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研究范文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6 02:47:10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2013年5月)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强调“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强调就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升级直接服务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现代职业教育要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李曜升(2014)研究表明,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毕业生适应性问题,适应性的本质是可持续。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职业岗位变换加快,大大增加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弹性要求,以及从业者的灵活性、综合性和适应性要求。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近年来,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相关理论研讨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逐步受到关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文】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要求”。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研究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胡文仲(2014)指出,新中国外语教学自1949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80年代中期,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中期到2010年左右,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第三阶段从2010年到今后若干年,是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新时期。外语界学者普遍认为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在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在全球化经济时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庞辉扬2012)到“中国创造”,是我国经济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手工产品”到“智能产品”到“知识产品”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梯。因此,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吴安萍(2012)认为根据高职教学特点,认为“通识+外语+X”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灵活性,更适合高职人才培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确定了英语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要目标。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本科阶段的外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见图1)。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已经重新定位,并提出了新的规格和质量,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创建以职业英语核心技能(CoreSkills)和专门技能(SpecializedSkills)课程为教育内容,以能力发展为导向,以就业创业为方向,集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为一体的教育途径,整体设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外语教育研讨的重要问题。

2.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产业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依靠人才培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教高【2009】3号文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戴炜栋(2001)指出英语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意点与面、质与量的有机结合。根据社会的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出不同层次水平、专业和种类的外语人才。贾栗(2012)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珠三角发展的重大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珠三角科技创新水平比较落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滞后。科技创新外部环境需要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提升;珠三角需要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培养体系。从经济产品角度,转型升级呈现为“纵向”特征(如照相机产品:机械照相机→自动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智能照相机)和“横向”趋势(如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专业:电商←→外语←→外贸)。无论是“纵向”特征还是“横向”趋势,以能力为导向的共性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有助于职业变换、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和终身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李彬(2005)指出,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的结构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受产业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状况制约和调节,人才的需求结构决定着高校人才的供给结构。人才供给结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层次与产业间分工所形成的需求相匹配的状态。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发展复合型技能有助于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

3.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1)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向应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形势相适应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具有针对性,契合区域产业外向型人才需求。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方向在“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这一“钟摆”尺度上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控。专业细化在于培养“一技之长”的专才而促进就业对口。然而,专业细化定位较难在现实的就业形势中实现预期的定位目标。现实的就业形势呈现动态发展变化趋势,从业人员长期处于变换工种、行业或职业的动态就业环境中,知识和能力的“跨界”成为必然。基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学科建设和教育模式需要综合设计能力本位教育内容,侧重“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2)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在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中,多数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生产商,即“委托代工”)和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即“设计加工”)阶段。OBM(OriginalBrandManufacturer原始品牌制造商,即生产、销售用于自主产权品牌)的经营模式还有待发展,既缺少技术人才,也缺乏管理人才,复合型外贸人才更加匮乏。高职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区域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企业全球化的快速进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传统的单一掌握一门外语的纯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创新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服务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二、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1.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推动职业外语教育课程改革王文槿(2013)指出,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职场的技术更新与职业更换使得国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变化。2010年美国劳工部的一个纵向调查表明,44岁的成年人更换过10到14个工作。较窄的岗位职业技能不利于学生工作转换。如今,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要掌握21世纪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基于数据支持的决策能力,有助于实现不同阶段学习转换和工作行业转换的思维模式等。“能力本位”的职业外语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外语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人才需求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新形势下,从业者应对工种变换,行业转型,培养“跨界”职业能力成为必然。学科建设和教育模式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2.职业外语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区域产业稳步发展职业外语教育体系改革要满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调整为如何切实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升外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和“政校企行”协同共建的职教模式,逐步建立起涵括物流、旅游、金融、机械、电子、网络、营销、动漫、化工等系列职业英语教育体系,以促进区域产业稳步发展。

3.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外语作为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的目的语,迫切需要与“本土化”经济发展模式同步转型升级,构建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体系推进职业外语教育转型升级。20世纪90年代,张正东先生提出了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把外语教学看着由目的语、学生和教学环境为三维,以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突出目的语、学生和教学环境三维度,并包含经济发展、跨国文化、目的语、学生、教学环境五要素,创新了外语教学的本质内容、方法及途径。职业外语教育改革要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职业外语立体教育理论的提出契合职业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揭示了可预见的途径,创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体系要创建以职业外语(母的语)、职业技能人才(学生)以及融政、校、企、行协同共建的教育平台(教学环境)三维度;以外向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境贸易(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

三、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整体双向设计构想

1.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整体双向设计思路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建立在政校企行协同共建的基础上,本土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要以区域产业为依托。整体设计框架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前提,契合本土化外向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复合型素质需求,侧重就业前入职相关技能培训和对接岗位需求。上图所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必须契合“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包括“职业技能相关的需求”以及“其他需求”。“职业技能相关的需求”包涵“培训”以及“其他方法”,实施“执行培训计划”。关于“就业前入职相关技能培训模式”可依据人才培养的内容而逆向设计,首先紧扣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的“执行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或其他方法,根据需要“忽略或呈现或转换”途径)来满足“职业技能相关需求”,紧扣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反思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目标)”。

2.现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通过分析广东外向型企业招聘广告和实地调研企业外语人才需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解读为“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懂外语”或“外语专业人才必须懂技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对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指标。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工学结合”和“校企融合”的基础之上,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目标,以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方向。整个教育工程项目必须包含学生从入学前的学业规划、到学习过程的职业计划,到求职过程的职前准备,到就业过程的入职培训,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深造等方面的全方位整体设计。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需求,结合区域性“本土化”行业就业岗位需求,制订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逐步构建“工学结合”、“校企融合”、“协同创新”以及“政校企行共建”等机制,创新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当前,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技术更新、职业变换、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职业教育需要应对的难题。因此,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职业外语改革的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转型升级的就业环境中,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行业变换,工种变通的自我晋升进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习职业外语和探究专业技术的“学习能力”;创造多维度就业的职业发展条件,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建设内涵;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永亮 陶琼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xqlw/6809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