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关于深化市内农村工作会议发言范文

关于深化市内农村工作会议发言范文

时间:2022-06-16 08:43:14

关于深化市内农村工作会议发言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书记站在全局高度,作了一个重要讲话,希望会后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印发了个典型材料,有个单位介绍了一些工作做法,这些做法既有共性的经验,也有各自的特点,各乡镇(街道)、村要认真借鉴学习。下面,结合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主要讲三方面问题。

一、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不足

年,是“三农”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脚踏实地狠抓工作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过去的一年,是近几年来“三农”工作力度最大、产业发展势头最好、农民群众受益最多、幸福乡村品牌影响最广的一年。

1、“三农”工作力度最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坚持多渠道整合建设资金,全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万元,比上年增加。各部门也积极向上争取,强化“三农”工作的资金要素支撑,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亿元。“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力度大。全市共有个村开展联创,个村开展单村创建,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创建,成功建设精品村个、五村联创村个、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等单项村个。“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初步实现连点成线、扩面成片,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三位一体”发展体系初步建立。机制创新力度大。优化“中国幸福乡村”考评指标,使考评办法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基层实际;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推荐地方美食,举办特色活动,丰富农家乐内涵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大对接,实现争取用地指标和农转用报批双双突破亩大关,创历史新高;大力探索推进土地流转、农房改造等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先进。

2、产业发展势头最好。规模化发展。新增省级创建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个、主导产业示范区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个;全年新增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家,累计达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市政府评审,在两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余亩。品牌化发展。农产品已有注册商标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个、省著名商标个、省名牌农产品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个。产业化发展。粮食生产稳健发展,全年粮油总产万吨,产值亿元;主导产业增效明显,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增幅达;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

3、农民群众受益最多。城乡统筹水平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优于全国、全省,达到。满周岁城乡居民全部享有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建设布局规划等工作领先,村级文化体育俱乐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农村住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全年共投入建设整治资金万元,个整治村全部完成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五大整治建设任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户,拆除旧房户,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多亩。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水库等座大中小型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建成、长台溪东山头段、三桥溪堤防加固工程公里,新增安全饮用水人口万。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全力推进“森林”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绿化运动,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发展二、三产业等措施,有效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全年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流转率达,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来料加工业等二次产业发展迅速,全市从事来料加工人数万人,年发放加工费亿元。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量达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带动农民其他增收多万元。

4、幸福乡村品牌影响最广。创建氛围浓厚。先后编印了“中国幸福乡村”画册、邮票珍藏册等宣传品。在《今日》上开设专栏,全方位宣传各乡镇(街道)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农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发挥明显,全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对外影响扩大。“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得到一大批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顾益康等对“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新浪网等大型门户网站多次予以宣传报道;在年、年两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村庄整治暨农村住房改造现场会和全省美丽乡村座谈会上,都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今年月份由省农办和浙江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寻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浙江样本评选活动中,的“中国幸福乡村”被评为样本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奋战在“三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还有许多方面需在推进过程中改进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清。少数镇、村干部对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认识模糊,遇到困难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在实际建设工作中,思路不活,举措不大,力度不强,思想上存在口号化,方法上存在简单化、应付化。部分创建村只重视村容村貌等“硬件”建设,热衷于搞能“赚钱”的工程,对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农民素质等指标抓得不紧不实,忽视了文明乡村、和谐乡村等“软件”建设,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此外,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群众认为建设“中国幸福乡村”是党委政府的事、领导干部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2、造血功能不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大与财政总量相对较少、配套能力偏弱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尽管已建立了“政府以奖代补、部门结对帮扶、社会多方支持、群众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用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但“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要求高,项目多,投入需求大,单靠政府的以奖代补资金,远不能满足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方面的建设需求。此外,部门结对帮扶的资金也有限,所以村级集体投入就占了很大比重。但从目前来看,创建村的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在加快生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缺乏有力措施,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上缺少有效途径,造成部分创建村负债建设,既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又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埋下了隐患。

3、后续管理不善。开展“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行动两年来,全市先后有个五村联创村和个单村创建村通过了考核验收,其中部分通过考核验收的村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在建后成果的巩固和长效管理上不够重视。一些难点工作管理不到位,如计划生育工作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工作时紧时松,违法生育难控制;“门前三包”、“四级联查”等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没有真正落实;文体设施等基础设施重投入,轻管理,使用率不高,效益不明显;村干部管理意识淡薄,监督、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搞临时突击,应付了事。

