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科技会上领导发言范文

工业科技会上领导发言范文

时间:2022-01-01 03:15:44

工业科技会上领导发言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工业与科技工作,部署今年任务,确保工业与科技工作开门红,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再提速。刚才,大会对一批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等5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进行了交流发言,海安县计经委、如东县科技局等4家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贯彻党的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工业与科技战线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良好势头,工业与科技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去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72.43亿元,增长21.55%,为近9年来最高增速;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019.88亿元,增长29.7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02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94亿元,分别增长25%、46.56%。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5亿元,实现利润50亿元,分别增长20%、40%。二是工业投入增势强劲,增幅列全省首位。去年1-11月,全市工业投入完成工作量210.69亿元,增长117.43%,增幅列全省首位,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180亿元的加压指标,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41%;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作量117.26亿元,增长194.4%,全年预计可竣工投产282个,当年竣工率45%,比全市工业点评会提出的竣工率40%的目标高出5个百分点。到11月底,全市重点跟踪的100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全部开工,竣工59项,竣工率59%,高出要求9个百分点。全市在手的37个超亿元工业项目已开工实施31项,其中7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或基本完成。年争取到的6个国债项目全部开工。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投入230亿元,增长127.5%。三是科技创新成绩喜人,多项工作省内领先。市本级和六县(市)两区全部通过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首次实现全市满堂红。科技计划项目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我市在国家"863"、"973"计划重大专项立项上零的突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和经费扶持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2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9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南通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科技部命名为先进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信息化300工程和制造业信息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签订科技合作项目成倍增长。四是工业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大企业改革取得突破。国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大而盈、大而难"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合纤厂、冶厂、汽锻厂等17家工业企业实施破产;通棉三厂、协宝热电等一批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钢绳集团、宝灵化工、醋酸化工、万达锅炉等4家大企业改革基本到位。市区全年完成工业企业深化改革59家,退出公有资本4.3亿元,置换职工身份2.3万人,全市工业企业改制面已达99.1%,公有股本占比下降14.4个百分点,达到43%。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去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606起,死亡687人,比前年分别下降3.96%、9.73%,其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63起,下降42.73%,死亡35人,与前年持平。全市共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22人,分别下降50%、56.86%;工业企业未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全市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继续保持零的纪录。

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取得这样喜人的发展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主要有这样两点值得记取:一是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超"目标和工业提速增效的要求,把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千方百计保持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为抗击"非典",及早部署"两线作战",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为全面落实"双超"任务,工业战线同志负重奋进,三次调高标杆,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年初的13%调高到18%。为切实推动工业经济大提速,我们先后制订出台了6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季度分析制度和分阶段组织召开的专题推进会议制度,各级凝心聚力促发展热情进一步高涨。二是各地、各有关部门服务工业经济主题更加鲜明。各级政府以服务经济、服务项目、服务工业投资主体为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将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咬住沿江开发、江海联动重大机遇不放,加强开发区、园区建设,全方位构筑成本"洼地",成立招商局,为招商引资服务;以项目为中心,全方位跟踪服务,扫除项目障碍,拉动了工业投入全面增长。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增强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积极协调生产要素,全力化解电力、运输、资金、原材料等要素瓶颈制约,保证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经贸、科技和各相关部门既结合职能分工、履行职责,又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了齐心协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主要有:一是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虽然实现了高增长,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我市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我市占比很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少。三是我市投入虽然实现高增长,但工业投资还存在规模不够大、大项目不够多、对经济有效增长拉动力不够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在部署今年工业与科技工作时予以充分考虑。

总的看,2003年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所有这些,是全市工业、科技战线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大及其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工业、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二、认真分析形势,正确把握今年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跨越发展的起飞阶段,做好今年的工业与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态势,美国经济明显好转,日本经济温和复苏,欧盟经济走出低谷。据世界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世界贸易增长5%以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态势仍在加速,我市利用外资强劲增长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极大地改善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为各项工作增添强大活力。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蓄积了良好基础。市委确定的一条基本思路、四项工作方针、六大工作重点和"八个第一"的战略举措,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并将继续对南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双超"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南通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起飞平台。第二次产业已占GDP的半壁江山,经济结构的优化将加速推动工业化进程。固定资产翻番式跃升,为跨越发展集聚了更为强劲的拉动力。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号角已经吹响,体制创新的优势为跨越发展增添了充满活力的内生力量。4个县(市)步入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县域经济的勃勃生机开始迸发。濒江临海、靠近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全市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攀高争先、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了最佳的环境。三是不利因素需要高度重视。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同时,今年我市工业与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力、煤炭、燃油、运输等部分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钢材、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上扬;国家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调整国债投资结构,企业直接融资和争取国债支持更加困难;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我市传统的纺织服装、一般机电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国家用地计划管理趋严,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肩负起经济起飞的历史使命,为工业经济再提速而努力拼搏。

