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范文

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范文

时间:2022-03-22 02:33:39

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本文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解析,构建了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解析了该框架体系六大要素指标的概念及相关关系;以山东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以及以创新创意为特征的智慧经济形态———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普通高校传统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开始迎接新的挑战。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得到国际工程教育体系的执业资格认可。因此,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必然成为普通高校工程教育质量评估的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均强调,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增强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普通高校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要求体现“应用+创新”的特征。尤其对于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制造行业,要求毕业生是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经济结构必须从比较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高技术型转变,必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1,2]。因此,我国新型工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普通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认证标准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做出过很多界定[2-4]。但无论如何界定,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要素都得到了普遍认可,包括教育思想或理念、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法等。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给出了明确定义,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式样。

2.应用型创新人才解析。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理论界兴起了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热潮,文献分析表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培养理念[5]、培养方式[6]等方面的研究,对这一概念本身的解析研究相对较少[1]。本文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强调人才的核心特质是“应用性”与“创新性”的有机融合。“应用性”特质表达了其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创新性”特质表达了其具备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标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大部分。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技术与管理的边缘学科,为了简化分析,并不失准确性,本文仅考虑通用标准,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可以依托专业优势,按照专业补充标准进行相应调整,以使人才培养体系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响应更加灵活和适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包含七大模块,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7]是成果导向型教育,这是一种以人才需求为前提,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业成就为内容、以持续改进为质量管理机制的专业评估模式,如图1所示。目前,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文献多集中于课程体系改革[8]、某些已经进入认证名录的专业(例如自动化专业[9]、计算机专业[10]等)、人才培养模式[11-13]等,但基于专业认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比较鲜见。

4.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解析。将“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两个术语结合,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1],本文给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培养主体根据学科特色设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因时而变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反馈、公正、调控、多样的教学评价保障制度下,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博专并举的课程设置方案,尤其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效结合,以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涵养、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兴起的交叉型工程技术学科,兼具管理与工程的双重属性,其交叉学科属性决定了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具备现代工程技术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设计的能力。这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契合。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上述定义,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标准,借鉴人才培养模式的四要素理论[2]以及相关研究成果[14],本文给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具体如图2所示。(1)教育理念。目前工业工程教育理念应该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学术传统和文化底蕴,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观念,顺应时展的趋势,恰当提出相适应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引导工业工程专业的科学发展。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7]就是成果导向教育,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能力、目标和内外部需求导向的。(2)学科特色。鉴于工业工程专业交叉型工程技术的学科属性,结合工业工程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宗旨和对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主体在确定培养模式时,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学术传统、资源要素、社会需求环境、学科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考量,确定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从而培育特色突出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学科特色体现了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鉴于该专业的跨学科属性,学科特色正体现了各高校工业工程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行业特色。(3)培养目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学科特色指导下,培养目标是整个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工业工程专业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具备基础知识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专业素能,并且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目标就决定着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专业认证中的培养目标与内外部需求和毕业要求链接,体现了目标导向性,与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遥相呼应。(4)培养过程。培养过程包含了培养目标确立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是培养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决定了整个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本培养过程内容包括:分层次的理论课程设置、分模块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通过以上三步培养过程,来优化人才培养系统,完善培养体系。培养过程是对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师资和支持条件的总体概括,囊括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层面)和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层面)的全方位培养体系。(5)培养制度。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培养制度决定了培养过程的顺利实施,在整个培养方案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提出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组合制度、激励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严治考风考纪等制度并存的培养方案。将价值激励、非智力因素激励和公平激励的措施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培养制度是实现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模块的前提。(6)培养评价。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控制机制,实现对培养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以及培养制度实施质量的监测与调控。以创新为导向的全过程学生评价机制,建立一个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潜质的考核平台,形成从入学到毕业、从课程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学生评价机制。基于绩效的全方位教师考核机制,则是从教师、学生、同行、专家等方面对教师绩效进行360度全方位评估,能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态度、绩效、能力以及教学潜能。培养评价是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基础,体现了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组织制度的综合评价。

三、实践探索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矿业见长的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学校的工业工程专业隶属于特色鲜明的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培养本科学生近2000名。近年来,本专业结合社会需求,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15,16],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1.鉴于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属性,并基于社会需求分析和专业现状分析,本专业确立了面向矿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并举的工业工程学科特色。一方面依托于学校和学院矿业特色鲜明的发展背景,积极探索将工业工程基本思想应用到矿山企业的发展改善中;另一方面也注重工业工程专业的本源行业,并考虑所在区域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的企业竞争力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完善等优势。在此学科特色熏陶下的毕业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基础知识能力以及结合实际自主创新的能力。

2.制定了培养方案修订的技术路线并形成制度严格执行。修订路线如图3所示。基于专业实际情况和学校指导思想,结合社会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标准、教育部本科人才标准和工业工程师标准等有关标准和师生相关建议以及兄弟院校的培养方案,在旧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3.培养目标从“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修订为“应用型创新人才”,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和“创新”两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国内“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发展背景适应,也与学校“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的建设目标吻合。4.积极探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与海尔、纬创、海信、斯蒂尔等企业在实习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多种合作模式的改革与试点。尤其注重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合作,借助于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与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特色,为学生们架设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尽量缩短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渡时间。例如与企业的小组合作模式,即利用生产实习或者毕业实习的时间,首先学校与企业沟通,确定目前企业需要的改善题目,每个题目对应一个小组;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报名,每个小组4—5人,全部报名结束后企业会安排面试;然后为每个小组指派企业工程师对接,作为现场指导老师,他们与学校教师合作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每个小组每周都会对成果进行阶段性,学校与企业工程师作为评委,对各小组的成果从创新性、适用性、可复制性、效果等方面评分,列出名次并颁发奖品,实习结束后各小组最终成果,并评出优秀实习生。尽管这种模式时间不长,但从目前的实施效果看,它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们投入到实践学习的热情,也能为企业在产线平衡、设备管理、品质管理等精益生产方面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改善点,并且这些改善点都将在企业落地实施,并有可能在各种层级进行普及,这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

四、结论与展望

1.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解析,构建了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解析了该框架体系六大要素指标的概念及相关关系。2.山东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自1993年创办以来,形成了矿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并举的工业工程学科特色,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作者:颜伟 袁清和 李美燕 孙佳欣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gygcgllw/7306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