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范文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范文

时间:2022-03-03 10:34:22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

1太原工业建筑遗产历史发展概况

1.1民国时期的工业建筑遗产(1912—1937)1917年开始,太原进入了阎锡山38年的军阀统治。巩固统治地位,军事称霸的野心,是阎锡山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阎锡山推行了保境安民的策略,保证了太原市区的安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长久发展的稳定环境。民族工业企业根据煤矿、纺织、机械修理企业投资快、获利高的特点,发展了一批工矿企业,如:晋丰面粉公司,太原新记电灯有限公司,晋恒造纸厂,晋生染织厂等。面对近代工业资金匮乏的问题,阎锡山上任初期便建立山西省银行,对山西进行金融控制。山西省银行发行货币,进而控制山西金融业大部分资本,以达到近代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积累,这是官僚资本的最早期表现。官僚资产阶级除了接受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办企业,还将太原机器局改组并加以扩大,巧立名目,接着吞并了一部分私人投资的工厂,逐步发展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西北实业公司,太原近代工业建筑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工业企业在解放后被改制、扩建,部分工厂得到继续发展。例如: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炼钢厂,太原矿山机器厂的前身为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山西机床厂前身为太原机器局,太原卷烟厂前身为晋华卷烟厂等。民国时期,截止到抗战爆发前,太原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有:太钢飞机库,晋西机器工业集团职工宿舍等(见图3、图4)。

1.2战争时期的工业建筑遗产“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进入日军和日伪统治时期。日军攻占太原后,便将山西各大厂矿化为军管,掠夺山西资源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日本帝国主义对山西工业展开疯狂的掠夺。首先是对山西各大厂矿进行改组,都收归日本军官所有,而后生产的物质都用于支援侵略战争。采用掠夺式经营为主的方式,导致工厂工业建筑设备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工业发展停滞不前。日伪时期工业遗存建筑有:白家庄矿日伪时期办公楼两排房、军官住宅旧址、日军慰安所旧址、家庄矿工业遗产保护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同期间,残酷迫害煤矿工人的“万人坑”遗址。

1.3解放后工业建筑遗产解放后,全省军民及时抢修了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工厂和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对原有的工厂、矿山进行有计划的恢复和扩建,并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展大量的新工业建设。“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先后在山西新建了大型的工业企业。一五时期,太原和大同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山西累计施工兴建的工矿建设项目达到546个。这一时期的工厂规模较大,包括车间、厂区轨道、工人居住建筑都保存较为完整,体现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工业企业的历史风貌,遗留的工业建筑遗址也大多带有苏式风格特色。例如:太化集团化肥厂车间工业遗产保护区(见图5)、太原化工厂、太原面粉二厂、太重一金工、二金工厂房、晋西机器工业集团行政办公楼(见图6)、太重苏联专家楼。太钢苏联专家楼、汾西重工5号办公楼(见图8)等。

2太原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特质分析

旧的传统工业建筑由于技术及管理问题,逐渐图8汾西重工5号办公楼(建于1953年)衰落,已不适合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人们很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价值,对旧工业进行推倒、销毁。这就需要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遗产特性进行全面评判,认识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是工业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工业建筑遗产是历史的遗存物,是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载体,并延续着环境的历史性和某一特定的生活方式。它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要素,见证了城市产业演变,城市建筑的转变,反映并承载着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存一个城市与建筑环境中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延续建筑与城市实体环境的历史,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的历史厚重感。这就需要在工业改造中从工业设施中甄别出工业遗产加以保护。

工业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经济因素是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基本动力。旧的工厂建筑具有跨度大、空间灵活易分隔、结构坚固等特点,使得其改造的成本相对低、周期短、收益快。城市旧的工业用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往往在城市中心地带,占据的土地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对其进行二次设计,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剩余价值的利用,而且能够实现所处区域的商业价值的目标。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转变单一的工业主体结构为多元化产业结构。工业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原工业地区的衰败,影响着周边社会发展和稳定,工业区位优势带来的公共和社会效益往往被忽视。工业建筑独特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特征,对城市设计规划格局嵌入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可以丰富和增加城市发展的内涵。工业建筑遗产的美学价值。工业建筑是工业文明的载体,体现出工艺性的生产方式、新型的结构形式和实用的建筑新型材料,表达技术美学和机器美学的工艺的文化内涵。很多城市都将其废弃的工业建筑作为展示城市现代工业文明的魅力场所。

