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工作会上省长讲话范文

水利工作会上省长讲话范文

时间:2022-02-23 06:58:36

水利工作会上省长讲话

这次会议在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省委省政府安排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花了很大精力,在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刚才,书记就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省情水情认识作了深刻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开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立足今后5年、面向未来10年,进一步谋划好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形成“大水利”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水利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点的水利跨越式发展之路,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趋势,明确我省水利发展的基本方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战略资源。我省地处大江大河源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作,“”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省对水利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生态和民生水利取得积极进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态环境好转提供了基本支撑,开始了水利从单一发展向全面发展的重大转变。一是水利功能逐步从单一为农牧业服务向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期间,全社会新增供水能力3亿立方米,累计供水能力达到37亿立方米。解决了12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8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6万亩;工业用水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治理水土流失877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1.75万平方公里。二是水利建设逐步从小项目、小投入向大项目、大投入转变。全省“”时期水利总投资达到95.3亿元,占建国以来水利投入的一半,是“”的2倍。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重点水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在、等重点发展地区谋划了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三是水利管理逐步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建立了黄河流域省、州、县三级水资源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管理体系。、、市先后列入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30立方米下降到年的154立方米。完成了76个国有水管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启动了海西州水权制度改革,全省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我省水利建设的突出成绩,凝聚了全省各方面尤其是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智慧。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水利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工程性缺水十分突出。水资源的时空与区域分布不均,缺少重大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控制能力较弱,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灌溉系数只有0.4,尚有128万农牧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解决。城市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库病险率较高,目前仍有一半水库需要除险加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治理步伐不快,部分流域水生态保护压力增大。抵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水利设施严重缺乏。三是水利工作改革创新滞后。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水利工程运行效率不高。基层水利服务功能较弱,水利建设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不强。大水利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关于我省基本水情特征,强书记作了全面阐述。从表现形式来看,我们可以讲“四句话”,即“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贡献了水、用不到水”。“天上缺水”,是指我省年平均降雨量不足全国的1/2,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上有水”,是指我省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丰富,超过1100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五倍;“贡献了水”,是指我省处于全国水生态体系的高端,每年为下游各地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有力支持了全国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经济区的发展;“用不到水”,是指我省水资源利用率仅5.2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留不住水、调不动水、用不到水的问题十分突出。加快水利建设、提高水利支撑能力,已成为全省推进“四个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立足省情水情,推进我省水利跨越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全国乃至全球水利发展的基本趋势。首先要看到,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引发世人的普遍关注。引起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是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这必将推动我国水资源由主要为农业服务向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转变,推动水利发展由治水安邦向治水兴邦转变。其次要看到,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全国在未来10年内将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这必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再则要看到,发展现代水利的思路更加清晰。水利功能显著拓展,发展形态及内在价值极大丰富,特别是加快发展民生水利、绿色水利,让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鲜明特点。第四要看到,统筹区域水利协调发展的布局更加明显。从发展阶段看,全国东中部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未来5年,在大规模推进中小型工程的同时,国家会更多地关注西部地区的重大水利工程,这为我们谋划和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我们要准确把握水情特征和水利发展态势,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进一步拓展水利发展的领域和内涵,全面提升水利的安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促进形成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大水利格局,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三个新突破”:即力争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新增供水能力6亿立方米以上;全面解决农牧区128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要城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全面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任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00平方公里。力争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社会年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降低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以上,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到2020年,实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五个全面”、“一个基本”的目标。

实现水利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发展理念上,必须突破就水论水、就农论水的传统思维,以构建大水利、服务大发展为主导,把水利放到一个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谋划,把水利建设与水土、水电、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能力。在发展方向上,必须牢牢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我省财力快速增长、建设能力显著提高的历史机遇,大规模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发展重点上,必须紧密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和水情特点,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科学布局水源工程,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促进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提高重点发展区域和缺水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发展手段上,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尊重水资源自然循环过程和演变规律,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的同时,满足维护水生态健康的基本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响生态水利牌。在发展步骤上,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需求,超前做好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和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为不断拓宽水利建设领域、扩大投资规模创造条件,努力在全国水利跨越发展的格局中赢得主动。在发展目的上,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确保水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二、坚持统筹推进,加快构筑现代水利工程体系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的重大跨越,建设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发展全局的水利工程,对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统筹规划、大小并举,迅速掀起水利建设的新高潮,大力提升水利的经济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第一,突出抓好重大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供给的关键支撑。水资源的供给保障,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又关系到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求管理与水量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剧。眼下我省一些工业项目因为水的瓶颈制约,已难以加快推进;一些城镇受供水能力制约,综合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发展现代农牧业也需要水的保障能力跟上去。省委省政府已下了最大决心,要全力推进引大济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湟水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循环经济试验区水源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开发等六项重大水利工程,并正在加紧谋划“引江济柴”等新的重大水利工程,以形成我省现代水利工程体系的骨干结构。这些重大工程在我省水利建设体系中处于顶层位置,牵动面广,拉动力强,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区域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在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进一步摸清水资源家底。水源是水利建设的基础。目前,我们在基本搞清全省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下一步,在论证全省水利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等新的规划时,要从我省特殊自然地理和水资源赋存条件出发,进一步加强对地表水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把水资源状况全面摸清搞准,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进度的快慢、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立项进程、建设进度和投资效果。要强化前期工作。超前安排,科学组织,又好又快地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为保障工程顺利展开、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坚持综合推进。我省规划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基本是“大水利”的具体载体。要把水利项目与土地开发整理、节水技术运用、小流域治理、防洪保安、休闲景观等项目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努力建设河库联通、质量可靠、调度自如、运行安全、效益持久的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四是保障重点领域用水需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施农牧业规划、城镇规划、工业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加快建设城镇、村庄、各类产业园区等的配套管网设施,确保重点项目用水需要,为“三化”提供坚实的供水保障。

