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范文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范文

时间:2022-10-08 04:51:23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与提高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如何在实际的培养工作过程中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时效性与全面性?该文从“互联网+”融合新媒体手段解决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出发,阐述了传统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现代化媒介手段与学校的党建工作问题有效结合做l了细致梳理,并结合现代化工具手段与因势利导方法,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进行党建工作的优势及具体方略,肯定了“互联网+”模式进行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创新“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方式与体制、机制等,为寻求新型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效能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创新

在全国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会议中曾特别强调:“当前,全球均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竞争中,而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已然成为时展的潮流,未来中国互联网将成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国家。”对此,高校作为承载人才培养、输出的基地,相对应的党建工作也应积极联系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如此方能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力开展的同时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思想保障。与此同时,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党员的精神面貌以及工作方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党员质与量的双重变化,相应地衍生出高校党组织职能被弱化、高校党员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力度不到位等问题[1]。对此,希望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切实改善不足问题,以望构建出一个符合新时期高校基层党要求内容的,逐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达到虚拟与现实世界“两手抓、两不误”的党建工作新形态。

一、高校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高等院校作为传播科学真理、振兴民族腾飞的重要阵地,其党建工作处在学校全部教科研活动以及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意识形态顶层位置,其重要的政治角色必须引起全体高校党政干部的认真对待以及认可重视。高等学校党务工作的兴旺繁荣对高等院校的整体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党政领导作为统领高校全局发展的核心工作者与榜样,应在致力于提升高等院校教科研质量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党建工作重担并展示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时代魅力。当前,由于高等院校仍然处于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等原因,以致国内个别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党员服务宗旨意识模糊不清、党员发展程序不能入脑入心,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有难度等主要问题,个别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党组织对其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觉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现存的一些问题严重掣肘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党组建设以及服务职能的参差化传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功能因为时代的进步遭遇了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党务工作者在参与学校各项党务工作发展建设中存在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时展特征的根本性问题。传统党建工作中,一些院校党务工作建设的模式手段仍然停留在旧有的听、说、读、写阶段。又因高校以科研发展为主这种先导思想的驱入导致一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落实相对困难等问题;加之高校党建中行政工作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的工作内容、发展方向目标,师资待遇等方面的差别亦导致队伍稳定性不足且缺乏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党务骨干,致使在组织制度的实施方面存在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的情况[2]。部分高校领导忽略党建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位置,错误地认为党建工作并非当下社会评价学校与学生的硬性指标,故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秉持着自上而下的单边沟通方式,工作走过场,形式主义等,一些从事传统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对相关的党务工作出现敷衍了事、应付上级等行为,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中自身存在党建工作意识淡漠、党员服务意识淡化等现象,最终导致其政治责任、阵地底线等多方面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激发,严重阻碍其党务工作综合意识的发展。对此,面对新时代、新科技背景下出现的高校党建工作新问题,高校党务领导者务必要在党建工作内容与形式方法等方面予以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研究,确保有的放矢地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继而提升高校教职员工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部分高校领导在觉悟意识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对待上级工作任务严重消极的拖沓思想,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突发事件,甚至有个别党务工作带头人错误地认为领导仅需做好自身岗位所在工作内容即可,缺乏明快的工作态度与端正积极的工作态度,如此势必难以有效推动党员先进分子在学校党建工作示范作用的发展,甚至会因其业务管理能力的薄弱而导致其无法对突发事件或复杂问题做出妥善处理[3]。当前我国内大多数高校至今尚未形成针对高校党建主管领导及责成单位负责人工作成效的惩治与责罚制度的红头文件,导致当前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浮于表面而无法真正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的钢铁作用与精神楷模作用。时下,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民众接收信息文件的渠道,包括党员同志已经将新媒体接收形式作为其阅读浏览信息的主要媒介,利用互联网程序与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介绍,在内容、平台、渠道、传播途径等方面加深融合,势必会改善当前基层党组织自身发规范等展问题。