今年工业与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以科技为先导,猛攻投入,决胜改革,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争当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主要奋斗目标是: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9%,力争接近和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在GDP中占比提高1.5-2个百分点;2、工业投入确保完成330亿元,力争3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投入同比增长60%,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0%以上,技术装备投资占工业投入的60%以上;3、重点跟踪的100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率达60%,全力推进8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销售收入增长18%以上,实现利润增长10%,新产品利润率提高2个百分点;5、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增加1.5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1200件以上,专利授权数550件以上;6、2000万元以上增长点企业净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围绕跨越发展的要求和奋斗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也是争当江北"排头兵"的题中之义。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能力,全力确保跨越式目标实现。

深入开展"对标找差距"活动,提升工作标杆。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坚持高点定位求发展,以"拼命跳、够得到"的高目标,增加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今年提出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相应地、如皋、海门、港闸区、开发区要增长24%以上,海安、启东、崇川区要增长22%以上,如东要增长20%以上,这是一个高定位的目标,也是超常规的目标。要确保高定位目标的实现,工业投入是关键。今年全市工业投入要力争完成370亿元,相应地、海门力争分别完成60-70亿元,启东、如皋力争分别完成45-50亿元,海安、如东、市开发区力争分别完成30-35亿元,港闸区力争完成20-25亿元,崇川区力争完成15-20亿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分解落实,坚持能快则快,在苏中、在全省、在更大范围内找标兵,定时限,立志赶超,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深入开展对标找差距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种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浓烈氛围,以赶超对象为参照,提升经济发展标杆。全市工业要赶超常州。去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常州少380.67亿元、60.47亿元,各占常州的72.8%、81.8%,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常州近1个百分点。表明我市与常州的差距仍在加大,工业经济融入苏南的压力仍然很重。我们必须争取更快的速度,只有这样,差距才可能缩小,才能最终实现赶超。县域经济在全市地位举足轻重,各县(市)、区要树立与强者争高低、与勇者过高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创第一的雄心壮志,广泛开展"苏中比领先、长三角比快慢、百强县中比发展"的对标找差距活动,力争到2007年各地工业经济在苏中全面领先,整体跨过长江,融入苏南。经过1-2年的努力,、海门、启东要超丹阳,如皋、海安、如东要超泰兴;到2007年,、海门、启东要赶上太仓,如皋、海安、如东要赶上江都。崇川区、港闸区、市开发区也要找准目标,分别赶超常州天宁区、我市崇川区、温州开发区。要全面与对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制订切实可行的赶超计划,落实赶超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加强生产要素调控,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随着经济全面升温,要素紧缺将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制约为重点服务内容,下大力气抓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与调度,早作准备,早抓落实,早备货源,争取主动。要努力缓解资金紧张矛盾。积极应对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继续大力开展重点企业银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省、市银企洽谈会2-3次,保证资金优先向重点企业和增长点企业倾斜。继续安排市级扭亏增盈贴息资金,改进贴息贷款管理办法。推行营销人员货款回笼终身追索制度和风险抵押制度,杜绝资金暗流和体外循环。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大力压缩两项资金不合理占用,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要强化电力、运输要素协调。针对工业用电趋紧的实际情况,实行峰期供用电管理办法,合理避峰、错峰,科学限电、让电,保证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的生产用电。加强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电力正常、安全输出。注重交通运输区域调度,做好压力较大的长江航道南通段的清障保航工作,优先保证华能、天生港电厂等的电力燃煤运输需要,做好公路、新长铁路交通道口管理和运输协调,保证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物畅其流。

(二)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合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需要。要抓住工业向园区、开发区集聚这个关键,完善规划,整合资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

