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石油工业的问题及对策2篇范文

石油工业的问题及对策2篇范文

时间:2022-02-17 09:30:21

石油工业的问题及对策2篇

(一)

一、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说,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制还不健全,现行法规标准的国际通用性较差。二是在安全投入方面,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要想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局面,难度非常大。三是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支持体系不健全,如工伤保险体系存在漏洞,安全生产检测市场不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相对缓慢。四是我国安全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与国际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明显。五是我国石油工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差,安全理念有待加强。,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提高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影响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l)只注重事后管理,而轻视事前的监督。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和只重视事故的处理,而对事故的预防并不重视。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用,一味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够引起员工注意,但在事故平息之后,安全意识逐渐淡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

(2)缺乏事故教训及经验积累。在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事故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导致同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3)安全意识宣传不到位。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正确,经济效益成为石油工业的唯一价值追求。我国石油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导致安全意识宣传不到位。在石油工业安全意识的宣传过程中,走过场的成分较多,而实际行动却较少,习惯性违纪违规现象经常发生。

(4)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石油企业并没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已经制定的相关制度,但其执行力却大打折扣。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管理责任人,增加事故处理的难度。

(5)员工的参与性不高。由于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不到位,加之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员工参与性不高。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员工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安全管理的配合性较差,导致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工作难以开展。

(6)安全技术落后。从我国石油工业的安全技术来看,技术理论并不成熟,重大事故的安全技术还比较落后。同时,设备维修成本和检查成本较高,导致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与石油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不相适应。加之石油工业安全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7)安全投入资金不足。如前所述,由于安全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导致安全管理的资金受到限制。同时,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导致安全投入方案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效益。

二、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可建立和完善责任问责制度,通过决策层、管理层、职能部门的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加强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第一,决策层。在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是最高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石油工业的劳动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卫生等项目,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划,指导下属生产单位严格实施安全管理相关规范,由法定代表人负责石油工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管理层。石油工业管理层是安全管理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安全管理的监督者和执行者,是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第三,职能部门。为保证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石油工业中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2构建安全管理的模式,实行全过程管理

我国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应将事前的预防与事后管理结合起来,保证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积极、主动预防灾难或事故发生的对策,其步骤如下:提出安全管理的目标,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方案,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新的目标。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管理方法,其步骤如下:灾害或事故发生之后,调查事故的原因,提出整改的对策,在对策实施后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新的对策。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与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相比,能够通过事前的预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有大好处。因此,加强事前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中,有以下具体措施:第一,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根据生产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事故预防和监测。第二,强化危险系统的辨识。在安全管理中,应找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安全状况进行综合性判断,形成动态约束机制,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依据。第三,合理开发安全事故资源。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我国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石油工业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安全管理问题,改善安全管理系统,合理开发安全事故资源,以新方法、新思路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加强隐患整改和安全检查工作。在石油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实行动态化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石油工业的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4加强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安全信息管理指的是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石油工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密不可分。石油工业安全管理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石油工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石油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石油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通用的模块化结构,以预测和统计分析为核心,建立安全管理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录入、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维护、信息查询、报表生成、事故预测功能,建立一个管理系统框架结构,提升我国石油工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5确保安全投资的合理性

石油工业安全投资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价模型来计算:投资合理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只事故发生可能性只危险作业程度)令(事故纠正程度只经费指标)。因此,在确定石油工业安全投入时,应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后果,根据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经费指标。石油工业安全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宣传教育费、劳动保护费、安全技术费、辅助设施费、工业卫生费等,石油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安全投入资金,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在我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安全事故依然经常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影响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石油工业的安全生产,应牢牢把握结合实际、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原则,使安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邵攀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二)

一、建立正确的人才管理的方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尤其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从上述分析来看,无论国内国外,都缺乏优秀的人才。面对人才短缺的现状,就必须建立正确的人才短缺解决办法。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不可避免,石油企业应立足现在,采取行动,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有效的人才管理是指使适当的工作有适当的人去做,使得每个人才的最大潜能都能得以发挥。但是目前,在很多石油企业中,人才大量浪费和流失的现象并不鲜见。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对薪酬的不满意;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不融合。而在这三个方面,后两个原因才是主要的。确实,更好的待遇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上能够吸引到人才,但是这都是暂时的。员工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以达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协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等来满足职工基本需要,但企业更应该重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一方面,企业要改变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方式,以团队代替层级,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实现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企业要给员工更大的活动空间,更多的权限范围,实现员工自我管理。要建立起规范有序、分级管理、充满活力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中国的石油企业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形势,国内石油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严峻、更加复杂、更加激烈。无论是为了维护国家石油安全,还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石油企业要加快培育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参与分享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就必须建设自己高素质的具有竞争力的石油人才队伍,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

二、石油院校应起的作用

石油院校是向石油工业输送石油人才的主力站,是石油人才的摇篮。就中国目前而言,石油院校每年毕业人数达到3万余人,理应承担起向石油工业输送合格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要保证毕业生的素质,使其能为石油工业所吸纳,为石油工业做出贡献,就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石油院校应与石油企业加强合作培养,为公司定向培养人才。石油企业面临的困惑是在众多的石油院校的毕业生中找不到适合的人才,而若是由院校通过提前与石油企业的合作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公司所需要的员工的素质能力在其学生时代就得到培养,这样的人才在毕业后不但能够迅速进入石油企业,同时也能快速适应工作,接管任务,免去了实习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国际石油合作型”就是石油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善了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环境、经营环境与文化环境。

其次,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在新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国内石油产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我国的石油工业与国外交流很少,外语并不是被重视的对象。但是近十多年来的情况与以前大不相同,特别是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开始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来紧密。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国内的石油企业正在加大步伐进行“走出去”战略,非洲、中亚、美洲等地区都有中国石油企业的身影;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石油巨头也开始进军中国这个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毕业后大有机会进入石油行业的石油院校的学生,较高的外语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因此,作为为石油工业输送人才的石油院校,应该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外语在总学分中的比重,把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与学生综合考核相挂钩,开展英语角,聘请外教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再次,针对石油院校的非主干学科来说,加强石油特色,利用石油这一特殊优势,培养有石油特色的特殊性的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譬如石油院校的经管学院,在办好经济理论课程的同时,应与石油紧密联系。石油销售、石油市场的经济分析、油价波动的分析、石油企业的管理、石油行业法律法规等等与石油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相应的课程教授给学生。如此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又了解石油工业的相关状况,具有特殊优势,进而受到石油企业的关注。

最后,石油院校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针对我国油气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石油工业走向国际化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而提出来的。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相对缺少:在与国外油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外方仅需一名专家能够解决的问题,我方因缺少复合型人才往往需要几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解决,这样不仅仅提高了成本,还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是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结论

目前,国内为的石油企业都经历着人才短缺的阵痛。针对人才短缺问题,石油企业应当长远规划,加强与石油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自身建设,发掘出公司员工的最大潜能;同时,石油院校也应根据石油工业的现状,适应形式培养出石油工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保证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郭腾飞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石油工业的问题及对策2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