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社会实践“五化”模式创新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五化”模式创新范文

时间:2022-10-28 02:59:44

大学生社会实践“五化”模式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创新并构建了顺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的“机制长效化、内容课程化、主题时代化、形式基地化、过程全员化”的“五化”模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机制长效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社会实践长期、有效、稳定进行的重要保障,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1]。

(一)建立领导机制重庆理工大学创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校、院两级协调联动机制[2],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保卫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讨论决定社会实践活动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挂靠党委学工部,成员由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党委宣传部、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和协调日常工作。各学院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学院团总支负责日常组织和协调。

(二)构建激励机制学校在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办法的顶层设计中,注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激励机制。党委学工部、教务处负责的“学生工作”和“本专科教学”的两个专项指标中,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作为学生工作、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成绩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确定入党发展对象、推荐研究生、创业就业的主要依据之一。人事处加大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激励力度,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作业绩等方面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保障机制我们在2013年对7所重庆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0.2%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高校和社会提供的保障措施表示满意,39.8%认为保障机制还需要完善。可见,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是当前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重庆理工大学注重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制度保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实施、保障、评估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细则,以保证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良性运转。学校以项目化形式,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三下乡”、带薪实习、勤工助学、创业竞赛等活动安排了专项经费。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期间的安全教育,协调实践基地做好安全保障,与企事业、政府机关、社区街道等实践基地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协议》,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了校方的责任险范畴。学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介,宣传报道社会实践典型事例和经验效果,每学年都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措施。

二、内容课程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是指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高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具体学时和学分,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3]。社会实践内容课程化,是解决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指导不深入、学生参与不积极、专业结合不紧密、考核评价不完善等问题的重要举措。重庆理工大学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分设置、教学工作量等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

(一)教学目标学校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以巩固文化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学校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重庆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村委会的管理工作,广泛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科学类的课题调查研究。学校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中国兵装集团、长安集团、云天化集团、宗申集团、建设集团、腾讯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

(三)学分设置自2005年实施全面学分制以来,重庆理工大学一直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精心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近年来,顺应时展新形势,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培养方案,特别是在“本科学生学分制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中,设置了“国防教育与行为养成模块、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模块、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模块、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模块”等6大模块,明确规定素质教育学分为7学分。其中:国防教育与行为养成模块2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模块1.5学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模块2学分。

(四)教学工作量学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担任社会实践课指导教师期间,按照社会实践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履行相应职责,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核定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原则上按每天2学时的标准计算教学工作量。

三、主题时代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顺应时展,才能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致经历了“兴起、广泛开展、规范化发展、深入发展”四个阶段[4],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主题。比如: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提出了“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全国许多高校顺势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五讲四美三热爱”等主题实践活动;2001年以来,实践主题先后紧紧围绕“三个代表”、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和时事焦点问题展开,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所当然应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代主题。广大青年学子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5]。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担起历史使命,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撑。重庆理工大学十分注重凸显时代主题,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国情、市情、民情,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如,2012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为主题,2013年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2014年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把“中国梦”与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相结合。三年来,共组织35支社会实践服务队,以走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为主线,以国情考察、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环保考察、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分赴重庆各区县的城镇、农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开展了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四、形式基地化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建立一批稳固的基地,可以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稳定的社会支持,确保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7]。我们于2013年对7所重庆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意愿是:企事业单位占41%,社会服务机构占17.9%,党政机关占16.3%,城市社区占13%,农村乡镇占11.8%。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主动出击,顺势而为,广泛吸收各种资源,争取社会各界配合,统筹规划,加大对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实践育人效果。当前,许多高校已逐渐意识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形式基地化的趋势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够、基地数量少、类型简单”等问题。重庆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在社会实践形式基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出了基地细分性。建立专业实践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科技服务等实践基地;二是体现了基地共建性。对基地提供技术服务、转让技术,建立回访机制,跟踪基地建设动态,依托基地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和联谊活动,确保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截至2014年,学校在重庆主城9区、涪陵区、綦江区、南川区、铜梁区、璧山区、巫溪县、巫山县、彭水县等区县以及贵州遵义市,四川巴中市、泸州市等地建立了校、院两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共43个。其中,綦江区赶水镇、涪陵区李渡镇、铜梁区东城街道等7个基地作为学校长期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校地合作时间已长达10余年之久。正是因为这些实践基地多年来的辛勤培育和精心共建,重庆理工大学实践育人工作才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教育部、团中央的肯定,《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五、过程全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多种社会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全员化是指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地方政府、实践基地和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共同围绕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扮演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关运行机制,共同实现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为主、社会支持、学生参与”的工作目标。

(一)高校高校在过程全员化中是参与主体,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与实践基地建立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都需要高校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重庆理工大学着力从组织领导、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为社会实践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在校内营造了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自身的主体作用。

(二)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多年来,重庆理工大学与九龙坡区政府、巴南区政府深入开展政、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分别签订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包括:牵头组织协调,在企业、机关、城镇、农村、街道、社区等为大学生提供100个暑假挂职锻炼岗位;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食宿、安全及活动开展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此外,学校还十分注重与实践基地所在的政府加强友好合作,争取他们提供其他各种支持。

(三)实践基地不论是校级层面的基地,还是院级层面的基地,都与学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支持,也为进一步深化育人效果给予了帮助。目前,学校在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缺乏有重大影响力的基地、合作范围还需扩大、合作成效还需凸显等不足。学校将更加注重依托兵工行业背景,建立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明确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双方职责和义务,实现合作共建;更加注重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发挥基地优势,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得知,有92.6%的大学生参加过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带薪实习、创业竞赛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岗前预演、勤工助学、服务社会”等目的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应当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社会实践育人的实效。

作者:黄旭 柳莉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五化”模式创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sjlw/6811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