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研究范文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1 11:33:19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研究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都应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如何构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围绕就业能力等概念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结合对12名已签订三方协议的大学生、14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四个企业6位负责人和人力资源校招人员的访谈,提出了笔者对“就业能力”的新理解,并从校、企、生三方主体、不同维度认知就业能力形成的不同要素,构建了就业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体系。在明确了每个指标定义以及指标间的关联度的基础上,设计了三方主体调查问卷,通过对368位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272位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107位企业负责人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筛选;问卷调查

从理念层面,“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办学要面向市场需求,使教育与职业并重,让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职业需要;从人才培养层面就是要实施知识技能与素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发展层面,就是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需求,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热点,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以就业能力为本,就是满足初次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需要[1]。然而,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那些就业能力?如何培养就业能力?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高职学院教育工作者、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班学生三类人群进行了访谈,筛选设计出高职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并对三类人群开展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检验了高职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参考。

一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筛选

(一)就业能力“文献指标”的获得[2]汪泽(2005)[3]将就业能力分为三类即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团队工作技能。基础技能包括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数理运算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个体管理技能包括显示积极态度和行为的能力、负责任、适应变化、不断学习、安全工作;团队工作技能定义为和别人一道工作、积极参与项目小组等。任江林(2005)将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及爱岗敬业、敢于吃苦、乐观自信、诚实守信等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归纳为基本工作能力;将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归纳为专业技能;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归纳为求职技能[4]。李颖和刘善仕(2005)[5]等认为:诚实正直、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责任感、主动性、上进心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8个指标为学生处理工作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业精神归纳为社交领导能力。钟一彪(2006)分析了就业影响因素,认为影响就业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被命名为基本素质因素;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刻苦踏实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等称为中层因素;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精英因素[6]。刘清亮、黄塑(2008)[7]从雇主角度提出就业能力分为三类:分析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清晰的目的性、学习能力和结构化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工作态度——开拓能力、诚信正直、职业化的行为、高效的工作能力、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充满工作激情。刘丽玲和吴娇(2010)[8]通过对经管类应、往届生的调查得出14项就业能力项目包括:时间管理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张海霞,迟艳琴(2016)[9]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应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自学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意识、独立工作能力等等。通过分析以上文献不难发现,学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认识很不一致,研究的框架结构、内容非常混乱,得出的结论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对“能力”、“就业能力”等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楚,特别是对能力与素质概念混淆;二是研究的视角有很大的差异,得出的结果或结论差异性较大;三是没有对就业能力指标进行很好的定义或是定义不清晰,导致很多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包含关系。基于以上判断,通过记录在文献中有关就业能力各项指标的出现频率作为基本判断依据,凡是在文献中出现2次频次以上的项目作为研究项目,课题组对这些项目进一步分析其内涵,开展如下工作:一是直接删除课题组认为不能够反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和那些与本文就业能力定义不相符的指标;二是就业能力指标命名不同但内涵一致的项目进行合并,课题组进行重新命名;三是对一些就业能力指标的命名存在包含关系或逻辑问题的指标进行重新整合,课题组研究后重新命名。经课题组总结归纳,获得就业能力的“文献指标”共19项。

(二)就业能力“访谈指标”的获得访谈对象:四川五所高职院校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14名;已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12名;四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6名。共计32人,涵盖企业、学生、教育工作者三方。

(三)就业能力“二级指标”的获得与定义通过对“文献指标”和“访谈指标”进行比对,重复出现的指标进行合并,最终确定26个就业能力指标,同时,课题组讨论增加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2个指标,共计28个指标作为就业能力分析的“二级指标”,并进行命名和定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指标,在大多数研究就业能力的文献中被排除在外,认为不属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内容,但是,本文认为,就业与专业不能割裂开来,专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就业能力必须包含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关本研究获得的就业能力28个指标的命名和内涵定义如下: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能满足工作岗位实际技能的操作需要;学习能力:在任何环境中,都愿意学习,并且能够较快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能打破局限,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知识广度: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能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进行有效口头表达;书面写作:能进行清晰的文字表达和标准写作;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自信:在工作等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形象气质:人际交往过程中注重自身形象和气质展示;注重礼节:人际交往过程中热情礼貌;时间管理:时间观念强,能做好各项事情的时间安排;计划能力:做事前会做好计划,并能按照计划组织资源(如人、财、物等)实现目标;分析能力:能辨认出问题的多个方面,并理解和判断问题间的各种关系;关注细节:在处理事情时,能考虑到细节问题;概括能力:能从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问题或概念;信息能力:能够使用不同的技术、资源、媒介、广泛收集和筛选有效信息;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优缺点及价值观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主动性: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中;踏实勤奋:做事稳妥让人放心,而且认真努力;专注性:能持续关注工作或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适应能力:愿意适应环境的改变和迎接不同的挑战;压力管理: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能调整自己的状态;法律意识:有依法办事的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队意识:有意识愿意与他人共事而且认真工作;责任感:任何情况下不会推脱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正直诚实:有正义感,对人真诚、守信;全局把控:顾全大局,能掌握事情所处的总体状况[2]。

