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冲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范文

冲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范文

时间:2022-09-19 09:59:16

冲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摘要:江家冲金矿处于衡东—浏阳新华夏系隆起带中段的湘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成矿条件较好。笔者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金矿(化)体主要产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组中,其中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质板岩等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围岩,受区域北东向断裂及次级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初步总结归纳了找矿标志,进行了矿区找矿潜力分析,有助于指导矿区下步找矿勘查工作,同时对同类型金矿床找矿勘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江家冲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潜力浅析

湖南省醴陵市江家冲金矿处于衡东—浏阳新华夏系隆起带中段的湘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成矿条件较优越。上世纪60年代,原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在本区相继开展1:20万和1:5万地质调查,编有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初步查明了本区的地质特征及构造骨架;1987年至1988年,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对本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2011年以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对周边茶溪金矿开展了普查和综合研究工作,预测达小中型以上规模[1,2],2016年以来,该队又开展了“湖南省醴陵市江家冲矿区金矿预查”工作,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研究、异常查证和工程揭露等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脉体充填及蚀变等地质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查明金矿(化)体平均厚度1.80m,金平均品位1.46×10-6。该矿床是钦杭断裂成矿带之湘东北亚段发现的破碎蚀变带型金矿,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和找矿潜力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指导矿区下步找矿勘查工作,对同类型金矿床找矿勘查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

1.1大地构造位置矿区位于钦杭断裂成矿带之湖南段湘东北亚段的湘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花岗岩岩浆活动强烈,北东向褶皱、压扭性断裂构造发育,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及内生成矿作用发生,使得本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为湖南省重要金铅锌银成矿区带[3-5]。

1.2区域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组及黄浒洞组,其岩性主要为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千枚岩、炭质板岩和硅质绢云母板岩,局部夹绢云母千枚岩,总体走向北北西或北西,倾向北东东或北东,倾角一般30°~50°。晚古生界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系的佘田桥组跳、马涧组、金矿山组和棋子桥组地层,并且跳马涧组不整合于冷家溪群之上,总体走向北西—北东,倾向北东—南东,倾角一般30°~55°。中生界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不整合于冷家溪群或晚古生界地层之上。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是本区成矿物质Au的主要来源[6-11]。

1.3区域构造区域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以及次级的北西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主要有潘家冲复背斜和茶山岭断层。潘家冲复背斜为区内之一级褶皱,其核部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东翼为茶山岭断层所破坏,两翼发育小型的次级褶皱及牵引褶曲。茶山岭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潘家冲复背斜之东缘,走向20°~25°,倾角约50°,切割泥盆系和冷家溪群地层,为区内导矿构造[1,2]。

1.4区域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矿区东部攸坞、长富冲一带出露雪峰期攸坞球粒玄武岩,此外,矿区南约13km处有燕山期丫江桥花岗岩体。

1.5围岩蚀变区内围岩具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等蚀变。1.6区域矿产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及萤石等,主要为金和银,均产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中[2]。

2矿区地质

2.1地层特征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另有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小范围出露于矿区东部与西部。此外,低洼地段还出露第四系沉积层。

2.1.1冷家溪群黄浒洞组(Pt2h)岩性主要为中厚层黄褐色、灰黄色绢云母粉砂质板岩和中厚层灰黄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局部夹薄层灰色、青灰色板岩。厚约2318.70m。该地层以呈中厚层状产出、含粉砂质较多为特征,主要见粉砂质板岩及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等。

2.1.2冷家溪群小木坪组(Pt2x)岩性主要为薄层灰黄色、砖红色粉砂质板岩和薄层青灰色、灰色板岩,局部见灰黄色绢云母粉砂质板岩和厚层状暗灰色变质石英砂岩。厚约1923.90m。该地层以呈薄层状产出、含泥质较多为特征,主要见板岩及粉砂质板岩,局部见变质石英砂岩等。

2.1.3白垩系(K2)出露于预查区西北部及东部两地,为一套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组成。不整合覆盖于寒武系及泥盆系地层之上。厚约1000m。

