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血压论文范文

高血压论文范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1篇

杜绝垃圾食品(junkfood)

尽管以往流行病学的证据显示钾对血压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但最近的多数研究表明适量的钾摄取能减小高血压发生的风险。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肉类食品(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等)、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而在我国,随着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大量涌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上了这种食品。科学研究表明,持续地摄入“垃圾食品”会导致多重病变,最终引起心脏脏器的损害,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多余的热量摄取会造成肥胖,会引起心肌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例如使左心室肥大,常常引起心脏衰竭[7]。以往的证据也表明肥胖是导致心脏衰竭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8]。

同时,肥胖是导致高血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交感神经行为的增加是肥胖导致的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造成血管收缩,提高肾小管钠的滞留能力,从而提高了动脉的压力[9],高血压同样会导致收缩性的机能障碍及心力衰竭[10]。多余的高糖及饱和脂肪的食物会扰乱正常的心肌代谢及信号传输,促使病变的过程,例如,高糖食物摄取提高了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从而增加了心肌葡萄糖及降低了血浆自由脂肪酸的含量,这将刺激戊糖及氨基己醣的转化,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产生及氧化性损伤[11-12],除此之外,过多饱和脂肪酸的摄取会抑制线粒体脂肪酸的氧化,造成心肌肥大,同时促使磷脂质的产生,造成心肌细胞凋亡,试验表明,用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喂养正常心肌凋亡速率的小鼠,结果发现饱和脂肪酸喂养的小鼠会加速高血压病变的过程,同时造成心脏的舒张和收缩的机能障碍,引发心力衰竭。以上所述可总结为图1[13]。

制定高血压防治食谱(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DASH)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2篇

1.1观察指标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C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的含量。统计2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经过强化1年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不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血脂和血糖也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健康管理对增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有较大促进作用。

2.2并发症在1年的随访中,400例高血压病患者有16例并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7例出现肾功能障碍,7例患者死亡,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典型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研究表明控制血压不仅要靠药物治疗,更需要患者科学控制饮食和情绪,加强运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而单纯的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不一定科学,也很难坚持,因而治疗效果并不佳。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健康管理,通过社区宣教,不仅能促进患者增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通过相互监督,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通过社区提供的方便、合适的定期性健康服务对高血压病做到及时、合理的干预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6]。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社区健康管理能的效督促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计划进行治疗和调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健康管理模式值得在应用推广。

当前,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理的基本策略是面向一般、高危和患病三个人群,关注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适用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三种手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新医学模式的推广,健康管理已经成为新医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社区健康管理应用在高血压病防治中,核心在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促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使患者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及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目的。这是一种较理想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推广到其它慢性病防治中去。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3篇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从丹阳市13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选择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登记在册的2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个人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发现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个人健康问题,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措施后,定期观察干预效果,再不断的完善、优化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健康危险因素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

1.2.1现场调查

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情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民族、户籍、家族史及既往病史等)、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生活及行为方式等。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

1.2.2干预方式

2012年6月-2013年6月,针对患者进行干预活动,每月1次,主要内容如下: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选择适宜方法,讲述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血压监测的方法及预防控制措施。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③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1.2.3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前对招募的全体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干预1年后进行效果评估调查。

1.3判断标准

①超重:体质指数≥24。(2)腰围超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③吸烟:指吸烟≥1支/d,并持续吸≥1年者。④饮酒:指饮酒≥1次/周,且消耗酒精>8g/周。

1.4统计分析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单因素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经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012年,基线调查1924人,其中男性847人,占44.0%;女性1077人,占56.0%。2013年,评估调查为1892人,回访成功率98.3%。其中男性832人,占44.0%;女性1060人,占56.0%。平均年龄男性(47.4±13.1)岁,女性(39.1±12.6)岁。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263人(13.7%),小学564人(29.3%),初中913人(47.4%),高中/技校/中专146人(7.6%),大专及以上39人(2.0%)。

2.2血压、腰围、体重改变情况

试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干预指导后,体重、腰围等身体指标和生活方式习惯均有了改善,血压控制率有了提高。

2.3运动及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

个性化健康管理后,患者生活及行为生活方式研形成率,随着每周运动次数增多、每次运动时间持续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吸烟、饮酒行为也有所控制。