(二)组织学习以及发展程序的粗放化进一步完善与深入学习制度,加强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的建设是当前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当前所处形势,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应围绕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学习制度的完善,学习内容的丰富以及学习方式的创新,细致深入地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传播,拓展高校教师整体政治理论素养,增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认同,发展爱党敬业、有政治理论觉悟的优秀先进份子加入党组织。当前高校在发展党员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是重数量而轻培训、重前期考察轻入党后教育的问题,故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很严重,个别党员份子在加入党组织后即放松了对自身的各项党性原则要求,做出违背党内规章制度破坏党性原则的突出问题。针对党员的发展程度,中共中央办公厅曾专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共计对党员的发展程序提出了以下六点规范性要求,即:公开推荐、集中培训、全程公示、全程纪实、党委预审、责任追究。有些党建工作者由于自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力,自身理论高度与社会实践缺乏一致性,导致不能树立其先锋示范典型作用;有些党建工作人员只是单向进行思想说教,理论灌输,方法单一枯燥,形式刻板生硬,不能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向上的兴趣,导致其工作热情、学习兴趣下降。为此,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要求,方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如针对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根据《细则》的要求,需先由共青团进行推举才能获得入党的资格,事实证明,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却未能严格按照《细则》中的要求来执行,进而使得入党积极分子与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对此表现出学习态度不浓、自觉性不高等问题以及个别同志衍生出投机取巧的错误心态。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与预备党员转正的问题,《细则》要求其均需经历至少一年的考察,且需由素质过硬的老党员推荐,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这些要求往往被大幅度放松,如此必将难以保证党员质量,进而也会影响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另外,如何管理好新毕业党员同学、外出交流、出国求学访问、党费收缴及党组织生活问题也一直是困扰部分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难点问题,假以利用互联网程序进行记录、追踪、网上交流、提示功能,下载手机APP,营造符合党员同志内心要求并充时代特色的正能量的网络工作与学习交流环境势必会改善当前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三)意识形态以及监管机制的薄弱化传统高校党建中存在相关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高校党委履行监督责任执行力亟待完善等问题。一方面,在传统党建工作中党员同志无法迅速、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党建第一手资料,信息化的时代若仍然延续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势必会改变优秀党员的学习工作态度及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所组织开展的党建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缺乏创新。传统高校各级党组织生活缺乏精彩内容,内容学习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组织经费使用情况过于单调,面对面的党员评议仍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久而久之,导致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开展的随意性与庸俗化倾向。传统党建工作中个别党员经常以各种理由借口不参与学校各级组织的党建活动,受碍于传统人情关系的制约,有些地方的这种现象不会受到任何的处罚,进而导致了党员的党建工作积极性亦无法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若出现信息的不透明,程序的不公开或者程序的延迟公开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腐败问题。长此以往,也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形成极大阻碍。此外,高校优质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此方有利于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有个别领导并未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建党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校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本身甚至未能准确吃透并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实质,导致其在实际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以及方法的运用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到位,甚至个别同志在工作中会存在个人主观主义色彩,个别高校的党员份子中还存在理想信念脆弱,宗旨观念淡化现象,致使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宣讲中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散布着网络中的各种不实谣言,甚至部分言行严重与党的思想路线相违背,如此态势下,难以发挥高校思想建党原本的实效性。当前高校顺利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严重情况甚至可能由此使个别党建工作者滋生出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系列的腐败思想,从而对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对社会成员造成深刻影响。鉴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势必要发挥互联网与新媒体传播正能量信息的强大功能,逐层逐级地进行党内相关知识的注册、学习、考核、模拟、监督等进行党建工作,势必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党建工作的优势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互联网+”的提法后,在各个领域迅速开花结果并产生了极为震撼的反响。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之初便已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如人们最早所接触的短消息服务,便是移动互联网最早期的表现形式[4]。关于新媒体的提法则最早出现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中,戈尔德马克在开发的电子录像商品计划书里用到了“新媒体”这一新型词汇[5]。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行业提出来的,新媒体主要是通过微博、QQ、微信、手机APP、二维码、手机报刊、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多种载体形式得以展现。以其跨越空间巨大、第一时间、最新现场的实时巨能播报,多人在线,横纵交流,收发指定,内容迥异,模块多样,互动充分的技术优势快速有效占领了广阔市场。“互联网+”党建与新媒体形式的运用并不是单纯颠覆传统媒体行业,而是对传统党建行业的升级换代。“互联网+”平台的衍生品逐步取代了传统中以介质传播方式划分的媒体角色,冲破了传统媒体间的界限。新媒体平台将更好地为高校党建工作构建适合的内容形式,打破传统的传播格局、跨越时空阻隔,将碎片化的时间与新闻进行高效融合,加速政治理论知识的吸收转化。高校党建工作若充分利用与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再结合新媒体形式开展,必将事半功倍[6]。基于网络的介入,积极促进互联网与高校党建工作之间的联合,不仅可增强高校党建固有环境的开放性,还可通过不同的网络重点自主发挥其采集、利用、、信息传输等功能的主体,故基于网络基础的高校党建工作,其信息亦能在更大范围内更为迅速的传递,如此将极大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放性[7]。基于网络优势,党建工作者亦可针对不同对象同时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工作,在打破传统党建工作于空间方面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极大拓宽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达到快速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率机制。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增加环境开放性网络与物理空间的结合开发为人类创造了精彩纷呈又意想不到的虚拟世界,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每一个网络终端主体包括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信息的与传输,整齐划一的同时又是整个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细胞。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限制,有效且迅速传递到更延展的范围,合理巧妙地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会促使高校党建工作处于更加积极有效开放的环境中。党建工作者工作中可以随时随地、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甚至与不同工作对象在同一时刻、不同时刻、不同的地点进行“面对面”的工作,全方位地突破传统党建工作中空间利用的局限性,形成了开放延展式的教育空间,显著加大了党建工作的开放范围与覆盖广度。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手段先进性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通常情况下无非是采取参观座谈、纸质心得、媒介交流的方式进行,由此导致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内容过于单调,交流汇报形式几十年不变。一方面鉴于相关书籍的印刷、出版均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故难以确保其时效性;另一方面,若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则势必会因受双方身份、环境、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双方沟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8]。此外,鉴于大部分党员同志,其利用业余时间上网的时间要远超过纸质书籍的读书时间,故采取纸质的宣传手段,势必也难以发挥宣传手册预期的作用。对此,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必将为传统方式的不足提供最大限度的弥补,网络平台的搭建必须引起学校党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必将作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与重要出路。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强化内容针对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提升,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逐步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当今社会的互联网技术已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信息检索功能,而是一种集多重效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此平台中,人们均可随意发表自身见解,并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信息的选择性传播。特定的性质内容使得如今的互联网平台中形成了一批由不同身份、学历以及思想意识的网名所形成的意见群体,该群体的弱点亦极为明显。一些受众体虽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但辨别信息能力却明显不足,导致其自身容易受某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继而产生偏激思维而做出过激的行为。还有一些受众体因社会经验与阅历缺乏,对社会的现象真实情况的理解不全面、不客观,故而容易导致其轻信社会中流传的谣言或者受到过激言行的煽动,进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判断。鉴于种种原因,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需对此加以积极地引导,若能行之有效的借由互联网这一载体,发挥“互联网+”的正能量信息传播,则有利于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开拓出新的领域,行之有效地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9]。