4、建设品位不高。“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水准和品位还有待加强,一些村只注重重要节点的整治提升,突出打造创建亮点,而忽视村庄环境面貌的整体档次提升,达不到创建目的,影响了创建实效。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创建村在创建过程中忽视村庄自身人文元素、文化底蕴的挖掘,忽视了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忽视了自身特色的保护和开发,创建过程中也没有具体的规划指导,造成村庄建设风貌雷同,缺乏内涵和特色。此外,集镇所在村的创建步伐明显偏慢,全市个乡镇中,仅有个乡镇的个集镇所在村成功创建“中国幸福乡村”,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5、资源整合不强。“中国幸福乡村”创建涉及面广,几乎涵盖所有的“三农”工作,建设项目涉及四五十个相关部门。虽然各部门单位都成立了建设“中国幸福乡村”领导小组,并按照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实施意见,采取“3+X”的办法清理整合项目资源。但在推进各项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村之间协调配合、合力共建还不够一致,项目资源难整合,叠加效应难发挥。同时,部门申报项目时,受自身项目立项条件限制,有时难以把项目整合到“中国幸福乡村”创建中去。

上述问题,既有体制性的老问题,也有“三农”工作快速推进中碰到的新问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勇于克难攻坚,善于化危为机,在直面挑战中抢抓发展先机,在破解问题中实现科学发展,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要求

今年是“中国幸福乡村”建设“255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从宏观背景上看,中央、省委、市委一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部署,并就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预见,上级特别是省一级对“三农”工作的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支持力度今年将继续加大。从周边情况上看,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并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各方媒体的认同、关注和支持。与兄弟县(市、区)相比,“三农”工作的先发优势明显、工作体系成熟、品牌效应显著,为我们向上争取更加有利的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内部环境上看,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为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宣传,“中国幸福乡村”已逐渐成为了全市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全市上下建设氛围浓厚、观念理念超前,为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工作开展良好,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农村的发展机遇也大于挑战。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一定要在科学研判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幸福乡村”建设“255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细化建设要求、提升建设品质。为此,要在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坚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为根本宗旨。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观意愿,激发和保护好农民群众投身“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农民群众在筹集建设资金、选择建设项目、把握推进进度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严格执行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党员首议制”等制度,维护好农民权利,保障好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开阔视野,让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做事,真正形成农民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着力整合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要在继续开展“部门联村、村企结对”帮扶共建“中国幸福乡村”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载体,全面提升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二是坚持以促农增收、优化民生为第一要务。就是要将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调优农业结构、培植壮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做大工业规模、做强工业经济,全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繁荣,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互动格局;要通过发展“农家乐”、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性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等,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将提升民生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拓宽渠道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发挥出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坚持以抓点示范、整体推进为工作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先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的参与积极性;要认真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加以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对照“行动计划”,合理安排创建计划,加大资金、政策、项目等向创建村的倾斜力度,稳步推进重点区域内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要坚持点面结合,在重点区域外帮扶一批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生产发展水平高、集体经济实力好、公共事业基础佳、农民创建意愿强的村开展创建工作,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市面上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工作。

四是坚持以因村制宜、彰显特色为建设方向。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资源禀赋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等,制定不同的创建计划和建设方向,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工作重点;要把各村自身的特殊性与全市面上的普遍性要求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型、文化型、生态型、田园型、集贸型、古村落型等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在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创建村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客观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弘扬工作,着力展现“中国幸福乡村”的个性魅力。

五是坚持以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长远目标。就是要坚持创建标准,严格考核验收,努力提高“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品位;要建管并重,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各类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提升建设成果。要总结提炼“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不断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品牌知名度;要深入开展调研,完善指标体系,并加强与上级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对接,积极创建“中国幸福乡村国家标准示范县(市)”。

