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西孝道思想的体现范文

中西孝道思想的体现范文

时间:2022-04-21 11:31:54

中西孝道思想的体现

《邯郸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内容摘要】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及生活方式。而西方社会却很少提及孝道。通过比较中西方孝道发现,不提并不等于没有。只是二者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所决定的。

【关键词】孝道;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孝亦如此,孝是儒家重要思想之一。那么在孝文化鲜有提及的西方社会,孝道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比较了中西方孝道之后,会有怎样的文化学上的发现?在对比之前,本文先探寻孝道在中国的发源与特质。

一、中国孝道的审美形象

道在时间美学意义上是为“永恒,无限”,也在与保持本性的真。儒家赋予道于孝,是因为道与孝极为接近。孝,合乎人性本真,道,则形象揭示出孝的美好属性。孝,是美的,是人格完整的体现。另一方面,孝的动态意义也在于对生命的不断追寻,我们的生命来源于父母,父母的生命来源于祖辈,所以孝就有了更高的敬祖之意。道也是时间轴上对生命本源意义上的探索,也是更为深入的对“我从哪里来”永恒的追寻,在这里,孝道不仅仅局限于孝,更多了些曾变幻莫测的哲学意味。儒家对这样永恒的追寻却是现实性的,不同于道家肉身不老灵魂不死的浪漫主义,也不同于佛家来世幸福的虚无主义,而是源于最本真的愿望———血脉延续,以此来对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追寻。儒家思想上的孝道形象由和谐性、积极性、自由性等风格组成。

(一)孝道主体形象是和谐的。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孝源于发自内心的爱,并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和情感的平衡,符合儒家的中和之道。《说文解字》中“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成老也”,这里的承既是顺从,取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和谐之意。汉代赵岐虽然也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他也认为人格的不平等必然带来该体系的崩塌,从而向相反方向去发展,所以无论是孝道的内在情感还是主客体关系,孝道必然是倡导和谐的。

(二)孝道主体人格的积极性。孝道主体人格的积极性也可以称之为主动性。“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给父母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孝道的根基,另外也对积极性进行了划定,不但如此,孝道还鼓励人们通过积极的努力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三)孝道主体内在体验的自由性。儒家传统的孝道提倡道德的自觉自律。孝不是物质上的攀比,也不是炫耀于世的刻意做作,而在于物质赡养上的尽全力而为,在精神赡养上的保敬心之诚。孝父母事,唯“色难”,不仅态度上和颜悦色,发自内心更为主要。“尊敬”是孝的内核,它跨越了物质束缚,以达到崇高精神境界,它超脱于功利主义,以达到绝对精神自由。

二、西方孝道的精神内核

相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源远流长,重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甚至找不到一个完美对应的单词,但不能说西方没有孝这个概念。相比中国孝文化的由来已久,西方在这方面则显得薄弱,西方文明源头有三,古罗马文明,犹太教文明,以及最重要的古希腊文明。它们后来融合发展后构成了西方文明。因此要探讨西方的孝文化必须从西方文化集大成的典籍《圣经》入手。很多西方社会中的品德规范,谚语典故也都发源于此。《圣经》有言,基督徒第五条中要求“当孝敬父母”,《以弗所书》六章二节中也提到“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除《圣经》外,对于孝顺或老年的著述几乎是空白,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老年观不同的反差,西方哲学家们注重的是社会养老而不是家庭养老。这些致使了西方几乎没有孝道这个概念,但却使社会养老保险等理论体系得到了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并不是没有孝,而是不同文化视域下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了更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采访了美国人大卫,他年逾50,在中国人看来该准备养老或应在家乡的年纪,他却在异国他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妻子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想必他子女的孩子是不用他们来照看的。隔段时间回国和家人团聚,隔段时间再来到国外来,他的本身和他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证。他说“在美国,我们也尊重、尊敬、照顾我们的父母,所不同的是,在中国,年长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了甚至有家庭和下一代仍然服从他们,在美国,当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们仍然孝敬、尊重、关心他们的父母,但不是有义务服从他们,年长的父母不控制他们,成年孩子自己做他们自已的决定。”

