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创建项目评估实践范文

水利创建项目评估实践范文

时间:2022-06-28 05:21:54

水利创建项目评估实践

0引言

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地区和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地区和领域)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程度和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业务效率、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投入无需置疑,但信息化建设也正在因为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合理的导向而走向困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1]。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3次全体会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对于科学评价国家及地区信息化水平,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合理科学地对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方法评估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果,综合分析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未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照及依据。

1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评估状况

[2]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国际组织或企业陆续推出了信息化评估体系,虽然,各种评估体系的名称不同,但实质都是为了衡量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1国际电信联盟的7国信息化指标体系

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向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西方7国集团部长会议,提出了一套评价7国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6组指标。这套测评体系的特点是过分偏重于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1.2韩国的“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

自1995年起,韩国信息通信部对世界上50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并每年以“信息化指数”的方式公布其评估结果。“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由2级评估要素构成,包括4个第1级要素,7个第2级要素。在具体计算“信息化指数”时,根据各项要素的重要程度为其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评估体系涉及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每年公布的“世界电信指标数据库”。

1.3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

2001年7月,中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这个方案基本是按照指数法的思路,综合了波拉特法和指数法等国际上主要的指标体系的优点,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筛选,分别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6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将每个要素都分解为若干项具体指标,共计20项指标。

1.4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

国际数据公司(IDC)是国际数据集团下属的信息研究机构,他们提出了“信息社会指数”方法(INFORMATIONSOCIETYINDEX,简称ISI),以比较和测量各国获取、吸收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信息技术能力。IDC“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由2级要素构成,包括4个第1级要素,23个第2级要素。在计算方法上,对每个第2级要素给予了相同的权重。在具体计算23项第2级要素得分时,对每个要素的初步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该要素的最终得分,以避免因国家大小不同而造成的先天不平等,并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未来发展潜力。

1.5澳大利亚的“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

2002年,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对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中国香港、爱尔兰、美国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以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NOIEIndex)的形式在题为《澳大利亚目前在排行榜上的地位》的报告中公布了评估结果。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直接由23个要素构成,主要有:拥有1条固定电话主线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拥有2条(或以上)固定电话主线的家庭所占的比例等。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为所有要素赋予了相同的权重。在计算每项要素得分时,则根据要素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综观以上几种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虽然都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它们在评估指标、关注的重点和计算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虽然各体系之间存在着具体排名差异,但对全球信息化建设水平概况的反映基本趋于一致。

2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

为全面了解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效能,水利部于2009年11月首次组织实施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工作。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初步由2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项目完成和运行情况、发挥效益情况、资源整合情况、问题和设想5个第1级要素,以及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达到情况,建设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项目是否按时验收,资金使用是否按审批的概算执行,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已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成果目前是否正常运行,项目软硬件详细配置情况,项目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利用情况,项目安全体系成果共享情况,项目运行维护费用落实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情况,取得的社会和经济及工作效益,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实施信息化资源整合,哪些资源得到整合和共享利用,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18个第2级要素构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各单位自评估和专家评估。组织完成了对水利部直属17家单位94个信息化项目的自评估,6个在京直属单位和7个流域机构的13个信息化项目的专家评估。评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内容涵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利电子政务、水库移民、农村水利、河道采砂等多个业务范围,涉及通讯、网络、视频监控、数据存贮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总投资额达17.8亿元人民币。在专家评估阶段,通过组织专家听取建设单位自评估工作汇报,察看现场,观看系统演示,查阅相关资料,质询讨论,专家独立打分,综合计算得分等方式,实施了专家评估工作。

3总体评价

从评估的总体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建设,水利信息化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水利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已成为水利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3.1建设成果

3.1.1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实施,建成了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全面提高了水利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规模和应用水平,同时,依托水利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了连接水利部、7个流域机构和部分在京直属单位的水利电子政务内网。并且,在全国初步建成了一个结构较完整、功能较齐全的防汛通信卫星网。

3.1.2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完成,水利部和流域机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内网和外网分别具备了数据、遥感、图像、视频等信息处理能力,并形成了其他应用系统尽量共用数据库处理、应用支撑平台、图形图像处理等环境的格局。

3.1.3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断推进

近年来,水利信息资源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各级水利部门积淀并形成了海量的水利信息资源,信息种类包括文本、数值、地理空间、多媒体等,内容基本覆盖了水利业务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库整合和数据的共享,为各级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4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蓬勃发展

伴随着现代水利发展的新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业务应用从防汛抗旱向水利管理的各业务应用蓬勃发展。围绕解决4大水问题和建设民生水利的迫切需求,一批服务于水利业务管理与应用的信息系统相继立项建设,涉及不同层次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水利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这些业务应用系统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已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利业务应用系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3.1.5视频会议系统效益显著

