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混凝土论文范文

混凝土论文范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1篇

1.1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应重点突出,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在改善价值上有较大潜力,可以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服务或项目以及占收入或成本比重大的项目。以福清核电工程为例,常规岛C35S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及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出混凝土成本,见表2。其中:材料费计取中,砂石损耗按2%;其他材料损耗按1%计取;材料采保费均按1.8%计取,砂含水率按6%计取,小石含水率按1.5%计取,大石含水率按1%计取。机械费用中生产设备摊销费是指搅拌机组、冷水机、制冰机的摊销费用,摊销按95%,90万m3摊销。设备运行费指运输设备的摊销及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的修理费,燃料动力费及其他费用。根据价值工程选择对象的原则,选择对混凝土成本有较大影响的原材料、生产人员、生产设备摊销、设备运行、现场管理五个影响因素为价值工程对象。

1.2系统分析与评价首先用01评分法进行影响因素重要性次序的评价,如表3所示。进一步用百分制度评定影响因素的功能系数,评定要点是按每人评分的多少进行排列,4位专家的评分结果,见表4。计算5项影响因素的成本系数,见表5。根据表4中的功能系数及表5中的成本系数计算影响因素的价值系数,见表6。1)原材料及生产人员的价值系数小于1,表明其影响因素的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是主要改进对象;2)现场管理价值系数大于1,表明现场管理在满足其功能的条件下成本已较低,不是价值分析的主要目标;3)生产设备摊销、设备运行及现场管理的价值系数大于1,表明其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尤其生产设备摊销的价值系数为5.000,价值系数离1越远功能与成本的匹配越差,说明生产设备摊销的匹配值需要重点分析与调整。

1.3改进措施根据以上分析及福清核电现场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1)原材料的价值分析及改进。由于核电工程的特殊性,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原材料的质量必须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存在功能过剩情况,因此,原材料价值系数小于1的原因是原材料成本偏高。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可采取以下措施:a.合理选择供应商。在满足质保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离搅拌站现场较近的材料供应商,以减少材料的运输费用和运输损耗;b.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如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掺合料等措施来优化混凝土性能,降低原材料成本;c.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降低仓储损耗,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2)生产人员的价值分析及改进。合理配置生产人员,通过培训提高生产人员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适当的减少生产人员数量,以降低生产人员成本费用。3)生产设备摊销,设备运行的价值分析及改进。对于价值系数大于1的因素,应该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在本例中,福清核电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合格率完全满足核电建设的需要。但有部分生产设备是进口设备,而在其他应用国产搅拌站生产设备的核电工程中,可以看出用国产设备生产的混凝土各项性能并不比进口设备生产的混凝土性能差,能够满足核电混凝土技术要求。因此可以得出本例中生产设备摊销和设备运行价值系数偏高的原因在于有不必要的功能存在,但对于已建成的搅拌站,更换设备费用相对较大,并不经济,只能在要求不高的搅拌站配件的采购及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费用,但在新建搅拌站的设计及设备选用中可考虑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设备。而设备的运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并根据生产任务及施工进度合理配置,严控油料消耗,优化运输路径,以降低费用。

2结语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2篇

1.1基础部分柱

根据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4SG523中的规定。为了确保型钢柱与筏板连接的整体性,特别是型钢柱在筏板基础中连接的可靠性,对筏板中直径28mm钢筋遇型钢柱时,进行合理性布置,深化结构方案:在型钢柱满足埋置深度时,筏板底排钢筋全部贯穿通过型钢柱下部,遇型钢柱无法贯通时,型钢柱腹板在加工厂预先开孔,绑扎钢筋时钢筋贯通穿过,遇型钢柱翼缘板部位,设置钢牛腿,在加工厂焊接好,布设筏板筋时搁置钢牛腿上,然后现场焊接。焊缝和焊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深化后的基脚图,节约型钢牛腿用钢,节省焊接人工,而且比较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从图1和图2的比较来看,筏板底排钢筋在型钢柱底下穿过,上部钢筋在型钢厂加工时,按设计图示尺寸位置预先开好孔,钢筋安装绑扎时直接贯穿通过,这样才能起到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至筏板基础受力。本工程主楼筏板基础厚度为1800mm,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是“十”字形式。分别为400mm×600mm,400mm×500mm,500mm×800mm,600mm×700mm和600mm×800mm。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SG523的规定:“十字”形钢柱应按长边计算埋置深度,最少不能低于长边的2.5倍。因此,600mm×800mm十字形钢柱,长边是800mm×2.5倍=2m,而我们筏板基础厚度只有1.8m,埋置深度差20cm,经研究讨论决定,向下延伸来满足埋置深度。

1.2楼层部分柱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04SG523,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并考虑使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实际用途,本工程主要解决1-3层超市空间利用率的需要而设置这个结构构造,并且把上部住宅的转换层设置在3层顶,结构转换层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转换。故对下部3层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必须进行深化和优化,确保型钢混凝土构件节点受力性能可靠性和施工的可行性。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04SG523中,栓在钉设置梁以下2倍柱型钢截面高度,通俗讲如果“十”字型钢柱长边800mm,那栓钉设置就是1600mm。因这个工程比较特殊,主要考虑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是支撑上部转换层梁的传递荷载,故在深化设计时,把所有型钢柱全部采取全长设置栓钉,栓钉采用Φ19,长度80mm,间距@160,比规范标准要提高设置,这样设置能提高和增加型钢和外部混凝土,柱主筋、箍筋的粘结性。H型钢柱在遇楼层框架梁位置时,根据设计图纸标高尺寸及梁主筋分布数量对每根型钢柱进行单独绘制图纸,并提供给型钢制作厂进行开孔。因为根据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标准图集04SG523中的规定,框架梁遇型钢柱时,梁的主筋除遇翼缘板时设置钢牛腿进行双面焊接外,遇型钢腹板时必须开孔,梁主筋贯通穿过腹板,形成框架柱、梁的整体性,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工程1、2、3层平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框架连接节点全部按上述方案进行连接施工。

