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网络民俗语的特点范文

浅谈网络民俗语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2-06-16 03:42:48

浅谈网络民俗语的特点

摘要:民俗语言学研究语言中的民俗现象和民俗中的语言现象,具有关注现实、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它侧重于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生活服务、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的效益。其中网络民俗语是广大网民群体使用的语言,符合当下人们心理、表达、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需求,具有时尚、紧跟时代潮流的特点,深受人们的追捧。

关键词:网络民俗语;流行语;时尚话语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的普及、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都不断地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也促进着汉语词汇的更新变化,现代汉语的原有词汇已不能满足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如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早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社交、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促使了一些适合在网络上使用的新词语产生。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大学生及其他年轻群体的青睐,人们在网络中使用的网络语言是紧跟潮流的时代产物,具有新颖、贴切生活、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更新快的特点。网民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时尚、有知识素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喜欢求新求异,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随着网络的全覆盖,很多老人、小孩也成了网民,全民上网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更促进了网络语言的普遍使用,快速地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现根据语料库在线、微博、360搜索引擎将流行的网络民俗语进行搜集,并整理归纳,分为以下几类:

一、根据一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新词语

这类新词语是根据如今社会热点现象产生的,如“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用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去强迫他人做一些事情,是根据“公交让座”“富人捐款”等引发关注的典型社会事件新造的词语。“过劳回”是指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学习生活下过度劳累,许多人频繁产生回到父母身边的想法;“啃老族”是指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群体,这二者都是根据发生在当代部分年轻人身上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新词语。“直播答题”是网络发展带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现在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各种网络直播,都少不了设置直播答题得奖金的环节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增加收视率。“共享经济”是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顾名思义就是分享的一种模式,实现资源共享、随时调用、在闲置时给不同的人使用,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原来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共享的,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车位”等等。

二、根据当代人日常生活特点产生的新词语

这部分新词语符合当代人的特点,容易在人们之间产生共鸣。“积极废人”意思是每天定下大目标,嚷着奋斗,行动上却和废人一样;“快消品”指买完后快速不见的东西,比如耳钉、指甲刀、发卡等;“阶梯式起来”是指设置很多个闹铃,这个关掉隔几分钟下一个再响,阶梯式迫使自己起床;“滑坡式许愿”是说以前许愿都是发大财、干大事之类的,现在许愿只是不要太倒霉就行;“派遣式进食”是指其实不饿,吃东西只为排遣寂寞;“坐躺体质”意思是能坐就不站着,能躺就不坐着;“被动型无欲”是说长期以来想要的都得不到,就变成了无欲无求的状态,别人以为是看淡一切,实则是无奈。这些新词语都是原来没有、根据意思新造的,带有诙谐、自嘲的意味,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其表达丰富的含义而又形式简练,受到网民们的喜爱。

三、根据网络社交的需要产生的新词语

网络社交不同于现实社交,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能两个人或几个人隔着屏幕利用文字、图片进行交流,没有了表情、肢体的辅助,语言文字在社交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为了让语言文字在网络社交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些网络用语便应运而生了。有些新造的词语是简单的将其中某个字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替换掉,但词语意思不变,比如“冲鸭”“笑屎了”“肿么了”“木有”“可耐”“烦银”“伦家”……经过同音字或近音字的替换后该词语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可爱、有趣的色彩,符合当下人们在进行网络社交时想要礼貌、委婉、有趣、时尚的心理;有些新词语是通过语音连读产生的,如“不造”是“不知道”的意思、“宣你”是“喜欢你”的意思……这种网络新词语读音有趣、打字便捷、省时省力,使用频率很高;有些新词语是根据模仿声音的拟声词造出来的,如“么么哒”是根据人们亲吻时发出的声音创造出来的,常用在网络用语中表示人们之间的亲昵,“汪星人”“喵星人”分别指狗和猫,是由狗和猫的各自叫声发展来的。

四、伴随网络负面现象产生的新词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出现了一些在网上随意造谣、恶意抹黑他人的群体,这些人因为在网络上可以隐藏自己,而且没有什么犯罪成本,便将自己在生活中隐藏的负面情绪全部宣泄在网上,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新词语:(1)“尬黑”:是指没有根据强行地去抹黑别人,它是由“尴尬的抹黑”缩减而来的,如“人家明明唱跳俱佳有颜值,这群人这么尬黑有意思吗!”按照“尬黑”的构成方式就产生了“尬吹”,“尬吹”是指强行地、无缘由地吹捧别人,此外还有像“尬聊”“尬唱”“尬跳”等一系列“尬+单音节动词”形式的新词语。(2)“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以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打破道德底线,对他人造成名誉损害的行为,是根据网络的危害造出来的词语,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如今网络暴力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3)“人肉搜索”:简称“人肉”,是指网民集中力量去搜索特定的人或事,这会把一个人的隐私公布在网络上,因此它造就了“网络爆红”的同时,也带来了人身攻击等负面影响。(4)“职业黑”:我们知道崇拜一个人,就叫他的“粉丝”,讨厌一个人,就叫他的“黑粉”,而“职业黑”是指被有偿雇佣的在网络上专门黑别人的人,是指以黑别人为职业的一群人。

