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双文化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意义范文

双文化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2-12-04 08:56:48

双文化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推出的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都渗透着双的理念。比如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提出要“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国内-海外合作培养’机制。加强国内法学院校与海外高水平法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双方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以培养双师型师资等等,无不围绕着双来做文章。

一、“双”原理

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双”?为什么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会出现这么多“双”?为什么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双”?这其中一定隐含着深刻的道理。要知道,人们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所谓的目标函数,记作f(x)。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然而受主客观环境的制约,所需要的条件往往是不完备的,这些限制因素构成的集合记作Φ。人们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在既定约束Φ之下最大化目标函数f(x)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maxf(x)s.t.Φ如果要达到更高的目标,需要扩大约束条件Φ所确定的可行解区域。要扩大可行解的区域,就必须放宽约束条件。而约束条件往往表现在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上面,因此,要放宽约束条件,就要优化资源配置。而双双联合,正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更多资源,放宽约束条件的渠道———这就是双的来历。依照双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双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备用型。双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典型的例子是双电源,一旦一个失效,另一个马上替补。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1+1≡1(1+1恒等于1)。

2.互补型。人无我有,人有我无,通过双的作用实现有无互通,如国际贸易中的双边贸易。用公式表示即:1+1=2。

3.协作型。通常用1+1>2来表示。通过联合、协作、耦合、并行来加强联系,互相依赖、相伴共生,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大部分的双,属于这种类型。

4.创新型。以双为纽带链接创新主体,通过壁垒突破,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进而促进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增长、变化,实现协同创新,达到1+1>>2(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二、“双”启示

明确双背后的原理,就能够提高人们对双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助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理性,促进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与创新。

1.增强开放意识,广泛交流。协同论指出,对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与外界有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条件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不断地相互探索新的位置、新的运动过程或新的反应过程”,经过协同作用,最终系统形成一种新的宏观结构,达到具有较高有序性的新状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固步自封、因循保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坚持开放、动态、交流、协作。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信息,开放促进交流,交流创造机会,机会带来机遇,机遇成就事业。

2.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协作联盟。一次性的、随机的、临时的接触,只会带来新鲜感。握个手,吃顿饭,签个字,达成合作意向,往往浅尝辄止,流于形式。这不是双的本意。真正的双,需要双方积极、互利、长期、持久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组织架构之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前高等教育正在推行分类管理,同类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校际合作,建立合作联盟,开展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的协同培养。

3.发挥双效能,推动协同创新。双本身不是目的,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协同创新才是根本。根据前面的分析,只有在把合作双方当作两个创新主体,通过组织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时候,才能获得最高效益。所以,在设计双、运用双的时候,一定要把协同创新放在首位,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模式、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发挥出双的最佳效能。比如“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出来要探索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从八个方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发展双文化,增强组织活力。协同创新的过程不单是人力、资本、信息、技术重新优化、积聚的过程,同时也是构成双的主体的文化交叉、融合、创新的过程,应当发展自由、开放、宽容、包纳的组织文化,为协同创新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因为基于文化建设的双方合作更有持久性、更具生命力。

5.做好双整合,掌握主导权。双只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由单到双,由双到多,由多到网,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一方面,要注意将一个个孤立的双整合、集成,向着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密度、高容量、网络式的创新协作平台或产学研发展中心方向迈进,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相伴相生。另一方面,在人才协同培养方面,高等学校要有主体意识,掌握主导权,组成双的两个主体的地位、角色看似是对等的,实际上往往有主有辅,要避免在合作中的依赖、依附、盲从和弱化主体的倾向,保障受教育者的利益,促进双的健康发展。

作者:曾宪文单位: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双文化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gdjyyjxb/6331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