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职升本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中职升本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14 05:26:00

中职升本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如何培养中职升本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既能够“进得来”,又能够“出得去”,是培养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广西师范大学在分析中职升本生群体特性基础上,注重中本衔接,确立就业竞争力的4个不同阶段:建立阶段、培育阶段、提升阶段和评价阶段,科学制订培养目标,从文化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能力;中本衔接;技能培养

近年来,我国多地本科院校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办法面向优秀中职毕业生单独考试招生、培养,职业教育进入到本科层次。广西从2013年起开展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当年招收1480人,从2014年至2018年,招收规模保持在2000多人。逐步完善广西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着手构建中职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制度,解决中职教育断头现象,搭建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中职升本生人才培养作为中本衔接的重要内容,是广西区社会各界和职教战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基于中职的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新体制,社会、家长、学生、中职学校对此项改革反响热烈、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中职升本生文化理论知识薄弱的特质,困扰着试点高校对中职升本生的人才培养。如何培养中职升本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既能“进得来”,又能“出得去”,是培养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中职升本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能够找到适合其专业及特长的工作、是否拥有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是检验中职升本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中职升本”试点工作一项重要参考项目。

一、就业竞争能力内涵

就业竞争能力,包含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多项综合能力,其涵义有多种说法。就业能力的概念是由Beveridge首先提出的,即“二分就业能力”,当时这一概念还主要用于区分人群,即可雇用(能够而且愿意工作)者和不可雇用(不能工作和需要救助)的人,20世纪中后期这一概念在西方开始被广泛探讨和使用[1]。迄今为止,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就业能力内涵的统一解释。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外学者Howard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具有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力;Fuguate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国内学者对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也有多种不同说法,我们比较赞同楼锡锦的观点。他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2]本文谈及的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学生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

二、中职升本生群体特性分析

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中职升本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从中职学校升入本科院校的中职升本生,较普通高中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501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明显特性:

1.文化基础较薄弱。相对于普高升本学生,中职升本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中职教育阶段文化课开设课时少、内容较浅,再加上注重单项专业技术的训练,文化课考核不够严格,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欠缺。升入本科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成绩较差、学习压力大。通过调研发现,中职升本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程学习有压力的学生,占70%;认为最难学的课程,英语占学生总数的75.9%,数学占学生总数的88.1%,物理占学生总数的76.9%。

2.专业技能碎片化。中职升本生的招录是“校长实名推荐,高校择优录取”方式,由中等职业学校按当年度本专业应届初中起点全日制毕业生总数10%的名额,校长实名向试点本科高校推荐,并统一组织推荐学生参加广西对口招生高考,同时技能优秀者有优先推荐资格。进入本科学习深造的中职升本生,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优良、专业技能较突出,且持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不过,由于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功利实用性”原则的限制,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训练,他们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是碎片式、局部性的。总体而言,中职升本生呈现出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较差、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性。

3.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远低于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源质量。在广西中职学校,招收的生源有相当部分学生的初中会考成绩属于D等,还有些中职学校因招生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在招生过程中还存在“见人头招生”的现象。中考后分流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与进入到普通高中的学生比较而言,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在中职学校学习阶段,大多中职学校疲于稳定生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导致中职学生在学习上过度依赖教师,难以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课堂上,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不多,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一边教授教学内容一边维持课堂秩序。

4.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一是因为社会固有的偏见,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比不上普高生,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和逆反心理。二是广西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且相当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不畅,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现象比例高。三是广西中职学校近些年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方式,教学区管理和宿舍区管理存在衔接不通的现象,学校不能及时把握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长期的压抑以及心理疏导渠道的不通畅,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自控能力不强,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三、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探索

“中职升本”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又不同于新兴的应用本科教育。是一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要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与本科教育阶段之间既要分段实施、又要无缝对接的问题[3]。作为广西第一批培养中职升本生的试点高校,广西师范大学一直努力探索对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以实现把中职升本生培养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中职升本生的群体特性,提升中职升本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解决中职升本生文化基础薄弱与就业竞争力需要较高文化能力的矛盾;整合中职升本生碎片式专业技能,高标准严要求,系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实际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使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在对中职升本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科学和专业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和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提升围绕就业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1.注重中本衔接。广西师范大学多次召集了广西中职学校的校长以及专家,对中本衔接、提升中职升本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展开大讨论,明确中本衔接内涵、注重中本教育衔接。广西职教研究专家彭朝晖认为,首先要明确中本衔接姓什么,中职升本的过程一定要坚持姓“职”;二是要解决中本衔接干什么,要在“衔”字是下功夫;三是要清楚中本衔接怎么干,中职学校要明白毕业生要送到哪里为止,本科院校要知道该在哪个地方接新生。在中职升本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定好位,要坚持姓“职”,要深化“衔接”进行“渗透”,本科院校与中职校要提前介入、有机整合[4]。所以,在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中高职教育衔接。一是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合中职升本生的生源知识结构实际;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接;三是课程设置要注重中职到本科衔接,如增设或删减相关课程、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和难度等。四是多途径多渠道弥补中职升本生文化素质方面的缺陷。

