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范文

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范文

时间:2022-04-06 11:28:40

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

摘要:

通过整理蚌埠市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对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蚌埠市发展及其现存老工业建筑的现状,结合国内可借鉴的实例,总结了当下适合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

近年来,城市在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大量老工业建筑渐渐荒废,进而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绊脚石”,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拆除的境遇。如果经过合理的改造及利用,这些“绊脚石”其实仍然是具备很大价值的,并且能够迸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这是当下很多城市面临的一个值得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1蚌埠老工业建筑历史沿革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皖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作为一个兼具码头、商埠、工业、铁路等多种文化的中小型城市,有着特殊的商贸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业资源。但当下这些旧工厂、仓库等老工业建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及利用,加之社会对此关注程度不足,所以妥善处理好这些老工业建筑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兴起于交通,发展于商贸和工业。由于兼具运输、商埠、工业等特点,其工业建筑主要可分为生产性建筑与仓储建筑两大类。1919年,在二马路民乐里建电灯公司的机器房和锅炉房,共600平米,另有二层砖木结构的办公楼房一幢,30米烟囱一座,是蚌埠最早出现的工业建筑。1927年,蚌埠当时最大、最高的工业建筑信丰面粉厂完工,为高五层的粉楼厂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76平米。1928年建宝兴面粉厂,砖木结构,共五层,粉楼,建筑面积3108平方米,为解放前蚌埠较高大的工业建筑。建国后,1950年建第三发电所。1953年工业基本建设兴起,开始兴建自来水厂、蚌埠铁工厂部分车间、淮光布厂。1956年,苏联援建的蚌埠肉联厂竣工。1957-1958年,扩建、新建东海烟厂、面粉厂、建华造纸厂、福昌火柴厂、纺织厂、染织厂、酒厂、针织厂、麻纺厂、毛纺厂、化工厂、橡胶厂等厂房,两年内竣工面积达6.3万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发展较快,兴建和扩建了肉联厂剥皮车间、针剂车间和酒厂、纺织厂、汽车修理厂、水泥厂、半导体厂、果糖厂、制革厂等86家厂房。1978至1985年,工业建筑竣工面积累计30万平方米[1]。

2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

随着蚌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业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由民国及建国伊始的重工业商埠型城镇向以创新型科技研发为主体的科技型城市转型。如此一来,众多旧的厂房、仓库等工业时期的建筑就出现了闲置以及利用率不足等状况(见表1)[2]。蚌埠市政府及相关文保单位对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0年,宝兴面粉厂建筑群被列为蚌埠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蚌埠市首批也是目前唯一一项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工业建筑遗产[3]。蚌埠在老工业建筑保护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老工业建筑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及再利用。以宝兴面粉厂为例,自2010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以来,相关保护及修缮工作还是不足。该建筑群损坏情况较为严重,保护范围所含的厂房、厂内铁路专用线、厂北侧阁楼等建筑,目前质量一般,铁路及阁楼现状尤为堪忧,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厂房区被租给企业自主开发,现被规划为民间金融借贷的“金融一条街”,已挂广告牌若干(见图1)。由于缺乏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没有发挥出老工业建筑的文化特性,现行再利用效果并不理想。缺少政府指导下的社会综合力量推进。蚌埠老工业建筑的现状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荒废状态,原单位仍在使用,但产业结构已经死亡,厂区处于单位管理下的荒废状态,即生产已经停止,却没有对原有厂房做新的规划利用。另一类是原单位已经破产或取消,厂房出租给个体商户使用,多被用作仓库,再利用效果也不够理想。针对这种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能够调动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热情。由政府主导,以公共文化展示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为目标,通过公开招标,对现有老厂房进行改造设计,进而引入民间资本,由此既可以将现有厂房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再利用,又能够发展第三产业,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3国内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案例分析

蚌埠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及产业模式转型时期,自上世纪初遗存至今的老工业厂房在城市发展及建筑风貌上都承载着属于一定时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蚌埠市不同时期城市风貌的直接见证者[4-8]。其中,不少工业厂房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有的场所符号,有些生活区至今仍然沿用着以所在工厂区域名称的命名,如:二钢社区、柴油机厂社区、纺织厂社区等。这些在蚌埠都是被市民所熟知的生活社区,居民众多,已经形成了当地的工业社区文化,若处理不当,会对城市文脉传承及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蚌埠在对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及再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尚无相关成熟案例(宝兴面粉厂的金融一条街改造方案目前处于未完成/搁浅状态),因此从第三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造前景颇为乐观。针对蚌埠具体情况,有必要借鉴国内一些在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

3.1以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再利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先驱,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的黄浦江畔正是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的地方,这里汇聚着中国最早的民族钢铁企业、发电厂、外商纱厂、煤气供热厂、自来水厂等。不仅对于上海意义非凡,也是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里程碑,历史文化价值极大。南市发电厂是其中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建筑。世博会期间,其主厂房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烟囱被改造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体温计,此项改造颇受观者好评,及至世博会结束后,反响依然较高。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经过广泛调研及论证后,于2011年决定将该馆改造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种改造不仅能传承上海的城市文脉,也与国际上现行的将具有特色的城市老建筑改造为文化艺术展馆的观念相吻合,而且与周边现有世博场馆之间也能够有机互动,形成了上海新的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改造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它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也是对以往无度攫取能源告别的纪念。老工业建筑粗砺不羁的风格在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丰富可能的同时,也在文化传播方面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

