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探讨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探讨范文

时间:2022-12-22 09:46:0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因素。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分析其心理特征,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评价心理因素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127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存在差异,与心理特征有相关性。结论:心理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心理因素

疾病始终困扰着人类,相较于突发性疾病,慢性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周期更持久、涉及的医疗护理问题更多。当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时,他们的心理是脆弱敏感的,一方面他们想求生、摆脱痛苦,另一方面他们还想追求生活品质,两种心理诉求相互促进、影响,就会直接导致不同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同、自我管理表现不同[1]。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因素,笔者从现实病案入手,分析能够改变和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因素,并探寻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统计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确定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区间以及病程长短。据统计,男86例,女41例,年龄23~67岁,病程5个月~10年。经《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检验,所有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均符合疾病特征,且均接受了较为正规、系统的治疗,无重大疾病问题。研究方法:对127例患者进行心理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在入院期间的心理情绪、心理波动、心理问题以及细微的心理表现,结合每例患者基础资料,综述患者含有哪几种心理因素情绪[2]。同时,根据《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每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测评项目有五项,包括患者生活自主管理能力、患者自我防治疾病意识、患者社交需求、患者解决生活及疾病问题的表现、患者自我约束条件等,每个项目2分,总分10分,通过计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类,分数3~5分,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分数5~7分,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好;分数7分以上,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辨证的分析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因素,围绕重点,总结结论[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7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存在差异,与心理特征有相关性影响,分数在3~5分区间的患者54例,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分数在5~7分区间的患者33例,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好;分数在7分以上的患者40例,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不同等级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状态显著,负面情绪越多,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低,见表1。

三、讨论

心理是改变患者生活根本状态的核心要素,只有心理坚信、认可,患者才能积极面对、应对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本组研究中,它集中体现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上。资料中,127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的患者54例,这部分患者一般病程时间超过3年,年龄较大,且伴有其他合并症,疾病痛苦体会明显,对疾病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占据主体。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患者33例,这部分患者病程和年龄适中,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生活条件良好,对疾病有相对理性、客观的认识,负面情绪产生后一段时间会消失,而后呈阶段性的出现。自我管理能力高的患者40例,这部分患者心理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良好,对疾病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认真接受健康教育,当出现疾病问题时也可以主动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4]。对比不同自我管理能力分数区间的患者心理特征,可以发现,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破坏影响很大,负面心理情绪一旦出现,大部分患者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年龄、病程、家庭背景、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有学者认为,心理因素是临床总结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口,因为它影响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影响结果对疾病的变化方向有决定性的驱使作用[5]。笔者对该观点持有认同态度,一方面,本组研究对象可以证明,在其他客观因素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要低于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另一方面,心理指导逐渐在慢性疾病治疗中提高比例,其临床实践的推广也侧面证明了心理因素对临床医疗的重要性[6]。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需要围绕该负面情绪诱发的心理因素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如:患者疾病感受不佳,常出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症,需在加大治疗干预的同时,依靠教育、沟通,给患者积极指导,让其在潜意识当中相信治疗、相信医护人员;又如:患者有自卑情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或认为自己的疾病给家人朋友造成了生活经济压力,在这时候要更多地排解患者的自卑情绪,给患者与患者家属朋友找更多的交流机会;再如:长期疾病困扰让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可行的条件下,安排患者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在情绪低迷或敏感的阶段获得心理帮助。上述方法,有助于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漫长的治疗恢复期内拥有好的心理状态环境,进而自觉、主观地解决、处理一些生活问题,提高关于自身治疗、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海兰,王君俏,沈忱,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4,12(12):29-31.

[2]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11):95-98.

[3]李芳华,刘国杰,祁小红,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4-34.

[4]董凤伟,康磊,李贤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0(19):39-41.

[5]席丽霞.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6,12(12):313-315.

[6]谢樱姿,徐翠荣,陈泳,等.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10(13):116-120.

作者:储海燕 单位:南通瑞慈医院心血管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zwgllw/70093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