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范文

高职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范文

时间:2022-08-30 10:56:19

高职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而现代学徒制紧贴市场需求,将“职业性”和“高等性”充分结合,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资源和路径。基于此,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目标,提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创业课程体系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也明确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应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教育证书”。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课程体系是关键,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试点实施,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提供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

一、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高职学生智力特点角度优化创业知识结构目前,高职创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纸上谈兵”的育人模式,难以满足创业课程实践性强的需求,从生源特点上来讲,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稍逊于普通高校学生,即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针对该种智力结构,事实证明,“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模式更能体现教学效果;而现代学徒制特有的“双元育人”“现场教学”“准员工身份”模式,为创业课程根据本身课程体系特点,以融入式与嵌入式相结合,融入式以选修课、必修课、融入课、针对课等形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2.高职教育目标是两者融合的现实需要不同时期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延伸和实用化,其核心本质是:培养企业家型的复合人才,创新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是高职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层次更高、意义更深远的就业方式;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强调以综合能力为本位,推动高职教育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代表着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融入创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能引领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变革,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所了解的知识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创业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实践活动而孤立存在,而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给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两者的融合嵌入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过程。

二、构建与现代学徒制有效衔接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受我国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到创新创业课程。职业院校一般学制为3年,因此,该课程教育不应是精英式的,而应该定性为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包含普惠性、成长性、针对性三个层层递进系统教育过程的。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是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培养机制,均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根据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需求、岗位标准,一般可将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职业素养认知培养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理论+实践)、岗位群技术技能。其教学进程按照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及学徒认知成长规律设置,职业素养养成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属于通用基础课程,贯穿于三个教学学期,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一般会与企业文化、岗位实际相结合。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主要以岗位工作服务为前提,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培养人才在行业上的通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则是在学生掌握了行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以合作企业具体岗位的核心能力和用人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参考,以期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和提升学徒职场适应变化能力。可以适当多设计几个岗位方向的技术技能模块,让学生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学生职业发展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构建与现代学徒制有效衔接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现代学徒制资源共享为契机,是以激发其创业的动机和意识、掌握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决策力,以创业实践探索为途径的育人模式。

1.以当代高职学生认知为前提,实现专业基础与创业意识的有效衔接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升华的认识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经过高中的高压学习后,很多学生进入高校无论在志愿选择、还是目标确立上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我国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其他综合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实践性。因此,一般高职院校都有完整的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军训、专业教师带学生参观实习车间、工作室、特别是专业入学教育,院系一般安排由教研室主任进行,介绍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三年教学安排、本地区在该行业的经济特色、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收集学校该专业创业成功典型案例,通过对鲜活事例的介绍,并结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要性等方面做适当的专业点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通过3年大学学习,除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外,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不要抱着找到工作一劳永逸的观念,一业而终以满足不了时展的需要,创业是展示自己个性和能力的最好途径。企业文化的内涵是竞争、创新、诚信、双赢发展、重视效率和团队合作。现代学徒制合作单位规范,学生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创业成长过程,这些一般属于该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自己独具竞争力的行为方式,成长性好,重视人才培养,管理也比较规范,有自己核心的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价值理念等,可以让学生大致懂得一般企业运营的过程及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强调专业基础体验(识岗体验期)时,采用“情境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创业文化模拟、创业情境表演,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植入企业的价值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在此过程中,除了普及创业知识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相关社团,由团委或学工负责,分专业配备专业导师,组织有兴趣和意向的学生进行意识分享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思想碰撞,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对有主题的对话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

2.以行业标准为依托,提高创业教育的深入性和综合性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顶层设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开设的情况来看,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各行各业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即行业标准),探究实质内容,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大部分采用工学平行推进的“分段轮岗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素养课程以递进的方式设计,从课程安排的进程来看,大二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向企业过渡阶段的关键期,以进一步识岗、跟岗为主,由于很多年轻人喜欢挑战性的工作,不愿接受企业“终生制”制度,未来工作存在较大的迁移性,因此,该阶段课程范围一般体现“宽”而不“深”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学徒)行业通用基础职业能力(行业标准),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学校课堂为主向与企业课堂相互交替、以学校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向企业岗位技能行业标准过渡,目标是从高级初学者向内行的职业人过渡。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二年级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准员工身份”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工厂实习的时间大量增加,一般达到年级课时的三分之二,有的甚至把学校的理论教学也直接安排到企业进行。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理论上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是一种素质,一般包括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自主创业强调风险、项目、团队等,而岗位创业强调企业家精神、提高岗位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它需要受教育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工作、思考公司的利益得失,因此,从内涵上剖析,岗位创业与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和可行性。