2.4饮食习惯的改变

试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干预1年后在饮食习惯有很大改变,每餐主食量、每周吃咸菜量均得到控制,每周吃蔬菜、吃水果及喝牛奶次数所占的比例增多,口味清淡、炒菜时加水、饭前喝汤等健康行为逐渐形成,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发生与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通过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一种。健康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手段,向患者传达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及行为方式,旨在通过对患者饮食、运动等干预,达到控制血压,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目的。在健康管理的技术措施上,控制每天进食总量和增加消耗十分关键。本研究健康管理具体方法是,通过减慢进食速度和要减肥先缩胃的方法来减少每天的进食量。吃饭的速度至少在10min以上,使进食过程中的血糖缓慢上升,可降低食欲。通过将胃容量缩小的办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量过大的问题,具体办法:①坚持一个月不吃或少吃干的、硬的食物,避免干、硬食物吸收胃液后迅速膨胀将胃撑大;②坚持饭前喝汤,让汤水占据一定胃容量,减少食物摄入量;③每餐适当减量缩小胃容量。增加消耗(减肥)方法:在控制了食物摄入量后,掌握运动三要素,①饭前空腹运动,在空腹血糖低的时候运动易消耗脂肪;②轻度运动(步行、上下楼梯、骑车、打拳,最好交替进行),这种运动不会增加饭量,不会引起低血糖,老人、孩子、体弱者都可实施,并主要消耗脂肪;③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以上,让储存的脂肪转变成血糖而消耗。减少食物总量,从而减少食盐摄入量。丹阳市居民健康管理干预效果显示,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体重、腰围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压控制率由70.1%上升为85.6%,超重率、腰围超标率也分别从45.2%、25.6%降低到35.3%、18.4%;饮食和运动等日常生活习惯也日趋合理。具体包括:吃咸菜量减少,每周吃蔬菜、吃水果及喝牛奶次数增多;口味清淡、炒菜时加水、饭前喝汤等健康行为逐渐形成,每周运动次数增多、每次运动时间持续延长,吸烟、饮酒也得到有效控制。综上所述,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因素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是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王跃进应洪琰丁彧宗俊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丹阳市卫生局

第二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中心辖区内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地址、病史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52-69岁,平均(59.2±1.3)岁;病程:2.1-5.7年,平均(4.1±0.2)年;收缩压147-180mmHg,平均(153.6±11.5)mmHg;舒张压92-110mmHg,平均(105.3±8.2)mmHg。其中,10例患者失访,本研究对290例患者管理过程进行分析。

1.2治疗方法

本组共290例患者接受全科团队管理。主要项目包括:①健康宣教,开展高血压知识的竞赛,发放宣传资料等;②制定标准生活方式,如食盐、烟酒、果蔬、能力摄入等;③药物干预,嘱咐患者规律、合理、遵医用药;④运动干预,保持规律的运动。

1.3疗效判定指标

参照高血压防治指南根据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分为优、中、差3级。血压控制率=(优+中)/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中尚无可治愈高蔬摄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的药物或方法,其常常引发患者的脑卒中、心力衰竭、慢性肾疾病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疾病,严重则导致预后不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或终生服药治疗,长期用药导致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全科团队服务时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从本质上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管控具有积极作用,更是作为一线医疗的基础保健方式。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健康宣教

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手册及疾病防治手册,教会患者自行测量血压,定期进行访视,与患者充分沟通,季度交替进行咨询辅导及电话沟通,通过各种通俗形式进行健康指导;

②生活习惯

制定摄盐标准,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g,根据患者习惯及病情制定规律的果蔬、油脂、热量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尤其肥胖患者应有针对性的制定食谱,并嘱咐患者戒除烟酒;

③药物干预

根据合理性、科学性用药原则,督导患者遵医嘱规律性服药,针对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药物,嘱咐患者不可随意更换治疗药物或停药;

④运动干预

指导患者制定规律、有效的运动方式,主要进行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利用社区平台,了解患者病情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家庭、社会、个人等因素导致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和疏通,可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增进了医患关系和信任感。且全科团队干预后患者对管理模式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开展全科团队服务干预模式适应了服务模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表明全科团队服务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社区干预模式,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六位一体”的最佳方式。

3结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全科团队服务干预前的疾病控制率为63.4%,干预后为83.8%,明显全科团队干预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好。在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生活基本习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好地证明,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显著效果,较好的控制病情进展,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了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在后期社区患者管理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钟宇李兰刘露霞张霞刘婷婷余玲徐玲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三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闸北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健康管理对象中选取1000名知情同意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3份,有效问卷977份,有效回收率98.4%。

1.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4部分:①一般资料;②疾病相关信息;③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利用情况;④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度。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需时间,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表的内容及填写方法进行指导。

1.3判定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者。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分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风阳上扰四种类型。各症型适宜的饮食、茶饮、药膳及体穴按压点均参照《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上海市闸北区试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1.1性别与年龄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402人(41.1%),女性575人(58.9%);年龄25~96岁,<50岁28人(2.9%),51~60岁181人(18.5%),61~70岁323人(33.1%),71~80岁269人(27.5%),81~90岁166人(17.0%),≥91岁10人(1.0%)。

2.1.2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4人(25.0%);初中329人(33.7%);高中273人(27.9%);大专75人(7.7%);本科及以上56人(5.7%)。

2.1.3职业类别(含退休前)

977名高血压患者中,工人390人(39.9%),农民33人(3.4%),专业技术人员147人(15.0%),行政管理人员90(9.2%),企业家64人(6.6%),商业服务业员工67人(6.9%),其他178人(19.0%)。

2.1.4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调查对象中,949人(97.2%)具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社区门诊的主要就诊者。其他患者中,使用公费医疗的有8人(0.8%),自费6人(0.6%),贫困救助5人(0.5%),其他支付方式9人(0.9%)

2.2疾病相关信息

2.2.1高血压病程

977名高血压患者中,220人(22.5%)病程≤5年,255人(26.1%)病程为6~10年,195人(20.0%)病程为11~15年,104人(10.6%)病程为16~20年,203人(20.8%)病程超过20年。

2.2.2血压控制情况

809人(82.8%)近半年内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另有168人(17.2%)近半年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超过正常范围。

