主题等。当下大多数的影视作品在文学原著那里都吸纳了足够丰富的营养,包括较为复杂的主题。当大陆的影视取他山之玉时,往往会在华文作家那里获得较为明晰的主题,使得很多习以为常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是较为传统的武侠主题,但同时也具有魔幻色彩,链接了当下时代的消费主义主题;桐华的《步步惊心》演绎的是皇宫内院的权力之争与男欢女爱,但却一直显示着现代人的灵肉冲突。所以,温瑞安、桐华的作品改编都不仅是历史剧单一主题的演绎,而是“各种力量都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改写来为自己提供一种‘当代史’,各种意识形态力量都借助历史的包装粉墨登场”。

当然,一切有效的改编又不是随意为之的,正如有研究者指出,改编“主要是建立在两个历史主义之上:一方面是忠于原著形象的历史真实,不能进行反历史主义的改造;另一方面是要从我们今天的历史高度来认识和开掘这些形象,而不仅仅拘泥于作者当时的认识。”在改编过程中,基于各种意识形态的考量,获得主题上的共鸣才是改编成功的有利条件。在海外文本改编过程中,阐释原著和影视之间的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应该能在文化研究层面上获得关于“中国”的镜像,借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无论文学还是影视,一旦成为商品,就必然与政治意识、主流道德、大众文化、时尚消费联系在一起。对此,影视研究者戴锦华指出:“如果用这个唯一的尺度,也即审美的、艺术的尺度来研究电影尤其研究中国电影的话,能获得有效阐释的部分就太有限了。”

影视与文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影视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商业考虑,但是在影视的各个操作环节上至少无意识的流露着文化的影子,在改编的价值取向上都带有互为借镜的效果。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改编成就了海外作家的雌性书写,在更广的受众面上“通过家国想象来表达其沉潜的民族主义情怀”,因为“金钗”的文化症候使得英雄救美、才子佳人的文化诉求再次复活;《山楂树之恋》构建了诸多的不可能,将与知青的历史变得更为纯净,是民族伤痕的抚平和人性回归的主观性取向;桐华的《步步惊心》系列,无论古今的故事,都在表达着现实与理想的背离,生存层面的困窘;石小克的《基因之战》、常琳的《雪后多伦多》,改编之后都执意呈现母国文化的包容力与进取性。

总体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海外华文文学日渐回归中国本土,它不仅保持着独特的艺术性,而且能积极应对大众媒介文化的潮流。当今媒介正像研究者所说,“其审美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消费市场、生产主体、消费主体与电子媒介技术的合力得以完成的。”[6]在文学与影视互动合作中,利用海外文学资源,不仅能推动影视创作的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在文化研究层面上,对于获得“中国”镜像,阐释中国当代文化机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金秋 胡春毅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法政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之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hwjxyyjzz/6779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