3.2以创意产业园模式再利用: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大山子地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该厂区是新中国工业化开始的地方,在北京工业发展史中意义重大。2000年,北京市政府将798厂及其它六所老厂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对厂区进行了重新整合,闲置出部分房产,并将这部分老厂房陆续出租,以求充分地利用。由于老厂房具有空间可塑程度高、施工改造简易、交通便利、租金低廉、环境安静以及为当地人所熟知等良好的物质条件及文脉影响,很快就吸引了一批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等文化行业的先期入驻者,随后又有了酒吧、餐饮、创意品商店等商业形式的发展,798艺术区逐渐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选《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于798艺术区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仍然是798艺术区。由此可见废弃的老厂区在通过合理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后,完全可以成功转型为集文化创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活用了老厂房的同时,又能带动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非常值得借鉴。

3.3以公共休闲模式改造再利用:湖南长沙船舶厂长沙船舶厂建于1950年,曾是湖南省最大的造船企业,其厂房建筑在长沙工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脉承载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该地需建设为滨江风光带,目前除了一处约4700m2的车间被保留了下来以外,其余厂房已基本拆除。裕湘纱厂和船舶厂两处建筑将被保留在滨江新城规划范围内,裕湘纱厂工业景观将着重体现“民国建筑特色”,船厂车间则以“现代工业建筑”为设计风格。两处景观在风格上形成互补,从宏观上反映出河西工业发展的文脉。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厂房改造及再利用案例,植入和培养新的城市功能,以“艺梦工厂”的概念打造原船厂车间,亦或是将大开间改造为体育活动设施,从而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及娱乐休闲场所。

4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方法

蚌埠老工业建筑具有承载蚌埠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发展变迁的物质载体,其自身作为产业建筑类型的物质形态遗存,也具备独有的美学价值。加之老工业厂房的区位及建筑结构优势,很容易对其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并且能够有机地与周边环境协调。因此,很有必要在尽量保留的基础上,通过注入新元素的处理手法,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4.1商业模式改造再利用对于在城市商圈附近的老工业建筑,可将其改造为购物、娱乐、餐饮等消费型的商业环境,既可以解决消费时代下商业用地需求的不足,又可减少拆除重建商业建筑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保护文脉三位一体的目的。例如原蚌埠第一粮食仓库,建于1950年,仓容量3950万公斤,库区内铁路专线长341米,为安徽当时重要的战备屯粮基地。目前所在区位极好,北临淮滨公园,南接淮河路商业街,是绝佳的商业可利用资源。库区内仓库及铁路目前保存尚可,暂租给物流公司做仓库用。库房为解放初期苏联援建的工业建筑风格,具有特定时期历史风貌特点,极具保存价值。库区内的库房、旧火车等,都是极佳的时尚街区元素,可将其改造为工业风格的特色酒吧、餐饮、演绎街区,如此既发展了商业,文脉也依托建筑得以保存。

4.2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改造再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有一些把老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如:北京798、上海8号桥、南京圣划艺术中心等。创意产业具有污染小、空间适应性强、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等特点,也非常适合在蚌埠这类小城市推广。相信这类依托于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文化创业产业园,定能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上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蚌埠正加大力度发展旅游经济,兴建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周边省市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花鼓灯嘉年华游乐园、龙子湖景观公园、栖岩寺文化园、湖上升明月古民居遗产园等。若将蚌埠市遗存的部分历史建筑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模式加以改造及再利用,则可起到丰富旅游资源的作用,蚌埠也正缺少这类型的旅游资源,因此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开发模式。位于淮河之滨的宝兴面粉厂,既是蚌埠工业发展史的活化石,也是目前蚌埠市唯一列为市文保单位的历史工业建筑。该厂北临淮河,南接淮河路商业街西段,所处区位优越。由于缺乏优势商业资源,淮河路商业街西段的人气弱于中段,因此,若将宝兴面粉厂以文化创意街区的形式加以改造利用,既可活用这一建筑遗产,又能激活一个新的旅游经济区域。

4.3创业孵化基地模式改造再利用蚌埠现有四所高校,具有一定的人才输出能力,但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学生们往往一毕业即前往其它城市寻求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不足。基于此种现状,可以尝试将规模较大,且处于荒废闲置状态的老厂区,如蚌埠市柴油机厂(见图3),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柴油机厂建于1960年,于上世纪末破产,现状颇为萧条,主要厂房保存完整,目前被用作废品回收、石材加工、汽修等边缘用途。可先将厂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再对原厂房进行空间的再分割,以粗犷的工业风格做艺术塑造,使其成为数量可观且颇具特色的商铺及办公楼集合区,低价出租给大学生或创业者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厂区曾多次被国内影视剧组选为取景地,由此可见其艺术文化价值,若将其改造为影视基地也不失为一种尝试途径。

参考文献:

[1]蚌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蚌埠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237.

[2]周琦.从老厂房到新街区[J].建筑与文化,2012,9(11):15.

[3]张雨奇,胡莲,王琳,等.政策导向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12(5):100-103.

[4]王建国,戎俊强.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1,22(6):17-22.

[5]屠海鸣.保护历史建筑不妨产权多样化[J].中华建设,2005(2):64.

[6]李新鑫,李慧民,温艳晶.大连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状与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6):60-62.

[7]郑剑峰.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J].中华建设,2014,21(8):84-85.

[8]姜书明.既有建筑改造再利用刍议[J].天津建设科技,2014,24(5):29-31.

作者:石川 李坤健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gyjzlw/6904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