2.2.3健康自评情况

自觉健康状况很好的有37人(3.8%),较好302人(30.9%),一般474人(48.5%),较差137人(14.0%),很差27人(2.8%)。

2.3中医健康管理利用情况

2.3.1主动选择中医就诊

本次调查对象中,446名患者社区就诊时会主动选择中医门诊,占45.6%。对于该人群的中医门诊就诊频率,165名患者就诊频率>2次/月,占37.0%;116名患者就诊频率为(1~2)次/月,占26.0%;其余165名患者就诊频率<1次/月,占37.0%。

2.3.2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接受度

本次调查对象中,423名高血压患者表示愿意接受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占43.2%;234名患者表示愿意接受部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占24.0%;另有320名患者不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占32.8%。

2.3.3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中,528名患者知道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0/90mmHg(54.0%,1mmHg=0.133kPa),其余449名患者(46.0%)回答错误或表示不清楚;177名患者(18.1%)知道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其余800名患者(71.9%)回答错误或表示不清楚;仅有89名患者(9.1%)能正确说出自己的中医辨证分型,其余888名患者(90.9%)回答错误或表示不清楚。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各项服务的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表明,556名患者(57.9%)知道适宜于自己的饮食,311名患者(31.8%)知道适宜茶饮,183名患者(18.7%)知道适宜药膳,134名患者(13.7%)知道正确的穴位按压点。

2.4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度

将选择“非常需要”、“需要”的人数合计后即可获得综合健康管理各服务项目的需求情况,按需求度排序后依次为饮食调养(64.7%)、生活起居(62.1%)、养生锻炼(61.1%)、适宜技术服务(58.8%)、中药指导(58.0%)、穴位按摩(57.8%)、心理疏导(47.9%)。

3讨论

3.1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度较高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中医健康管理的提出为开展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本次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度较高,除心理疏导外,其他服务项目的需求度均超过50%。另外,57.9%患者已掌握了一定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知识,67.2%患者表示能够接受全部或部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相关服务,这均有利于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在社区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3.2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多样化

闸北区卫生服务立足社区,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建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体质辨识,按体质类型给予个体化的养生保健指导,从饮食调养、养生锻炼、情志调摄、生活起居、自我保健药膳、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按摩、熏蒸等干预措施)、中草药治疗七个方面着手,逐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变后防复”的目的。由表1可知,不同服务项目的需求度不同,患者对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呈多样化。

3.3现存问题及对策

3.3.1高血压患者对中医诊疗接受度不高

虽然高血压患者对中医健康管理有一定的需求,但调查发现,了解和掌握自己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比例较低,而且社区就诊时主动选择中医门诊的患者仅有16.9%,这与对中医健康管理的需求度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与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不足、中草药接受度低有关。目前,社区对于中医养生的宣传较多,但对于中医诊疗(尤其是采用中医疗法防治高血压)的宣传比较少。同时,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中成药品种较少,中草药又存在熬制不便、味道较苦等缺点,导致患者对中药的接受度普遍较低。

3.3.2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高血压患者的需求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国家试行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完善。曹海涛等研究发现,社区健康管理应该增加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每项服务的可操作性及潜在难题。简而言之,不同地区需结合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更好地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使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体验到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利用度。

3.3.3中医健康管理的实施者应当多样化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员相对短缺。顾怡勤等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医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师为1.03人/每万人口,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因此,建议针对社区家庭医生团队里的非中医医务人员开展中医健康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使社区从事预防保健的医务人员具备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从而能够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适宜技术以外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适用于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和实践方法。本研究认为,一方面,应根据服务对象对各服务项目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服务,满足患者的首要需求,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优势,将中医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充分整合卫生资源,从而为高血压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作者:潘毅慧王志泉于晓静曹海涛张勤沈芸刘登单位: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第四篇: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成效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选取纳入规范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患者713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35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41.64±3.96)岁;女36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4.37±3.82)岁。文化程度:高中198例,初中(中专)367例,小学114例,文盲34例。患者年龄与文化程度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管理方法

①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4次血压。随访评估:对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每年3次的随访。a.给予患者血压测量,并正确评估有无危急情况存在,如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或有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眼痛、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胸闷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危险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之后进行紧急转诊。若患者紧急转诊,2周内工作人员需主动随访。b.若患者不需要进行紧急转诊,工作人员需仔细询问上次到此次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c.对患者心率与体重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判断是否超重或者肥胖。d.询问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充分了解服药情况。e.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患者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改进目标,同时向患者讲明高血压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叮嘱患者一旦有异常发生注意及时就诊。

②分类干预:a.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干预期间并无各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或者加重,预约下一次的调查随访。b.若患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血压控制情况不满意,结合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给予指导,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病情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更换类型不同的降压药物,并于2周内进行随访。c.若患者连续2次或者2次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与新发并发症,而且血压情况持续控制不良,甚至难以控制,建议直接转院,并于2周内对患者进行主动随访。d.若患者无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发生,血压情况控制满意,于3个月后开始下一次的干预随访。

1.2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

①患者的管理率=年内已接受管理的人数/辖区内总患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20%,其中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岁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22.6%。

