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范文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范文

时间:2022-04-25 03:29:50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2015年第二期

1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职业教育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科学知识的转化和再生产,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业学校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技能的互动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对旧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个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创新,促成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更加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2)职业教育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对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条件之一。当人类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一致时,区域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和升级,从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当二者相悖时,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无法得到人力资本的支撑。目前,陕西省技能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较为缺乏,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培养短缺的技术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具有显著的作用。3)职业教育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他的研究中指出[4],人力素质的改善要经由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健康与营养的增进等,教育与个人收入有着正相关的关系,教育水平提高了,工资就提高,其判断准确性就提高,人们就比较容易采用新技术、新产品。而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对新产品的接纳程度,会对消费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加区域内人们的素质和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实现工业化开拓市场。

2陕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现状分析

2.1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落后于经济规模的发展“十二五”以来,陕西全省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经济发展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2010年的10021.53亿元增长60.1%。而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虽然在波动中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总体规模不高,见表1。无法及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证。

2.2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适切性较薄弱首先,陕西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与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层次的要求不甚匹配。目前陕西省工业发展已进入到中期阶段,八大支柱产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对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能人才需求上,然而陕西省职业教育培养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层次偏低,所占比例较大;其次,陕西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不相符,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导向性,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且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能满足陕西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人才供求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即人才过剩和人才紧缺并存的矛盾,尤其是直接从事生产操作或经营管理的一线专门技术人才。使得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度薄弱,不只浪费本来紧缺的教育经费,降低职业教育的效率,并且阻滞了陕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3职业教育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布局不甚匹配陕西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性布局的特点,关中地区建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电力、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等为支柱工业,兼有化工、建材、医药、纺织、冶金等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形成了现代旅游业,以优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陕南产业布局以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为主。陕北地区以资源为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布局[5]。而陕西职业教育的空间结构较为集中,这是由于受自然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陕西职业院校多集中分布在关中地区,尤其是高职院校,见表2。而地理环境较为偏远、经济落后的陕北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稀少。非均衡的空间分布与战略性经济布局不相匹配。

2.4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不足,制约了陕西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窗口,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在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而从专业设置上来看,陕西大多数高职、中职院校设置了门类齐全的专业,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出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导致发展特色不明显,发展实力不强,制约了了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了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后劲。

3提升陕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作用的对策

3.1加大教育投入,促进陕西职业教育规模的适度扩张投入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教师工资、研究经费和学校生均职业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同时引入职业院校经费的监督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经费使用的责任化和精细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陕西职业教育规模的适度扩张的具体做法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几点:第一,落实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生均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扶持,改变陕西职业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较低、科研经费缺乏的局面,特别是要注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方面的投入。第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要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仅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采取政府支持、办学主管部门配套、院校自筹、社会捐助、企业投资等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入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第三,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公示制度,引入职业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并使得这种体制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投入和支出的监督,能够更好地保证资金能够流向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去。

3.2优化教育布局,按照功能区域和产业分布规划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按照区域功能区域的实施要求和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以及陕西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分布,构建与空间开发格局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形成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在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关中地区,可以依托现有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加强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在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业为主的陕南地区,应加大现代农业、能源产业、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和文化产业等专门人才的培养;陕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物能源,以及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民间文化,应着力培养和输送能源化工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方面人才[7];针对陕西广大的农村地区,应办好骨干农业职业院校,加强农业生产商贸、绿色农业、特色优势农产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城镇建设等相关专业,建成集合农村职业教育、专项技术培训和社区教育的开放平台。

3.3围绕陕西特色,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陕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也应与陕西支出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为陕西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一是以产业结构为依据,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即构建以农业为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职业教育专业应以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纺织业、有色金属、电子产业和医药业为重点领域,加大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评估体系,对新专业的设置进行审批,对已有专业进行质量评估,同时监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地区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及其趋势,对今后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申请有所放开,对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申请有所限制,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和混乱,减少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是结合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开拓新的专业领域。依据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按照教育衔接产业行业、学校对接企业、专业设置匹配职业岗位的原则,巩固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专业,发展稀缺专业,以形成特色化专业群。

作者:梁炜贾腊江单位:西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