抓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是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蓝图,也是推进工业化首先要抓好的一个重要环节。省委李书记去年在南通考察时强调指出,南通江海开发和工业布局要搞好长远规划。因此,今年要把优化我市产业空间布局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全力加以推进。争取上半年完成高水准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下半年动员组织实施,迅速拉开南通工业大发展的框架。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沿江开发规划,全市一盘棋,在区域空间内对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定位。原则上每个特定的空间确定一个重点发展产业,在主攻发展产业的同时,着力延伸上下游产业、拓宽中间生产加工业。沿江沿海以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精细化工、钢铁冶金、生物医药等重化工业为主,城市纵深工业区以发展现代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食品加工等具有都市型特点的工业为主。二是政策驱动,启动市区工业布局调整。根据产业空间定位,从整体上和战略上调整现有工业布局,加快城市核心区工业有序地向外转移。以现有的部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以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为辅翼,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向配套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优先搬迁、集中。市区工业布局调整重点要搬迁改造一批污染企业、淘汰退出一批劣势企业、发展一批都市型"无烟工厂"。根据企业搬迁改造中将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土地、税收、财税分成、能源配置等企业、县(市)区、乡镇村组普遍关注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三是为工业发展预留空间。产业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远景发展要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适应资金流入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特别要为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提供支持。用工业化聚集人气,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整合园区,集约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划分园区功能,组织推进工业布局调整。一是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在园区功能定位上,要注意培养特色,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块状经济的形成。园区布局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以建设现代化新功能区为标准,以园区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加快完善园区功能,互促共进。二是实施园区整合。在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园区载体小、多而散、功能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状,一手抓园区扩域,一手抓园区整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重组,该撤销的撤销,能连片的连片。对改变土地用途、不符合总体规划、占用耕地严重、没有工业项目的工业小区予以撤销。以强并弱,扶强扶优,对区域相邻、功能相似的工业小区予以合并,实行一区多园,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建设园区。三是提高投资强度。坚持集约用地,实行土地资源整体开发、集约经营,做到规划定方向,项目定土地,投入定面积,把好投资密度和土地产出关,提高工业园区内的土地使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第一环节。要坚持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适度超前、加快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园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及标准厂房的市场化开发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园区开发和经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园区"八通一平"为目标,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供热、供气(汽)、通讯以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入区企业的生产、生活需要。

(三)把民营经济作为"以工兴市"重要增长点来抓。

民营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目标,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工业经济再提速注入活力。

在丝毫不放松外资、国资、银资投入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民资的投入。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为主线,抢抓发展机遇,构筑资金流不断涌入的"洼地",吸引民资、外资、国资、银资大积聚,强势推进工业投入持续跃升,蓄积工业大发展的高能量。要以利用外资为龙头,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大项目。要加强与国家国资委的联系,争取189家中央特大型国有重点企业直接投资我市。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资本已经成为一支增长最快、机制最活、活力最强的有生力量,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热情空前高涨的经济发展格局中,谁能撬动民资的车轮,更多地吸引民资的投入,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动力和先机。我们要努力营造"崇尚财富、创业至上"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引导民间资金由银行存款向产业资本转变。

要拓展和通畅民资对工业项目的投资渠道,鼓励市内外社会资金投入各类工业项目。要有组织地引导市场输出,以外设市场带动工业发展,依靠外设市场提升产业和产品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来通投资办工厂。要借鉴招商引资"撑杆跳"的成功经验,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形式,组织赴上海、广东、浙江、苏南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招揽市外民商,着力吸引国内500强民营企业来通投资,兴办大项目。