②高血压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30%。

③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此项指标省考核无要求。统计学方法: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般观察指标:①根据本辖区近期高血压病患病率估算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约4395例,现已有836例纳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19%(836/4395),低于省考核要求20%。②我辖区纳入管理的83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713例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713/836),已经超出省考核要求的30%。③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达670例,血压控制率达80%(670/836)。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后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后患者血压明显低于管理前,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如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极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引发中风,导致痴呆或者半身不遂;还会直接损伤心脏,产生心肌梗死、心衰或者心绞痛;损伤眼睛,致使视网膜发生病变,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失明;同时也会损伤到肾,造成肾功能异常。所以,高血压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同时也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中心高血压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80%,说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病情发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发展。我社区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与职业背景,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指导教学,准确并且耐心地解答患者所提问题,积极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通过播放相关录像、板报以及物体实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详细阐述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病情进展、危害、临床治疗、注意事项、预防措施与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树立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意识,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患者了解降压药物基本知识,进一步增加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同时,给予患者家属成员一定干预,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资源,全面服务于患者。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与生活上的照顾,为患者贴心考虑。由于我区患者贫困人口较多,多数患者家中没有电子血压计,而且缺乏相关意识,因而难以到院定期复查。针对这一点,我社区每周定期到所辖区开展义诊,并定点到患者家中免费进行测血压,给予健康咨询。同时,请临床中治疗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相关经验,调动其他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心,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作者:陈华平陈国亮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广东省河源市上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五篇:健康素养与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关联性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首先随机选取北京、宁波、厦门三个城市分别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市,然后再从各城市的城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北京人口基数大,抽取2个街道),接着从各街道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名单,按照门牌地址排序,每间隔2人抽取1人进行入户调查。排除因存在视力障碍、认知障碍、严重疾病、人户分离等情况而无法接受调查的患者。各社区实际调查人数需大于由公式n=μ21-α/2×π(1-π)/μ2×deff得出的最小样本量355,其中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取值30%,绝对误差为5%,设计效应deff按照经验取值1.1。

1.2方法

参考卫生部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计的呼吸道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编制本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高血压健康管理和血压控制情况等。在正式使用前通过预调查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反映问卷信度,Cronbach’sα=0.788,信度可以接受,具有使用价值;专家论证认为问卷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均符合要求。本研究经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IRB00001052-12080)后,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除健康素养部分需要调查对象自填外,其他部分可以自填也可以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中准备了老花镜,并将问卷文字印成宋体4号字大小,以方便调查对象阅读。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可能影响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采用强制法(Enter)纳入,其他自变量筛选方法为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法(Backward:LR),以P<0.05为入选标准,P>0.1为剔除标准。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68份,回收问卷1946份,回收率98.88%,其中有效问卷1921份,有效率97.61%。北京市、宁波市和厦门市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167份、391份和363份。

2.1被调查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3个城市的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和民族等人口特征的分布基本一致。不同城市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等经济社会学特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患者本科及以上水平者占41.73%,宁波和厦门患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较多;超过一半的北京患者(退休前)职业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宁波和厦门多数患者(退休前)是工人、农民或未就业人群。被调查者家庭月收入在3001~60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为37.01%;超过一半的患者生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2.2健康素养情况

健康素养部分依据美国国家图书馆对健康素养的定义,侧重对调查对象阅读、理解、计算和信息搜索能力的测评。该部分共10道题,每道题目选项前给出一段文字或图表形式的阅读材料,要求调查对象阅读完材料后,依据对材料的理解和简单计算,选出正确的答案,选对赋值1分,选错为0分,得分范围0~10分。将健康素养得分在6分以上的患者归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组,将健康素养得分在6分及以下的患者归为低健康素养组。分组结果显示,68.30%(1312人)为低健康素养,31.70%(609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北京、宁波、厦门的被调查者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1.30%、12.28%和21.76%。

2.3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

本次调查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行为包括接受健康教育、参加社区免费体检、接受生活方式指导、自我监测血压、按照医嘱用药和控制盐摄入等7个方面。整体来讲,患者规范监测血压和服用降压药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控制盐摄入,接受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的比例较低。比较不同健康素养得分组参与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患者采纳各项健康管理行为的比例均高于低健康素养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健康素养可能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采纳健康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2.4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调查显示,约60%的患者上次所测血压为正常(参考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有约40%的患者认为自己血压控制的情况比较好。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我们发现,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患者无论血压实际测量情况还是自我评估情况均比低健康素养组为好,提示健康素养也可能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存在关联。

2.5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依据本次调查的健康管理行为特征将其分为提供方主导的健康管理行为和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健康教育、免费体检和生活方式指导属于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患者是否接受该服务与服务提供方的主导有重要关系;而能否使用血压计自我监测血压、是否规律监测血压、规范使用降压药和控制盐摄入等主要取决于自主意向和技能,属于自我健康管理。考虑到各城市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社会经济学特征和健康素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城市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也不尽相同,在多元Logistic回归中将城市作为协变量纳入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人口社会学特征等变量后,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患者采纳两类健康管理行为的概率均高于低健康素养的患者。女性、较低文化程度、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以及生病时首选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更倾向于采纳提供方主导的健康管理行为。年长、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患者采纳自我健康管理的概率更大。此外,不同城市患者采纳各项行为的情况多有所不同。

