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范文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范文

时间:2022-01-28 09:23:12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

摘要: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非常传统的一个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尤其困难,它涉及对包含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内容的教学体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这种转型不应是一般的‚知行合一‛的旧调重弹,也不应是直面新形势下就业问题的‚头疼医头‛式调整,而应是校企融合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教育教学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二者同样需要‚互动‛‚交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中文基础性应用能力‛和‚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进行。

关键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黄淮学院自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以来,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就积极探索该专业的转型之路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自2018年9月以来,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硕士点培育与发展需要出发,黄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由普通专业改为师范类专业,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认识、思考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及其培养路径。从全国范围来讲,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科专业,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很多高校在其专业定位调整、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显得较为迟缓。近年来几乎所有地方院校都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应用能力培养型转变,一些院校在专业定位的职场化、课程模块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为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但是我们还须在此基础上理清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及培养模式,并确立具体的行动方案。鉴于此,我们申请了‚基于目标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课题,目的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旨归,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评价机制创新,构建系统化、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一、人才培养标准

构建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前提是深刻认识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确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复合型人才。‛[1]当然,这是一个指导性要求,在基本原则符合其要求的前提下,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培养目标。确立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理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应用能力。乐山师范学院的研究者认为:‚就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应用能力可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两大类。前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征性能力,主要包括文本解读鉴赏能力、汉语言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中文基础性应用能力。后者是本专业所对应的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是具体的语文教师、文秘、行政管理、新闻、广告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2]其关于‚中文基础性应用能力‛和‚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的认识是较为准确的。河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全面育人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提高能力为本位,以突出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开展了循序渐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强化基础教育以丰富人文素养,提升教师教育技能以突显师范特色,培养实践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三者统一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3]。其‚改革的方向‛无疑符合新形势对该专业发展的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启发性。黄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诸位同仁结合该专业的师范类特点和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在对往届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围绕‚中文基础性应用能力‛和‚中文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人才培养的思路,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强调专业核心课程以打牢专业基础,提升教师教育技能以突显师范特色,培养职场实践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具备教育、文化、出版、传媒等职场的工作能力。笔者认为,在确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基础和核心应用能力之后,应该以此为纲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革,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

构建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紧紧抓住能力培养主线,根据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和课程序列。各课程模块、课程序列之间既要有不同的‚点‛,也要有联系的‚线‛,通过‚点‛与‚线‛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浑然的知识能力‚体‛。根据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将其课程体系划分为以下五个课程模块:(1)文学课,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欣赏、评论能力的文学专题课和文学赏析课;(2)语言课,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以及后续课程汉字学概论、训诂学等;(3)文学理论课,包括其后续课程文艺美学、西方文论等;(4)写作课,包括大学写作、文化创意写作、诗词欣赏与创作、秘书实务等课程;(5)教育教学课,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其后续课程有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学语文名篇讲练、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等。这五个课程模块都由专业主干课程和后续拓展课程构成,从而形成知识能力培养相互衔接的‚线‛,即不同的课程序列。例如现当代文学课程序列,可分别于大二、大三开设基础必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I‛和‚中国现当代文学II‛,然后在大三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进行深化,在大四设置‚戏曲与影视文学‛等课程以扩展视野。以上五个课程模块各司其职,但又都指向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基本的核心能力是‚说‛和‚写‛,即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文学课强调‚读‛,语言课强调‚说‛,写作课强调‚写‛,文学理论课强调如何‚欣赏和评论‛,尽管教学内容各有偏重,但教学目标都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这个目标,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应突出讲练时间分配、师生互动和学生探究学习等指标,并安排适度的主体训练项目。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主要反映在‚一基多能‛上。‚一基‛是指以口才、写作为核心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多能‛是以教育教学技能为主,旁及秘书、文员、记者、编辑、文案策划师等多种职场的能力。强化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黄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内阅读100部左右经典名著、写作100篇左右作品。在经典名著阅读方面,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课程群负责人要提供相关阅读书目,以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从中选择。在学生习作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改革写作课教学,适量增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文学性、实用性等文体的写作指导,要求每次课都要有习作;要求学生针对必读书目写出读书报告,并将其计入平时成绩;组织文学社团,设立创意写作工作室,聘请知名作家讲学,组织本专业博士、教授举办文学沙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作文竞赛、文案策划大赛等活动。实现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能‛教学目标,必须在制定切实可行、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选修课、实习实训周、第二课堂等形式,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黄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在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选修课设置上,限选课以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为主,如‚中学语文名篇讲练‛‚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等,而设置的‚创意写作‛‚秘书实务‛等任选课可满足有其他职场意向学生的需求;在实习实训周,通过教学见习、说课实训和教学综合实训,着力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在第二课堂实施‚竞赛工程‛‚孵化工程‛‚社会实践‛等项目,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争取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充分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四、课堂教学

根据师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笔者认为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第一,‚走出去,请进来‛,变封闭性静态课堂为开放性互动课堂。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一人讲众人听,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师范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但学生的教学技能难以在封闭的课堂上得以提高,因此必须改变原来的课堂授课模式,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性实践教学策略。这里的‚走出去‛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到中小学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和中小学教学的特点,避免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二是把学生带出去进行教学见习,让学生通过观摩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强化职业体验。所谓‚请进来‛,就是请有经验的一线中小学教师担任教学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获得教学经验。第二,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在灌输式教学中,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服务于教师的‚教‛。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因此其教案服务于学生的‚学‛。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和监控,将学习的重心前移,使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评点、课后整理拓展环环相扣。

五、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仍然沿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方法,存在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僵化、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单一等问题[4],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不符,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利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的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其考核结果对用人单位筛选适用人才的参考意义也不大。在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多数课程都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而考试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极少涉及师范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核评价,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阅读量、写作量、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参赛成绩等计入平时成绩并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至少占50%)。‚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之时,要将传统的命题标准、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对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有效考核,还要对其各个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考核。在全面考核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精力用在强化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

作者:张保华 单位: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pylw/7530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