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生局独生子女成长教育讲话范文

计生局独生子女成长教育讲话范文

计生局独生子女成长教育讲话

由于国家大力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各地对独生子女家庭在生产生活诸多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提高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地位,20年后,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家庭从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4+2+1结构的典型小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孩子而言,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成长历程。

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多年来,中国经济繁荣了、思想解放了、社会进步了,这一代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给他们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他们的父辈刚从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文化的极度荒漠中走出,因此,当独生子女一出生,一种补偿心理就无形中释放在他们的身上,这就注定了独生子女将成为“小皇帝”、“小太阳”,同时他们必须完成父辈未了的心愿和未实现的梦想。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中国经历了思想的混乱、经济起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独生子女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要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家庭不再稳定,离婚的、单亲的、再婚的各种家庭模式不断出现,中国的家庭结构、家庭形式、家庭生活、家庭环境更趋多样。独生子女在面对独特的家庭结构的时候,还在面对着不同的家庭生活。这一代独生子女吸取着比父辈更加丰富的营养,学习着比父辈更加广泛的知识,享受着比父辈更加优越的条件。但是,他们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们的压力和各种消极影响。社会的阴暗、丑恶也不时沉渣泛起,异端邪说、法轮邪教,诱惑、爱滋横行,、赌风日甚等等都威胁和恶化着他们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逐渐长大成人,他们已经形成了与以往多子女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独生子女的实际文化程度及对提高文化的需求,明显地高于非独生子女。其次,独生子女更注重于个人价值及个人天才发展。再次,独生子女对“创造性”的自我评价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

l、独生子女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他们能得到丰富的营养,大脑发达,身体健康。家庭中有各种电器设备,有许多新颖的玩具,有各种图书刊物等;他们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使思维活跃,聪明伶俐。

2、独生子女享有充分的爱。“独生”不存在偏爱的问题。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只爱一个小孩,这爱既集中又强烈。一位心理卫生学家指出:“爱比维他命还更重要。”爱能使孩子智力、情感、个性得到顺利发展。

3、独生子女教育条件好。目前,年轻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较好地接受优生优育的知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

但独生子女有着固有的弱点,这种弱点一方面来自“独生”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独生”导致家长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一些孩子出现了毛病。“独生”的孩子在家庭里没有年龄相近的伙伴,于是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交往的经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也更多。当孩子得到超量的爱、超量的呵护时,家长的教育理智被严重淡化了。独生子女往往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孩子只知接受爱,不知给予爱;孩子惟我独尊而且任性;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消费超前,道德滞后;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社会交往能力差。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首先是培养人格。培养孩子健康人格是首要的任务。独生子轼母之类的事件我们已经有所耳闻,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我更认同人之初,性本恶,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怎样把善的一面调动起来,用善来压制恶,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口头上说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的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人格教育就要注重自主、自尊、言行一致的教育,反对谎言、贪婪。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诚信,以诚相待;谦虚谨慎;善于不断反省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等等。帮助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别人的帮助引导

,榜样的示范等都有着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忍受苦难。有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特别是家境较好的,孩子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孩子象是泡在糖水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受苦。就象吃多了糖就不觉得甜一样,现在的孩子多数对金钱概念相当淡薄,他们不知道工作的辛苦,甚至不会感觉着别人的付出,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在现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提倡:让孩子吃些苦吧。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吃苦是一种资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只有吃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尤其是生活条件越好,越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创造社会财富并非易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是呵护爱心。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渴望着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爱与关注,体贴与肯定,有的时候还希望听到夸赞和美誉之辞。依此类推,每个人也就应当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去爱周围的人们。孩子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有专门的教导,爸爸妈妈可说是担当这一“课程”的最好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不知道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我们应知道“爱”是很广博的:爱社会、爱人类、爱动物、爱大自然。孩子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父母不要小看在孩子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孩子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觉得广博的爱是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这种“教育”本身也正是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呢!在气氛温馨的家庭中,孩子不仅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还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样的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亲昵有顾虑,他们怕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的确,在表达感情上,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较保守和含蓄。但实际上,父母的亲昵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会让孩子觉得拥抱和亲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充满爱心,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第四是团结互助。当独生子女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时,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有些不适应,这是一个磨合期。社会有其公认的行为规则和规范,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其社会化的程度加大,社会要改造独生子女们。因此,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群体环境,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这是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的根本原则。现在有报道反映家长为避免孩子承担应试教育的重担,将孩子领在身边,自己进行教育。这其实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只是在这种方法实行时不仅要求家长有卓越的教育才能,更要求家长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儿童社会。儿童喜欢模仿他的儿童伙伴,尤其是同伙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第五是掌握能力。有时带着家中小儿上公园,任由小儿四处撒欢,常常会看到有些家长寸步不离的跟在孩子后面,口中不停地点拨:这个划梯太脏,不要玩;你还小,这些你还不会玩;那样东西太危险,不要动;这里的积木应该这样这样搭。孩子老老实实地跟着,听着,做着。这样的情况常常令我感慨父母的一片爱心,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简单地把生活中的知识告诉孩子,我们的教育应是让孩子有能力去学习知识,,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需要在生活体验中长大。父母的责任是要使子女能够独立,过量的保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予孩子太多的指示和提出太多的要求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判断力。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去学习如何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只有具备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性格才会有韧性,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应认识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各阶段、各环境的一致性原则和独生子女父、祖辈之间的一致性原则。

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要经过家庭、托幼机构、学校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在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持要求上的一致性。比如,独生子女因为某件事情受到教师的批评,回到家里感到委屈,家长不管是非,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随意表态;或者有的独生子女本来做了好事,如学雷锋充当自愿者,帮助军属干家务活等,家长不但不支持、不鼓励,相反表露出一些消极看法。这些家庭与社会不协调的教育方式,是独生子女教育过程中最为禁忌的。

4+2+1的家庭结构决定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他们往往会在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寻找同情者和支持者。独生子女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使其任性程度不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祖辈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性。独生子女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不同这是允许的,但内容和要求必须保持一致。孩子做错了,父亲在批评孩子时,当母亲的出面讲情,结果孩子有了“后台”,就会出现“夹生饭”的现象,使孩子的错误愈演愈烈。因此,教育内容和要求标准的一致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