三、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着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市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力争到年,累计个村基本达到创建标准,确保建成个“中国幸福乡村”精品村。对照“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加快城乡一体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中国幸福乡村”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新农村建设方式“三个转变”,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资源要素配置、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支撑”,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农民生活品质水平、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三个提升”,努力使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行示范区,为“十二五”时期“三农”跨越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累计建成精品村个,并新建个“五村联创村”和个“单项村”。围绕这一要求和目标,具体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1、创新机制体制,突出重点领域,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鼓励集体返租倒包,推进土地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产业带动机制,引导流转土地流入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注重将土地流转与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相结合,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作用,年内力争完成、等乡镇的土地流转储备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土地集中连片示范片建设,年内争取在各乡镇(街道)新建个集中连片流转亩以上、流转期限年以上的示范片。确保到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流转率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林权流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力争年内新增亩林权流转面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森林保险机制,年内完成万亩林地的参保工作,政策性林木保险率达。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全面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年内争取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亿。

三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村镇“增量扩面”,适时将信用户评定机制向农村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拓展,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指标,建立政银合作的金融支农机制,支持粮食生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房改造以及农家乐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助推农村加快发展。扩面推广粮食订单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贷款方式,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总结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扩面,通过置换、有偿收储等综合措施,有效盘活农村集体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坚持“一户一宅”原则,探索开展农民跨乡镇、跨行政村建房审批试点,促进农村非农用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年内启动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创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个。

2、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富裕乡村建设

一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两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等投入“两区”建设。大力落实项目配套,引导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统筹用于“两区”建设。做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两区”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年要全面加快推进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启动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力争启动个乡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万亩以上。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发展。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粮油生产的基础地位,优化提升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和农业新兴产业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群。要继续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加快品牌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着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对水利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加固、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在年底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强化林道管理维护和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千里富民林道”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林区道路公里。

二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一方面,要加大培训转移力度。积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全年力争培训农民人,其中实用人才培训人。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探索校企联动、培训就业互动等新模式,全面加快非农产业农民市民化和农业劳动者职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要加快发展农村商贸业,支持兴办适合农民特点的创业基地、创业园区,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基础条件;要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积极培育一批来料加工专业村和来料加工工厂化基地,引导、支持来料加工经纪人扩散业务,争取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年发放加工费亿元;要大力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围绕市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山、古镇等景区、景点,加强对具有较强龙头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培育引导,积极打造精品村(点),促进农家乐经营档次的整体提升。力争年接待游客量、年营业额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以上。

三是扎实推进下山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大下山搬迁力度,年确保完成下山搬迁人,力争达到人。坚持下山搬迁和后续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加强下山搬迁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改善下山搬迁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探索下山搬迁安置小区的民主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安置小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四是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年要重点扶持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强化结对帮扶,健全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帮助引导低收入农户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准符合实际的增收致富路子。要积极引导和动员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与贫困村、低收入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强化政策帮扶,用足用好低收入农户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子女教育等现有扶持政策,并根据实际需要,探索研究更为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强化金融帮扶,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办法,简化低收入农户集中使用扶贫小额信贷的程序,扩大小额信贷覆盖面,力争全年全市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万元以上。强化职能帮扶,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主动做好项目的谋划、包装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帮扶单位的支持,全年争取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资金万元以上。

3、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农民民生,深入推进满意乡村建设

一是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顺应群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从“扩大供给”向“均衡享受”转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认真实施“领雁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等级幼儿园所的覆盖率;统筹谋划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体布局,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促进农村医疗水平和农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不断巩固“星光工程”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市文化艺术中心、乡镇文化站、村级文体俱乐部三个层面文化阵地;加大交通投入力度,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工程,全面加强村内宅间路硬化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客运体系,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以上,保障农村群众安全方便出行;加快水源保障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安全饮用水进村入户步伐,争取实现入户率以上,全市安全饮用水人口新增万。

二是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种类齐全、覆盖全面、水平提高、制度接轨”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金调整机制,推进各层次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健全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力促养老保障制度从制度全覆盖向群体全覆盖转变;深入开展农村居家养老保险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以上;健全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不同医疗保险险种之间的转换通道。加大对因病因灾致贫群众、农村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健全完善农村“五保”救助制度,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社区化服务功能。根据不同发展基础、地域条件、乡风民情,以“中国幸福乡村”五村联创村和中心村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生活、购物、养老等农村社区服务业,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经营性服务为依托,以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加快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积极开展事务、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培训和就业、公共文化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互助性服务,提高农村社区自我管理水平。