由于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双元育人”模式,因此,无论学校、企业还是专业老师、企业师傅,首先需要统一认识,在开展行业和合作企业需求调研、确定培养目标时,就要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就要将该种素质纳入教学体系,同时利用激励措施鼓励有能力的专业老师开设创业类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工处、就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进行校内外资源整合,把各专业老师、企业成功人士、往届优秀校友、行业协会专家、政府机构负责人等组织起来,成立创新创业专家数据库,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通过成立“专家库”的形式,进行配对,进行小规模指导,在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利用其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以开设网络创业课堂、专家咨询、创业信息、政策等形式,确保有需求的学生有更好的选择。二年级学生在企业跟岗、教学内容上结合执业资格,以该行业初中级工递进为标准,因此在讲授《市场营销》《创业财务》等综合管理类课程时,可委托经管学院进行,要紧贴该行业现状,收集地方相关性企业资料,特别是结合合作企业,进行市场分析(销售状况、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盈利模式)、市场风险预测(竞争风险、财务风险)等,在征求专业老师、企业师傅意见的基础上,做成教案,同时利用合作企业资源,邀请高层管理人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巩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随着学生对专业、创业认知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从宏观上认知创业的过程,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可适当开设体验类拓展课程,如《ERP沙盘模拟实训》、案例分析,课后可通过小论文、心得体会等形式,加深学生的思考等。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对有条件的合作企业,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跨部门实习,如销售部、售后等,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展示学生才能,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创业信息,发现商机,特别是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实践应用方面,建立创业信息库、创业点子库,通过参与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对创办企业的全方位思考,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

3.以顶岗实习为载体,提升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学生顶岗实习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一般包括实习准备、组织动员(实习目的,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习管理、实结四个阶段,特别是在实习管理阶段,对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操作细则,并且落实具体的实习生产计划、教学标准,该过程是整个实习阶段的核心,按照现代学徒制课程项目要求,一般由校企双指导老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要求,结合行业标准,共同研讨,编写顶岗实习教案,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目标、实习原理、实习内容、顶岗实习条件、顶岗实习操作步骤等内容,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提前到岗位上实地工作,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实现了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学生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因此实习准备、组织动员阶段要特别重视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针对该种教学情境和模式,作为创业教育,在本阶段可以重点把握这几种隐性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个人发展需求。

(1)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创业所需要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必修、选修课的形式获取,而隐形知识也是创业必备的能力,主要依靠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和模仿。顶岗实习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的,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工作经历和体验的综合性,在实际顶岗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和解决,对有些确实有难度的困难,企业师傅(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启发等方式,利用原理介绍,反复试验、经验阐述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教育学角度讲,它是一种学习迁移能力的体现,从创业角度视角,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每次实习后,根据教学要求,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习日志,总结经验,找出亮点和不足,特别是对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者,要在考核评价中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热情。随着工作和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学生对自身能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创新创业的科学规律。

(2)服从与合作意识作为“90后”的高职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加倍的呵护,个性独立,自主意识强,缺乏奉献和协作精神,在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显得明显,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个人为主体,甚至遇到自己的老师,都会绕道而行,对于班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服从和团队意识比较弱,因此,在很多问题处理上,学生依然很难站在大局角度考虑。在顶岗实习阶段,按照教学大纲,一般都是按照岗位群的要求,定制化地进行培养,在难度方面以阶梯型递进,因此,学生顶岗后作为员工,必须服从企业的安排,戒骄戒躁,踏实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方能达到员工的标准和考核要求,获取该阶段学分,反之,若不服从,不仅不能圆满完成学业,更严重的有可能丧失该次就业机会,因此,比起识岗,跟岗阶段责任、纪律意识要求更高。团队精神是创新创业必备的核心素质,它有助于凝聚人心,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配置,使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全力以赴。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自己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机会明显增加,甚至发现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工序,在实践动手时并非如此,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巧,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问题的解决涉及范围广,需要多人配合方可完成,而我们实习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是选拔该行业的优秀人才,工作经验丰富,在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通过对问题的共同解决,让学生体会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加深对团队精神的了解。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这种育人模式,为现代化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探索和实践提供了空间,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尔雷,等.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2]盖春瑞,等.与专业有效衔接视域下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

[3]蒋莲凤,等.校企文化融合视阈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

作者:蒋莲凤;王琳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