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诉求范文

论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诉求范文

时间:2022-08-06 03:01:07

论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诉求

我国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育高素质的小学师资队伍。2012年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下文简称《标准》)规范了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是对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了重新思考。因此,基于《标准》探讨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建构,以期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利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诉求可以从为师之基———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为师之实———终身学习的知识素养、为师之资———实践创新的能力素养三方面来探讨,其中最基本的价值诉求是培育小学教师具有积极正向上的情感素养,使小学教师成长为“懂得爱的教育”的教育者,从而使小学生成长为“懂得爱”的学生,直到其最终成长为“懂得爱的人”。在对师范生的授课中,一节课让他们进行“故事续写”,思考为什么学习小学教育专业:在一所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又大又美丽的玫瑰花,全校师生为之赞叹,每天都有许多老师、学生和周围的居民排队来欣赏这朵花。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女孩,她不顾别人的眼光来到那朵美丽的玫瑰花前,从容地摘下那朵美丽的花并紧紧地握在手中,准备带着它离开。故事续写,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做?大多数的师范生表示要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要对小女孩进行处罚。这则苏霍姆林斯基的真实事例反映出让师范生获得懂得爱的教育、增强对人性美的感悟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是小学教师的首要素养,是为师之基。

一、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为师之基

提出好老师的四项标准中有三项关乎教师基本的情感素养。《标准》提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前两项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基本内容中第一个维度是从职业理想与认识、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论述小学教师的基本理念与师德[1]。因此,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要使小学教师具有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情感素养的基础

小学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师恒久的追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这个时代是一个幸运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面对着多元文化以及新媒体的冲击,我们每天都处在信息变革的时刻,但无论新鲜事物出现得多么迅速,唯一不变的就是小学教师要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小学教师应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应针对每个小学生的“不同”,从人性美的角度出发给予小学生爱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道德说教,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

2.“五爱品质”是情感素养的核心

小学教师情感素养的核心是“爱”,具体是“五爱品质”,包括爱生命、爱自己、爱教育、爱儿童、爱角色。《标准》指出,小学教师要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小学教师要关爱、爱护小学生;对待小学生要有耐心。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能够培养小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身心,始终重视他们的生命安全,从爱的角度出发面对小学生,这都是“五爱”的表征[1]。其中,爱生命包括对自己的爱以及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包括对职业角色的爱、对小学生的爱[1]。这“五爱”中最重要的就是爱生命,因为它将爱学生、爱角色、爱教育融为一体,而“苏霍姆林斯基的事例”亦是爱生命的体现;爱教育即要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爱儿童即要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主动从小学生独立人格、个体差异、合法权益的角度关爱、尊重、爱护、信任小学生,针对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培养他们,满足其身心发展诉求;爱角色即从小学教师的专业性、独特性两方面不断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热爱小学教师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能够为从事小学教师职业而深感自豪,能够不断充实自己,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这“五爱”最终的目的是要培育小学教师成为“懂得爱的教育者”,使自身以及小学生具备“美好的人性”。

3.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情感素养的目标

小学教师要传道授业,自己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道德的楷模。因此,要培养小学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小学教师身体力行去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精神培养小学生;同时根据教育规律,严以律己,转变自身角色,从教育者转变至指导者和引导者,从而促进小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小学教师教育者要培养小学教师在充分关爱每一个小学生的基础上真心地读懂小学生、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小学生;同时要在职前教育阶段通过案例教学、教育实习等充分培养小学教师的道德情操,使之自尊自律,具有高尚的师德。

二、终身学习的知识素养——为师之实在

目前信息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与践行尤为重要。教师教育者应培养小学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使小学教师能够从自身的专业发展来主动学习、建构适当的学习内容[2]。《标准》指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中第二个维度是从关于小学生发展的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学科的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论述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1]。因此,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使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知识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小学生发展知识是知识素养的前提教学工作首先是了解教学对象,掌握关于小学生发展的知识,能够使小学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小学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全面了解、研究小学生,包括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了解与研究;同时,要特别关注有特殊需求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幼小衔接以及升学年级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状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1]。因此,教师教育者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小学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发展阶段与特征、心理测量等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以及当前关于小学生热点问题的探讨,加深对小学生发展的理解,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实习来深入接触小学生,将关于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认识、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2.学科知识是知识素养的主体学科知识是扎实学识的基础,教师的责任是知识传授,而掌握学科知识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素养,即小学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知识素养。小学教师要培养全科型的小学教师,这里的学科知识不仅仅指小学教师应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小学综合性的知识,要了解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要掌握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关联程度,以及所教学科与小学生活动之间的关联。因此,教师教育者要在职前、在职和职后教育阶段培养小学教师不仅熟悉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对学科知识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由此帮助小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小学教师的学科整合能力,不仅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能够超越本学科限制,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拓展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全科型的小学教师做好准备。

3.教育教学知识是知识素养的基础掌握小学生发展知识和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小学生,就需要小学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知识素养,因此,教育教学知识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品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小学教师教育者首先要通过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一般教学能力,让教师将学习内容以最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次要结合案例、情境教学等增强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获得。最后通过班级管理知识推动小学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与保持良好的班级教学秩序,以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以小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

三、实践创新的能力素养——为师之资

《标准》提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能力为重”,即小学教师要把学科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能力素养;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不断实践—反思的循环过程,从而达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基本内容从教育教学设计、激励与评价、组织与实施、反思与发展、沟通与合作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维度进行论述[1]。因此,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应使小学教师具备的实践创新的能力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反思实践能力是能力素养的基础提升小学教师“育人反思实践”能力是小学教师能力素养的基础,因为小学教师职业是不断反思、实践的专业性的职业[1]。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境遇开展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反思能力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实践能力的反思;而开展教育实践能够加深小学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同,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理念与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根据实践中的践行过程与结果不断检验、修正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教师教育者要既重视小学教师的教育实习也注重平时的教育见习,丰富职前教育实践的形式,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加强“U—D—S”协同培养模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强化课程的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教师教育者在职前教育阶段中应引导师范生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最终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反思不断循环的能力素养。

2.创新素养是能力素养的前提《标准》指出小学教师能力构成的多维度,既要具有课堂教学能力,更要注重教育学生的能力;既要具有教育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方面的实践能力;既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也要具备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相互沟通、合作教育的能力,以及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发展的能力等[3]。而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实践中小学教师如何运用这些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具备创新素养,这里的创新素养包括课程设计与创生意识。教师教育者要培养小学教师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设计、提问层次的把握、有效的交互反馈,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3.沟通合作能力是能力素养的主体教学工作是在实践中、在反思中,而不是在“象牙塔”中进行。《标准》指出,小学教师要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小学生能够理解且符合其特点的教师语言;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社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因此教师教育者要在教育见习、实习、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教师把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清晰化,能够选择恰当的概念解释方法,有效地将概念传达给小学生,能够倾听小学生的观点,了解小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反应和回应,能够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生成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

[3]惠中.基于“标准”的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7(5).

[4]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作者:苗光宇 单位: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诉求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hqtzz/7174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