2.突出差异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职升本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教学内容上,既要考虑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必须找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方法上,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突出中职升本生和普高升本的差异性教学。

3.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针对中职升本生在中职阶段接受过较熟练的技能训练、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呈碎片式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强化中职升本生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训练,整合中职升本生碎片式专业技能,高标准严要求,系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必备的专业能力。

(二)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实践依据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需求,我们针对中职升本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特质和拥有就业经历的特殊性,确立就业竞争力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方式等。就业竞争力培养提升遵循内容实用、方式多样、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注重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1.科学制订中职升本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方案时充分实现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对接。具体而言,针对不同年级中职升本生表现出来的群体特点,确立了就业竞争力的4个不同阶段:就业竞争力建立阶段、就业竞争力培育阶段、就业竞争力提升阶段、就业竞争力评价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中职升本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训目标(见下表)。

2.加强中职升本生文化素质培养文化素质培养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素质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文化素质培养模块充分考虑中职升本生文化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稳定等实际情况,同时注意文化素质的培养也为专业技能的学习打好基础。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文化素质培养模块的教学内容,除了学校正常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其他专项类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外,注重“补丁课程设置”,坚持“理论够用”原则,从培养内容、课程体系、结构上打破传统课程结构规律,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从行业知识入手再转入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升中职升本生就业必备的文化能力。增设大学文化讲座系列、职场礼仪和人际沟通与交往等课程,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尽快实现了从中职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以解决中职升本生文化基础薄弱与就业竞争力需要较高文化能力的矛盾。文化素质培养分为3个层次:角色转变训练层次、文化素质提高训练层次、文化素质综合创新训练层次。角色转变训练层次课采取大学文化系列讲座、入学系列教育等途径,通过现场聆听、师生互动、实地参观、角色扮演、心得体会等环节,系统引导中职升本学生接受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浸染与熏陶,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个人修养,明确规划大学生活,进行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使其尽快实现从中职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明确职业就业方向,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就业意识。文化素质提高训练层次在抓好各学科门类的通识课程学习实践过程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团组织、运动会、科技活动平台等,助学生在各类训练和实践中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综合创新训练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在提高中职升本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综合素养。

3.强化中职升本生专业技能系统训练提高对中职升本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加大专业技能训练力度。高标准严要求,整合中职升本生原有的碎片式专业技能,利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等实训实践基地,搭建各类平台,通过各类竞赛、考证、社团活动等方式,系统化提升中职升本生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在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职升本生具有的专业技能特性: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缺乏系统、全面培养与训练。在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强化专业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50余家企业组成教育集团,实行“理实一体”即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推行“业师同授”即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同堂授课,共同提高中职升本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巩固、整合、拓展和提高中职升本生的技能特长,加大中职升本生的实训力度,中职升本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时数与普通本科专业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开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实习实训课时站总课时比例50%-60%。设置了“实践能力培养五环节方案”,即通过“课程见习与实训、专业小综合见习、校内考证实训、一线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习”5个环节,强化技能的系统性训练。五个训练环节又分为3个层次: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层次、专业技能提高训练层次和专业技能综合创新训练层次。

(1)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层次。注重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的持续兴趣,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传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时序,先设置实践操作课程,后设置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如汽修专业的物理类课程,按照“知识补充—实训操作—理论知识”三个阶段进行课程设置。在第一、二学期开设物理基础(102学时)补充中学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在第二学期开设《物理实验》(34学时)课程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持续兴趣,到第三学期再开设《应用物理》(51学时)理论性课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掌握实训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授课过程中,以专业基础课实验为主,在中职升本生已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删减认知环节,改革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学生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如应用物理课程的实训课,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从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全方位进行改革,强调应用性、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系统的掌握。

(2)专业技能提高训练层次。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实训基地资源,以专业课实验、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和实习、各种科技活动为主,强调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重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专业技能。

(3)专业技能综合创新训练层次。以课程设计、各级赛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为主,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理论、系统知识的综合运用,了解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体验科学研究的文化,培养创新性独立开展实验科学研究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在注重三个层次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采用企业化职业能力培训模式。通过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技术、互动式的案例教学、企业实习的实战训练、职场环境模拟的角色扮演等训练环节,调整和树立中职升本生正确的择业心态,全面提升中职升本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恩立.西方就业能力理论的演变轨迹与最新进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12-118.

[2]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49-52.

[3]单福彬,杨兵,卢剑峰.“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35):20-22.

[4]潘盼.广西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校长论坛在我校举行[EB/OL].[2016-12-27].

作者:潘盼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职升本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gxsfdxxb/7247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