2.6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情况之间关系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健康素养、人口社会学特征以及健康管理行为作为自变量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评血压控制情况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年龄、职业状况、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和控制盐摄入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年龄较低、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规律控制盐摄入和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有效地控制血压的概率更大。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规范监测血压、服用药物和控制盐摄入的患者对自己血压控制情况更倾向于给出较好的评价。不同城市的被调查者无论是客观血压值还是主观自我评价均存在差异,表现为北京市和宁波市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厦门市的患者。控制了相关因素后,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情况的关联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健康素养可能通过影响高血压管理行为间接影响血压水平。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与多项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存在独立关联,无论是在提供方主导的健康管理行为,还是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患者都比低健康素养的患者表现要好,这与国外既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推测其可能原因,一方面是低健康素养的患者缺乏足够的技能,难以独立完成血压监测和饮食控制盐摄入等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健康素养不足的患者在获取和理解高血压相关信息时存在更大的困难,因而在接受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时存在担心别人耻笑的心理,这可能会阻碍高血压患者接受提供方主导的健康管理。由于本研究与国外以往类似研究在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和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指标方面存在部分差异,国外研究结果仅能提供部分参考,最终结论的确定还需要纳入国内更多的类似研究。Powers等通过比较不同健康素养组的平均收缩压,发现在私人医疗保健系统调查的患者中较高的健康素养与较低的收缩压水平相关联,而在退伍军人管理局系统的患者中不存在关联,进而得出结论:不同的保健系统中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的关系不相同。Pandit等将健康素养水平分为5组,比较不同组间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比例,没有得出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之间明确的关联。本研究选择了社区患者,在素养分组上与Powers等一致,在血压控制的标准上与Pandit等相同,但在数据分析时,除了控制了人口社会学特征,还将健康管理行为也纳入模型,最终未能得出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水平之间的关联。健康素养与自评健康之间存在关联,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高血压控制情况的健康管理行为中,规范服药和控制盐摄入等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所扮演的作用,要比提供方主导的健康管理行为更为有意义,这也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尽管在设计思路上存在一些创新,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局限: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其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仅能验证高血压患者中健康素养与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并不能证实两者之间的时序因果关系;其次,血压控制水平除了可能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健康管理相关外,还受到社会支持、抑郁、疾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从前者的角度分析,对于高血压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探索并不彻底;再者,本研究所获得的高血压管理相关信息均来自患者的自报,而非准确的记录或监测,尤其是没能现场测量血压而是询问上一次所测血压值,数据难免受调查对象主观倾向的影响,同时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也会使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尽管存在以上缺陷,但本次研究作为国内关于健康素养与高血压健康管理之间关系的首次探索,得出了健康素养与高血压管理行为存在独立关联的初步结论,并提出健康素养通过影响高血压管理行为间接影响血压水平的假设,为高血压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以后同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此外,本研究也提示中国社会中的职业状况在影响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水平过程中,可能扮演着比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其他人口社会学特征更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较低健康素养的患者能更多地接受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参加社区体检、自我监测血压、规范使用降压药和控制盐摄入,但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水平之间未发现直接关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联合公共媒体等社会力量,努力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此外,社区医生在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时候,应主动识别低健康素养的患者,对待低健康素养的患者,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并加强对其自我健康管理的技能指导,进而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作者:曾庆奇常春蒋莹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

第六篇:家庭医护在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6月纳入居民电子健康建档管理的中石化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按整群抽样法抽取两个小区文化程度相当的高血压病患者为样本,设码头小区患者为观察组、桔园小区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28例,男98例,女30例;年龄37~83岁,平均(59±9.8)岁;对照组128例,男94例,女34例;年龄30~88岁,平均(59.4±11.5)岁。

1.2方法

1.2.1健康管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管理模式,让患者选择喜欢的医生、护士作为他们的家庭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患者一旦选中,就可以与选中的医生、护士分别签订医疗保健服务协议;对照组采取指定的医生与患者签订医疗保健服务协议,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模式。两组服务均为无偿;医院、医护与高血压病患者三方签署两份医疗保健服务协议,责任医生、护士填写办公室及自己手机号码,24h开通,患者详细填写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在合约期内医护提供个性化、连续、有效的高血压病诊治与合理用药及生活方式等健康跟踪服务,患者有义务配合工作,合约签署后患者、医院各取1份。

1.2.2评价方法

实施8个月后,采用入户问卷法评价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遵医用药依从性。自行设计高血压病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服用药物及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用标定过的水银血压计标准方法测量2次血压,求其平均值作为患者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为正常,反之则为不正常。遵医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包括4个问题,“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为依从性好,有1个或1个以上的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粉丝式”健康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管理为中心,按照预防、基本医

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根据卫生局要求建档的每例患者都要有家庭医生的目标,每位全科医生要签约800~1000例社区患者。但因全科医生人员少,对于辖区内有大量慢性病患者需要健康指导、上门健康跟踪服务及动态管理时,团队护士协助参与,承担部分工作,突出护士在社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家庭医生责任制改为家庭医护责任制,以满足社区患者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原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责任医生、护士被动“硬性”指派服务对象,部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技术不放心、不信任,导致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挫伤医生、护士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粉丝与偶像的核心是信任和责任,本着通过“签约粉丝”的创新工作思路,医生、护士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升业务水平来吸引“粉丝”的信任,与之签约,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紧密的关系,为签约患者实行动态健康管理,最终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减少各种并发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服务。

