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论文范文

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0 10:34:05

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论文

一、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工业政策的应用

15世纪末,伴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世界市场被扩大。这一变化给商人、航海家、工业带来极大刺激,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快速成长。16和17世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这场“移风易俗”的封建社会改造运动中,看到了新兴生产关系在创造财富方面的巨大潜能,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中写到,市场是万能的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地调节供需之间的平衡,政府的角色只应是资本主义的“守夜人”。他们相信,参与经济生活的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中,能够做出比其他人更正确的决策,自由的市场行为能避免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效率不彰,投资人必将从中受益。政府只需尽到国防、司法与公共服务三种职能即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统治逐渐确立,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集中与集聚加快,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发尖锐,供给与需求出现失调,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由于此时的社会总需求依然存在较大潜能与空间,供求之间的矛盾很快就能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得以化解,“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逐渐遭到质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的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虚假繁荣,整个世界也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而改变了政治格局。以美、法为代表的战胜国凭借巨额的战争赔款,使生产规模得到瞬时迸发,导致市场供给严重超过社会支付能力的需求。与此同时,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生产停滞、工人失业、经济滑坡、物价上涨,各种极端尖锐矛盾集中暴露。面对严重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无所适从,“万能”的市场再也无法自发地将西方经济引入正轨。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通过计划与指导所带来的经济稳定,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相信政府对经济的计划与指导是必要的。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干预思想开始形成。1936年12月,凯恩斯发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条件下,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的常态是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均衡,而且国家越富强,经济越发达,这种不足就愈严重。有效需求不足是由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造成的,因此市场机制不能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必然会出现萧条和失业。当需求过度时,也会出现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的干预经济,通过赋税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降低利率,提高资本边际效益,刺激投资需求;通过政府管理投资,直接增加有效需求。通过这些手段,经济就能在政府的干预下,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摆脱经济危机。《通论》出版后,西方经济学界在危机的绝望中找到了能够对付经济危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在西方迅速传播。由于其主张基本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而且迎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得到了认可。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接受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实行“新政”,在经济生活中加大了国家干预的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克服了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使生产得以逐渐恢复。至此,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取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成为主流,并沿用至今。

随着世界经济朝多元化与多极化方向发展,政府对国家经济的运行采取规制与管控成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即便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痕迹也越发明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阐述,在繁多的政府职能中,政府对市场经济行使的职能主要有三项: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给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对具体工业部门或工业产业,政府对其进行管控与规制更有其实际意义。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与重要部门,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工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社会民生,更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是建设重心的具体意志的体现。此外,工业发展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劳动、资本等生产资料积累涉及大量公共领域与公共服务,需要政府负责。工业在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之前,往往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多部门协调,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也不敏感,只能靠政府及相应政策法规推动,提供保护。工业的建设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多涉及环境与资源等外部性因素,市场机制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规制。最后,面对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需要的变化,已有的工业生产由于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与发展惯性,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外力刺激与推动。基于以上分析,政府通过工业政策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工业的发展方向、产业规划、标准制定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保持同步。根据国家发展和实际需要,政府可以有针对地扶持重点产业建设,控制并有计划地淘汰落后产业,进而控制先进生产力与可持续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其次,投资基础设施,为工业经济的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包括制度性基础设施,如产权、合同法等促进竞争的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与教育,为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工业政策为工业发展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创建融资渠道,保障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第三,建立和维护工业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政策法规协调工业发展中多方关系与利益。在工业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之前,政府应充当化孵化器的角色。第四,重点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通过税收、补偿等政策机制重点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外部性问题,明确资源环境产权,合理承担外部性成本,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与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第五,政府从全世界视角和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通过工业政策帮助工业与经济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商贸往来的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在各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政府也通过执行国际经济政策,使国家工业经济与国际接轨,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证实了政府及工业政策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方面的作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大量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倒闭,全球失业人数急剧攀升。面对严重的市场失灵,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政策,重振全球经济。工业政策也由此前的避而不谈,到如今重返国际发展舞台。英国、法国推出工业发展战略,欧盟更加强调工业发展的作用,在多方政策刺激与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政府的作用。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和改革,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政策。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中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干预作用也从未中断。正是这种在政府主导下,兼顾市场作用的经济逻辑才催生出当前人们热议的中国奇迹。

二、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战略目标

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意味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中实现较高水平的工业化,并从工业产品和服务市场全球化中获益,所有国家的女性和男性都能共享繁荣,在环境可持续框架内支持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整合相关产业的独特知识与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做贡献。首先,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根据全球金融公司预测,未来10年,需要解决全球6亿人口就业。在亚洲,中国每年要创造2000万就业岗位,印度需要创造1000万就业岗位。麦肯锡预测,未来10余年非洲还将创造5400万个稳定的“带薪职位”,却仍不足以消化超过1.22亿人口的就业需求。其次,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减贫。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前期或工业化早期阶段。50多个国家由于各自国情不同,特别是资源禀赋、殖民历史、人口和地域分布的差异,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洲国家依靠服务业或利用一些特殊的资源,通过跳跃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不足为奇。但对大多数非洲国家而言,仍需遵循传统工业化的规律来实现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增长轨迹,我们发现中国和非洲存在同步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和非洲国家发展经贸合作,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非洲则通过中非贸易改善了自身的贸易条件,抑制了通货膨胀,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中国对非洲汽车装配、家电制造、皮革加工等领域的投资,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延长了“非洲制造”的增值链。处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需将部分富余的产业产能转移到国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非洲国家,则具备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非洲国家普遍渴望发展工业,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出口。近期,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就提出了在未来数年内将其打造成“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的目标。中国政府理解并将全力支持非洲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在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中非“461”合作框架下,实施产业合作工程就是专门针对支持非洲工业化而言的。第三,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供产业升级的政策咨询。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研究并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关注“工业4.0”对我们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是纺织工业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亨利•福特改进了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引领人类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前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人们更加富有,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水平向更高境界发展。

