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范文

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范文

时间:2022-10-21 03:22:03

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学生党建的实效性取决于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的程度。因此,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方式与内容以及程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在开展方式和实践内容方面的实际效果,增强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方面的实效性,笔者对北京五所院校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研。本次调研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两种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调查采取问卷填写的形式进行抽样调查,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选取了五所学校(其中三所文科学校和两所理科学校)作为主要观测点。累计共发放问卷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7%。本次选取样本为大二以上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其中,访谈学生62人。文理科的学生分配比例基本平衡,理工科学生151人,文科类学生142人。实证分析围绕三个部分展开,一是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成效,二是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遇到的问题,三是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提升实效性的建议和对策。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党员(含预备党员)共192人,占被调查样本的66%,共青团员85人,占被调查样本的29%,群众16人,占5%。其中参与调查的本科生255人,占被调查样本的87%。此次样本的选取基本达到了此次调查的出发点。

一、高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1.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果。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学生党员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都有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普遍增强。87%的人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的提升。86%的人认可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7%的人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任务目标都能较好的实现,大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团队意识、塑造崇高品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提高交流能力、意志磨练、了解世情、国情和党情等方面都得到了增强和提升。二是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较高。79%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认同。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对国情、世情和党情增加了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高度符合。三是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是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用所学专业知识报效祖国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持,他们会立志学好专业知识,更好地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党员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多数学生党员不太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红色“1+1”活动为例,非常了解的只占23%,53%的同学只是了解一些,还有24%的同学非常不了解。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党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组织部门的宣传动员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活动地点和次数等方面还需和共建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在调查样本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2次的占46%,2-5次的占22%,6次以上的占4%,从未参加的占28%。从不参加的人数比例与对此项活动完全不了解的比例相当,这部分人对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还明显不足,需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动员。二是活动的专业性、思想性、实效性不强。多数支部为共建支部提供环境卫生的服务,缺少技术含量,没有给共建支部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增加科技含量的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的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力争与共建支部的需求相吻合。切实解决农民在技术上、信息处理方面的难题,促进高校红色“1+1”可持续发展。三是活动内容与形式需要创新。影响活动的实效性的主要原因的观测点中,影响实效性的原因分别为:“共建活动形式套路陈旧不能推陈出新创新能力欠佳”、“共建活动参与人数和活动覆盖面较窄”、“不能将专业背景与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没有做好需求调查”。选取样本中只有28人认为活动本身没有明显不足。说明红色“1+1”活动的实效性的加强取决于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想突破影响高校红色“1+1”活动发展的瓶颈,关键还在于在内容上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推陈出勤,避免低水平重复。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开拓了思路,拓宽了教育途径,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提升了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支部的凝聚力,为共建单位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党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二、高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

1.做好思想动员,强化主体意识。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党员在活动之前并不十分了解活动的主旨,因而活动启动前的宣传动员和需求调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只明确活动主题还不够,没有主体的积极参与也不能顺利实现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思想动员、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学生党员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体现在活动的策划、组织、活动地点的选取、主题的确定等各个环节。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的机会。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与群众广泛接触和交流,可以从无数鲜活的典型事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有助于他们脱离“书生气”,加快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2.明确活动主题,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调查显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不强,缺少科技含量,没有真正发挥高校和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社会实践的水平总体在比较低的阶段徘徊。加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必须鼓励大学生党员从参观到参与,将所学专业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发挥高校作为技术摇篮和人才基地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高校作为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可以将专业性作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指挥棒,将项目管理模式引进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对科技下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对服务性的共建可提供一般项目的支持。

3.实践基地化,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对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选派优秀教师和辅导员分别担任专业导师和思想导师,实现学生工作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共建基地也要指定具体部门负责接受、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将企业、农村、社区等接受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部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党员活动基地建设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毕业生党员不同群体,制定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内容,社会实践的要求和目的也相应调整,党员社会实践基地可以有助于党员、积极分子深入地、持续地、连贯地开展活动,形成党员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4.协同创新,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社区和新农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地方元素。通过实践育人共同体,鼓励大学生党员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廖琪丽 吴巧慧 孟秀霞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sjlw/6807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