1.3转换层部分节点

本工程C#和D#楼转换层设置在3层顶,转换形式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梁规格比较大。型钢梁采取工厂化加工生产,现场拼装焊接,转换层型钢梁的关键在于梁的拼装,要实现拼接时正确无误,首先要对每个节点进行深化工作,工作量比较大,2幢楼型钢柱有96根,也就是说有96个节点,因为每根柱与梁交接处规格尺寸不同,其中包括型钢柱设置位置,因柱长、短边方向不一致,梁的高度不一致,梁的宽度有大小,还有柱设置有边柱、转角柱、中间柱,型钢柱布置位置不同,节点也就不同,必须分类绘制图纸。

2施工方案选择

对于此类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案主要有3种:选叠合梁方案,附加支撑系统方案和荷载传递方案。选合梁方案是将1根梁分2次浇筑,下部梁按承担全部施工荷载计算配筋,待先浇筑的下部分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浇筑上部梁,以下部梁承担施工荷载,完成转换层结构施工。选合梁施工方法简单,但工期较长;另外,由于转换中的框架梁高度变化较大,无法统一浇筑,因此该方案对本工程不可行。附加支撑系统方案是先施工转换层框架柱及剪力墙至框架支梁底标高,待框架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安装焊接型钢梁,形成附加支撑系统,承担转换层大梁部分施工荷载,完成转换层结构施工。如按此方案施工,施工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工期也较长。因此,综合比较后,本工程未采用此方案。荷载传递方案是以转换层下部楼层面已施工完的框架梁为主要承载构件,在已施工完成的楼层面设置满堂脚手架,在大梁位置立杆下面铺设统长14#槽钢作为辅助卸载构件,形成支撑系统完成转换层框架梁的施工方便,操作简捷,有利于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因此,本工程选用了荷载传递的施工方案。

3模板支撑系统设计与施工

针对转换层主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自重大的特点,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转换层顶板梁的结构施工安全性。梁模板采用15mm厚黑色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Φ48@600mm扣件钢管。支撑体系采用Φ48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间距650mm×650mm;立杆下端垫通长14#槽钢,立杆顶部紧靠横杆下设置双扣件作为保险,防止梁下横杆因受荷载而下滑。另外,在梁底下中间位置采用顶丝U字形托架进行加固措施,间距以梁长方向@700mm一档,纵横向满设井字式水平拉杆,上下间距不大于1500mm。扫地杆设置在离结构面250mm以内。非型钢结构梁模板:采用15mm厚普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300mm。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钢管@600mm,梁侧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600mm。本工程转换层梁较高,对控制梁的胀模有很大难度,因梁中间有H型钢,按规范规定腹板尽量少开孔和严禁现场开孔,穿梁螺杆无法固定,针对这一问题,经反复研究讨论,设计2套方案:(1)把螺杆弯成L形焊接腹板上,焊接时间是待型钢梁外钢筋绑扎完,但焊接困难,如提前焊接,对绑扎钢筋非常困难,而且这样做工期长,工作量大,故没有采用此方案;(2)根据梁的大小和高度,绘制图纸,把穿梁对拉螺杆设计好,图纸在型钢梁腹板焊Φ14mm螺母,焊接工作由加工厂完成,现场加工好螺杆,螺杆设计2段,施工时既方便又节约工期。这样做对支模、拆模比较方便、省时、省工。H型钢梁模板安装顺序:梁底模板安装H型钢,梁侧模安装必须待梁钢筋绑扎完才能进行。侧模板安装时,先把2段对拉螺杆的一段先安装在腹板上拧紧在已焊好的Φ14螺母上,螺杆另一头安装大小头螺母,然后安装侧模,再安装另一段Φ14螺杆(螺杆与螺母必须充分拧紧,防止爆膜),安装次龙骨和主龙骨,最后固定牢固校正完成。

4型钢混凝土施工方法

4.1钢筋绑扎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难度,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下,对H型钢梁、柱的箍筋形式进行了改变,由于本工程柱、梁中有H型钢,H型钢翼缘板上全长设置双排抗剪栓钉,对封闭箍筋安装非常困难,而且箍筋规格粗又硬Φ14三级钢,故由封闭式箍筋改成不封闭箍筋,采用2个半箍,半箍筋弯勾按抗震要求设置,另外该弯勾比规范要求增加20mm,提前制作绑扎样板,请设计审核确认。在H型钢梁、柱箍筋绑扎时,对半箍筋绑扎要求严格按照深化图纸节点操作,绑扎时要满足箍筋肢数,不能漏放、漏扎,并派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对于转换层型钢梁钢筋绑扎方法做了明确布置,因型钢梁外包钢筋有3层和4层箍筋不等,但绑扎方法是一样,先穿主筋,直螺纹连接拧紧再绑扎箍筋。直螺纹主筋连接后,由质检员用力矩板进行逐个验收后方可绑扎箍筋。对于梁与柱交接处箍筋绑扎的要求,在型钢梁主筋穿完并连接好后,先把该处柱箍筋安装,该处柱分布位置箍筋分有3、4段拼装,先把钢筋分别穿过型钢梁、柱开好孔的位置,临时扎丝固定,然后焊接成一个完整箍筋。