在德国,“工业4.0”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设立了“工业4.0”平台,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提出,德国向“工业4.0”转变需要采取双重策略,即德国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市场。报告还展望了德国“工业4.0”战略的发展前景。其实,“工业4.0”就是实现“智能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半期,由蒸汽机实现工厂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用电力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自动化。“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工业4.0”可以实现两大目标:首先是提高生产效率。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

其次是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此外,“工业4.0”的实施还可以保护环境。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越高效,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少。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工业4.0”中学习借鉴以下内容:首先,注重中长期规划。德国“工业4.0”的大体概念是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其次,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德国政府推出《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4.0”作为未来十大项目之一,政府将投入2亿欧元,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第三,建立跨界研究小组或平台。为推进“工业4.0”计划的落实,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资讯技术和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和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共同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办事处,以吸引并协调各方资源。第四,配套的工业基础宽带设施。“工业4.0”简言之就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依赖于综合的、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条件,总体要求是简单、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用性和经济型。第五,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和产品安全设计。中等收入国家要实现向“工业4.0”转化,必须参与国际分工。这需要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第六,安保措施升级。基于CPS的“工业4.0”制造系统涉及高度网络化的系统结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纳入其中。第七,培训和持续性的职业发展。在德国,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目前,中国正在借鉴德国经验,编制《中国制造2025》,力求促使中国成为工业强国。印度也在力推“印度制造”(MakeinIndia),努力打造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为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服务。

三、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具体实施

我们看到新结构经济学为促进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界经济发展史揭示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当前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唯一选择。在此背景下,工发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唯一致力于创造财富的机构,将帮助成员国建立和改善工业生产能力,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举办与工业合作和标准制定相关的全球论坛工发组织确定最佳实践,鼓励在工业发展、相关标准和工业政策制定方面进行知识交流,同时让有潜力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工作中。工发组织在2014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球包容、可持续工业发展论坛,政府部门、研究部门和企业交流了工业发展及园区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了成员国的欢迎。11月召开了第二次全球包容、可持续发展论坛,重点推介首批试点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的工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业项目,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总理的支持。

(二)利用工发组织自身及其社会资源,为各国提供工业发展及绿色产业的政策咨询服务一方面,工发组织积极为各成员国政府提供工业政策的咨询服务,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工业政策咨询建议网络,对成员国的工业发展制定战略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把最终落脚点放到具体的目标产业政策上来,并通过政府力量推动产业的实质发展。另一方面,工发组织还对目标国既有的工业政策进行监督、统计和分析,在客观数据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给出政策分析与政策评价。工发组织的政策咨询服务重点聚焦非洲与亚太国家,以及诸如非洲南部发展共同体这样的区域、地区实体。据初步统计,仅2011年接受工发组织政策服务的国家就超过75个。同时,工发组织致力于开发建设工业经济指标数据库,大力扩张其统计活动的覆盖范围与数据记录频次,为其他合作伙伴的相关研究提供条件。

(三)通过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能力建设工发组织将为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帮助公共与私营部门发展工业能力,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工发组织在农产品加工工业及机械制造技术培训方面有比较优势。截至目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已在45个国家建立了近60个工业合同分包及合作交流促进中心(SPX),成为全球工业外部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承包商、供货商和分包商之间进行工业分包与信息交流搭建了媒介平台。此外,工发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多边投资与技术促进系统(ITPO),并建立了庞大的投资与技术促进系统网络和数据库,能够迅速鉴别、及时准确地传递国际投资和技术市场信息。同时,工发组织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十几个国际工业技术中心(ITC),为增强南北及南南技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先进技术的寻求、转让与获取提供便利。前不久,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致函工发组织,要求工发组织为巴勒斯坦恢复经济建设执行农产品加工项目;美国国际援助署最近与其他机构合作,宣布邀请工发组织执行其在摩洛哥的机械制造培训中心项目(项目金额逾700万美元)。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工发组织在建及签署的技术投资项目已达4.777亿美元。

(四)推动工业园区发展发展工业园区是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催化工业集聚发展,采纳新技术和管理实践,有效创造就业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目前全球有130个国家开展了经济特区的项目,共有数千家工业园区在运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工发组织为中国政府设立经济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各国的工业部长、总理及总统邀请工发组织为本国的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尽管工业园区不是新概念,但是在创造就业和促进本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园区依然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工发组织将与各有关方合作,帮助有要求的成员国设立绿色工业园区,促进既有工业园区升级换代,促进园区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参与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工发组织与各有关机构及成员国共同努力,将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纳入正在编写的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在公开工作组已经拟定的17个目标中,工业化与投资、基础设施和创新被列为第九个目标。当然,让工业化在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占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我们坚信目标一定会实现: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必将开启国际发展合作的新篇章。

作者:王圳岳鸿飞单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被举报文档标题: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gyfzlw/6678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