(四)“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形式多样性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大多沿用着此前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做、你播我看”的工作模式,而受此模式的局限影响,高校的党建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工作效果,甚至极易让党员份子产生厌学情绪。注入互联网技术下的党建工作,可充分发挥图片、音乐、三维动画、互动、问答、竞猜等类型的多媒体技术形式,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内容继而切实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动性与活泼性,长效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与想象力,提高党员干部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党建工作形势的吸引力。在基于互联网能借由网络途径表达自身想法基础上,相应地增强党建工作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可有效避免受教育者、受访者因此产生抵触或烦躁心理,进而促使高校党建工作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极致效果。据国内相关调查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更多的高等教育受众体在收取信息方面,首当其冲是结合网络途径获取讯息,高校党建工作可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发挥手机APP功能,随时随地增强互动功能,势必更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效能开展,继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坚定自身的政治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民心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社会基础贡献力量。

三、运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进行党建工作的具体途径

“互联网+”与新媒体模式下的党建工作取得非凡成绩必须依靠扎实的奉献精神、技术的精湛精神以及党员的使命精神。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向“互联网+”与新媒体党建成果优秀单位学习,结合自身单位性质及党员发展培养特点开展详细工作。如:黑龙江省伊春市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构建的同时,特色鲜明又立足实际,全面构建“五型”党建工作格局。在开放型党建的建设中,打造了由“伊春先锋网”“伊春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伊春党建APP”“伊春党建微信公众平台”“伊春二维码党课”等构成的“五大平台”网络党建体系,切实强化了伊春市党建工作开放与互联程度,使之成为伊春市党建的特色品牌,为全市改革转型发展发挥了巨大优势。伊春市“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拓展值得我们学习,结合本身,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途径体现在:

(一)建立党建工作专题模块,实现新媒体下网络建设门户风格化基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基础,高校党建工作可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符合本学校办学特色的党建门户网站,网站积极策划建立专门的符合党建工作、方针原则的主题模块。高校党建“互联网+”模块的运用,一方面用以加强各种与党建工作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则实现党组织与党员进行工作实时的互动,切实有效帮助党建工作者第一时间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下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针对党建单元板块的设置环节,建立网上工作任务指南、资料阅读库、党史党建知识思维导图等,必须达到图文并茂、动静搭配的效果,切实有效地增强党建内容的操作性、可读性、丰富性与使命性,通过技术手段吸引党员同志主动阅览且主动参与党建工作的微小环节,加强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关于互动系统的设计,可分别建立基于网络的党建论坛、聊天室、有奖问答以及教师答疑等多个板块。其中,针对党建论坛的设计,应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使其具有模糊搜索功能,让党员能快速在论坛中找到自身欲了解的党建内容,从而切实提升党建论坛的快速针对性,对于聊天模块则应具备即时问答、可供多人同时在线讨论以及视频与图像的传播等功能,增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功能,屏蔽一切黄色垃圾软件。至于教师答疑板块应开发具备发问提醒功能以及教师即时回复功能。总之此模块的设置应是基于讨论与互动主题的要求,在创建学习过程中,唯有确保教师与党员的智慧均能在整个群体中发挥共享作用,方可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在网络技术监督下完成对党建知识学习的意义构建。