2.2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试点分析

从研究局部试点来看,观察组通过“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管理,高血压病的管理质量(治疗率、治疗依从率、血压控制正常率)均较对照组高,表明“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其实是在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之上突出了“粉丝式”和责任护士作用,不是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否定,而是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具体细化和补充,“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健康管理模式服务方式更加主动,由原来的门诊和电话随访转为门诊、电话和每年2~4次或更多的上门随访,实现全时段责任医、护的健康咨询,医生有更多精力专注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护士更多地走到台前主动实施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与各种干预措施等,并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电子健康管理平台的医疗门诊记录搜索及时动态管理,发现依从性差患者及时与患者联系,了解情况,及早干预。

2.3“粉丝式”家庭医护责任制健康管理优势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4篇

全部数据用EpiData3.0软件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高血压患者385例,平均年龄(57.29±10.08)岁。在1年半的健康管理过程中,失访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失访率2.86%。

2.2健康管理前后高血压认知水平比较经过1年半的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必须坚持长期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及自己血压水平的知晓率分别从管理前的4.42%、60.26%、37.40%和52.21%提高到18.45%、90.37%、78.34%和94.65%,各比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愿意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管理指导的愿望没有明显提高,但愿意接受管理的比例达到95.99%。

2.3健康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经过1年半的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从24.94%上升到66.04%,管理前后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0.01)。

2.4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情况经过1年半的健康管理,饮酒率从43.64%下降到31.02%,坚持低盐饮食率从8.83%上升到18.98%,健康管理前后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饮酒和低盐饮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吸烟和体育锻炼的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患者的认知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必须坚持长期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及自己血压水平的知晓率分别上升到18.45%、90.37%、78.34%和94.65%,说明实施健康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虽然管理前后愿意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管理指导的变化不明显,但愿意接受管理的比例达到了95.99%,表明农村高血压患者都希望参与管理、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的服务和指导。

本研究表明,实施健康管理后患者控制饮酒、低盐饮食等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变,提示健康管理对促进生活方式改变有一定作用,但患者吸烟和体育锻炼的变化不明显,与王雪峰等报道结果相似,这进一步证实生活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和技巧。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诊断标准超重、肥胖: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计算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重(kg)/身高2(m),BMI≥28kg/m2为肥胖,27.9kg/m2≥BMI≥24kg/m2为超重。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4],高血压指曾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患有高血压,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2统计分析所有资料均利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质量控制所有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所有调查问卷均调查完成当天均进行审核,审核完成率达到100%;全部完成调查后抽查2%进行再次调查的总符合率达到95%以上。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接受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700人,其中男性318人(45.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5.7±10.1岁,其中36~60岁和60岁以上分别占32.7%和67.3%。城区、乡镇患者中超重及肥胖率基本相当,城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6.9%和18.0%,乡镇分别为44.0%和19.0%。城区患者文化水平要高于乡镇患者,城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0.3%,而乡镇患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0.7%。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城区要高于乡镇,城区人均年收入10000元及以上占85.1%,而乡镇地区人均年收入9999元以下占80.3%。所购买的医疗保险,乡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占98.7%,而城区主要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者分别占80.5%、18.5%。

2.2医务人员随访情况最近12个月,城区患者与乡镇患者所接受的随访次数基本一致,分别为5.2±2.4次、5.1±2.6次。但是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次随访时间要多于乡镇卫生院,二者分别为12.2±5.2分/次和19.1±6.4分/次(t=-15.61,P<0.01)。医务人员的随访形式,乡镇则以入户随访、门诊随访为主,二者分别占85.5%、69.7%;而城区虽以入户随访(94.5%)、电话随访(84.0%)为主,但随访形式更为多样化,门诊随访和集体随访也分别高达33.5%、18.0%。在社区医务人员所提供的随访服务项目中,城区和乡镇基本都能提供询问症状、测量血压和询问服药情况等服务,但是相比乡镇,城区提供心率和血压测量的比例略高。

2.3高血压控制及用药情况所调查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率为62.7%,城区高于乡镇,分别为68.5%和55.0%(字2=13.36,P<0.01)。过去12个月曾去二、三级医院复查的比例为29.6%,城区(35.8%)高于乡镇(21.3%)(字2=17.11,P<0.01)。患者在购买降压药的途径上还是以药店为主,占到51.8%,城区、乡镇分别为65.1%、33.0%(字2=132.30,P<0.01)。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购买降压药的城区患者比例分别占16.2%、2.5%,前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购买降压药的乡镇患者分别占21.1%、36.6%。在最近12个月里调整过用药的患者,城区和乡镇分别为7.0%和17.0%。调整用药乡镇患者中,45.0%为自己调整,而城区自己调整的仅占8.8%,由社区(卫生院)医生调整用药的乡镇、城区患者分别为20.0%和33.8%。有49.8%的患者会因为忘记或不愿意服药而导致用药不规律,乡镇地区分别为57.7%、20.6%,高于城区(46.4%和19.5%)。另外城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看不到明显疗效(10.0%)、经济原因(6.4%)、药物不良反应(7.3%)、服用不方便(5.9%)和配药不方便(3.9%)等原因导致其用药不规律,而乡镇患者该部分原因所至用药不规律的比例相对要少,分别为4.1%、3.1%、0%、3.1%和7.2%。见表1。