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基于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实施了连接水利部、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异地会商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建设,为防汛抗旱指挥、防洪调度、决策会商、水利系统电视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3.1.6安全系统建设逐步完善

水利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基本构建了包括部机关、部分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和7个流域机构在内的水利电子政务内网,根据国家安全保密相关标准和条例,采用系统和科学的安全技术,配套建设完成一套先进、实用、科学、有效、立体的水利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包括物理、运行、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建设内容,结合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组建了覆盖水利部及7个流域机构的水利电子政务内网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分布式的证书申请、审核、下载及对证书的统一管理。目前部机关已经完成了安全系统和CA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并通过了国家保密局的安全测评,流域机构也正在积极筹备各流域机构的安全系统建设。随着部机关、部分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和流域机构安全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水利系统对涉密信息的存储、应用、流转的安全保障能力。

3.1.7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利用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利用。RS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蕴涵的信息量丰富、全天候、信息获取周期短和多光谱特性,在水旱灾害损失评估、大面积水体水质监测、水土流失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尺度的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水利部建成了全国1∶250000和1∶50000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并向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及部分直属单位分发,为水资源、流域综合规划等重大项目提供数据共享。GPS具有定位的高度灵活性和高精度,快速度,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作业,操作简便,以及全球连续覆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防汛减灾、水情测报、水资源实时监控、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监测等方面。

3.1.8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投资不断加大,管理机构不断健全,技术人员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和项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培养了一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各单位明确了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配备了专门的运行维护人员,制定了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经费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落实。《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的出台,将运行维护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极大改变了水利信息化“重建轻管”的局面,为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2建设经验

3.2.1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覆盖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前沿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理念、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因此,信息化必须靠一把手把握全局,果断决策,加强保障,排除阻力,强力推动。从各单位的实践看,凡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都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才能形成合力,有利于信息化整体推进,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

3.2.2重点突出是核心近几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紧密围绕“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4大水问题,特别是近2年来,结合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着力解决水库病险,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农村水电开发,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等民生水利问题,积极推进信息化8大重点工程,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等重大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一立项、设计、组织实施,系统地强化了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全面提升了水利信息化水平。

3.2.3规划完善是基础《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理清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架了水利信息化的综合体系,确定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各级水利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水利信息化总体规划,规范了各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各负其责,有步骤、有计划地整体推进水利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2.4需求牵引是根本满足业务实际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事实证明,已投入运行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灌区信息化、水利电子政务等系统,都是有较强的业务工作需求,并将业务流程与应用系统开发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只有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明确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的重点,信息化工作才能真正得以推进,所建设的信息系统才有生命力。

3.2.5管理到位是保障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落实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关键。各级部门已逐步认识到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维护管理机构建立、人才队伍培养、运行维护经费筹措、维护管理制度健全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机制与体制,充分发挥了已建系统的作用。

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急需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随着应用系统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信息逐渐丰富,很多信息资源存在重复存储的问题,所以同一地区的水利数据信息资源整合需求迫切。

4.2部分项目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从评估情况看,大部分建成项目都有配套的运行维护经费,尤其是《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出台后,过去运行维护经费长期拖欠的情况有明显改观。但是,仍然有部分项目的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使得运行维护工作成为业务部门的负担。

4.3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项目还存在建设内容与批复内容不完全一致,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不能按时完工等问题。项目管理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保证项目执行进度。

5意见与建议

针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和评估专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理顺投资渠道,落实管理经费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否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资金投入是前提。信息化工作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水利信息化要与水利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其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合理安排资金。要设法将建成投入运行的系统维护管理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5.2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水利部已正式出台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明确了近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坚持的“五个统一”,就是要对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地配置与整合,促进资源的公用与共享,节省建设和运维资金。要认真研究建立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机制,集中组织立项,实施一些水利信息化重大工程,改造、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增强水利业务应用的范围和功能,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

5.3加快技术标准建设,规范信息资源利用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抓紧编制水利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重点是制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有关标准和重点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标准。

5.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建议各地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同时应强调对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组织与管理,落实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相应部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落实责任。还要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使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5.5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建议各地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政策,完善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大力引进人才,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网上教学和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业务应用系统培训,以及技术交流和考察等工作。

6结语

水利部首次开展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果评估工作,初步构建了水利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其评估内容、形式和办法都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如何强化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结合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需要,搭建水利信息化评估模型,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评价方法,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估,是未来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工作,更好地监督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规范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为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导向,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利创建项目评估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xmpglw/6047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