第二,加快实施农牧区水利建设工程,强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加快农牧区水利建设工程,对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建成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水库灌溉工程,把百万亩土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加快实施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全力推进二期扶贫灌溉工程,为湟水谷地百万亩土地整理提供可靠支撑。科学开发高位浅山地下水资源,结合扶贫灌溉和饮水项目,加快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浅山地区供水保障能力。在抓好供水的同时,要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结合河湟谷地特色农业长廊建设、小流域治理、绿洲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等,大力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实现由单一节水向综合节水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大水漫灌、高耗低效的现象。争取用10年时间,使湟水流域、黄河谷地、盆地、海南台地四大灌区的用水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彻底扭转这一区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同时,要加强牧区水利工作,科学编制草原节水灌溉规划,加大人工降雨力度,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地区,积极发展以灌溉草场为重点的牧区水利,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利效益发挥的终端支撑。在近几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科学治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了各族人民。今后一个时期,要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防洪安全方面,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着力强化防洪减灾体系的薄弱环节,5年内力争、市防洪能力全面达标,10年内力争全省城镇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饮水安全方面,要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大力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优先解决含氟含砷饮用水地区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因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原饮用水源枯竭、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抗震安居移民等新增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牧区群众全部饮用安全达标的自来水或洁净水。同时,进一步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在确保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水电增效扩容工程和电气化县建设。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成结古镇巴塘河和扎西科河堤防工程,重建因灾受损的供水、灌溉、水文和水保等基础设施,确保水利服务民生的能力全面增强。

第四,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对解决西北地区缺水、保证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具体到我省,更是有着从根本上提升在国家水利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赢得水利发展空间、完善水利布局、提升水利体系功能的重大作用。协助和支持国家尽早开工建设西线工程,是我省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支撑水利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协助国家尽快编制及西北地区水资源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合理确定工程调水规模、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二要协助国家搞清调水工程区地形、地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并尽快形成工程方案及工程评价体系。三要协助做好工程线路勘察,并做好征地拆迁、移民搬迁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国家开工建设西线工程创造条件。四要学习南水北调中线、东线的成功做法,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设计西线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省政府已决定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总之,要积极参与,把握主动,联系各方,协力促成。

三、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从源头上改善水生态

我省在国家水生态系统建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我们要主动打好生态水利这张牌,通过不断加强水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发挥我省水利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既要狠抓污染治理这个“标”,更要着重源头治理这个“本”。

第一,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水源安全和质量。要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促进人水和谐。要抓紧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水利项目,加大长江、黄河源区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启动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切实保护好黑河、大通河、湟水等河流水源地林草植被。加快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减轻天然草地超载过牧压力,治理退化草原、沙化土地,严格限制新建引水工程。要加大东部农业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城镇周边区等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对湟水流域、黄河沿岸等坡耕地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整治,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池坝建设、造林植草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大黄河干流沙棘生态试点项目,提高生态脆弱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到2020年,力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源安全得到全面保证,水体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第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源头控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行城市中水回用,减少生活污水排放,确保黄河、长江省际断面下泄水量全部为三类以上水质,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5%以上。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湟水河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各相关部门和沿湟流域各地政府要综合施策,结合防洪排涝、河道整治、滨水生态景观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善河水水质。当前的重点是综合整治、海东段334个排污口,截除沿河直排点源,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深度,扎实推进工业污染防治,逐步关停流域内小水电站,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快改善水体质量,早日实现流域“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第三,增强土地开发整治综合效益。当前,我省正在实施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并将启动湟水河流域整治百万亩土地等重大项目。这些工程项目覆盖地域广、牵涉领域宽,实施得好,不仅能推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还会明显带动当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如果实施得不好,就可能出现当地经济得到发展、脆弱生态体系遭到破坏的现象。水利是土地的血脉,无水不活,土地整治应当水利先行。因此,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把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放在土地整治项目的顶层进行同步设计。下一步,水利、国土、农牧、环保等部门应加强规划对接,整合各类资源,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体质量的提高,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对项目区内山、水、田、林、路、村开展综合整治,最终实现土地平整化、林地网格化、排灌设施化、生态优良化、村庄现代化,实现国土整治、水利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多赢。