(四)就业能力指标关联性及“一级指标”的获得本文假定就业能力各个项目不是单面特质,而是有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经课题组认真分析28个就业能力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把关联度高的指标归纳在一起,形成本研究的5个“一级指标”,每项一级指标下,包含5-6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命名基于如下原则:与人相处有关能力,本文命名为“人际交往”。对事的计划与分析有关的能力,本文命名为“分析计划”。与进入组织并很好的融入群体有关的能力,本文命名为“积极适应”。对团队任务负责任有关的能力,本文命名为“承担责任”。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能力,被本文命名为“知识技能”。一级指标“知识技能”被视作其他技能的对照指标。

二就业能力指标的测量问卷调查方法:基于前文研究得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课题组设计了问卷,分析企业、学生、教育工作者三方对就业能力的认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制定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打下理论基础。问卷调查时,展示28个二级指标的定义向被调查对象提问,每一道题目测量一个就业能力指标。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问卷调查对象:选择了三个方面的对象进行测量。一是四川省财经类2所高职院校大二下学期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二是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三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专职教师、专职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有效问卷规则:凡是填写有漏项,问卷污损,企业问卷没有加盖公章的为无效问卷。问卷的发放:为保障问卷质量,课题组印制了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问卷对三类调查人群予以区分。学生组中,我们采取计算机随机筛选学生,学生名单确定后,向各位辅导员反复强调填写要求,只要求需要直接就业的学生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忠实评价填写,对专升本、出国等继续学习的同学不必填写。企业组中,我们要求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人员,而且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的人员填写,低于或等于三年的人员不必填写。教育工作者组中,我们也只选择在高校工作三年以上的人员填写,低于或等于三年的人员不必填写。问卷的回收:本次测量,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7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1%。其中向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向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7%;向企业人员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2%,分别来源于55家企业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

三就业能力指标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对368位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272位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107位企业负责人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调查,总计747位被调查对象统计,按照非常重要频次数乘5,比较重要频次数乘4,一般重要频次数乘3,不太重要频次数乘2,不重要频次数乘1,获得总赋分,再除以总问卷数,得到每一个二级题目平均赋分,再将一级指标所属二级指标赋分相加,除以二级指标个数,获得一级指标平均赋分。并对学生、教育工作者、企业人员三方面问卷进行对比分析;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一级指标结果分析从一级指标看,高职大学生就业,具备“积极适应”能力和善于“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知识技能”有更重要的作用,而“承担责任”和“计划分析”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比“知识技能”更弱。

(二)二级指标结果分析从二级指标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实践能力、主动性、专注性、踏实勤奋、自我认知、正直诚实、适应能力、自信、语言表达、书面写作。排在11-28位的依次是:责任感、注重礼节、关注细节、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团队意识、计划能力、人际关系、创新能力、法律意识、信息能力、形象气质、分析能力、知识广度、压力管理、时间管理、概括能力、全局把控。学生、教育工作者、企业三方对就业能力二级指标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排序依次为:主动性、专注性、勤奋踏实、实践能力、自我认知、适应能力、正直诚实、自信、责任感、语言表达;教师排序依次为:实践能力、勤奋踏实、主动性、专注性、自我认知、正直诚实、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与学生相比较,增加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书面写作三项,让适应能力、自信、责任感分别排在12位、11位和13位;企业排序依次为主动性、实践能力、勤奋踏实、专注性、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注重礼节、正直诚实、自信,与学生比较,增加了学习能力、团队意识、注重礼节三项,让自我认知、适应能力、责任感分别排在11位、12位和15位。专业不同对就业能力二级指标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会计专业学生排序依次为:踏实勤奋和专注性、实践能力、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主动性、责任感和正直诚实、关注细节、自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排序依次为:主动性、专注性、语言表达和踏实勤奋、实践能力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正直、诚实自信、适应能力。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会计专业学生将责任感和关注细节排进了前10,而市场营销专业把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排进了前10,责任感排在了第15位,把关注细节排在了17位。会计专业学生将人际关系排在16位,语言表达排在17位。

四结语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为高职院校开展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提供参考和支持。要实施以就业能力开发为本的人才培养,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学情及区域经济的特点,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理念创新、目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完善保障措施。其次,由于专业不同对就业能力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分专业不同,参考本研究的28个指标,筛选适合本专业的指标体系,制定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教学大纲。第三,通过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抓手、学做一体、项目引导”培训就业能力;有效推进跟岗、顶岗实习基地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共管措施与共同指导方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创新团队”和“社团”等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踊跃开展校际交流,特别是国际交流,开阔教师、学生视野;构建与雇主全面合作的互动机制等措施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第四,推进改革来评估和反馈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结果。

参考文献

[1]朱宝荣,周楚,黄加锐.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

[2]谢娟.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与量表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3]汪泽.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7):31-34.

[4]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48.

[5]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6]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75-77.

[7]刘清亮,黄堃.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I):72-73.

[8]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0,(3):82-91.

[9]张海霞,迟艳琴.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商业经济,2016,(3):154-156.

作者:李红英;朱贵水;李莉;杨忠东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