4.2型钢梁外包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3层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转换层,由于型钢梁外包钢筋分布密集,混凝土强度又高,墙板C50,梁板C40,混凝土灌入到梁里及梁与柱交接处非常困难。针对这个问题采取多项措施:首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调整级配用料;确定方案后,提前做试配强度试验,确保本工程转换层的混凝土质量;对级配中缓凝剂使用进行调整,在正常基础上延长2h,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天气炎热,水分流失而引起混凝土强度来得过早,而难于施工;统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把混凝土强度统一改成C50,这样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串混难题,确保了转换层的混凝土质量;在浇筑过程中,按先浇柱,后浇梁板,特别对梁的部位更加重视,因梁较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胀模、漏振等现象。

5结语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3篇

1.1材料入库对材料进场、计量应有一定的防范监督措施。比如罐装水泥,防止重车过磅后,未卸货而离场,拉去临近的混凝土公司卸货后回本公司过空车,这样进货数量虚增几十吨,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亏损。应该做以下防范措施:(1)在磅砰周围、卸料处安装视频监控,使重要过程留下可查询的证据。地磅员或材料员应对卸料过程进行监督,各罐体入料口应上锁,防止混仓的同时起到监督司机卸料的作用。要求公司保安参与管理,收到物资部门的车辆放行单方能允许车辆离场,并对材料车进出场时间进行登记。(2)要求货物运输公司提供车辆GPS查询帐号、密码,对车辆行驶路线定期或怀疑时进行查询,看是否存在异常。路线查询也能避免运输公司去非预期的地方装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场。厦门地区就有发现粉煤灰运输车不在发电厂的粉煤灰销售处装货,而去磨细灰加工地装运劣质产品,卖给混凝土公司冒充原灰,不法商人非法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又给混凝土产品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3)禁止重车过磅后,从车内搬重物下车,或把水箱里的水放掉,这样会减少空车质量,从而使货物净重的显示值增加。驾驶室人员数量应在过重车和空车时保持一致。(4)应合理设定磅差,以保证本公司材料管理不出现亏损。公司地磅除定期检定外,还应每月和社会上第三方磅秤进行比对,确定称量准确性。应设置合理的湿砂含水率,过磅时扣除含水重量。砂石由吨数转换为方数时设置合理的比重值,我们公司设置为1.5吨/方。

1.2消耗量的统计与控制材料盘点应以每个罐体为单元,而不是以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在条件允许时每个罐体计算库存、进货量、消耗量,进行亏盈统计。这样有利于观察生产投料的准确性。如果发现某个罐体盛装的材料出现亏损,而其他仓位盘点正常,则可以确定亏损罐体对应的投料计量秤存在问题,应合理调整设备参数,消除该罐的盘点亏损。

2混凝土配合比系统试验的资料收集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的太阳照射下,其与外界间热量交换主要依靠对流换热和辐射,故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有别于有遮挡或背阴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混凝土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考虑日照的导热边界条件可用式(21)表示。联立方程式(13),(21),(22)和(23)可知,当获取现场地理和太阳日总辐射量等信息后,即可建立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与自然环境温度作用模型间的联系,如式(25)所示。从式(21)还可看出,若无辐射传热(即R=0)则其转化为式(18).这表明若利用所求解的混凝土热扩散系数α值(式(16)和(17))、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即式(19))和温度(即式(8))及其自然环境温度等参数,则可推导出混凝土与自然环境间的实时表面换热系数β值.该法克服了传统求解表面换热系数的不足(如多基于稳态传导,试样与现场实况误差大等),能用于实时求解自然环境与混凝土间的表面换热系数,这为研究现场自然环境和人工模拟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从上述推导亦可知,若利用式(16),(19),(21)和(22)及其测定的混凝土与自然环境温度等参数,则可反推导出太阳实时总辐射热量,这为获取现场实时太阳总辐射热量提供了求解方法.

2试验

2.1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试验所用的主要原料为P•O42.5级硅酸盐水泥(湖南长沙平塘水泥厂),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湖南长沙黄腾外加剂厂),I级粉煤灰(湖南湘潭电厂),S95级矿粉(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长沙本地产河砂(细度模数约为2.9),连续级配粒径5~20mm石灰岩碎石,长沙本地自来水.配制C30级混凝土所用原料配比(质量比)为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为290∶50∶60∶730∶1050∶164∶4.2.所采用的温度测定仪为湖南省长沙市三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HT10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前应对其精度进行校正,其精度为±0.1℃,扫描响应时间为5s,漂移量小于0.4℃/yr,可实时测定温度值.

2.2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按照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和T0553—2005《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安排实验;浇筑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立方体试样,成型24h后脱模,放入标准养护池中养护;28d的实测抗压强度约为34MPa.采用钻芯机从试样侧面取芯,制成直径为100mm±1mm,高度为150mm±1mm的圆柱体;然后,利用钻机钻取距表面不同厚度(35mm和50mm)的孔,相应孔径约为10mm±1mm,将温度传感器置入孔中并用相同级配的混凝土砂浆密封;养护一定程度后,将所制备的含传感器的试样置于杜瓦瓶中(其端面与杜瓦瓶口平齐),并采用相同级配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和养护;根据测试要求,将试样长时间(不少于3个月)置于所测自然环境中,以使得混凝土内各处温湿度基本一致.图1为用于测定一维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的试件简图。图2为相应的实物图.测试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的过程中,将试样置于四周空旷且距地高度约为1.5m的百叶箱中,传感器一端连接测定仪,记录不同时刻环境温度值和混凝土内不同深度温度响应值;自然环境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探头直接悬挂于百叶箱中间;与之相比,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测定过程中,试样置于相同场地距地高度约为1.5m钢筋架上.