(二)建立党建工作良性环境,实现网络载体建设形式多样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党建工作形式灵活多样,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在一如既往重视党建工作的传统内容外,应着重考虑在形式方面增强有效内容,塑造血肉丰满的党建形式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方可有效吸引党员同志工作学习的注意力,若党员份子难以对其产生参与的积极热情,则党建工作势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环境的构建,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的同时强调网络载体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以此切实增强网络载体的亲和力,确立更有效的吸引模式。作为从事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部门,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务必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基于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来创设党建工作新形式。总之,此模块的设置以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帮助高校党建工作者了解党员同志的思想动态、意识形态,通过借助先进多样的网络教育平台等良性党建工作环境来强化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阅读,巩固党建工作发展方向。为切实体现高校网络党建构建的可信性,针对高校的党建网站建设,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网站中应建立集学习、考试为一体的学习交流平台,且需注重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次,为切实增强党建网站的可读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学校还可引进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如结合动画数字艺术、建国史闯关游戏软件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促进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有机结合,通过立体式互动亦可切实增强网络建设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再次,强化在线精品党建视频课程的点击率、学习记录、在线提交视频学习心得等内容。

(三)建立服务群众工作模式,实现网站创新内容人性化传统的党建工作习惯性将简单的将党建信息罗列出来并宣发自党员手中,内容乏味加之形式单一,显然与年轻党员的时代要求严重不符。对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开展实践工作时,应务必秉持“读懂、关爱、坚守”的态度。简言之,及凡事应秉持“以群众为本”的思想,如此方能让党务工作人员切实把握住党员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为此,针对党建网站的建设发展与信息维护,相关管理人员亦需确保内容具有一定以人为本,皆具亲和力与针对性,在高度凝练国内外最新动的前提下反映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各高等院校党建发展的谋略,反映出时代的主要特征,切实激发党员份子的参与兴趣与学习能力,继而促使党员同志积极融入到融洽的党建学习氛围中,并最终促使党员同志个人理论素养的良性健康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者,其在服务面方面亦当进行相应的拓展,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的覆盖率,从而引起更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党员份子的关注。为此,学校应务必确保在注重积累“量”的同时确保“质”的提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党建知识进行常态化推送将更有利于党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当前服务于党建工作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参与的广大教师与学生,学校方面均应对其中的佼佼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推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模式,科学利用二维码进行扫描注册、登陆学习,随时随地地把党建理论知识装入其口袋,进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四)建立网络舆论监督体系,实现网络互动双刃剑考量随着互联网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发展的正负效能不断涌现,当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在积极调动和扩大党员政治参与渠道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要引导广大党员学会用QQ、微博、微信、论坛、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发声,针对党和政府以及国际立场观点进行合理言论、建议和指正,避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另外,应该强化高校行政与党建事务网上公开,增加网上群众实名评选优秀先进份子活动,让普通群众了解高校党建行政权力运过程。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台的信访、实名匿名举报。信访和举报是群众表达心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一项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信访和举报措施,畅通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效能,从而让党风和政风得以进一步地改善。高校党委应不间断地加强组织管理,努力做到我党的干部清正。身为党建工作人员,其本身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品格,明确意识到并非所有的网络表达均为客观理性、积极向上的,一定存在部分舆论导向会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甚至呈非正常的方向发展的事态。为此,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人员,除了要自身抵制消极甚至于反动的网络舆论观外,尚需掌控好信息传播窗口,避免网络中消极、负面的情绪对党风党建发展带来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已然成为当前高校党建改革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如此常新面广的领域,学校党建工作者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互联网业务知识学习时,要积极维护互联网党建平台,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创新性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借以方能最大限度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屡次涉猎政治建设取得的成绩并表明未来对政治建设的期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建设理论知识与认识结构的稳步深入,随着各界人士对报告的深入学习与解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必然是未来中国高校党建规划的远大谋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党建工作必将取得伟大的硕果。

参考文献:

[1]肖涵.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6-18.

[2]李华.网络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177.

[3]张鹏.网络时代党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发展[J].长江丛刊,2017,(20):109.

[4]封国强.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38-40.

[5]李宇辉.“互联网+”视域下高效共青团工作解读[J].才智,2017,(35):162-163.

[6]宋洁.“互联网+”理论下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创新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68-69.

[7]周正颐.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6-98.

[8]郑珺珺.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4-15.

[9]李妩祎,宋岚峰等.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38.

作者:乔丹;汪振友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gxsfdxxb/7210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