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计理念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设计理念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6 11:11:36

设计理念自然环境论文

由于所需木料极多,几乎耗尽了当时优质的楠木资源。至明嘉靖朝重建时,甚至已经难以找到合乎标准的巨粗楠木,不得不采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的做法或者由杉木而代之。再说玉,这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历来有玩玉的传统。皇家爱玉,自然得保障玉石的供应。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之后,新疆回部每年向朝廷进贡和田玉多达4000斤。自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共53年间,新疆进贡的和田玉多达20万斤[2]113。和田玉是玉中极品,早在史前,它就成为原始部落、部族首领的喜爱之物,进入文明社会后,它也一直是贡品,这种传统一直到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才结束了和田玉长达4000年的作为帝王玉的历史[2]117。由于统治者的极度消费,和田玉现在已经相当稀缺了。从以上例子看出,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物质财富并不富裕的农牧文明时代,权贵阶层缔造奢华的工艺设计理念与实践对自然资源的耗损也是不容小觑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工艺设计被捆绑到与提升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时代潮流中。工业设计对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也被看重。工业文明时代的工艺设计理念的突出特点是:“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这种设计理念的现实表现有二:一是功能至上、化繁为简,目的是便于机械化生产、利于大批量制造和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形制单一,仅仅通过造型、色彩和材质的微调制造出海量的所谓“新款式”,以一种简单的重复来促进生产、满足需求。

当工艺设计被裹挟到了“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时代洪流,以攫取利润为最高目标时,它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巨大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对优质自然资源的耗费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全方位的,也更令人触目惊心。工业文明时代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资源带来极大的伤害。第一次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森林和煤炭成为最先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伦敦“雾都”的称号即是来源于当时大量煤烟的排放;在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为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红河”,哈茨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为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鱼类,甚至饮用过河水的陆地动物也没能幸免[3];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电力和化学工业为代表。内燃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从以往的陆地、海洋,扩展到天空与深海,而化学工业更是颠覆了以往人造物“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状态,大量不可降解的材料被发明和广泛使用。随着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大量发电站、化工厂的建成,以往仅限于特定区域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人类因为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而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如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由于气候反常使得工厂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无法消散,造成大批家畜死亡,数千人中毒,60余人丧命。而发生在1943—1955年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则更甚,三次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近千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核工业、计算机产业、宇航工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第一次具有了瞬间毁灭自身和地球上一切物种的能力。而此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扩展到了太空和“隐形”的基因领域。人们无法忘记,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后的15年间,有9.3万人死于核污染,27万人致癌或遭受各种辐射疾病的折磨,原子炉熔毁而形成的辐射尘埃几乎席卷整个欧洲,期间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禁止人们食用部分农作物和农产品,间接受到辐射损害的人达数千万。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内仍然是绝对禁区,在这里,建筑物依然屹立,然而偌大的城市空无一人,一片死寂。

此后发生在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则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工业文明时代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促使人类不得不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观念登场,这就是生态观念。一种新的文明模式即“生态文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付诸践履。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而发展的新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以生态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表现形式,引导人类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4]。生态文明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一是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二是低碳生活,由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衣物的原料与工艺、食材的获取与烹饪、居室的温度与照明、出行的时间与距离,其背后都关系着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量,因此低碳生活势在必行,并在全球受到了日益宣传、倡导;三是发展可持续,为生态的恢复与再生提供了时间,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的产品工艺设计理念也随之悄然发生转变,产生了以“谋共生、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理念。最早对产品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展开研究,并发表论著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他在20世纪60年代所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首次提出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上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应该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必须考虑设计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的影响。这些观点极大地触动了人类关于产品、工艺设计的思考,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他的思想已经被广泛认同并转化成为“绿色设计”的理念进而指导着当今的设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正成为近年来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通过资源消耗最小化、选择环境影响小的资源和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优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便捷拆卸和面向生态效益的系统设计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在可持续设计之后,又出现了低碳设计的概念,以减少人类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为目标。低碳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重新规划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日常生活行为模式的再设计,降低碳消费量;二是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或者开发新的、可替代的能源,实现减排。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到,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人类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变迁。设计理念从“缔造奢华”“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过渡到“谋共生、可持续”,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种设计理念所牵动的自然环境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缔造奢华”的设计理念只是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局限消耗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设计理念则发展为了对自然资源的全面入侵,它所引发的自然环境风险前所未有。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面对日趋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重新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日趋成为人类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成为时代的大势。这实质上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复归。尽管在当下,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产品工业设计领域的奢侈尊贵、物质至上、铺张浪费气息仍然存在,但历史发展的轨迹已经清晰表明,沉溺于物质而不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将是无法延续的。我们坚信,“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将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性选择。

作者:邓俊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设计理念自然环境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zrhjlw/67245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