加快培育区域特色,构筑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和企业群体,增强整体竞争力。以现有民营工业为基础,建设以家纺、色织、机电、钢丝绳、电子材料、水产品、IT、化工为主产品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八大产业集群。即以三星、川港、姜灶、家宝园区为核心的家纺用品产业集群,以先锋、观音山、小海、新开、岔河园区为核心的色织布产业集群,以天汾、柴湾、英田、东源、海安园区为核心的机电产业集群,以竹行、张芝山园区为核心的钢丝绳产业集群,以平潮、中天、通光园区为核心的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以吕四、环港园区为核心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中联科技为骨干的电子产业集群,以惠丰、北新园区为骨干的化工产业集群。在建成八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极核,培育八大特色板块经济,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扶强扶大,培养民营经济"单打冠军"。认真研究扶大扶强的政策,对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对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对出口量大、具有一定国际经营能力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新上民营大项目,在资金、用地、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促进民营经济在做大做强上尽快取得突破。各县(市)、区要排出一批销售上规模的大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借助资本市场提升经营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各地要扶持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产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规范改制,多渠道争取上市,从证券市场获取大量资本。引导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多种方式广泛集聚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以有限的企业资本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化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照"两退一大"工作目标,坚持"增量式改革、开放式改革、市场化运作",围绕"两置换一保障",实现公有资本退出基本到位、企业改制全部到位,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一是继续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大而盈"、"大而难"企业改制任务顺利完成。在人力投入上,要继续从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改革一线。着眼于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企业大分化、大重组和国际资本、产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大好机遇,吸引和选择具有技术、管理、资金优势,能带来增量投入、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公司、知名企业参与大企业改制重组,通过合资合作和强强联合,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完成中小企业改制。通过退出一批、重组一批、淘汰一批,完成天字味精、自行车厂、造纸厂、无线电器材厂、华翔箱包厂等37家中小企业的改制扫尾工作。三是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产权流转机制,大力推进企业资产重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产权交易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小型交易所相互配套的产权交易机构,构筑产权流转顺畅和交易自由的平台。运用拍卖收购等方式,配合全市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通过贸易洽谈会、投资说明会、集中招商引资会等载体打通外资、民资进入各类产权领域的通道,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聚,推动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双倍增"计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最主要特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技术进步、实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与结构相统一的现实选择,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充分认识实施高新技术"双倍增"计划的重要意义,倾注精力、财力和物力,加快四个步伐。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工业投入要从关注投量转到投量、投效并举上来,既要多投,更要多产。要紧紧围绕总量力争370亿元和"三个60%"的要求,以增值税政策调整为契机,加大设备投入,做到增加设备投资、增加产能与增加投入总量并重,狠抓项目开工与狠抓项目竣工产出并重,抓亿元项目与抓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并重。重点推进产业突破性的项目、重大国资项目、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及单位土地投资密度大的项目。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现状和历史经验,目前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1.8左右,对照这一标准,各县(市)区、各控股公司都要认真排出一批年内的竣工项目和产出项目,进行重点跟踪。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继续大力实施信息化300工程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把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提升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船舶制造等传统行业信息化管理和装备制造水平。要大力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构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发、生产平台,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要认真实施产学研"121工程"。巩固和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及上海有关高校的联系和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讲求实效"的原则,重点加强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及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要继续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产学研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促进项目、技术、资金的有效对接。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加大已建的3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研发水平,从本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找课题,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市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各级工业和科技部门要加快关键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网上交易、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计量测试方面的共用技术平台,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企业成本。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一是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本着服务于科技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多元投入,培育和发展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种类型的科技孵化器。经过2-3年努力,再建综合性、专业性孵化器10家,新增孵化场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30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150家以上。培育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拥有市场发展前景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要开辟科技园,加快建设综合性或专业性孵化器,吸纳民营科技企业入园发展。鼓励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市政府将设立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启动资金,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为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各地也要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科技孵化器的发展。二是加强科技计划的集成支持。帮助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得到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科技经费的使用,要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提高科技资金的集中度,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为南通经济发展起重大带动和促进作用的重点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快以促进知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为目标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备专业特色、市场信誉高的骨干咨询企业,通过体制创新、竞争上岗、绩效挂钩等措施,抓好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所的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同时,要强化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与全国各大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信息互通,构筑"技术信息与网上交易平台",完善国内科技成果库,建立专利信息库,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和专利信息。

(五)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总量同工业、科技发展目标相适应。

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加速南通工业化进程,人才是关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建立强大的经济管理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工人队伍和专家队伍为目标,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全市工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明确重点,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方法。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人才队伍的有利条件,分类分层次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要拓宽培养、培训渠道,利用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建立固定的培训基地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定向培训。要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即将应用的高新技术、力量薄弱的关键岗位,作为培训的重点,让学员带着课题学,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学成后迅速实施成果转化。要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出国考察,引导他们拓宽视野,激发创大业的激情。要开展"学习型企业家"评选、表彰、宣传活动,鼓励企业家赴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高校深造,结交大老板、接触大资本,启发大思路。通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造就一批决策思维全球化、措施切合本地化的高水平企业家。在通高校要面向本地企业,为企业服务,和国内知名高校联姻,开设与我市支柱产业联系紧密的对口专业,为企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蓝领工人"。

