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影院建筑设计及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范文

影院建筑设计及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23 03:37:24

影院建筑设计及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

1复杂化的平面布局

1.1串联式平面布局

利用交通走道(直线型或曲线型)将规模、形态各不相同的观众厅空间和休息空间及其他附属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空间序列,如图1所示。各观众厅可接触排列,也可相互分隔,由单独线型空间加以联系。观众厅外墙面和内部空间视觉特征一般呈现重复、渐变、类似、交替或个性等特点。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具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组合方式简单,交通流线明晰。但由于观众厅疏散口一般直接面对交通走道,在观众人数较多时,空间交通负荷过大会影响观众通行。针对串联式组合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交通面积,将线型交通走道设计成街道的形式,通过街道宽度、墙体曲直或颜色等的变化,形成层次感及趣味性十足的交通空间,再基于信息、生态等技术的应用,形成电影文化临时展地,供人们休息交流;二是在两个观众厅之间设计交通通道,直接与室外相连,成为退场人流的疏散口,观众可根据自身需要,既可直接退出影院,又可回到大厅进行其他活动。此外,为诱导人们的消费活动和观影行为,串联式组合一般将交通走道设计成直接面向公共场所的玻璃盒子,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例如英国建筑师蒂姆•福斯特设计的三环电影院(图2),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场所之一,设计时将门厅设计成伸向街区的玻璃透明空间,并且用一个高悬的门廊屋檐来遮阳,门厅内设计酒吧和休息厅。无论是门厅内的经营内容,还是其朝向周围社区开放的姿态,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被认为是最具感染力的电影院之一。

1.2集中式平面布局

将影院各功能空间通过中厅、交通走道加以组合。中厅面积较大,为主导空间,其他部分则围绕中厅展开(如图3所示)。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空间向心性增强,方向性弱化,中厅承担人流集中和疏散双重功能。集中式影院空间组合的信息流具有明确的控制中心(中厅),信息的传达须经该中心的疏导,影院信息呈现出网状发散的特点,增强了对影院内部事务掌控的能力,对内部人员行为具有较强的指派性,增加了影院效能和安全性。由于观众厅空间方向各异,放映厅、办公用房等其他辅助设施位置不如串联式组合那样明确,空间流线也较为复杂。对于规模较小的影院(观众厅数量小于4),可将中厅和休息厅结合起来,设售票区、卖品部、电影衍生品展柜及开放式餐厅等,由于观众数量较少,不需要另设观众厅而设直接对外的人流疏散口。但对于较大规模的影院,由于人流量大,需根据影厅特点将其分类组合并加以标示,例如儿童放映区、老人专场、好莱坞放映区、VIP区等,并且需将休息厅围绕每组影厅加以分散布置,且必须根据人流量特点设计相应的人流疏散口,其设计方法可采用串联式组合中两影厅之间设计出入口的方式,也可为每组休息厅都设计直接对外的出入口。此外,规范要求每组休息厅必须设计相应的卫生间、办公空间等辅助空间。

2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相较于传统影院,信息时代影院建筑既要创造舒适的空间氛围,又要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性,因为大众不仅在使用空间,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因此,通过扩展影院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影院成为多种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满足使用者的多种行为需求。通过建筑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创造更加宜人、个性、多元的空间环境,在观众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建立起对话机制[1]。

2.1公共空间的生态化

影院长期一直被认为是与“阳光”绝缘的建筑,被设计成封闭的黑盒子,内部大多使用人工照明方式,既浪费了能源,又降低了影院空间质量。信息时代的影院建筑已成为活力十足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其氛围的轻松舒适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观众的吸引力,而自然生态环境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休息停留空间。因此,阳光、植物等被引入到影院设计之中。北京长虹影院通过立体共享大厅内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光线投射进来,除增强室内明亮程度之外,也可大大节省照明能源,同时,阳光照在室内,形成奇特斑驳的光影效果,使室内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图4a)。国外也不乏重视绿色生态化的设计实例,如加拿大蒙特里尔魁北克实验电影院,设计了露台咖啡店和花园院落,把空气和蓝天带给了这座建筑,使公共空间沐浴在自然光之中,并随太阳的移动而千变万化,这里的树木和露天空间如影院的肺部,驱赶了大多数现代影院建筑里出现的人造天气(图4b)。