3分析与讨论

3.1有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本文以长沙地区2011年8月16至18日为例研究了有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的混凝土内不同深度处温度的变化特征,并对17日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拟合,相应的测试结果及其部分拟合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其波动周期约为24h,利用所建立的正弦(余弦)函数模型拟合实测结果可大致描述温度波动规律.这表明上述所推导理论模型是合理的.至于部分区域出现拟合曲线与实测结果偏离是因昼夜时间长短不等使得升温和降温波动周期不相等造成的,将另文详细阐释.自然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内温度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波动曲线相对光滑、数据离散性小、温度波动滞后和幅值衰减等方面,这是因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密度及其比热容等赋予混凝土较大的热阻———起延滞和消弱作用造成的.从图3可知,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主要受环境变化、混凝土传热系数和表面换热系数影响.利用实测数据的温度波动幅值,结合式(16)可求出混凝土内的热扩散系数约为3×10-3m2/h;实测混凝土的密度约为2300kg/m3,若取其比热容为920J/(kg•K),利用实测数据和式(18),则可求得实测现场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约为20.5W/(m2•K);将计算参数代入本文建立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可求出35mm和50mm处的相位滞后分别约为0.44和0.54,其与图3中的拟合曲线的相位差基本吻合,这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3.2无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大多数混凝土结构工程多暴露于太阳直接照射下,为了研究有/无遮挡对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本文以长沙地区2011年8月19日为例研究了无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与混凝土内不同深度处温度的变化特征.长沙地区测量现场约处于北纬28.2°,日出时间约为6时,日落时间约为19时,8月19日天气状况与16~18日基本相同,相应的日辐射小时最大值约为1.73MJ/(m2•h).鉴于此,该处仅对太阳照射期间(即6~19时)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相应的实测温度值及其拟合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被太阳直接照射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明显有别于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主要表现在温度响应的波动幅值增加、温度变化率大、最高温度值增加及其时间提前等方面.本试验所拟合的曲线是基于太阳照射期间温度值,从图4中可以看出分别基于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和自然环境温度所推导出的等效环境温度理论拟合基本一致,部分区域略有差异是因参数取值等造成的,这表明上述理论推导所提出的环境等效温度可以用于描述相应日照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混凝土内温度随太阳升起而快速增高,随日落急速降低,于13时左右混凝土内(35mm)的温度出现极大值;而自然环境温度于14.5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其随日落而缓慢降低;无太阳照射期间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与有遮挡条件下的响应规律相似.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获得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量———部分辐射能转化为混凝土内能以提高自身温度,另一部分以红外线形式散射入环境中.混凝土温度极大值是在其接受太阳辐射能和自身散射失掉的能量达到平衡后出现的———若混凝土获取的辐射能量大于散射失掉能量,则多余的能量将转化为混凝土内能以升高混凝土温度;若散失能量大于混凝土通过辐射获取的能量,则混凝土温度会逐渐降低;故混凝土表层温度达到最大值会出现在混凝土获取的辐射能与散失掉的能量达到平衡时刻.环境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吸收混凝土散射能量(红外线)而到达的,混凝土向大气散失能量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此即为相应的滞后时间.因而,自然环境温度出现极大值滞后于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出现温度极大值时刻.产生这两者差异是由于有/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与外界环境之间热能传输方式不同造成的.在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与环境间传热主要以表面对流换热为主;而太阳照射条件下,两者间换热方式由辐射和对流换热主导.辐射至混凝土表面的热能大量传导入混凝土内,从而使得混凝土温度快速升高,部分能量以对流换热和辐射方式传递给空气.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太阳照射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值远远大于自然环境温度,理论计算混凝土表层温度可超过50℃,这表明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受其获取能量的方式影响显著,自然环境温度变化规律能否直接等效于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应视混凝土所处自然环境条件而定,这为人工室内模拟试验温度参数选取提供了依据.

4结论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5篇

综合上述分析及工程实际中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b.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c.满足混凝土后期强度及耐久性的工程要求。具体到工程实际中,应该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况、工程结构、水泥品种及价格、保温材料、热源等条件确定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即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期最短、造价最低的目标。

2施工工艺要点

冬季环境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目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及浇筑控制和后期养护等。

2.1材料配比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配比对其抗冻性影响显著,且改变材料配比的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方法如下:a.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其水化作用较强,前期发热较大,强化过程较普通水泥快,抗压强度大。b.适量增加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水化热量,加快达到相应硬度指标所需的时间。c.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导致气泡生成,水泥浆体积增加,有利于拌和物的流动,泥浆黏聚性得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引气剂的使用以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为前提。d.掺加早强外加剂。工程中,常用的早强外加剂有硫酸钠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它们可以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e.集料选择应保证颗粒硬度高、缝隙少,以使自身与砂浆的膨胀系数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则不能使用高铝水泥;若外加剂含有钾、钠等离子,则应该避免使用活性骨料。

2.2保温措施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温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具体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如下:a.环境气温在-10℃左右时,采用蓄热法。通过对原材料(水、石、砂)进行加热,实现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等环节后余热的保有量,加快水化放热过程,提高水泥抗冻能力。b.环境气温在-10℃以上时,采用外部加热法。通过加热构件附近空气,实现热量传递,对混凝土加热,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避免发生破坏。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外部加热法有火炉加热、蒸气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上述各种温度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表1。2.3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需要从搅拌材料、工艺两方面特别注意。