4、挖掘特色文化,提高农民素质,深入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一是要在挖掘乡土特色文化上下功夫。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并不断外延名人、古道、古窑、古码头、古村落等人文遗迹资源,加快、和睦等特色文化村后续项目、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二期工程、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将民俗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要着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村歌,努力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婺剧传承基地。要挖掘培养民间文化艺人,引导各地组建农村腰鼓队、排舞队、民乐队等乡土文化队伍。

二是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坚持软硬并举、城乡并进、“种文化”与“送文化”并重,大力实施以送戏、送电影、送活动器材下乡进村为重点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文明村复评认定,健全完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创建体系,巩固扩大文明创建成果。要围绕中国? 文化旅游节等重点活动,围绕建党周年等重要节庆日,结合农村文化资源,积极开展运动会、文化节、排舞、唱村歌等村民参与度高的群众性特色文化活动。要大力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青年”等评选活动和先进事迹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现代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要深入实施“农家女幸福行动”、“幸福家庭评比”等活动,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要加强农村殡葬管理,推进“绿色殡葬”工作,深入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计划,倡导生育文明新风。

三是要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要完善“幸福乡村讲习所”、“村官讲师团”、“农民夜校”等教育平台,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市乡土能人向农民群众传授现代文明知识。要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科学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文明常识、卫生知识培训,增强农民文明生活意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抓好“春泥计划”扩面提升工作,推进“春泥三结对、四送、五进、六赛”等四大主体活动,加快“春泥文化墙”、“春泥精品村”建设,切实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5、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做大中心村、整治空心村、搬迁撤并自然村、扎实推进示范村”的思路,有序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力争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户。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村庄规划修编力度,防止出现定位偏差、规划脱节、重复建设,着力优化村庄布点;要在建设风格和建设模式上,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旧房拆除工作,全年确保完成个旧房拆除示范村建设,完成旧房拆除户以上,力争达到户,复垦农村建设用地亩。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破除制约因素。大胆探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新机制、新方式,全面加强对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民跨乡镇跨村建房、农村建设用地放弃补偿标准以及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等政策的研究,努力形成“党政同抓、部门联手、镇村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是着力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理清中心村在村镇规划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建设类型和发展方向,努力把中心村建成农村次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全面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积极引导自然村及周边行政村的农村人口到中心村集中居住,进一步放大中心村在农村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作用和城乡体系中的节点作用。年要在继续推进乡村、镇村、镇村、镇村、镇村等个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着手启动另一批个中心村建设。

三是继续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示范中心村,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继续实施个村的“农村清洁工程”,力争年内新完成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提升生猪排泄物治理情况大检查成果,扎实推进生猪养殖等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减少生猪排泄物污染。健全完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实行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查”,使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在整体扩面的基础上不断向纵深推进,全面巩固提升村庄、集镇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四是深化提升城乡绿化运动。以城乡绿化“十大工程”建设为主抓手,不断提升国土绿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提升绿化品位,年内完成植树万株,力争到年底全市林木绿化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平原林木覆盖率达以上,率先实现省定平原绿化目标。要引导发展“一村一景”、“一户一品”的特色乡村绿化和庭院绿化,力争年内建成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全市五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建成“森林村庄”。

6、维护农村稳定,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镇村规划布局调整、村庄整治建设和宅基地整理等契机,挖掘存量资产价值,盘活闲置和低效资产,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等方式,投资发展集体物业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合作经营、统一开发等形式进行规模化高效化运作,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力争全市村集体经济增长以上。

二是努力夯实农村稳定基础。巩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积极推广基层重大事务公开表决、民主听证等做法,落实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全面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幸福连万家”、“和谐警民互动行”等活动,扎实推进综治网络提升扩面。积极落实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调处力度,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全力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力推进“三民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快便民服务项目代办点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民情收集网络,健全民情沟通制度,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程序到位、过程平稳、结果满意”为目标,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双带”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五新争先”等活动,积极培育一批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序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创新推进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推行党员“首议制”等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解决好村干部报酬,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

同志们,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努力开创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被举报文档标题:关于深化市内农村工作会议发言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