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范文

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2-09-05 10:44:34

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

摘要:高校社科联组织顺应时展,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积极创建高校社科联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自身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高校社科联发展规律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社科联服务优势,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社科联;社科研究;服务

高校社科联组织是指高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高校全体社科研究工作者的学术性群团组织。探索高校社科联的实践发展对于加强高校与广大社科工作者的联系,进一步服务社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

1.创建高校社科联,顺应时展的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群团工作。在2015年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做出了明确定位并提出总体要求,为社科联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各个省份也相应地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高校社科联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加强高校社科联建设,是贯彻中央精神和地方部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增强与广大社科工作者联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校进一步整合社科资源、发挥优势、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2.创建高校社科联,创新高校科研管理的路径高校社科联是高校党政联系高校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高校学术自由、多学科发展、跨学科研究,推动高校科研管理可持续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社科联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联合,通过强化学科之间的交融,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创新研究中心,可以实现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快速增长和研究水平的大幅提高。具体来说,一方面,高校社科联通过更新社科工作者的科研理念,引导社科工作者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拓宽研究领域,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源;另一方面,高校社科联作为群团组织,在管理上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和协调性,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更容易适应变化调整机制,解决常规组织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3.创建高校社科联,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的学科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学科方向不断进行交叉、重组、细分、融合。高校社科联一直致力于社会科学的资源整合,力争在不损害学科完整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彼此分割的人文学科联结起来,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学科共通性为纽带,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汇聚社科资源,促进各社会学科的交汇、融合、集成和创新。这样既能发挥社会学科的综合优势,又加强了文理学科的渗透交融。高校社科联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平稳悄然地打破了学科壁垒,顺利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符合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

4.创建高校社科联,满足高校竞争的需求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校长田长霖说过:一个高校不可能同时在很多领域内达到一流,高校要想办法扶持一到两个最优异的学科形成核心竞争力,然后再拉动其他学科的提高。高校社科联最突出的优势恰恰就在于集中了高校最优秀的社科人才和科研团队,拥有最广泛的社科资源,能够快速地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更易于培育出部级重大项目、优秀社科研究成果和重点学科,进而形成高校社科类的特色和优势。这对提升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科研、学科建设发展的马太效应,拉动高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至关重要。

二、高校社科联组织的实践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科联组织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优势,促进高校学科的平衡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培育社科人才,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1)培养旗帜性领军人才人才是高校社科联最宝贵的资源。高校社科联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的人才培育激励措施,用心培养一批在国内引领学术潮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力争使高校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拥有学术造诣深、成果显著、在本领域影响力大的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高校要坚持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评聘制,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进行严格的动态考核,加压力、激活力、挖潜力,促进领军人才的诞生。(2)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高校要探索青年社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高校社科联与高校人事、科研等部门联合引进有优势成果、有研究实力的高层次青年社科人才与团队,出台一系列在科研管理和经费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的激励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学科骨干、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访学和合作研究,培养一批学风严谨、业务精湛、具有核心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2.鼓励跨学科研究,推动社科研项目的增长(1)积极推进高层次项目培育在重大项目申报过程中,高校社科联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合作,鼓励教师针对当前国家与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课题,邀请有关主管部门、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开展针对性的项目申报辅导。提前进行选题报送,举办专家会审会议,从不同学科视角对申报书提出多样化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教师项目申报书撰写质量,提升团队冲击大项目的能力,充分实现社科联联合不同领域专家的价值所在。(2)鼓励跨学科研究高校社科联倡导跨学科交叉研究,着力凝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促进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比如,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重点开展软科学项目研究;以教育学、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

3.加大成果激励力度,提升研究成果质量(1)加大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力度高校社科联要营造重视科研成果建设的氛围,强化成果管理,加大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力度。推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整合行业、产业优势资源,创造申报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励的条件。加强对重要的、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培育与包装工作,提高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的数量和质量。(2)加大成果资助与奖励力度高校要加大优秀成果出版资助力度和高水平成果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给予重奖,催生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

4.集聚社科研究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平台建设(1)积极培育优势研究领域高校社科联要紧密跟踪国家和地方协同创新计划,以高校重点研究机构为依托,着力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科优势,构建创新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体系,着力孵化省部级研究平台,完善市级创新平台,实施校级科研平台提升计划,建设一批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享有较好声誉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实现部、省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重大项目立项课题的突破。(2)加强特色平台建设各高校社科联以各自特色学科为依托,以现有的理论研究、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建设特色平台,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所、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城乡一体化研究所,创新经济研究所、道德教育研究所等。加强与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联合各市社科联、市经信委、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单位,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

5.推动社会服务,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应用(1)深化高校社科联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高校社科联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律、新模式、新机制,深入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跨学科、持续性的跟踪研究,解决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受托课题、提供政策咨询报告、参与政策咨询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家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服务。(2)实施智库建设高校社科联依托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建设专题数据库等方式,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限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型智库,为地方政府决策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通过整合高校内部的学科资源,区域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将智库打造成集研究、咨询、育人等功能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思想库”和“智囊团”。(3)推广社科普及高校社科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合作,围绕脱贫、教育、就业、医疗、社保、收入、人口等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宣传党和政府的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提高社会科学普及有效性、时效性,并使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通过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和科普读物的编写,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参考文献:

[1]刘光慧.社科联组织保持和增强“四性”的再思考[J].学术交流,2016

[2]周瑞超.现阶段高校科协、社科联的困境与出路[J].前沿,2011

[3]刘志力.基层社科联在社科界的定位及在社科研究中的作用浅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

[4]徐燕刚.高校社科联的管理定位与管理策略探析[J].天府新论,2009

[5]杨红秀.高校社科联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

[6]华晓宇.成人高校社科联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机制创新[J].成人教育,2014

作者:许悦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社会科学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建高校社科联组织的意义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