3讨论

通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本区域内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管理和监控,是目前较为有效和可行的高血压管理模式[5]。本次调查发现,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服务区域内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次数基本接近1次/2月,从而保证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及时了解和监控。城区和乡镇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形式略有差异,可能因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不同所致。城区采取随访途径较乡镇更为灵活和多样,如城区通过电话随访的比例要高于乡镇。在随访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中,除常规的症状询问及血压测量外,对患者体重的测量比例较低,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提示应注意同时加强对患者体重的监测,超重/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6]。对于高血压的防治,主要通过服用降压药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从而使血压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7]。本次调查发现,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控制率可达62.7%,远高于2000年在北京某社区高血压管理项目前后23.95%-28.57%的高血压控制率[8],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还是较为稳定,过去12个月前往二、三级医院的复诊的比例也仅为29.6%。由此可见,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血压控制还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调查同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同时存在一些急待改善的地方。如患者前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降压药物比例还是相对较低,并相当一部分患者自我进行药物调整,反映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除进行常规症状检查外,也需要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心里疏导。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患者会因为忘记或不愿意服药而导致其用药不规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慢性病管理尤其是高血压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更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志谢:感谢参与调查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所有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

作者:任多福徐海泉李园施小明马爱国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

一、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领域、心理领域、躯体功能变化:管理组经过管理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领域、心理领域、躯体功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管理组严格按照医嘱依从的人员67例,依从率95.7%,对照组依从的人员10例,依从率50.0%,血压恢复正常51例,控制率72.9%,对照组血压恢复正常8例,控制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病员对高血压认识的重要手段,是社区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期给予相关知识的讲授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包括诊断标准[1]。根据行为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的阶段,健康教育要遵循“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6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患病情况分析实施社区干预管理后,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的患病人数与社区干预管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高血压老年患者社区管理干预前后治疗情况分析实施社区干预管理后,血压值控制达标和血压测量频率达标与社区干预管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社区管理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生活习惯分析实施社区干预管理后,过多摄入食盐、过多摄入食油、经常吸烟、情绪精神没有合理控制、经常饮酒、不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和平时运动量偏少与社区干预管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由多种环境与遗传因素诱发的慢性病,其患病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一旦患病需终身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终生服药。已有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通过针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开展社区健康宣教与加强自我管理,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

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单纯医院治疗,很难满足血压受到较好控制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系统的社区管理,从而使患者的治疗意识明显提高,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本研究中,实施社区干预管理后,过多摄入食盐、过多摄入食油、经常吸烟、情绪精神没有合理控制、经常饮酒、不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和平时运动量偏少与社区干预管理前相比有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和社区管理工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实施社区干预管理后,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的患病人数明显减少,血压值控制达标和血压测量频率达标明显增加,且差异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实施社区管理和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规律治疗,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7篇

1.1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包括生活、心理、安全、用药护理及物理疗法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1.1生活护理(1)饮食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适合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发高血压患者更应注重低盐饮食,忌咸菜、腌制食品等。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拒绝饮食,无法自主进食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协助患者进食或完全喂食。要留心观察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行为,督促患者饮食均衡,避免挑食等不良习惯。注意有无因牙齿问题而导致进食困难的患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2)睡眠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多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早醒。由于神经系统紊乱,部分患者夜间异常兴奋,也有部分患者异常抑郁或焦虑,均可导致失眠。对夜间兴奋、吵闹扰民的患者加以劝阻,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失眠严重的可遵医嘱给予药物帮助睡觉,以保证患者拥有足够的睡眠。(3)行为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障碍,可出现更衣、如厕、上下楼梯等行为缺如,护理人员应勤助老年患者更换衣服、勤擦洗,保持身体干净,促进皮肤代谢。如厕障碍者需要随身照顾,以免大小便污染衣服,避免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老年患者视力减弱,应时刻关注其走路,尤其在上下楼梯,需要随时搀扶。尤其注意高血压严重患者,避免意外摔倒的发生。

1.1.2心理护理老年精神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与其他老年患者一样,甚至由于他们自身精神病的困扰,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家庭、社会、疾病等压力使得老年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或抑郁,丧偶等相关重大事件无一不刺激着情绪的变化,这对于病情进展是一种恶性因素。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老年患者的言情举表,及时加以开导、关心以及鼓励,可调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开展大型座谈会,彼此打开心扉进行交流,从而缓解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解释治疗的有效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绝望。做到不嘲笑、不责骂患者,宽容对待每位老年患者,争取获得其信任。对于躁动难制服的患者,必要时采取行动,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其在心理上获取一定的抚慰。

1.1.3物理疗法当患者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因素影响,利用物理方法(如电波、超声波或某种更先进的仪器)对老年精神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期快速控制症状。

1.1.4安全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因精神问题使其反应能力减弱、记忆力衰退、视力下降,行走时容易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另外,老年患者的骨头脆弱易折,发生意外后容易骨折,尤其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多伴存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外界刺激,血管易破裂,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影响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应做防跌倒、防坠床等醒目标识,老年患者的鞋底应防滑,裤脚不宜过长,病房地砖应防滑或加防滑垫,病房及走廊应减少设施物品,保持路道通畅。卫生间应设置救护铃。同时,告知家属也应注意患者的出入安全。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要时刻关注情绪变化,尤其是思维受幻觉、妄想支配且内容不暴露的患者,应严防意外的发生。对有自伤、自杀、伤人倾向的患者应重点监护,同时关注有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