2.3.1材料方面a.保证混凝土搅拌材料清洁。材料中不得含有其他杂物(冰雪、冻块等),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温度。b.搅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为粉剂,则按照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进行搅拌;若外加剂为液体,则要根据配合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后,再根据使用要求配制成施工溶液。

2.3.2工艺方面a.搅拌过程尽量采用机械搅拌,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及抗冻性。b.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延长拌和时间。c.就近设置混凝土搅拌地点,缩短运输长度,减少受冻时间,减少其热量损失。

2.4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外,主要从提高仓内温度、浇筑中覆盖泥凝土面、模板外侧隔温和把握浇筑时间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1仓内温度提升当大气温度降至0℃以下时,通过在浇筑仓面搭设内部含有升温设备的保温棚,使仓内气温达到正常温度以上。

2.4.2浇筑中表层覆盖若对混凝土加温,则其表层有热气,冷空气伴随浇筑过程进入浇筑仓后,仓内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密封一层塑料薄膜在混凝土收仓面上,薄膜表面覆盖保温被,以减小新浇混凝土热气的散失。

2.4.3模板外侧隔温对外侧模板进行保温处理,以防止混凝土通过模板散热。

2.4.4浇筑时间选择若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低于-10℃,则停止浇筑;若瞬时气温低于-10℃,则选择高温时段进行浇筑,以避免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裂缝。

2.5后期养护后期养护是施工后期保证混凝土温度、防裂的重要手段,需注意以下几点:a.采用保温材料(草袋、麻袋等)。新浇筑和刚拆模的混凝土表面,先铺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要保持干燥。b.时刻统计气温变化,若突遭低温天气,则立即停工并做好保护措施。c.注意根据工期要求、工程结构特点、现场条件、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养护期,一般情况下,养护期为10~15d;表2为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d.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更新养护设备,培训养护人员的养护技能。

3结语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6篇

1.1混凝土配合比和实验方案为了研究高掺量粉煤灰对福州地铁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掺量的粉煤灰,研究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如F0表示,以F1、F2、F3、F4、F5分别代表掺入15%、25%、30%、35%、45%粉煤灰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水胶比固定为0.41,通过调整减水剂的用量和砂率,使混凝土坍落度均控制在160~180mm范围,混凝土配比和新拌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1.2试验方法根据试验原材料的检测分析结果,参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确定试验配合比;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按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按GB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早期抗裂性能以及抗碳化性能测定按GB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混凝土力学性能从图1可看出,在相同水胶比条件下,单掺粉煤灰混凝土3d、7d、28d、60d龄期的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未掺粉煤灰的基准混凝土强度。结合表2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也可发现:在标养条件下,掺粉煤灰混凝土7d之前的早期强度增长较为缓慢,7d之后的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混凝土3~7d抗压强度的增长率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混凝土7~28d、28~60d抗压强度的增长率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基准混凝土(F0)抗压强度3~7d的增长率为47.2%、7~28d的增长率为33.3%、28~60d的增长率为6.8%;当粉煤灰掺量增加到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3~7d的增长率逐渐下降为38.1%、7~28d的增长率上升为59.9%、28~60d的增长率上升为20.9%;当粉煤灰掺量增加至4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3~7d的增长率仅为32.5%、7~28d的增长率又下降至55%、28d至60d的增长率也下降至17.9%。这说明该单掺粉煤灰的掺量与混凝土力学性能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掺量范围,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粉煤灰掺量为15%~30%时,混凝土60d龄期抗压强度下降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相同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后,7d之前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相应减少,早期强度增长较为缓慢。与未掺粉煤灰的基准混凝土相比,在地铁地下车站工程中湿度条件较为良好情况下,能够保证粉煤灰中的活性矿物成分与水泥水化生成产物Ca(OH)2反应的水分需要,进一步生成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硅酸钙等,从而不断填充混凝土孔隙,使混凝土7d之后的强度逐渐提高。因此在地下工程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结构中宜采用较长的设计龄期(宜为60d以上),从而更能真实体现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2.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从图2可看出,在相同水胶比和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条件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56d电通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所增强。当单掺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至25%,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56d电通量呈迅速减小趋势,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增长较为明显;当单掺粉煤灰掺量从25%增加至45%,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56d电通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增长缓慢。大量的研究表明适量粉煤灰的掺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2],其原因在于粉煤灰颗粒呈玻璃体球状,内比表面积较小,吸附自由水能力相对较低,在56d龄期时混凝土因失去自由水留下的孔隙率也相对较低。同时,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效应,等量取代水泥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实性。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早龄期时由于密实填充作用混凝土的总孔隙率有所降低,但由于水化产物相对较少,混凝土大孔的孔隙率将有所增加。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延长,粉煤灰和水泥水化产物的二次水化作用,能有效降低水泥石中大孔的孔隙率,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6],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3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从图3可以看出,随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至45%,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凝土的初始裂纹出现时间呈逐渐延长的趋势,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有所提高。当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至25%,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减小速率较为明显,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现象明显下降;当粉煤灰掺量从25%增加至45%,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减小呈逐渐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缓。由此可看出,适量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的原因在于早期的水泥水化反应中,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量相对减少,出现水化放热滞后现象[7],当粉煤灰的掺量增加至25%~35%区间,粉煤灰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效应更为明显,同时部分未水化的的粉煤灰玻璃体易均匀分布在水泥石孔隙中起到约束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现象的出现。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时间出现延迟现象主要是由于在粉煤灰混凝土中粉煤灰颗粒易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化学性能稳定,在水化初期不参与水化反应,而在后期随水化产物Ca(OH)2浓度的增大,粉煤灰颗粒逐渐与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等,但此二次水化反应较为缓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粉煤灰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的生成,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也相应出现延迟现象。