2.1.4第四系(Qh)主要为在本区低洼地段出露的红土、砾石层、残积、坡积、冲积层;一般厚度0.5m~6.0m。

2.2构造特征矿区处于潘家冲复式背斜之北缘,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一条茶山岭断层的次级北西向茶溪逆断层(F1)及其次级北西向断层,茶溪断层规模较大,为本区控矿以及导矿的良好构造。

2.3岩体特征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2.4围岩蚀变特征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绢云母化,局部见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

2.5土壤地球化学特征Au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分布在扭子冲和付家冲一带,茶溪断层(F1)两侧;总体呈北西方向展布,范围较大,连续性较好,中心相对突出,具有四级浓度分带,浓度分带较明显,浓度梯度值较好,并且与地质圈定的V1矿(化)脉断裂带走向相吻合,表明土壤异常与成矿关系密切。

2.6矿体地质特征在矿区内共圈出3条较好的金矿(化)脉,分别为V1、V2和V3,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蚀变带型和石英脉带型,其特征如下:V1矿(化)脉:破碎蚀变带型,为茶溪金矿主矿脉(V2)的延伸部分,带宽约2.0~6.0m,产状10°~40°∠48°~80°,与岩层有一定交角,形态较规则,局部呈舒缓波状弯曲,与围岩界线较清楚。实际控制长度约1.6km,推测长度约1.8km。带中矿化体厚度0.56~3.23m,平均厚度1.80m,单工程金品位为0.45~12.27g/t,金平均品位1.46g/t,矿化体主要产于带中变质石英砂岩和不规则石英脉中。带主要由不规则石英脉、石英团块、变质石英砂岩、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等组成,带中板岩和粉砂质板岩具弱硅化和绢云母化,变质石英砂岩硅化较强,局部见不规则石英细脉分布于变质石英砂岩中,不规则石英脉和石英团块呈乳白~烟灰色,油脂光泽,致密块状,溶蚀孔洞较发育,裂隙和溶蚀孔洞中充填较多黄褐色铁质氧化物及泥质物等,肉眼见褐铁矿,局部见黄铁矿化。围岩为粉砂质板岩和板岩,近破碎带处具较强硅化和绢云母化。V2矿(化)脉:石英脉带型,主要为板岩或粉砂质板岩夹石英脉。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带宽约0.80m,单脉厚约0.20m,产状为5°~50°∠60°~80°,实际控制长度约2.0km,推测延伸约2.5km,金品位0.03~0.06g/t,地表采样品位偏低,可能为地表风化淋滤作用所致。V3矿(化)脉:石英脉带型,主要为板岩或粉砂质板岩夹石英脉。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带宽约0.85m,单脉厚约0.20m,产状为20°~50°∠50°~60°,实际控制长度约1.0km,推测延伸约1.4km,金品位0.03~0.40g/t,地表采样品位偏低,可能为地表风化淋滤作用所致。

2.7矿石特征矿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褐铁矿、黄铁矿等。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晶隙金、包裹金。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绿泥石、铁质物和岩屑等次之。矿石中的有用组分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有害组分为砷和硫。

3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3.1找矿标志(1)本区金矿(化)体主要产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组中,小木坪组中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质板岩等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围岩。(2)土壤地球化学Au异常和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北西向茶溪断层(F1)附近,其展布和延伸方向与F1较一致,表明本区主要为构造控矿,北东向区域断裂及其次生的北西向断裂是本区主要的导矿和赋矿构造。(3)含变质石英砂岩的破碎蚀变带,以及石英脉是矿区直接找矿标志,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是本区寻找金矿床的重要蚀变标志。

3.2找矿潜力分析(1)V1矿(化)脉为矿区主要矿体,为破碎带蚀变带型金矿,其地表矿化情况良好,浅部矿化稍差,可能是矿化不均一所致,中深部矿化可能较好。目前只大致了解金矿体浅部的规模、形态、厚度、品位,探求了334资源量,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2)矿区V3矿(化)脉在地表具低矿化现象,第四系浮土较厚,仅为少量地质点控制,无工程控制。后续加强对其勘查力度,布置少量的槽探和钻探工程,可能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取得找矿突破,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作者:吕星球1;周竹明1;马道明2;魏金驹1 单位:1.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2.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冲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