第四,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义无反顾、一如既往地尽好心、履好职。同时,也要推动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湖泊、水土流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禁止和限制开发区以及治理修复区实施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生态环境保护行为。要抓紧建立草原奖补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发挥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主体作用。要完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水生态保护协作机制。

四、加快改革创新,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水利工程总体上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也要努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也要调动社会与公众的积极性。当前,水利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要认真研究和具体设计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

第一,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要在完善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取得突破,加快确立三条控制红线: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制定省、州(市、地)、县三级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湟水流域、各产业园区要先行建立开发利用控制指标和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二是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定区域、行业、产品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强用水水量监测,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动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试验区、海东工业园区等要率先建立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强化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管,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第二,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件大事,是撬动我省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支点。我们规划,未来十年我省全社会水利投资要达到800亿元,为同期全国水利投入的2%。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量为280亿元,是“”水利投资总量的近3倍。实现上述投资目标,必须强化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激活各类社会资本,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及早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为此,一要大幅增加政府性投入。在“十二五”计划投入的280亿元中,力争中央和地方政府性投入各为120亿元,分别比“”增长3倍和5.7倍。争取中央投入的120亿元,是依据与水利部衔接的“十二五”水利项目和投入资金量提出来的。我省各级财政计划投入的120亿元,其资金科目为水利工作前期经费、重点水利项目专项资金、政府水利类基金、省级融资平台水利工程贷款、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中水利投入切块等。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大与水利相关的城市供排水、水电开发、国土整治、污水处理、水源涵养等方面的投入,力争“十二五”期间“大水利”综合投资达到800亿元。二要不断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展中长期贷款服务,增加对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项目的信贷资金,财政对政策性贷款给予贴息。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民办、民营小型农田水利的信贷支持。积极利用国际金融资金,重点投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创新水利资源、资产、资本运营机制,积极开展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化运作,促进水利资本滚动发展。对经营性水利项目明确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项目特别是城镇和工业供水等项目。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力争五年内直接用于水利建设的社会投资突破40亿元。要统筹好资金使用,不断提高水利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改革。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要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来保证。要健全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我省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健全水利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水利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提高进入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准入门槛,强化廉政考核机制、督查机制和水利内部审计机制,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确保建设的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要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足额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强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推行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体制。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走向市场。

第四,深化水权和水价制度改革。这是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利用的关键。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建立农业用水水权流转和补偿机制,支持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最终形成以农支工和以工补农的良性互补局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农牧业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建立非居民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要稳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合理调整城镇供水价格,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五、强化职能发挥,形成大水利建设强大合力

面对推动水利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凝聚成发展现代水利的强大合力,促进水利事业加快改革发展。

第一,强化支撑保障,全面提升水行业工作能力。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关键要靠强有力的项目、科技、水利设施和人才队伍做支撑。要用好用活项目前期经费,强化滚动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不断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要完成350亿的水利项目储备,力争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工程、大规模土地整理项目的配套工程纳入国家支持范围。要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水利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水利科技难题,并努力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用于水利建设。要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推进水文站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监测预报体系,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镇水文测报能力。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农牧民用水户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充分调动群众建水利、用水利、管水利的积极性。要制定水利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快水利跨越发展这个大舞台,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不断引进、培养、锻炼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

第二,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部门和地方的分工。我们已制定了贯彻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意见的责任分工方案和重点水利工程进度安排表,会后将印发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统筹,尤其是要加大对重点水利工程和水利重点工作的调度、检查、考核和通报,保质保量地完成目标任务。发展改革部门要安排好各项水利工程项目计划,与水利部门共同做好水利项目争取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水利建设资金,并对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经委、农牧、林业、国土资源、环保、建设、交通、科技、扶贫、气象、金融、税务、人事、安监等部门和单位,都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为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保证。我省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大部分项目的施工地点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没有过硬的作风,是无法肩负起日益繁重的水利建设任务的。我们要大力弘扬“五个特别”的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不畏艰难,勇挑重担,顽强拼搏,切实担当起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常年奋战在水利建设的第一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三餐不定、四季不宁,十分辛苦。各级党委政府对这支队伍要十分关爱,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同志们,今后五到十年,是水利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中央及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不断开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利工作会上省长讲话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