五、旧词新用

一些汉语新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原本存在的,只是人们现在使用时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早期的“粉丝”,现在的“凉凉”“真香”“亲情价”“方”“刚”“佛系”“锦鲤”“吃瓜”“大猪蹄子”“鲜肉”……“粉丝”原来指一种食材,后来根据英文“fans”音译,含义发生变化,变成“支持者”的意思。“凉凉”原来指东西由热到凉,现在是说某人或某件事悲剧了,如“经历过论文造假事件后,这位博士彻底凉了”;“真香”原是形容某种味道,现在在网络用语中是用来调侃人们下定决心说要做某事之后又做不到的打脸行为;“亲情价”原指买东西时店家看在人情上给的优惠价,现在是说不管买多贵的东西告诉爸妈时价格都说得很便宜;“方”原来是形容形状的,现在指某人感到慌张、不安,常出现在“我好方”“我开始方了”等句中;“刚”作为形容词时,原本是与“柔”相对,现在说一个人“很刚”是说这个人性格很耿直、直爽,也可以用做动词,如“刚他”意思是“对抗他”;“佛系”并不是说遁入空门,而是形容现在一些人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如“我们宿舍的人都很佛系,从不争不抢”,衍生出“佛系恋爱”“佛系追星”“佛系买家”“佛系卖家”“佛系考生”“佛系人生”等等一系列相关词语;“锦鲤”本指一种鱼,现在人也可以说成是锦鲤,表示这个人很幸运,在网上锦鲤已成为好运、幸运的代名词,如“逢考必过的她简直就是行走的锦鲤”;“吃瓜”原本就是指吃瓜这一行为,作为网络用语是指看热闹、围观的状态,衍生出“吃瓜群众”“吃瓜代表”等词;“大猪蹄子”在网络用语中一般都用来形容男性,指男人容易变心、不守誓言,常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鲜肉”本指刚屠宰后不久的肉,现在一般指年轻、帅气、有肌肉的男孩子,一般年龄在30岁以内。这类新词语是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减少了重新造词的麻烦,又使其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重新焕发了它们的活力和生命力,提高了使用率。上面讨论的这些新词语都是完全由汉语造出来的新词,这部分汉语词是现代汉语网络民俗语的主力军,还有一部分网络语言不是单纯用汉语造出来的,而是借助了字母和数字构成,如以下三种:

(一)字母语字母语是指根据英文、英文缩写或汉语拼音缩写产生的。有些字母语是一些英文单词,如“pick”本意是挑选、选择,在选秀节目中票选被称为“pick”,“pick”谁就是喜欢谁的意思。“skr”原本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拟声词,常出现在嘻哈说唱中用来模仿汽车轮胎打转的声音,作为网络用语用来表示称赞、厉害;有些字母语是英文单词的缩写,之前较早的“BF”“GF”是英文boyfriend、girlfriend的缩写,“BB”是baby的缩写,“cp”是couple的缩写;现在越来越多的字母语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如“plmm”“sqgg”“xswl”“dbp”分别是“漂亮妹妹”“帅气哥哥”“笑死我了”“对不起”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还有粉丝圈常说的“tc”“nh”说的是天朝(即中国)、南韩。还有少数的字母语是用一连串相同的字母,比如“hhhhhhh”和“kkkkkkk”都是表示笑声的。相对汉语词来说,字母语的适用范围要小很多,因为有些是根据英文产生的,这就限制了要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才能使用,还有一些拼音缩写只有在网络打字时才能达到简便、有趣的效果,并不便于口语使用,因此也影响了其传播的范围。

(二)混合语混合语是指英语与汉语组合在一起,也是网络民俗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c位”“hold住”“太A了”“打call”……“c位”是中心位置的意思,“c”是“center”的首字母缩写;“hold住”是控制住的意思,如“‘hold住’全场就会霸气全开”;“太A了”是说某人有气魄、很强势、很帅气;“打call”意思是对人、事、物的支持和肯定,如支持某人可以说成“为某人打call”。混合语由于形式的特殊,其相对于汉语词和字母语,本身数量就少一些,使用的范围也只局限于一些年轻人。

(三)数字语数字语是用数字表示含义,早期的有“1314”“521”分别是一生一世、我爱你的意思,“886”是拜拜咯、“174”是一起死、“746”是气死了、“7456”是气死我了……现在用的频率比较高的是“23333333……”是哈哈哈哈笑的意思;“55555555……”是呜呜呜哭的意思;“66666……”是称赞、夸奖的意思。数字词使用在网络上具有轻快、简便、有趣的特点,但在口语中使却达不到这样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口语中适用的范围不广、使用的频率也不高。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络已改变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不仅仅局限在网络上,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受网络民俗语影响最深的群体应是当代年轻人了,他们有时间、有精力,热爱追寻时尚前沿的东西,是最快、最容易接受以及传播网络流行语的群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流行的网络民俗语大致分为以上几类,这些新词语主要还是以汉语词为主,汉语词的数量以及传播范围更为广泛。网络促进了新词语的爆发,让汉语词汇量日新月异,但有哪些新词语能规范化,成为固定用语,哪些新词语只是昙花一现,最终被时代所淘汰,这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2]黄涛.作为民俗现象的民间语言[J].文化学刊,2008,(3)

[3]李志强.民俗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J].民族论坛,2006,(8)

[4]王瑶.对网络语言应加以规范和引导[N].中国社会报,2019-04-15(008)

[5]杨妍.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用语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58~59

作者:王煜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网络民俗语的特点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