2.2观影空间的多样化

信息社会,观影人群逐渐多元化。而影院作为面向各类人群的一种休息场所,需要考虑在静态建筑中融入变换的风格,动态适应不同观影人群的需求,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开放。近年来国内外建造的多影厅影院,重点应在观众厅空间处理的细节上加以改进。根据观众厅的使用人群,按照其相应的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选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形态、结构等元素处理引导空间、装饰墙面或顶棚,实现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渲染。如中国木偶剧院的小星星影厅(图5),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喜好、心理特点,突出“童趣”这一主题,运用绚丽夺目的颜色和活泼的图案来装饰空间,座椅采用明蓝、正红色,顶棚上镶嵌星星图案的照明灯,配合墙面所绘的降落伞和五颜六色的储物格,营造出活泼可爱又带有梦幻色彩、符合儿童喜好的观影空间。

2.3空间装饰的电影文化

影院是大众文化场所,其环境气氛应具有电影文化特征,强化文化氛围的视听觉表达,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公众场所环境气氛的重要方面。因此,内部空间的塑造一方面应加强电影海报、明星照片等与电影文化相关元素的运用,另一方面应灵活采用多媒体屏幕等信息技术成果和现代艺术表现媒介,增加影院文化的表现力,使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获得视、听等不同感官体验空间的艺术特点,尽快融入电影文化氛围。北京长虹影院的网络咖啡厅的主墙面绘有早期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宣传画,瑰丽的色彩与咖啡厅红色的沙发相互辉映,与咖啡厅的“网络”主题恰当匹配,营造出个性、年轻、时尚的休息空间(图6a)。又如由菲奇设计公司设计的特拉福德中心UCI影城,通过电子流的投射和图像、声音的展现,无形中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电影文化氛围(图6b)。

3风格化的外观设计

3.1表皮的通透性

信息时代的影院已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活力点,更加注重影院对城市的开放性。传统影院的封闭外形,与城市空间对立,不适用于信息时代。因此建筑表皮大多采用电、玻璃、不锈钢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光亮材料等呈现交互构成的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营造通透性与变幻性的视觉感受。菲奇公司和德国冯•格坎马尔格事务所联手设计的UCI基诺维尔影院,基于内部街道的理念,采用双层表皮的设计手法。玻璃外墙与影院内部结构相分离,使用复杂的拉索和杆件加以支撑和牢固,使观众在未进入影院时即被建筑物内部的绰绰人影和复杂结构营造的虚幻影像所吸引。夜晚时,明亮的楼梯主宰了沿街建筑,内部艳丽并极富动感的色彩使影院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巨大招牌(图7)。

3.2造型的变异性

信息时代虚化的空间观对建筑造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打破了传统影院造型审美定式,不断追求扭曲、变异和不确定性,建筑形态千姿百态。并且,随着人们多元审美情趣的出现,对奇特、个性和视觉刺激的追求日益强烈,要求影院设计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北川原温设计的位于东京涩谷的莱兹电影院,屋顶呈波浪起伏,在弯曲盘绕中上升,搭在屋顶上的闪亮的金属镀铝帷幕被拉向一侧,露出入口上方粗糙、缩进的墙角,俨然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整个外观如一出怪诞舞台剧布景,戏剧性十足,似乎时刻准备将路人引入电影梦幻世界之中(图8)。

3.3外观的信息化

电影是可视的、可听的、可阅读的,它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文化信息,影院不仅是电影的容器,也是表达电影信息的载体,深究之下,同样具备可视、可听、可读的可能。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影院外观中的应用,交互构成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实现了影院建筑表皮与电影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和信息符号的虚拟化。美国AmphibianArc公司设计的重庆山城电影院投标方案(图9),电影的场景和思考方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这座建筑被定位成可以透过多种知觉感受的实体。电影婴儿期的“拉洋式”盒子作为影院外形回溯的参照,意在引发直观的联想,借助电子看板使得建筑本身如同电影般可供实时观看,但同时又是视觉效应强烈的建筑表达,不断向人们呈现着多样性的影像。在设计过程的终点,生成的是电影之建筑,或建筑之电影,而非建筑自恋的表演。建筑所表达的信息量的增加提高了建筑的可读性。

4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影院向公众出售的是观影及相关服务产品,因此,信息时代影院良好的经营运作和服务管理在体现建筑空间功能属性的同时,将较好满足观众的视听享受需求,并对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树立影院品牌形象等起到极大作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影院经营管理中对人脑的依赖。例如,最初影院电影票的销售采用入场券的方式,不区分座位、座次,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座位号应运而生。但是,虽然人们能按座位入座,指定座位电影票的销售却是非常困难的,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指定任意座位电影票的销售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且,网上售票系统的出现使得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订购任意场次及座位的电影票,而许多影院中都出现的自动售票系统不仅节省了影院的人力资源,也大大缓解了出票高峰期时售票处的压力。

本文作者:庄莉莉、曾坚、洪再生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影院建筑设计及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