2.4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从图4可看出,在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时混凝土3d、7d、14d、28d、56d龄期的碳化深度均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对比3~28d碳化深度值、28~56d碳化深度值可明显发现,28d龄期以前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增长速率较快,28d龄期以后混凝土碳化深度值增长速率较慢。除了环境温湿度、CO2浓度的影响外,掺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速率主要取决于CO2与混凝土内部成分的反应、CO2的扩散速率以及粉煤灰的掺量等。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后,单位体积内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减少,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产物也相应地减少,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孔隙的液相碱度,导致混凝土表层吸收CO2的能力较低,加快了CO2气体向混凝土内部扩散的速率,混凝土碳化深度值逐渐增加,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这种碳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随着粉煤灰混凝土龄期的增长,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阻碍了CO2气体扩散的速率,粉煤灰混凝土28d龄期以后的抗碳化性能较好。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工程都会允许存在一定的碳化深度,但该碳化深度值必须要满足设计年限、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要求,由此可看出针对碳化深度要求,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也存在一个限量要求。

3工程应用

高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迄今已在福州地铁1号线地铁地下车站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8],其粉煤灰掺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针对地铁地下车站钢筋混凝土结构专项工程应用以及耐久性设计说明要求,同时在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量提高了粉煤灰的掺量,最终结合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确定单掺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30%。配制出的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28d抗压强度达46.2MPa、混凝土中56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为3.5×10-12m2/s、56d龄期电通量为1250.5C、早期抗裂等级达到I级、混凝土快速碳化56d深度值为9.4mm,符合福州地铁1号线地铁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在地下车站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4结论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7篇

1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这些问题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处理。(1)蜂窝。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不严密造成水泥浆流失等原因均会造成蜂窝现象;(2)麻面。当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导致拆除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或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导致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这些情况均会形成麻面;(3)孔洞。当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是混凝土内调入工具、木块等杂物导致混凝土被卡住时,常会出现孔洞现象。(4)露筋。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也可多点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

(1)防水混凝土。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2)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干燥。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铺贴卷材。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3)涂料防水层。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严禁在雨、雾天和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当温度低于5℃或者高于35℃烈日暴晒时不得施工。防水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涂料防水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

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工程试验质量控制工程试验是工程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按相关规定及时取样检测。(1)原材料进场的送样检测。以钢筋原材料进场为例:同一时间的钢筋进场后,查验相关材质合格证,按同一厂家、同批号、同级别、同规格的钢筋原材每60t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60t亦按一个验收批,取样后送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复检,复检合格方可将该批钢筋应用于工程中。在钢筋原材料的复试中尤其要注意一点:当工程有抗震要求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屈比不应小于1.25;屈强比不大于1.3,若不满足此要求,应将该批钢筋退场,不得应用于工程中。(2)普通混凝土浇筑时,应及时留置相关试块以检验其强度。留置方法为连续浇筑的混凝土每100立方混凝土留置1组标养试块。同养试块的留置严格按规范要求。(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结构部位,对于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3.2冬期施工质量控制进入冬期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根据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并做好越冬维修,质量管理人员应严把质量关,做好测温记录。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混凝土运输和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当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应小于400mm,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已浇筑层的温度应满足热工计算要求,且不得低于2℃。

3.3雨季施工质量控制为保证雨季施工的质量,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小雨、中雨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且不应开始大面积作业面的混凝土露天浇筑;大雨、暴雨天气不应进行混凝土的露天浇筑。混凝土在雨天浇筑时,对因雨水冲刷导致水泥浆流失严重的部位,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3.4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应真实、完整、有效。资料管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工程资料,工程资料应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填写、编制、审核、审批、签认均应及时进行及时形成,其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且技术资料应有可追溯性。

4结语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健全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侯其洁单位: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1.1细骨料水工混凝土常用的细骨料有天然砂,人工砂以及混合砂。在工程当中宜选用天然砂。其质量要符合DL/T5151-2001的规定。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2~3.0的中砂,如使用粗砂或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1.2粗骨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的卵石,规定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3钢筋净间距,而其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以及素混凝土板厚的一半。在整个施工中,应该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几组粒径组合,分级备料。同时,技术人员还应控制好各级粗骨料的超径和逊径含量,对含有活性成分以及钙质和黄锈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实验验证,以确定其安全性。

2混凝土拌和物生产过程控制

2.1施工现场配料单调整在施工过程当中,应随时对砂石骨料的超逊径,含水量进行试验测定。然后在实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在保证水灰比不变,骨浆比不变以及混凝土容重不变的前题下来计算出施工配合比。

2.1.1细骨料细度模数变化时的调整当现场细骨料细度模数与理论配合比上细骨料细度模数有所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配合比。当细度模数每增减0.1时,砂率就要相应增减0.5%,而砂率每增减1%时,用水量随之增减2kg/m3。为保证水胶比不变,就需要增减相应的水泥用量。同时,为保证混凝土容重不变也要相应增减砂石骨料用量。

2.1.2细、粗骨料超逊径变化时的调整当细骨料5mm以上颗粒含量和粗骨料超逊径有所变化时(骨料超逊径的规范值为超径小于或等于5%,逊径小于或等于10%)。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石骨料的用量来保证骨浆比不变,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调整如图1。首先,经试验计算出砂石骨料中超,逊径含量。用以下公式计算出砂石骨料中的超逊径(kg)和逊径量(kg):超径量={预定的合格骨料用量(kg)÷[1-超径含量(%)-逊径含量(%)]}×超径含量(%)逊径量={预定的合格骨料用量(kg)÷[1-超径含量(%)-逊径含量(%)]}×逊径含量(%)当计算出超径量时,则将其计入上一粒径级,并增加本级用量,计算出逊径量时,将其计入下一粒径级,增加本级用量。各级骨料的换算校正数为:校正量=(本级超径量+本级逊径量)-(下级超级量+上级逊径量)

