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三螺旋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范文

三螺旋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范文

时间:2022-06-20 04:07:48

三螺旋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摘要: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提出了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三方应当遵循的准则。

关键词:三螺旋;创新创业;大学;企业;政府

一、关于三螺旋理论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三螺旋: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一书,是美国遗传学家理查德•列万廷所著。他在书中写道:“基因、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这三者就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都同时是因和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维兹和劳伊特•雷德斯多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三螺旋式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者都是整个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制订、结构安排来达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相互融合、协同创新的目的。这种模式启示我们:大学、政府、企业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个核心社会机构,它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联结在一起,形成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三螺旋关系,其终极目标是寻求大学、企业、政府三方面的思想共识,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机制。由此可见,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大学、政府和企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二、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大学、政府和企业

创新创业型的大学人才培养应该是一种非线性螺旋形的模式,大学、政府、企业通过对大学生的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学习活动和论文设计诸方面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机制,达到区域资源共享。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企业的经济提高,改善政府的办学制度,从而达到大学、政府、企业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大学、政府和企业。

(一)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大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弄清企业对大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依据需求设定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应当注意: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学科相加,不是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单一训练,而是技能与知识、实践与理论、专业课与通识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和结合。只有运用创新思维,才能为企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在大学里开设逻辑、修辞、哲学、美学等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它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在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择业方向,自己走向社会,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阶段,应鼓励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企业应聘,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主创业的信心。

(二)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政府在螺旋体系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大学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具有拉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应给与大学更多的自主权,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帮助大学优化原来的教育体系,开展教学改革,为大学创新实力的升级,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第二,政府应全力协调好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非常有限,而大学常常是缺乏经济资金的支持,政府必须切实调解双方存在的矛盾,保证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第三,政府要强化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力度,鼓励工厂企业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总而言之,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三螺旋互动体系提供有效地服务。

(三)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中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加入到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来,为大学提供有效地资金支援。当然,大学也可以转让部分科研专利给企业,从而达成共识,用大学的科研成果换取企业的经济扶持。比如企业可用大学的科研成果建立研发中心,从而达到双方的互利互惠、和谐发展。

三、构建三螺旋理论模式三方应当遵循的准则

在三螺旋理论模式中,建立大学、政府和企业三方面的合作共赢、和谐相融的关系,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要想达到这一宏伟目标,三方应当遵守以下的行为准则:

(一)目标的统一性乔尔•布利克和戴维•厄恩斯特指出:一个组织的协作能力和意愿就是预测其能否成功的最佳标准。尽管大学、政府、企业各自属于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但是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却各具有不同维度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政府、企业三方的战略协同的契合点。大学、政府、企业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制订长远规划,进行长期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人员流动性较大,但组织却保持了动态的稳定性。

(二)主体的互动性在协同机制下,大学、政府、企业之间要消除隔阂,大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的方针政策、企业的人才需求要达成一体化状态,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研发出新产品,要协同作战、合作发展。三方之间要呈现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新型关系。不要层级节制的点状松散结构,而要网络组织结构;不要等级和排斥,而要接纳与配合;不要指挥与控制,而要互助与协调;不要限制与禁止,而要鼓励和促进;不要被迫接受,而要积极参与。要把认同、信任和包容作为大学、政府、企业的共同行动的基础,要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作为三方面共同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

(三)过程的连续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犯冷热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就不能够实现长远目标。从空间上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之内,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从而亲临其境,参加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协同机制是个动态匹配的过程,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时间上应是连续的,在空间上应是相接的,三方组成的协同系统,应呈现失调——协调——再失调——再协调的螺旋式前进的趋势。在协同机制中,大学、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同围绕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方针,行动措施和价值追求。各施展长,用尽全力,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在非协同情况下无法达到的最佳效果。政府应着眼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制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政策;大学应根据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具体的需求,加强教学改革,培养与企业对口的专业人才;企业要参与大学教育教学规划的制定,并提出对人才在能力结构和程度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选用人才的具体标准,为大学提供改革教育教学方向的依据。

四、结束语

在螺旋理论模式中,大学、政府、企业三个主体密切配合,相互融合,达到合作共赢。在学校培养、政府引导、企业援助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每个主体在完成自身职能的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另外两个主体完成职能。政府扶持的方针政策、大学的科研创新成果、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技术等方面,要做到有机融合,确保学校、政府、企业三个主体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找到各自的着力点,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在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大学,必须重视培养创新人才与社会与企业的实用和对接。因此,大学必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整合、对接和融入等措施,打造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2

[2]李汉超,王英.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探究[J].素质教育与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2017.

[3]陈桂香.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2-47.

[4]黄如意,胡善菊.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8(3):107-109.

[5]庞晓辉,周波.三螺旋理论对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27-28.

[6]贺晶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的高职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2):78-81.

作者:闫珊珊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三螺旋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pylw/73534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