三、中西方孝道的具体区别体现

中国的孝文化已经根植于于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二十四孝”之一的董永卖身葬父被主流文化所推崇;如孝感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但西方不仅没有地方以孝而命名,也没有传说故事因孝而广为流传,更没有二十四孝。谚语成语方面中国有很多关于孝道的,但西方这方面的谚语却很少。中国的孝道文化分两层,第一层是家庭,第二层是社会。中国的孝道主要表现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在“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孝道则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遵从父母就被视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里说子女在规劝父母时要委婉,父母即使不接受,态度也要毕恭毕敬,不能流露出气愤的情绪,不能冒犯他们,也不要过分抱怨。孝在中国古代不仅有家庭意义,更有对社会和谐上的维护。是家天下时代的主流规约,更是古代宗法社会的道德准则。而西方,他们的社会意义表现得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尊重上,不是绝对的顺从。他们强调彼此人格独立,并且多表现在宗教领域。生产、生活模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异形。在中国,赡养的义务主要由子女承担,类似自然界中的“反哺”。而在西方,却是由子女或父母本人将自己转交给社会养老。

在中国,子女奉养老人,养老的形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中国比西方更为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为人子女最为基本的要求。然而在英美国家,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不是十分明显。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其父母年老后,赡养的义务主要靠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制度来完成。如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须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因而,英美社会所关注的并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会养老。在中国家庭中,家庭观念非常强,父母通常甘愿为子女牺牲所有,付出相当大的体力与精力,为子女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并为此深感欣慰与自豪。这种做法与西方教育子女的观点截然不同。由于重商主义的历史传统,西方社会主张个性自由与独立发展,即使是父子关系,也不因此给孩子过多的照顾。中国家长有些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为孩子包办的事情很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够,除了个人原因外,这与民族习惯、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到赡养父母时,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中国人一般恋家心思重,即使工作在外地,也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孔子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怕子女远行在外,老人无人照顾。西方人则相反,他们不用为了事业考虑父母,父母也不需要被考虑。而且西方人并不像中国人这样有故土情结,相反他们喜爱不停地变换居住地,尤其是美国人,他们有的人会搬好几次家。继承方面,在中国,父母的财产是由子女继承的,这几乎不需要任何书面的证明,是约定俗成的,子女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西方人则通过遗嘱来决定财产的归属,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财产给任何人或机构,而他们的子女也不会觉得不可接受。中国人将繁衍后代与孝顺相结合,注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时至现在,这种传统的思想依然存在。这是民族心理的一脉相承。

西方却并没有这种民族心理与传统。追求个性自由的他们,可以为了自由事业等等而放弃结婚,甚至选择丁克家庭。这就是当“断子绝孙”被翻译成恶毒的诅咒在他们的文化视域看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中西方孝文化的不同在于社会形成、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是农耕文明,自然倡导群体本位。中国自来受儒家思想深重,中庸思想也是群体本位的体现,历来也是在中国各个朝代受到推崇的原因。以集体利益为重,牺牲小我,以全大我,安居一隅,且安土重迁。而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文明,地处多山,不适合农业生产,使他们早早发展了商业与海洋业,西方土地面积匮乏,使他们很早放眼于四海,这是他们强调重商主义的原因,也是他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原因。所以不能说西方没有孝,是不同文化下孝的表现不同和对孝的内涵认知不同而已。所以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孝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一种文化流传。尽管《圣经》已经有了最早的关于孝的记载,但孝文化并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文化流传,也没有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但这并不表明西方人不重视家庭,他们的感恩节、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一样是非常注重家人间的团聚和节日精髓的,这和我们表面看上去的实则不同。

经过上述比较,可见中西方孝文化各有千秋,皆是不同文明孕育的成果,中国的“孝”文化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西方的养老制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全球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独生子女日后将可能面临更重的负担,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是现代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当今时代,中西方孝文化势必会在彼此影响中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李任君.儒家孝道的美学意蕴探析[J].湖北工程学报,2015,3

[2]许慎.说文解字(老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孟子.孟子•离娄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4]开宗明义[M].//孝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

[5]为政[M].//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9[6]以弗所书[M].//圣经

[7]高成鸢.中华尊老文化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38

[8]颜渊[M].//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9

[9]里仁[M].//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胡元江,陈海涛.中西方孝文化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1]胡元江,陈海涛.中西方孝文化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12]邱梦茜.浅析中西方孝文化的区别及原因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13]岳崇国.中西孝伦理比较[J].改革与开放,2009,12

[14]曹广涛.中西“孝”文化比较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

[15]张思佳.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11,11

[16]金长宝.美国人的“孝道”不一般[J].保健医苑,2014,2

作者:陈璐;关立新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西孝道思想的体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hdxyxb/7039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