2.1.3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的调整需确定,在实验室确定配合比时,如果以烘干状态下的砂石骨料为标准时,则施工时就应扣除粗,细骨料中全部的含水量;如果以饱和面干状态下的砂石骨料为基准时,则应扣除粗,细骨料当中的表面含水率或者补足其达到饱和面干状态所需的水量。同时,也应相应的调整粗,细骨料的用量。若实测工地现场细骨料的含水率为a%,粗骨料的含水率为b%,则施工中用水量为:W0=W-Sa%-Gb%W0:为实际用水量;W:为预定用水量;S:为细骨料;G:为粗骨料。要知道,水灰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在水泥强度相同时,水灰比越高,混凝土强度越小。因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其不变。现有工地现场砂实测细度模数为3.0,5mm颗粒含量为10%,表面含水率5%,小石超径为8%、逊径为12%,表面含水率为5%,中石超径为0,逊径为14%,表面含水率为4%,依照综上所述调整如表1所示。

2.2计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保证原材料计量的准确性,通过多次校准,减少其偏差。其中水泥和水的误差值不得超过2%,粗细骨料不得超过3%。

2.3混凝土运输在运输混凝土时,所用的运输设备不能使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发生分离,漏浆和严重泌水。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运输时间。

2.4振捣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该按照先平仓后振捣的顺序进行。在振捣时要严格把控时间,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

2.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注意养护,防止表面裂缝的出现,时间应不少于28天。

3结论

①在混凝土质量控制环节,必须做好原材料选择与拌合过程中的细节控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②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质量目标,严把质量关。

作者:史永畅单位: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第三篇:劲性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1钢结构的现场安装

采用QTZ7030塔吊进行吊装。一节钢柱的安装。一节钢柱安装之前首先要运用全站仪检查地脚螺栓的平面位置以及标高,确保螺栓的平面位置偏差小于等于2mm,标高偏差小于等于5mm,这样才能提高螺栓埋没精度,从而提高钢柱吊装的质量。检查完螺栓后就使用汽车吊作为起升机械进行吊装,当吊装到位,即钢柱位于地脚螺栓上方时,在柱的上部四个方向用钢丝绳连接型钢的加宽翼缘和地锚,缓缓下降钢柱,使钢柱底部的螺栓孔与地脚螺栓相合,通过在柱脚加钢垫板来进行水平和垂直调整,最后拧紧地脚螺栓。二节钢柱的安装。二节钢柱的安装需要在对一节钢柱柱脚实施二次灌浆及一节钢梁安装完毕后才可进行。二节钢柱安装的主要步骤是在二节钢柱吊装到位后,利用拉揽绳调整好准确的位置,检查好垂直度,用螺栓加垫板将一节钢柱和二节钢柱相应位置上的连接耳板连接起来临时固定,当完成焊接之后撤出耳板。钢柱的校正。校正钢柱要考虑到垂直度和标高两方面。校正垂直度时,每次安装一根柱子都需要用两台经纬仪进行校正,确保柱子在初次校正时就有精确的垂直度。校正标高时,采用内控法控制点之间的竖向传递,先从首层基准点开始投测,在每层都安装激光接收靶,为了避免激光束传递距离太长而发散,还需要按高程进行分次投测,并不断复核,确保标高的精确度。钢柱脚混凝土二次浇筑。校正完钢结构之后,使用混凝土C20二次浇筑柱脚底板和基础面之间的空隙,浇筑前先清理干净空隙内的杂质,对基础面实行凿毛、浇水湿润、支模板和入细石混凝土,将其覆盖严实并抹平,仔细养护使之固定。图3钢结构焊接。钢结构焊接之前需要清楚焊缝接口周围的油污、水分、铁锈、灰尘等,严格按照焊接工艺卡的规定进行焊接,坡口外的定位焊缝不能够出现夹渣和咬肉现象,尽量做到饱满和均匀,焊接完成1天之后需要进行焊缝无损检测。当焊缝过厚时,要在施工前检查其横向收缩变形情况,以免影响钢柱垂直度,从而减小误差。

2劲性结构模板施工

本工程仅有框架柱为型钢柱,柱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进行组拼,次楞采用40*80mm木方,柱箍采用10#槽钢,次楞与柱箍间距根据计算而定。

3劲性结构钢筋工程施工

因型钢的位置影响,劲性柱与框架梁节点处钢筋施工难度极大,为保证施工质量,鲸鱼设计沟通,本工程采取四种办法进行钢筋施工。(1)在钢柱腹板上开孔从而使钢筋穿过;(2)在型钢柱翼缘焊接牛腿,然后将混凝土梁主筋与牛腿进行可靠焊接,保证结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3)混凝土梁钢筋从钢柱边绕行,如图3所示,少数钢筋因型钢开孔以及牛腿截面限制,从型钢边弯绕过去;(4)混凝土梁钢筋若能满足锚固长度,则在型钢柱内弯锚。

4劲性结构混凝土工程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和高质量,本工程采用泵送商混,配合比需严格计算,泵站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等各项指标合格。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浇筑是一大重点和难点,因为钢骨及梁柱钢筋纵横交错,导致进料口空间十分狭小,捣料棒很难将捣到正确的位置,故需要分区从四个方向进行下料,使混凝土和钢骨之间包裹紧密,振捣采用30棒和50棒,振捣时快插慢拔,浇筑时分层浇筑,每次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振捣棒不得角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自由倾浇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并根据规范要求留置试块。

