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范文

浅谈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2-10-09 04:46:45

浅谈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

[提要]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面对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竞争,四川省电子工业改制企业机会与威胁并存。本文从企业视角,重点研究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品牌建设、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区域经济介入程度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策略;四川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便携式电脑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西部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初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作为四川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近10年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本土电子工业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概况

四川电子工业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迎来短暂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四川工业志统计数据,1970~1985年的16年间,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研制和生产的单位有80余个,生产产品40类、373项。这些昔日对四川电子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国有企业,在上世纪末受到市场强大冲击,大部分企业从市场上消失,虽然部分企业经过系列改制及艰难的转型调整,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国营长虹机械厂)、宏明无线电器材厂(原国营715厂)、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783厂)、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营旭光电子管厂)等,但是,与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相比,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把握四川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这一历史机遇,厚积薄发谋求快速发展,是当前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的重要课题。

二、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影响力弱。随着戴尔、英特尔、仁宝、中电等顶级电子企业入驻,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优势日益凸显,全国排名第六、中西部地区第一。然而,当初奠定四川工业基础的电子工业企业,其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已经不复当年。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仅4席入围本土制造业企业100强榜单;四川533户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中,有41户十亿企业、7户百亿企业,电子工业改制企业仅3户跻身十亿、1户跻身百亿。如今国内外知名产业巨头主导着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向,本土电子工业改制企业目前还很难对电子信息这个四川第一支柱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差。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严重不匹配的是本土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缺少雄厚的研发资金、高素质研发团队,整体创新能力较差。广东、江苏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支出近几年都是四川的几十倍。2017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量虽然突破万件大关,然而在全国专利授权排名中,前10名里虽有7家电子信息企业,却没有一家来自四川。在四川本土电子工业企业中,改制企业技术研发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其创新主体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匮乏。

(三)产品附加值低、综合竞争力弱。四川本土电子工业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产业链低端,价值链两端利润最丰厚的研发和市场却较少掌握在手中,组装、加工制造在单件产品上取得的低利润率只能靠扩大产能获取利润,其较光鲜的主营业务收入背后暗含低效益;另外,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长期受体制影响,管理理念相对保守,生产技术更新速度慢,现代化产业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工业3.0或正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甚至有的企业还停留在工业2.0。

(四)与区域经济融合度较低。随着众多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进入,基本形成集成电路、光电、软件、显示、电脑制造和网络通讯设备制造五大基地格局,为四川本土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机会,这些跨国企业也愿意选择距离更近、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周边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但由于大多数本土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精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达不到跨国企业全球统一的配套标准,屡屡错失与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的机会。

三、四川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策略

(一)传承与创新并举,重塑企业品牌形象。第一,四川省电子工业有较长的发展历程、较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军工精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四川电子工业人高尚的情怀和品格。只要管理者深度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并创新性地加以弘扬,老一代四川电子工业人共同铸就的精神内核,依然能够激发新一代四川电子工业人建设四川、发展四川经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必须突破区域品牌观念,打造更加开放、市场包容性更强的企业品牌。比如在热水器行业,前锋品牌是业内的“西南王”,但是在全国范围其品牌影响力连前十都排不上。第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跨区域合作,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助推政府产业政策顺利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

(二)全方位协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资源的高度协同。在这个体系中,企业应主导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实。首先,借助合作平台,共建开放、多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可资利用的部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和平台比较丰富,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入股、人才培训、成果孵化等合作模式,借智借力,延伸公司创新资源。其次,打造多层级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九州集团就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整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等,构建起1+N科研战略体系,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仅十二五期间就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300余项,有力支撑了公司未来发展。

(三)打造核心业务,协同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应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一是无论区域发展战略是否将企业主要业务纳入其中,是否赋予企业未来发展较高的心理预期,企业都应主动寻找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扩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动谋划与地方政府主导产业的互惠合作,以增加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话语权、抢占竞争制高点;三是应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构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四是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核心业务,构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比如,九州集团把握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政策方向,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主业,全面配合绵阳市政府做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与组建工作,参与多地政府智慧公安、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强调合作共赢,构建企业主导型产业联盟。面对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竞争,四川电子工业企业应主动寻求区域内、跨区域、跨行业企业合作,抱团取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首先,构建跨区域、跨行业产业联盟。四川省电子工业改制企业普遍面临产业自主创新力弱、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差、产业升级困难、外企技术垄断等困境,要打破这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仅依靠一家企业的经营努力是不够的,国内企业应相互合作构建产业创新联盟,优势互补、共创共享。近年来,四川省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在构建产业联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长虹企业围绕“规模销售、产品代工、芯片定制、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与苏宁、中邮、京东、小米、华为、MTK、清华紫光等夯实战略合作关系,筑牢了产业发展基石。其次,牵头或积极参与建设地区性产业联盟。构建地区性产业联盟不仅可以提升四川省电子工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拓展四川电子工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空间,从长远来讲,是对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更全面、更深入的一种顶层设计。

(五)整合内外智源,实施多元化人才战略。积极拓展外部智源。首先,充分利用好政府人才引进政策,比如四川省政府推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其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技术入股、效益分红、提供稳定的项目研发资金、为创新项目提供孵化基金等长效激励制度,搭建对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且能够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工作平台。

(六)建设企业自主培养机制。一是创新干部选拔机制与梯队建设制度。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着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二是创新专家引领机制,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培育大师级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引领作用,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为企业当前和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团队基础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冬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6).

[2]任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

[3]罗仲伟.“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与路径[J].全球化,2016(3).

[4]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电子工业志[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作者:王冰 王雪颖 单位: 成都工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电子工业改制企业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gyclzhlw/74306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