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建筑文化继承的意义范文

传统建筑文化继承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2-09-23 10:41:37

传统建筑文化继承的意义

意大利“弱思维”学派认为,传统乃是一种不断演化发展的复合体,作为生活世界的物质化和思维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传统有助于弥补工具理性的不足。传统是在不断演化的,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如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又能回归到自己的文化?

1.建构的角度

错误的使用传统样式会导致复古建筑的泛滥,过于商业化使得传统元素只成为一种拼贴符号,单纯的模仿致使忽略了构造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样式的模仿上,因为其存在条件已经改变,而且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了。对传统材料的使用不应单纯的停留在样式的模仿,也需要符合这种材料的构造条件。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建构”应该是“源自建造形式稳定持久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又无法仅仅以结构和构造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诗意的建造”。我国传统建筑是十分建构的,承重体系和维护体系有明显的区分,结构的受力特征十分明显。斗拱是满足大屋檐向外悬挑的受力构件,并因此也具有了美学特征。传递力的梁柱体系和用于护的砖墙或夯土墙有明显的区分。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中,结构决定了建筑的“立面”。建造特点使中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形态和样式。我们可以以伍重对于《营造法式》的理解和再运用为例。这部著作对于伍重的特殊意义是,中国传统木建筑可以根据一定的法则和标准的构件来搭建,形成了变化多样的建筑类型。中国的横梁叠加结构和斗拱的使用,形成了丰富的建筑样式。标准的构建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屋面样式,以适应当地的气候。伍重在悉尼歌剧院的设计中正是运用了这一原理来解决起拱壳的结构问题。此外中国木构体系还具有内在的抗震性能,屋面和榫头都能够很好的化解和吸收地震波。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值得我们进行再思考再理解的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符号的表面。我们需要对传统建筑进行新的解读和理解,将它转化为我们现代所具有的建筑。

2.批判的继承

传统在汉斯-格奥尔格•斯达摩尔被称为“视界融合”的过程中不变转变自己。对于斯达摩尔来说,批判理性和传统是解释学循环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种文化遗产中存在偏见必须通过隐藏在“其它”文化传统中的批判力量不断加以判断和认识。尽管批判性文化总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但他还是希望力所能及的弥补世界的“失魅”状态。通过批判的视角来看待传统,进行自觉地从新解读和创造,才会使传统文化富有新的生命力。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它距今的时间,表层化的复制只能含混和抹杀时间,无法体现时间也就无法体现其价值了。批判性的继承,是我们对传统的尊重。重新解读、收集、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获得活力。

3.精神的继承

继承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表面,也就是说符号。但是,在中国,我们普遍看到的是符号的运用,在梁思成先生的“仁立地毯公司”设计中,斗拱(中国传统建筑象征)被平面化的作为符号运用在外立面设计上,完全不再具有其本身的力学特征,仅仅成为一种装饰语言。而其后,也有大量的建筑师及其学者推崇这样的做法。符号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将新的经验和见解融入到符号之中。其实,符号也在随着历史在不断变化发展,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恰恰也是在这变化中。

在内在精神上继承,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建筑师王澍。普利兹克奖官网公布评委辞称:“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他将传统城镇的格局和尺度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把传统材料的运用同现代技术相结合,并使中国关于“山”“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进行有深度地重新转换。他曾说,“这栋建筑的意思出自宋代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但我更在意的是,不只是这么说,而是如何让人直接在现场体会到。如果说,这种深度的诗意表达多少还是抽象的,博物馆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使抽象的诗意有了具体的物性和质感。”传统文化通过物质进行深度转换,传达给每一位来访者。这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符号上,而是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意境。

建筑乃是—定的营造技术与某种文化结合的产物。传统建筑文化是对社会不同时期的反应,凝结了这个时代的思潮和文化导向。继承却不机械模仿,批判却不偏激否定。重新的解读、整合、创新将会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获得活力。

本文作者:程璐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统建筑文化继承的意义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