5结束语

混凝土论文范文第8篇

威布尔分布模型是瑞典科学家WaloddiWeibull于1939年提出的一种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类型,它包含有3个参数,分别为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小样本抽样及它对各种类型实验数据极强的适应能力。若随机变量T服从3参数威布尔分布,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式中,β>0为形状参数,η>0为尺度参数,γ≥0为位置参数,记作T~W(β,η,γ)。当β=1时,为指数分布;当β=2时,为瑞利分布;当β在3~4之间取值时,接近于正态分布,可见威布尔分布适应能力强、覆盖性强。当γ取值为零时,即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顺序(或次序)统计量是数理统计学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类统计量。设X为一总体,将一容量为n的样本观察值x1、x2、…、xn按自小到大的次序编号排列成:x(1)≤x(2)≤…≤x(n),称x(1)、x(2)、…、x(n)为顺序统计量;称x(i)的足标i(i=1,2,…,n)为x(i)的秩或秩序数,当出现某些观察值相等时,将足标i的平均值作为这些观察值的秩。

2实验概况及结果

2.1原材料、配合比水泥为天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骆驼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实验所用砂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2.6的中砂;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粒径5~20mm;水为普通自来水。水灰比为0.49,砂率为36%,实验配合比见表1。

2.2实验方法和结果试件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U型混凝土试件,(采用U型试件能够预先确定试件开裂的位置,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提高可预知性[10]。)其尺寸为:两个矩形长脚其长×宽为85mm×50mm,厚度为65mm;半圆形拱的内外半径分别为85和135mm。U型试件的成型采用自制的钢制模具,同时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U型混凝土试件间的差异性。试件成型后24h脱模,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d。并在进行抗冲击实验前4h从养护室把试件取出,并将外表面擦拭干净、晾干。根据目前已有落锤冲击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实验采用本课题组自制的、带有滑轨和钢制底座的自由落锤抗冲击装置,如图1所示。落锤采用高强钢材制作而成,取其4个质量水平分别为0.875,0.8,0.675和0.5kg,实验时,落锤的冲击高度为400mm。应变片的粘结参照文献[12-13],将应变片粘贴在混凝土U型试件几何中心底部受拉区的中部,以及侧表面的上边缘处,粘贴应变片时先用砂纸将试件贴片处的表面打磨平整,并用酒精将其擦拭干净,然后粘贴应变片。实验时将该侧表面面对观测者,并将应变片与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冲击实验的过程、裂缝的观测及冲击次数的判断,参照文献[13]和[14]中附录D的方法进行:将试件放在落锤的正下方,并将自制的落锤从一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冲击试件,至冲击后落锤完全静止;每完成一次冲击即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多次,仔细观察试件表面,当试件从无裂缝到产生第一条微裂缝时,即试件底部受拉区的应变值发生突变时,记录下此时的冲击寿命,即为初裂冲击寿命N1;当试件底部裂缝向上发展并将贯穿整个截面时,记录下此时的冲击寿命,即为破坏冲击寿命N2。每组12个试件,共48个试件,其冲击实验结果如表2。

3冲击寿命的Weibull分布分析

3.1冲击寿命的威布尔描述鉴于冲击实验破坏机理与疲劳实验破坏机理的相似性,参照文献[9]中威布尔分布关于疲劳寿命的描述,将威布尔分布理论用于冲击寿命N的概率统计分析。若冲击寿命N服从3参数威布尔分布。在上述式(3)和(4)中,N0、Na、b3个参数分别对应着γ、η、β,即分别代表最小冲击寿命参数、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并注意到,当冲击寿命N的随机取值为Na时,利用上述式(4),可求得F(Na)=1-1/e=0.632,为固定值,与其它参数值的大小无关,此时冲击寿命Na也被重新标度为特征冲击寿命参数。并且当最小冲击寿命参数N0的取值为0时,3参数威布尔分布变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

3.2威布尔分布检验累积失效概率函数为F(N),则生存概率函数(或可靠性函数)的表达式为。可见,若X和Y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即相关系数R2较大时,则可以证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可以合理的描述U型混凝土试件的抗冲击寿命参数。并可以由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参数b、bln(Na)和相关系数R2的值。验证过程分成两步来实现,首先,将冲击实验中每一组试件的抗冲击寿命参数(N1,N2)按顺序统计量的形式从小到大排列,并给出未排列前原始实验数据所对应的秩序数i;然后用F(N)和R(N)的期望估计来原始3参数威布尔分布公式(1)中的参数(β、η、γ)进行重新标度,并考虑到混凝土材料在冲击实验中存在最小冲击寿命的问题,令b=β,Na-N0=η,N0=γ,即T~W(β,η,γ)变为N~W(b,Na,N0)。则在同一落锤质量水平作用下,各U型混凝土试件冲击寿命N的分布规律可以由以下概率密度函数表示。对于冲击实验结果表2中的冲击寿命(N1,N2),按照上述方法及公式(7),以Y=ln{ln[1/R(N)]}为纵坐标,X=ln(N)为横坐标,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在4种落锤质量水平下的回归直线图及对应的回归参数b、bln(Na)和相关系数R2的值分别如图2和表3所示,其拟合所得直线斜率即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b。由上述分析及图2和表3可见,其相关系数R2的值均大于0.9,所以X=ln(N)和Y=ln{ln[1/R(N)]}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即上述公式(7)成立,从而证明双参数威布尔(Weibull)分布可以合理地描述混凝土的初裂冲击寿命(N1)和破坏冲击寿命(N2)。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