面向市场,建立吸引人才的新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核心在政策,关键在机制。要建立政策导向机制,消除人才"引、用、培"等环节的政策障碍,形成以政策推动制度创新,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人才新机制。要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打破部门、单位壁垒,允许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自由流通,让各类人才在工业领域找到施展才华的合适位置,让急需人才的产业、企业吸聚更多市场公认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业绩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工业、科技主管部门与劳动、人事等部门间建立一种协调一致、统筹兼顾的工作机制,在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发挥应有的调控职能,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够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营造环境,搭建使用人才的新舞台。吸引人才的目的是使用人才,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则在于能否为人才提供并不断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一是造氛围。要加大对知识、人才的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建载体。结合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经营人才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的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形成业兴才聚、经济繁荣的可喜局面。三是重投入。在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要舍得"花重金",对关键技术课题和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人员要舍得"下本钱"。

开明开放,创造激励人才的新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国家与区域竞争的焦点。应对日趋白热化的人才竞争,必须要有高人一筹的创新举措,开明开放的留人手段,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在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励机制,大力改革分配制度,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在激励形式上,大胆探索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机制,逐步实现分配形式多元化。对取得绩效的各类人才,在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实行事业激励或加薪、期权、现金奖励;按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试行并探索知识入股、技术入股等分配形式,吸引优秀人才和关键人才,从而把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同时还要给名分,对部分具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晋升职称;对在本职岗位上有突出成绩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要给荣誉,提高知名度。

三、努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良好的环境

今年工业与科技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狠抓落实。应该看到,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我们熟悉的一些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工作思路必须调整,方法必须创新。

(一)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工业占GDP比重达45%,科技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深远,第一方略与第一生产力对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举足轻重。实现全市跨越发展目标,工业与科技战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咬定目标,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二)切实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工业企业是"以工兴市"的主战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级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管制逐步放宽,政府职能进一步向宏观调控、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转变。能否搞好服务,关系到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关系到跨越式目标实现。一是跟踪项目服务要更到位。要以项目为重点,对投资总量上规模、技术水平上档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对项目的前期准备、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市场开拓、人才引进进行全程服务,确保意向项目快立项,批准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投产项目快达效。二是搭建平台服务要更有效。要通过举办洽谈会、恳谈会、推介会,组织参加博览会、展示会等活动,为企业搭戏台、建桥梁、织纽带。三是提供基础服务要更扎实。要加强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研究,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策略咨询。加强统计、预警体系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行业信息制度,加强调控和引导。四是部门联动服务要更协调。工业与科技工作涉及面广,急事、难事、大事多,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各级政府要上下联动,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工作。经贸、科技部门要发挥主体职能作用,统筹安排,主动沟通,与有关部门密切协同,共同推进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跨越式发展。要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信息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要建立健全加快发展的动力机制,为工业与科技的长足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推行工业与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一级一级落实责任。要对全市工业与科技工作目标进行再分解、再细化,明确序时进度,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头。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工作督查,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要重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要及时解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任务顺利完成。要加强目标责任考核,重点考核工业投入、产值、增加值、重点项目开工、竣工及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对考核先进的单位及负责人要加大奖励力度,对后进单位也要予以鞭策。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结。要分阶段对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在媒体上公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听情况、看现场,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

最后,我再强调几项当前工作。一是确保工业经济"开门红"。应该看到,今年的开局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春节来得早,1月22日就进入春节长假;大量的纺织服装企业已在去年12月底前完成了今年一季度的出口订单;生产要素供需矛盾不可能很快缓解等,大家一定要充分估计困难和矛盾,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加强组织协调,全力以赴确保今年一季度有个好开局。二是项目早争取。要加强项目库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地、各职能部门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筛选论证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投资者吸引力强的项目,高标准组织项目包装,把大项目做细、小项目做精。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做好项目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岁末年初和"两会"期间的大好时机,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项目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和对外招商,提高项目命中率。三是一着不让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必须警钟常鸣,常抓不懈,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特别是春节临近,节日期间公众聚集活动多,要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对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全力遏制重大事故,坚决杜绝特大事故。四要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生活问题。春节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深入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职工家庭,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挂在心上,实实在在地加以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

同志们,让我们在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同心同德,扎实工作,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被举报文档标题:工业科技会上领导发言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