1.1.5用药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应遵医嘱给予抗精神药物;另外,并发高血压患者,应结合降压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嘱发药,并保证患者无漏服、误服、延服药物等现象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神志不很清晰,须监督服药,确保用药准确,以便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准确增减药物剂量。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遵医服药对病情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重视,利于更好的治疗。

1.2观察指标

1.2.1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反映的是有焦虑倾向者的主观感受,分为4级:1级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级表示有时有,3级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级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判断标准: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其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事故发生率与血压平均值记录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的患者例数,计算其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监测患者血压,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平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

1.2.3满意率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主要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专业素质、患者焦虑改善度及舒适度等方面来评价,总分为100分,60分为分界值,小于60分为“差”,60~70分为“中”,70~80分为“良”,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满意率计算为评“优”和“良”总例数与患者总例数的比值。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检测结果比较进行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检测结果显示,轻度焦虑41例、中度焦虑8例、重度焦虑1例;对照组患者中,轻度焦虑17例、中度焦虑23例、重度焦虑10例;观察组中、重度焦虑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轻度焦虑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事故发生率和血压均值比较观察组10例患者发生事故,发生率为20.0%;收缩压均值为(142.0±10.2)mmHg,舒张压均值为(89.0±6.3)mmHg。对照组42例患者发生事故,发生率为84.0%;收缩压均值为(150.0±12.4)mmHg,舒张压均值为(91.0±7.6)mmHg。观察组患者事故发生率和收缩压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满意率调查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优”“良”“中”“差”分别有36、10、3、1例,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评“优”“良”“中”“差”分别有19、10、15、6例,满意率为58.0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论文范文第8篇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科98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药物的合理应用及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人应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自我监测血压对稳定病情有积极作用[1]。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

引言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高,可引发严重心、脑、肾并发症[2]。为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伴随血压升高而增加。高血压危害人类健康,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就本科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98例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本组

98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30~78岁,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II级62例,高血压III级23例。患者收缩压在140mmHg~220mmHg,舒张压90mmHg~120mmHg。

1.2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1mmHg=0.133kPa),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病Ⅰ级,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级,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级,

1.3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经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存在,例如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3]。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酒,增加运动。血压控制个体化: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获得最佳疗效。高血压患者无合并症发生可以单独使用降压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种类有: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继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切除肿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4];肾血管性高血压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不适宜手术高血压患者针对病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或者联合用药。降至安全范围。

2护理

2.1提供安静环境。

高血压病人不限制体力活动,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血压过高,症状重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要卧床休息。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光线柔和,减少探视人员。避免过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护理人员操作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减少干扰[5]。

2.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少进食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甲壳类动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体重超标者控制体重,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食零食、细嚼慢咽,避免过饱、避免狼吞虎咽[6]。告诫患者戒烟酒。

2.3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有焦虑、郁闷、情绪激动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可以加重血压上升,不良心理促成心血管疾病发生[7]。劝导患者养成豁达、开朗性格,有利于血压平稳。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谈沟通,掌握患者生活习惯、心理变化特征,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解除恐惧心理。患者产生忧郁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表情变化,选择谈话内容,做好疾病宣教。使患者熟知心理变化影响血压。不利于治疗高血压,患者心理放松。护理人员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病原因、症状、药物治疗相关知识[8]。

2.4并发症的护理。

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遵医嘱给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抽搐发作,吸氧、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监测血压变化:仔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血压上升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改变,神志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诊断,治疗。

2.5做好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内容制定标准的护理计划。责任制护士分工完成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有针对性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使用医学术语。根据患者文化差异不同,由浅入深,反复讲解,直到理解记忆[9]。

2.6做好基础健康宣教。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高危疾病。护理人员向家属和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诱发因素。患者了解自己病情,为延缓高血压病对主要脏器心、脑、肾损伤,血压一定保持稳定。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长时间工作后自己适当放松和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保持平和心态,遇事沉着冷静。减少情绪激动和过分焦虑[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食盐摄入量,低钠饮食。控制体重,不能暴饮暴食,高血压患者低钠、低脂肪饮食为主。多食水果、蔬菜,高血压患者,可以防止便秘。补充蛋白质。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心脏负担。高血压病人长期用药,用药时注意以下问题: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尽量口服降压药物;高血压病人口服降压药物药理作用不同,降压效果不同。了解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坚持长期用药,血压降至正常。维持一定剂量,避免血压上升,出现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病情和相关高血压知识。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医护和患者关系融洽[11]。体现护士价值。健康教育实施,解除患者忧郁、焦虑不良心理。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浅议[J].辽宁中医杂志,2012,05:924-925.

[2]刘艳丽,陈文超,王淑平.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2:114-115.

[3]郭华.浅谈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143-144.

[4]黄群.浅谈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164.

[5]萨达提,吕梅.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的体会[J].新疆医学,2011,10:126-127.

[6]陈旭辉,杨洪玉.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185-186.

[7]陶桂梅.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1:105-106.

[8]李红梅,王双燕,刘文艳,等.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2:185-186.

[9]宫亚男.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A].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10]斯琴塔娜.浅谈高血压病人的蒙医临床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0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