3太原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与再生

3.1保护利用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国企改革制度引发太原一批传统能源企业衰落并倒闭,大多数工厂自发出租厂房和用地,一般用作仓库或者集散市场等。这种简单的利用方式虽无序,但破坏力较小。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的扩张,工业用地逐渐变成城市中心地带,需要往郊区外迁。在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重要价值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业用地很大一部分被推到重建,变为他用,相当一部分珍贵的工业建筑遗产不复存在。从21世纪开始,太原对旧工业建筑保护观念有所提高。2010年11月,山西启动了“工业遗产保护工程”,并将太原一部分工业遗产列入保护行列。名单有:白家庄矿日伪时期办公楼两排房、军官住宅旧址、日军慰安所旧址、太重苏联专家楼、太钢飞机库及碉堡、太钢2号高炉、晋西机器厂行政办公楼、晋西机器厂职工宿舍等。3.2提案措施2009年,太原市政府颁布了《太原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录》,包括了太原面粉二厂生产车间和仓库、太原电灯公司烟囱等7项工业建筑。2010年至今,山西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尽快开展山西工业遗产保护》、《保护太原工业遗产,追寻城市工业文脉建议书》、《关于发展我省工业遗址旅游的建议》等,都呼吁保留山西老企业工业遗址。并在《太原西山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方案》中,提出建立对太原西山地区工业遗产建筑定性和定量评估体系(见图9所示)。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对于旧工业建筑受到的实际保护效果和保护手段的影响很小,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纳入保护内容还需要更加详细调查。对工业建筑遗产法制化建设进程尽快开展,建立“先于保护”的法律制度措施,促进建立健全工业遗产评估体系。

3.3再利用模式由于太原市自身工业发展结构的特殊性,省内各工业建筑遗产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在对保护再利用时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护改造模式。第一,已经登记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城市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保留原来生产工艺流程和建筑风貌特征。在尊重历史和工业遗迹的提前下,继续发挥其功能。如太重苏联专家楼、晋机器厂行政办公楼、晋西机器厂职工宿舍等。第二,对需要更新再利用的工业建筑,在尊重历史文脉的提前下,对其改造成为新功能,如博物馆、商业、居住等,并考虑周边区域的社会效益。第三,对工业建筑中具有有特殊价值意义的物质要素,保留并改造为景观元素,使之成为工业建筑遗产教育功能的基地。如白家庄矿工业遗产保护区的万人坑、太原太钢集团的李双良精神渣场项目等。第四,对大型的工业园区,鼓励改造为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提供人们的休憩之地。如太化集团化肥厂车间工业遗产保护区。第五,对于继续利用原有功能的工业,需要对原有的工艺污染进行治理,以符合区域功能发展的综合平衡。

3.4太原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问题首先,与太原工业建筑遗产相关的理论研究薄弱,缺乏对太原工业建筑有效的建设性建议。没有一个可行的工业遗产评估体系对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评估,保护工作实施较为困难。其次,政府及主管部门参与力度不够,对太原工业建筑遗产的认识不到位,尽管目前已颁布了一系列条令,但是收效不太显著,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再次,公众对工业建筑遗产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大部分人认为废弃的工业是落后的象征。开发商往往采取拆迁、新建,对建筑保护利用方式的案例很少。太原的工业历程虽然只有一百年左右,但它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主要发展动力,是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见证,应该迫切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最后,一部分工业建筑遗产仅仅处于保护阶段,缺乏确实有效利用,旧遗址依旧处于荒废、没有活力的境地。我们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更是工业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和记忆,找到一个切实合理利用的方式,无疑是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一种生命的延续。

4结束语

美国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工业建筑遗产发展有着其他的历史建筑不同的特征,并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和技术水平。随着人们对工业建筑遗产的重要性认知的提高,太原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将对太原的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历史性重要的意义,这不仅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晋太杨栗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期刊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