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范文

时间:2022-10-11 09:49:20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分析

(一)利于弥补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际运作中教书做得多而育人做得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与学生不断强化文化知识学习以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忽视了与社会的接触锻炼;另一方面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偏向于说教,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标探索不够。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以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完善自身人格,塑造独立自主的个性,真正实现成长成才。高校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的不断反馈,也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培养计划,以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和了解国情的窗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能全面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了解城乡差别、校园与社会的差别,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鲜活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胸怀得以开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体验生活和工作的真谛,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奉献精神,进一步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定位,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知识、能力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探索,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加深对理论和知识的把握理解;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更好地发现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兴趣。大学生要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由于把枯燥的理论与丰富多彩的实践相结合,无形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突破多年应试教育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束缚,就必须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多接触社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是在学校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具体事务、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而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必然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性格分析、职业方向定位及咨询服务等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必须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得出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才有实际操作性,才具有现实意义。而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就能很好地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社会需求有一个直接的、全方位的认知。通过正确认知实现个人准确定位,以此为基础学生才能得出合理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家、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与评估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标准的操作细则,使得政府部门、高校、实习单位之间权责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一些单位组织由于自身认识和现实利益等方面的考虑,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这容易造成社会实践在高校内部热火朝天,真正到了实践部门,却出现敷衍了事、走过场的现象。在高校内部也存在着轻视社会实践的思想,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争取科研项目等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出于对经费、安全等方面的考量,越来越多的高校简化专业实习内容,压缩认知实习环节,使得部分实践活动出现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此外由于缺乏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高低与高校领导的个性特征关系密切,各个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差距很大,各自为政,体现出明显的“人治”的痕迹,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长远开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由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处于最末端的认知实习地位,学校对于社会实践基本持“参与即可”的态度。因此高校对于如何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标准,既无法对带队老师或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估,也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并且由于社会实践无法“补考”,造成了许多老师在考评学生社会实践时标准宽松,基本无视学生的实践表现,给出的成绩几乎一样,只要是没有查出明显抄袭痕迹,基本上都能通过。许多有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的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应有的支持和鼓励,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直接造成他们失去了进行积极探索的热情和动力。

(三)高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的水平还比较低目前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基本还停留在学生上岗实习层面,实习基地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到实习基地走个过场。学生没有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无法真正学到精华知识;企业没有对学生提出系统性的培养计划,无法对自身的发展提供有益人才储备;高校没有从企业中得到有效的人才培养反馈,无法改进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实践还尚未真正形成高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四)一些社会实践缺乏实质内容、覆盖面小教学型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任务。但高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学型社会实践的内容设计往往较为陈旧,与社会生产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无法使学生提起兴趣,使得学生常常被动应付教学型社会实践;高校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也往往过于单一,实习目标过于一致,使得学生可以照搬同学实践成果,降低了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实施的就业型社会实践往往重形式、轻过程,只负责联系实习单位,而对于学生在企业的日常表现却关注的比较少,没有实质内容,或者说缺乏标准化的实习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日子的念头,只要混过实习期,就算完成任务,而对于企业真正的核心技术、管理流程这些关键之处知之甚少。高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参与学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效果也相对明显。而大部分普通学生还是无法有效地参与其中,只能作为个体进行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限的覆盖面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的整体成效。

(五)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各级团学组织开展。高校各级团学组织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往往只对学校重点扶持的项目比较重视,指派老师带队指导,而对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指导和有效措施。重点项目热火朝天,普通同学悄然无声的现状,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此外,高校团委往往只重视实践活动的前期宣传和后期表彰,忽视了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出现了少数同学在实践报告上“纸上谈兵”就能蒙混过关的现象,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严重偏离了应有之义。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就必须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努力构建适应时展、切合高校实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提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各界都迫切需要提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倡教育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地位。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环节的责任权利。各高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高校有必要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从组织上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意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类企事业单位作为吸收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所需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形式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以对参与的学生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及专项训练,以便各类企事业单位能更加有效的得到自身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这对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具有“双赢”的效果。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实学生的指导,主动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各级政府、广大高校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共赢。

(二)完善社会实践工作制度只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才能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工作机制:1.建立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大学生专业特点、学习阶段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以课程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化的安排,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高校要将社会实践列入教学改革试点课题,按学生数下拨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将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专门指导课程、设置一定的学分,并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评定等级和分数计入每个学生的素质学分,规定学生的素质学分不达标者不能够毕业,从而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可以按照校内老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模式,适当聘请企业的高级从业人员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2.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走向成熟和独立的跨越性标志。高校可以社会重大活动为载体,设立志愿服务实践项目,以活动的专业背景为要求,公开招募志愿者,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项实践服务活动。在项目开展前、项目实施时和项目完成后对社会实践队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尝试通过“企业订单”、“招标谈判”等多种形式,建立长期的实践项目,与企业形成双赢的合作机制,大大提高学校和实践单位的积极性,由目前学校投入为主逐步过渡到学校、社会共同投入阶段。3.建立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可以大力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我们可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否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有益影响;是否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推动作用;是否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三方面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在给予学生成绩时,高校应深入实践基地检查情况,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效。4.建立社会实践活动激励机制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高校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并编辑出版优秀社会实践论文集。通过举行社会实践先进事迹报告会、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巩固社会实践成果,对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要求,对每位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认证,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改革教学型社会实践方案教学型社会实践的内容设计要紧密结合社会改革发展潮流,及时改进实习内容,淘汰落后环节,努力使实习成果能为学生所用,充分激发学生实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习实践环节中来。教学型社会实践还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立多元化的实习任务、开放性的实验场所,避免实习任务千篇一律,使得学生在结果的相互比较中找到乐趣,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四)充实就业型社会实践内容就业型社会实践不能让学生浅尝辄止,而要让他们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高校与实习单位可以从专业培养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共同设计实习计划,加强就业实习环节的考核工作。特别是在实习目的与实习环节方面,高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合理化的激励机制,使得学生在实习时能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真正将自己融入企业发展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

(五)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开展认知型社会实践活动认知型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活动的设计、专业团队的配合、专业知识的运用,将实现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高校可以改变传统的下乡支教、调研考察等社会实践模式,积极探索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基础组建实践团队,联系合作单位,招募专业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研究、服务社会。把科研、实习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进一步体现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功能。

(六)提升与社会实践基地合作的水平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载体。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本着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合作共建原则,到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等地了解情况,牵线搭桥,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学校要完善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规定,对现有基地进行分类管理和建设。要注重发挥典型基地的示范作用,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门类、网络化的的实践基地体系。高校要编制实践基地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力争覆盖教学、科研、生产、育人等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保障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与此同时,也要防止重建设轻培育和利用的现象,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把工作做实,保证工作的效果。通过与实践基地的良好互动,共同发展,也将大大提高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七)建立成果转化机制要让社会实践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必须建立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学生、学校、实践基地”三赢模式。首先要让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受益,在实践过程中,检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其次,要让学校看到社会实践的效果,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看到学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声誉的提高。第三,要让实践基地看到学生参与实践给他们带来的成绩和社会影响,让他们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使得企业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只有这样通过成果转化,让社会实践的各方都有长远的受益,才能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持续开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还是高校在唱主角,缺乏社会方面的有力支持,无法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真正建立有效、持久的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实践的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能否把这项工作纳入各自职责范围内,出台具体的政策和办法?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如何更有效的合作和协调配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我们期待,走过近三十年历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越走越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洪文建单位:集美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sjlw/629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