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孙中山职业教育观念及现实意义范文

孙中山职业教育观念及现实意义范文

时间:2022-10-13 10:29:36

孙中山职业教育观念及现实意义

在倡导实业教育方面,孙中山认为发展实业是“中国存亡之关键”,并在《建国方略》中系统阐述了发展实业的基本构想,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培养大批务实的工程师和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他认为:欧美国家于近世崛起,深得三代之遗风,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勤奋于学。学校所学科目包括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又各科目设有专门的教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谕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使学生“智慧日积”[4]。而中国在近代之所以衰弱,实业不兴,与中国传统上重“文”不重“术”有较大的干系。“中国数千年来,以文为尚,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贼海盗,无不羡仰文艺。其弊也,乃至以能文为万能。多数才俊之士,废弃百艺,惟文是务。此国势所以弱,而民事所以不进也。”[2]为此,孙中山在为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所立的《大学条例》就开明宗义:大学之旨趣,以灌输及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而因应国情,力图推广其应用,以促社会道义之长进,物力之发展副之。而办学更早的黄埔军校,就按孙中山的意愿设置了许多与军事相关专业,如无线电、航空等,乃至很多学者将黄埔军校誉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典范。孙中山把教育放在立国之本的位置,提出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国家富强关系甚大,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文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要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2011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和招生数分别达到1276所和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和招生总数的47.7%。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策与孙中山将职业教育作为普及教育和发展实业的基础性工程来看待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放眼世界,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再次转向实体经济的今天,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流技术人才,振兴实业,无疑也让孙中山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孙中山兴学养才实业教育的思想

突出了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孙中山先生“兴学养才”、“因地制宜”教育思想十分明确。他提倡培养人才要与国情相结合,使其学识与道德相统一,做到德才兼备,成为真正的“人”、做大事的人,成为国家需要的人。他说:教育、卫生,随地方情况而异。此权之宜属于地方者也。……警卫队之设施,岂中央所能代劳,是又宜属之地方矣。同一教育也,滨海之区,宜侧重水产;山谷之地,宜侧重矿业或林业,是固宜予地方以措置之自由[5]。并指出:卒业以后,分送各处服务,以尽所能[6]。孙中山兴学养才、因地制宜发展实业教育的思想对民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农业、工业、商业、商船等实业教育,并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如在湖北创办甲种农业学校(现华中农业大学前身),在云南设立涵盖采矿和冶金两大专业的甲种工业学校,在上海兴办江苏省立第一商业学校和在厦门创办集美航海学校等。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中旗帜鲜明的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有关职教专家指出“在当下,学校设置专业的逻辑起点就是要考虑它的经济、社会需要和产业需要。”[7]预言“也许,10年后,高等职业学校更多的是区域性、社区型的学校,哪怕是行业、企业办的,也会具有非常强的区域性、地缘性特征,也就是说,学校依托的行业在当地要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发展前景,最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7]笔者所在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借珠三角地缘优势,践行孙中山先生“广罗世界各国教育人才和实用人才为我经营创造也”的精神,实施开放教育和产学结合之设想,依托中山专业生产镇密集的产业特点和相关优势企业的支持,提出了“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办学格局,不仅开设专业与中山产业体系一一对应,而且创办了多个由政府、企业、学校深度参与的二级学院,为地区转型升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2011年12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考察该院时评价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行’合作办学模式对职业教育有很强的示范性……”作为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广东省,在饱受招工难和就业难痛楚的同时,积极倡导在职业教育中深入推进政校企一体化合作,不仅及早推行了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制度,而且加快启动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条例》的起草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义务与社会责任;强调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厂中校”或“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并规划到2015年,基本建成10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一批市级行业性或区域性职教集团,对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预见,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由单一政府办学体制向企业、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转变。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是孙中山兴学养才、因地制宜发展实业教育思想更高层次的践行。

二、孙中山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孙中山提出教育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并认为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并用此来改良人格,改良社会。至于学习的方式,则是主张从实践中学、注重自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中山先生曾说:“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中;”[1]“学校之目的,与读书、识字、学问、智识之外,当注意双手万能,力求使用;”[1]并提倡用实践去检验所学知识的真伪及效用。“不去行,便无法可以证明所求的学问是对与不对;不去行,于是所求的学问没有用处。”[2]至于如何改良人格,改良社会,孙中山在深刻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要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教学制度。他认为欧美国家于近代得以崛起,是因为学校遍及,参与学习人员较多,学习的内容较为广泛,学校所学科目包括天文地理,人生日用之事,又各科目设有专门的教师,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使学生“智慧日积”。2011年6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至2015年,基本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全省新生劳动力主要由职业技术教育开发配置,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达360万人,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400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00万人,初步建成我国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决定》的实施和孙中山先生普及国民教育,使民众“智慧日积”不谋而合。

如何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孙中山提出了“双手万能”的思想。作为职业教育来说就是,着重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他说,“要让学生尽其聪明才力,各分专科,即资质不能受高等教育者,亦按其性之所近,授以农、工、商技艺,使有独力谋生之才”。可惜的是,“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旧中国并没有得以贯彻。为实现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重点要做好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提倡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改革在中国职教界方兴未艾,我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莫不是其中的佼佼者,并引领中国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双手万能”。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道德风尚弘扬等关系整个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命题来考虑。他的职业教育论述,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现实指导价值,我们今天研究和实践孙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就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作者:蓝炜儿姚晓波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孙中山职业教育观念及现实意义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