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晨范文网 >> 科技杂志 >> 科学研究杂志 >>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环境保护部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国际ISSN:1001-6929
  • 国内刊号:11-1827/X
  • 创刊时间:1988年
  • 出刊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复合影响因子:1.862
  • 综合影响因子:1.273
  • 编辑部电话:010-84915128

杂志简介 荣誉收录 栏目设置 文章摘录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简介

《环境科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环境科学研究》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新经验,以及反映环保领域热点问题的学术论文;通过特别约稿及时讨论环境重大问题及重要学术理论。为促进国际环保科技成果、科研项目与科技人员的交流服务,为相关政府机构、研究及教育部门、企业、各类环保团体、环保科技人员、管理干部、高等院校师生服务。

《环境科学研究》办刊宗旨是,及时刊登反映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新动向、环境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国内与国际重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国家环境重大决策与管理的最新动向、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的论文;国家重点环境科研项目最新科研成果论文;切中国家环境保护所需的、集中关键及要害问题、有较强实用价值、分类或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论述。

《环境科学研究》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本学科专家办刊。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形成了以编委、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教授为核心的约稿、写稿、审稿、定稿的“专家系统”,形成有效的规范化运作机制。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影响力/获得荣誉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维普期刊收录期刊收录
  •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收录
  • 万方数据收录期刊收录
  • 龙源期刊收录期刊收录
  • 文摘杂志收录
  • 工程索引收录
  • 全球健康收录
  • 动物学记录收录
  • 哥白尼索引收录
  • ASFIS数据库收录
  • 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 Pж(AJ)文摘杂志(俄)收录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
  • 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收录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收录
  • 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
  •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 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2008)
  • 中文核心期刊(2004)
  • 中文核心期刊(2000)
  • 中文核心期刊(1996)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

注意事项(不代表本站观点)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文章中要带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投杂志、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邮编、邮箱。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8、更多注意事项详询客服
9、禁止一稿多投
10、注意:以上信息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直件请联系杂志社。

荐稿流程

1

提出发表需求 与期刊采编中心的顾问老师沟通,结合自身发表需求,提出发表的意向性要求,

2

确定发表期刊 根据您的需求,综合期刊级别、刊物选择、见刊时间等要素,为您量身推荐切合您实际要求的期刊

3

支付定金 待您提出发表要求并确定需要发表的期刊后,支付定金。

4

审稿改稿发表 期刊采编中心按照您的要求,经过我们的专家审稿、改稿后,会立即安排寄送到杂志社发表,确保准时见刊。

5

付款并寄样刊 发表成功并收到用稿通知书后,您需付给余下款项,我们将排刊并按用稿通知书约定时间发表。并寄送样刊。

环境科学研究杂志文章摘录

以人为本的环境科学教课论述

一、建设师德师风,优化教育理念(一)勤奋敬业,严于律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严谨、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就环境经济学科来时,环境科学是一门系统性和交叉性较强的专业,虽然大部分任课教师的专业方向是环境科学,但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和经济学特色高校对环境科学专业改革的需要...

作者:贡俊 点击次:4234
环境科学素质提升的方式探究

1环境科学素质内涵公民环境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关注、关心环境,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基础性的环境与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方法,能够合理地看待环境问题,形成科学解决环境问题和参与公共环境事务的能力。1.1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科学知识水平主要指公众对环境科学方面的术语、概念、常识、基本原理、规律,相关的新闻、政策、法规、条例等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的知道、了解或掌握的基本情况。1.2环境科学方法环境科学方...

作者:李婧 点击次:1507
环境科学实验室管理论述

1药品和仪器的管理环境科学的实验很多都是专业实验,药品除了一些常见的易耗品外,很多都是比较专一,用量不大,而一般一门实验的开设都是一年开设一次,一次开设的次数2-3轮,所以在采购比较专一的药品时,为了环保,应该算好一年大概的最大用量,3-5年的总量后来购置,一是避免药品放太久了变质浪费,二是避免过于频繁采购浪费人力。药品应该分门别类,对于易制领用的时候应该以1年的量或者1个学期的量来领取,采购不能...

作者:陈桐滨 点击次:3285
环境科学课程的完善建议

1《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环境生态学》与其他许多学科联系紧密,它更注重生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在人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如景观生态学理论在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上的指导作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生物种群的种间关系原理对如何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阐述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指导意义等,但目前所用到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多偏重于对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重要理论的介绍...

作者:秦娟 点击次:4327
环境科学化学课程革新阐述

一、课程结构体系改革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

作者:高小茵 点击次:1595
环境科学实验课的革新及实践

1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1.1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原则。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摆脱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束缚。在实验教学大纲及改革方案上又与理论课内容相互呼应,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将专业实验课程分成不同层次,进而建设不同类别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验课程设立必修实验和自设实验2个层次。必修实...

作者:潘晶 点击次:2529
普校环境科学实践教课探新

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具备普遍性,对经常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改进,就消弱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而要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相应对策。1.1课内实验环节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及不全面的现象,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较差。就以淮阴师范学院环境...

作者:戴本林 点击次:5234
环境科学理论选修课的教程论述

一、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一)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二是培养环保专业人才③。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先接受环保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才能为将来从事各项与生物、环境科学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具备“渴望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对待个人与他人、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表达、交流的能...

作者:朱其顺 点击次:4317
青少年环境科学素养的提升举措

一、研究方法选择不同年龄段的2所学校开展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试点研究,总结提炼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的模式和活动方案。在环保行为养成方面,促进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习惯。在环保意识与价值观念方面,关心时事热点以及新闻中的环境问题与环保工作,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环境科学意识。主要包括确定学科特色。在试点学校创建环保科技活动创新操作室,搭建供学生进行环保科学探究的...

作者:刘梅 点击次:3278
公民环境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的建构

一、国内公民环境科学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的代表观点自1990年以来,国内开展了一系列公众环境素质评价的研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1.环境知识、基本价值观念、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为一体的环境意识评价体系2003年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将环境素质分为四部分:环境知识、价值判断、环境态度和环保行为的三级评价模式。其中,环境知识包括环保知识、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了解渠道;价值判断包括对政府...

作者:佚名 点击次:2101
1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